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星科藍海星,生活在珊瑚礁及珊瑚礁邊緣的陽光充足地區。亮藍色身體,有時帶有紅色或紫色斑塊。在水族箱 藍指海星中,很喜歡生活在光照充足的沙底或碎珊瑚底的水族箱,有很多岩石藏身處。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藍指海星
- 拉丁學名:Linckialaevigata
- 界:動物界
- 綱:海星
- 科:蛇星
- 分布區域:斐濟,中國
資料,簡介,重要成員,形態特徵,生長繁殖,生活習性,美味菜餚,豬肉海星湯,海星三寶,
資料
俗稱:藍海星,藍指海星
藍指海星
名稱:藍海星
英文名:LinckiaSeaStar,Blue
學名:Linckialaevigata
飼養要求:水溫:24~27PH:8.1~8.4,比重:1.020~1.025
兼容性:安全
性情:溫和
食性:雜食
體長:15(厘米)
顏色:藍,紅,紫
藍指海星
種屬:棘皮動物,海星綱,瓣棘海星目,蛇星科
站內生物編號:800731
形態特徵 本類典型腕數為5個,4個不正常,6個有時是正常的。輪海星(Crossaster)的正常腕數為9~11個,赫利海星(Heliaster)為15~50個。
海星行動器官是管足,管足從腕下步帶溝頂的步帶板間伸出,多數末端具吸盤。管足伸縮,吸盤固定,藉此以推動身體前進。但生活在沙底的種類,如槭海星和砂海星等,管足缺吸盤,靠向後撐體前進。
步帶溝兩側各有1行側步帶板,側步帶板上生的棘常因種類而異,因而成為海星分類的重要依據之一。有的海星叉棘很發達,象鉗棘目既有交叉叉棘又有直形叉棘。
呼吸器官是皮鰓。皮鰓是從骨板間伸出的膜狀突起,內面和體腔相通。皮鰓簡單或具分枝,單個分散或集合成皮鰓區。
消化系統簡單。胃大,呈囊狀,充滿整個體盤,並能翻出體外,能吃比口大的食物。各腕有1對發達的消化腺,稱為幽門盲囊。肛門小,不發達,多開口於背面中央。食物廢渣並不從肛門排出,而從口排出,所以肛門實際作用很小。
海星的輻神經很發達,位於步帶溝,看去象1條凸起的脊,具有神經分泌細胞,分泌具有內分泌作用的物質。感覺器官簡單,腕末端有“眼點”的構造。
簡介
藍指海星-簡介蛇星科藍海星,生活在珊瑚礁及珊瑚礁邊緣的陽光充足地區。亮藍色身體,有時帶有紅色或紫色斑塊。在水族箱中,很喜歡生活在光照充足的沙底或碎珊瑚底的水族箱,有很多岩石藏身處。幼年期(青色),大部分時間是藏在洞穴里或懸掛在上面。成年後,棲息在岩石或玻璃上,在水中搖動著一個或兩個觸角,尋找小的漂流的微生物。通常單獨生活,但可以容納其他海星和對它沒威脅的魚。對突然變化的溶氧度、鹽度和鹽鹼度很敏感,避免用含銅的藥物治療。可以用滴水適應方法。儘量避免直接暴露在空氣中,當用手抓取時。與寄生螺和笠瓷螺混養時要注意。在自然界,藍指海星身體的任何部分掉落都可產生新的下一代,在水族箱中,這種可能性不大。在水族箱中,可以把蛤肉或肉片放在海星身體下面餵食。種屬:蛇星科藍海星,生活在珊瑚礁及珊瑚礁邊緣的陽光充足地區。
海星綱 (Asteroidea; sea-star) 棘皮動物門的1綱,通稱海星.體扁平,多呈星形。口在下邊中央。從體盤伸出腕,腕數一般為5個。腕內充有生殖腺和消化腺。腕下面有開放的步帶溝與口相通,溝內具有4行或2行管足。整個身體由許多鈣質骨板借結締組織結合而成,體表有突出的棘、瘤或疣等附屬物。世界現存1600種,中國已知 100多種。
海星類多數中等大小,腕端相距10~20厘米。最小的種類兩腕端相距 1厘米。最大的種類兩腕端相距可達50~60厘米。 海星類分布世界各海,以北太平洋區域種類最多。垂直分布從潮間帶到水深6000米。磁海星科是深海動物,棲息深度不小於1000米。海星生活在各種底質,但軟泥底上很少見。海盤車屬對底質要求不嚴,常隨所攝食的雙殼類的多少而移動。
海星主要分布於世界各地的淺海底沙地或礁石上,我們對它並不陌生。然而,我們對它的生態卻了解甚少。海星看上去不像是動物,而且從其外觀和緩慢的動作來看,很難想像出,海星竟是一種貪婪的食肉動物,它對海洋生態系統和生物進化還起著非同凡響的重要作用。這也就是它為何在世界上廣泛分布的原因。
重要成員
