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地和分布
藏雞是分布於我國
青藏高原海拔2200 - 4100米的半農半牧區、
雅魯藏布江中游流域河谷區和藏東三江中游高山峽谷區數量最多、範圍最廣的高原地方雞種。
據西藏1981年統計,約有50萬餘只,青海玉樹藏族自治州約有1.5萬隻,四川1980年統計近15萬隻,雲南1981年調查約2.5萬隻,總計約70萬隻。
品種形成
溫度因素
產區多高山峽谷,山嶺切割,河床狹窄,河流湍急,谷坡陡峻,氣候嚴寒,四季變化不明顯。年平均氣溫為4.5-12℃,晝夜溫差大,多在12-17℃以上,元月份最低氣溫為零下10.5-20.3℃。7-8月份最高氣溫為26--29.4℃,年平均日照時數為2000h以上,最高達3219.5h,年降水量為300-700mm,多集中在6--9月份,約占全年降水量的70-90%,空氣於燥,蒸發量為1500mm以上,最高達2396.6mm,無霜期僅103--128d。
環境因素
農作物一年一熟,以青棵、
燕麥、蕎麥、馬鈴薯等耐寒作物為主,低海拔地區間有一年兩熟,也栽種小麥、
蠶豆、豌豆、油菜、玉米、圓根等。畜牧業以飼養耗牛、綿羊、
犏牛、山羊、馬、
黃牛、豬等,也飼養一定數量的家禽,主要是藏雞。
藏雞能適應高寒惡劣多變的氣候環境,該雞體型輕小,勻稱緊湊,性情活潑,好鬥性強,善於登高飛翔,常年棲息於畜圈樑架之上,或露宿於宅旁樹林,處於半野生狀態。由於藏雞產於高山深谷,歷史上交通阻塞,形成天然隔離屏障,成為藏雞獨特的生態環境,從而形成一個適應於高寒地區生長的、體型外貌和生活習性與
家雞祖先紅色原雞非常近似的
人工選擇 程度很低偽地方原始小型品種。
有關藏雞的歷史記載很少,據民族出版社1980年6月出版
藏文版《巴協》記載,公元815--857年"……洛帝故(臣)以馨石堵門,在洞內呻吟許久,即後聞雞叫"。說明大約1000年前,西藏就已經飼養雞了。建國前,一般藏民多無食雞食蛋習慣,養雞目的主要是將公雞用以司晨報曉,同時也用雞用蛋作為貢品向上層交納。建國後,養雞已成為藏族人民家庭副業之一。雲南中甸
尼西鄉藏族人民則視雞蛋為主要經濟收入之一,對雞的飼養很重視選擇和淘汰,提高了當地藏雞的產蛋能力,成為藏雞中一個產蛋性能較高的類型,雲南省特稱之為
尼西雞。
體型外貌
外貌特徵
藏雞體型輕小,較長而低矮,勻稱緊湊,頭高尾低、呈船形,胸肌發達,向前突出,性情活潑,富於神經質,好鬥性強。翼羽和
尾羽發達,善於飛翔,公雞大鐮羽長達40--60cm。
藏雞頭部清秀。冠多呈紅色單冠,少數呈豆冠和有冠羽。公雞的單冠大而直立冠齒為4--6個;母雞冠小,稍有扭曲。肉垂紅色。喙多呈黑色,少數呈肉色或黃色。虹彩多呈橘色,黃栗色次之。
耳葉多呈白色,少數紅白相間,個別紅色。脛黑色者居多,其次肉色,少數有脛羽。
公雞羽毛顏色鮮艷,色澤較一致,主、副翼羽、主尾羽和大鐮羽呈黑色帶金屬光澤,脛羽、蓑羽呈紅色或金黃色留黑邊羽,身體其他部位黑色羽多者稱黑紅公雞,紅色羽多者稱大紅公雞;此外,還有少數白色公雞和其他雜色公雞。母雞羽色較複雜,主要有黑麻、黃麻、褐麻等色,少數白色,純黑較少。但云南
尼西雞則;以黑色較多,白色麻黃花次急此之外,尚有少數其他雜花、灰色等。
體重和體尺
