藝術魅力

藝術魅力

藝術作品對鑑賞者的一種強烈的藝術感染力。馬克思在論述到古希臘藝術時,曾充分地肯定過古希臘藝術對後人的強烈的藝術魅力,說它在經過長期的歷史之後,仍然能給現代人以巨大的藝術享受。藝術魅力在一定意義上是永久性的。而藝術終究體現的是人格,是高貴的人性,所以藝術魅力是藝術家,創作者通過某種手法展示高貴的人性,所以真正的藝術會感染人,提升人的境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藝術魅力
  • 外文名:artistic charm
  • 定義:影響力及感染力
  • 套用範圍:藝術作品
  • 主要類型:語言,視覺,聽覺
  • 表現對象:人格
根源,表現,語文課堂,語文教師,課外閱讀,文學作品語言的藝術魅力,

根源

歷史上那些優秀的藝術作品,就曾經感染、打動過不同時代的無數的藝術鑑賞者。藝術魅力的存在,是由於藝術作品反映社會生活的真實性和深刻性,其藝術形象或藝術意境適應人類在一定實踐條件下的某種相同或相通的屬性,並為長期歷史過程中的廣大人民民眾所共賞,形成了經久不衰的藝術魅力。藝術作品內容與形式相統一的藝術衝擊力和藝術感染力,足以超越時代、國度、民族的界限,而成為全人類所共同珍愛的寶貴精神財富。
這也是其中一種藝術這也是其中一種藝術
藝術魅力來源於藝術作品本身所具有的審美價值,同時與鑑賞者的審美文化水平和藝術修養、藝術鑑賞能力也有著密切的關係。只有通過鑑賞者深入細膩的審美感知和審美體驗,作品的藝術魅力才能得到充分的展現。

表現

因為藝術的內涵很廣泛,因此各類藝術所產生的魅力也千差萬別,以語言藝術魅力加以說明。
語言藝術魅力
語文教學核心任務之一即培養學生的語言能力,如何在課堂內外濃厚的氛圍,營造適宜的環境?

語文課堂

營造語言魅力的“三種環境
語文課堂應營造欣賞美、享受美的環境。教師應以飽滿的感情、鮮活的語言闡釋課文所蘊含的美感。要讓學生在美的語境中感受美,進而愉悅地領悟之,熱愛之。
語文課堂應是張揚個性美的環境。無論是教學語言還是學生的語言,都應有利於學生展示才情、揮灑個性。
語文課堂應是揮灑心靈自由的環境。要讓學生學會運用美的語言,鍛鍊其語言駕馭的能力,培養其追求語言美的習慣。

語文教師

課堂語言魅力的“六忌六要
教師的課堂語言對學生感受語言魅力有著最直接的影響,應力求做到“六忌六要”,即:忌空洞,要有真實性;忌雜亂,要有條理性;忌說教,要有啟發性;忌乏味,要有趣味性;忌呆板,要有針對性;忌封閉,要有實踐性。教師應多深入生活,觀察生活,親近自然。只有這樣,自己的語言才能鮮活、飽滿起來。

課外閱讀

欣賞語言魅力的“三個注重”僅靠課本上數量有限的幾篇文章,不能滿足學生的求知慾,而課外閱讀也有講究。選擇課外讀物應注重適當性,應以語言淺顯樸素為先,然後向縱深挺進;指導課外閱讀應注重策略性,讓學生做讀書筆記,並鼓勵學生在寫作與語言實踐中運用它們;檢驗閱讀成果應注重講演性,可通過講述、展覽、競賽等方式,把課外閱讀引向深入。
藝術魅力

文學作品語言的藝術魅力

文學作品語言的藝術魅力文學作品語言的藝術魅力
“語言”在廣義上是一種進行交流的工具,如漢語語言,英語語言等。並且,在理論上我們也可以將語言“概念化”為:包括語音、辭彙、語法的系統。而文學作品中的語言則是具象化的以文本形式存在的個體。
文學作品的語言是精煉的,豐富多彩的。它不同於日常交流的口語化語言,不同於進行科學研究的理性化語言,也不同於進行新聞報導的規範化語言。因此,文學作品的語言獨具特色和藝術魅力。
首先,文學作品的語言具有描述性。在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中,有這樣一段話:沿著荷塘,是一條曲折的小煤屑路,……荷塘四面,長著許多樹,蓊蓊鬱郁,路的一旁是些楊柳……沒有月光的路上,陰森森的,有些怕人。
其次,文學作品語言具有抽象含蓄性。這種抽象含蓄性理解為內指性與心理蘊含性的合一,比如杜甫的詩句“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再次,文學作品的語言還具有時代性。《紅樓夢》的語言強烈地表達了對封建主義的批判,同時也反映了封建社會正在走向沒落的現狀。丁玲在《太陽照在桑乾河上》這部作品中用幾乎粗俗但卻樸實的語言再現了那個時代的農民階級的不成熟,以及土改的艱難進行。
另外,具有地方色彩的語言形式尤具特色。平民化:老舍的作品中大都有這種體現,《駱駝祥子》中體現尤甚,用北平的地方性語言敘述了祥子的一生。個性化方言就是最好的體現。
文學作品語言的這些性質不是相互獨立,而是相互聯繫交織在一起的,也正是這樣,才使得文學做品更具審美性和藝術魅力。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