,反口面為淺色底子上襯著紫色或深褐色的斑紋。海星腹部著地,五條腕伸開在淺海的沙地或岩石上不慌不忙地用數目眾多的管足行。海星的絕招是它分身有術。若把海星撕成幾塊拋入海中,每一碎塊會很快重新生長出失去的部分,從而長成幾個完整的新海星來。由於海星有如此驚人的再生本領,所以斷臂缺肢對它來說是件無所謂的小事。科學家們正在探索海星再生能力的奧秘,以便從中得到啟示,為人類尋求一種新的醫療方法。
形態特徵
體直徑約30厘米。腕長約15厘米,具5隻腕足。體呈淺藍色或藍色,偶有紫藍
色,稀有4隻腕足的個體。
是否有眼睛
藍海星沒有特化的眼睛,它每一隻腕足的末端有一個紅色的眼點,這裡可能是它光線的重要感覺區。大多數海星是負趨光性,不喜歡光亮,所以大多在夜間活動。海星雖沒有眼睛,但身上有很多化學感受器,可以察覺水中食物來源,很快找到食物。以海星為例,在此系統中,每個輻射腕內有一主要的管道,且皆和位於口區的管道相連。在多數的海星,位於身體表面的多孔板子與圓形管道相接,或許可讓水流進入並與內的體液相混。由每個主要管道延伸出來,短而位於側面的小管來將水份輸入送到管足。每個管足都有一個壺腹,此為一肌肉質的構造。當壺腹收縮,其內的液體被迫進入管足,使其伸長。管足可持續改變其形狀,因水管系統內的液體可藉由肌肉的活動持續不斷地傳入管足中。
渾身都是“監視器”
人們一般都會認為鯊魚是海洋中兇殘的食肉動物。而有誰能想到棲息于海底沙地或礁石上,平時一動不動的海星,卻也是食肉動物呢!不過實際上就是這樣。由於海星的活動不能像鯊魚
那般靈活、迅猛,故爾,它的主要捕食對象是一些行動較遲緩的海洋動物,如貝類、海膽、螃蟹和海葵等。它捕食時常採取緩慢迂徊的策略,慢慢接近獵物,用腕上的管足捉住獵物並將整個身體包住它,將胃袋從口中吐出、利用消化酶讓獵獲物在其體外溶解並被其吸收。
食物鏈
已知海星是海洋食物鏈中不可缺少的一個環節。它的捕食起著保持生物群平衡的作用,如在美國西海岸有一種文棘海星時常捕食密密麻麻地依附於礁石上的海虹(談菜)。這樣便可以防止海虹的過量繁殖,避免海虹侵犯其他生物的領地,以達到保持生物群平衡的作用。在全世界有大約2000種海星分布於從海間帶到海底的廣闊領域。其中以從阿拉斯加到加利福尼亞的東北部太平洋水域分布的種類最多。
藍指海星
海星的嘴在其身體下側中部,可與海星爬過的物體表面直接接觸。海星的體型大小不一,小到2·5厘米、大到90厘米,體色也不盡相同,幾乎每隻都有差別,最多的顏色有桔黃色、紅色、紫色、黃色和青色等。
在自然界的食物鏈中,捕食者與被捕食者之間常常展開生與死的較量。為了逃脫海星的捕食,被捕食動物幾乎都能做出逃避反應。有一種大海參,每當海星觸碰到它時,它便會猛烈地在水中翻滾,趁還未被海星牢牢抓住之前逃之夭夭。扇貝躲避海星的技巧也較獨特,當海星靠近它時扇貝便會一張一合地迅速遊走。有種小海葵每當海星接近它時,它便從攀附的礁石上脫離,隨波逐流,漂流到安全之地。這些動物的逃避能力是從長期進化中產生的。避免了被大自然所淘汰的命運。
生長繁殖
儘管藍海星是一種兇殘的捕食者,但是它們對自己的後代都溫柔之至。藍海星產卵後常豎立起自己的腕,形成一個保護傘,讓卵在內孵化,以免被其他動物捕食。孵化出的幼體隨海水四外漂流以浮游生物為食,最後成長為海星。
藍海星是生活在大海中的一種棘皮動物,它們有很強的繁殖能力。全世界大概有1500種海星,大部分的海星,是通過體外受精繁殖的,不需要交配。雄性藍海星的每個腕上都有一對睪丸,它們將大量精子排到水中,雌性也同樣通過長在腕兩側的卵巢排出成千上萬的卵子。精子和卵子在水中相遇,完成受精,形成新的生命。從受精的卵子中生出幼體,也就是小海星。
生活習性
有研究者發現,一些海星具有季節性配對的習性,即雄性藍海星趴在雌性海星之上,五隻腕相互交錯。這種行為被認為與生殖有關,但其真正的功能則尚未被確認。
另外,藍海星還有一種特殊的能力——再生。藍海星的腕、體盤受損或自切後,都能夠
自然再生。藍海星的任何一個部位都可以重新生成一個新的海星。因此,某些種類的海星通過這種超強的再生方式演變出了無性繁殖的能力,它們就更不需要交配了。不過大多數海星通常不會進行無性繁殖。
美味菜餚
豬肉海星湯
豬肉海星湯
材料:瘦豬肉100克,海星1個。
做法:先將海星洗淨,豬瘦肉冼淨切成塊,同入鍋中,加水適量燉至肉爛,即可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