據1980年西藏、青海、雲南和四川調查測定:成年公雞以四川境內的藏雞體重最重,平均為1440-1520g,西藏自治區的公雞平均體重為1145--1385g,母雞為860--l013g;青海玉樹的藏雞成年公雞平均體重為1000g,母雞為700g。體尺在不同地區也有差異。
生產性能
產肉性能
藏雞初生重僅309左右。
藏雞的羽毛生長迅速,初生雛的主、副翼羽均比覆翼羽長,尾羽10d左右多已長出,主翼羽長至尾部,·可以看出藏雞屬快羽型。 藏雞覓食力強,體小肉多,據西藏自治區在完全放養條件下屠宰測定資料,成年公雞半淨膛屠宰率平均為79.89~84.87%,全淨膛屠宰率平均為72.17~78.9l%;成年母雞分為71.43~77.97%和68.25~70.34%。
據1982年四川省畜牧獸醫研究所引種觀察,在飼料含代謝能為11 296 800J/kg、粗蛋白為15~17%的條件下,成年公雞半淨膛屠宰率為82.53%,全淨膛屠宰率為78.80%;成年母雞分另IJ為71.57%和66.60%。6月齡公雞半淨膛屠宰率為76.41%,全淨膛屠宰率為71.43%;6月齡母雞分別為74.64%和69.59%。胸腿肌占屠體重,成年公雞為41.98%,成年母雞為42.51%;6月齡公雞為40.92%,6月齡母雞為41.51%。
產蛋性能
據1982年四川省畜牧獸醫研究所引種觀察,母雞開產需240日齡左右,西藏調查資料為8~10月齡,雲南調查資料為6~7月齡。產蛋時間為3~9月份,多集中在5~7月份,冬季休產5個月以上。在放牧條件下,一般年產蛋量為40~80個;西藏澎波農場的57隻母雞,平均年產蛋量為60.9(20~100)個;四川引種觀察,不採取醒菢措施,500日齡平均產蛋量為42.41個;四川甘孜巴塘縣的藏雞產蛋量較高,年可達100個以上;看南尼西雞產蛋量較高,據1982年在海拔3271.2m的大中甸定點觀察,1~1.5歲的5隻母雞,平均年產蛋量達到201個。西藏藏雞蛋重較小,227個蛋平均為33.92±3.34g,蛋形指數為1.26;四川藏、雞平均蛋重為42.06g,蛋形指數為1.35;雲南尼西雞627個蛋平均重為47.8±4.5g,蛋形指數為1.34。藏雞蛋殼褐色或淺褐色,尼西雞蛋殼多呈白色,少數呈淺褐色。
繁殖性能
西藏產區每年5~8月份、四川
甘孜、阿壩兩個藏族自治州每年4~6月份,採取自然孵化方式進行繁殖,每窩孵蛋為9~13個;西藏澎波農場的32窩入孵蛋為367個,平均種蛋受精率為89.37%,受精蛋孵化率為86.63%;雲南迪慶藏族自治州的68窩入孵蛋孵化率為89.53%,2月齡成活率為56.14%;四川從產地引種蛋電孵,受精率為85.04%,受精蛋孵化率為84.98%。
西藏藏雞和四川藏雞就巢性強,雲南尼西雞就巢性較弱。
評價和展望
藏雞為青藏高原藏族人民長期飼養的地方品種。它否僅對高原高寒山區惡劣氣候有良一好的適應能力,且體型輕小,胸腿發達,覓食能力強,極耐粗放,是發展我國高海拔高寒地區養雞業的主要品種資源。長期以來,藏雞未被引起重視。今後應加強對其生物學和經濟學特性的研究,可利用其體型輕小、胸腿肌發達、快羽等性狀,選育改良為適應高寒地帶的優良雞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