薩哈林州

薩哈林州

薩哈林州(俄語:Сахали́нская о́бласть;英語:Sakhalin Oblast)是俄羅斯聯邦主體之一,屬俄羅斯遠東地區,包括庫頁島(薩哈林島)和千島群島(包括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蘇聯從日本吞併的南千島群島)。東經141°36′-144°40′,北緯45°52′-54°25′。總面積87.100平方千米,人口49.7973萬人(2010年),首府是南薩哈林斯克

2014年地區生產總值為514.4億盧布,同比2013年增長104.8 %,工業產值為496億盧布,同比2013年增長108.7 %。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薩哈林州
  • 外文名稱:Сахалинская область
  • 行政區類別:州/聯邦主體(一級行政區)
  • 所屬地區:遠東聯邦管區
  • 下轄地區:科爾薩科夫、亞歷山德羅夫斯克等
  • 政府駐地:南薩哈林斯克
  • 地理位置:俄羅斯遠東地區
  • 面積:8.71萬平方千米
  • 人口:497899人(2010年) 
  • 氣候條件:大陸海洋性氣候
  • 成立時間:1947年1月2日
  • 主要河流:波羅奈河、特米河等
歷史沿革,冰河時期,元朝之前,元朝時期,明朝時期,清朝時期,日俄爭奪,沙俄統治,南北分治,第二次世界大戰,戰後,行政區劃,地理環境,位置,地形,氣候,自然資源,水資源,生物資源,礦產資源,人口分布,政治體制,州長,立法,經濟發展,綜述,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社會,教育,居民生活水平,就業,交通,旅遊,

歷史沿革

冰河時期

冰河時期的庫頁島與大陸相連。島上原住民是以阿伊努族(或譯愛努族)和尼夫赫族(金代至明代稱之為“吉里迷”,清代稱之為“費雅喀”,俄國殖民者最早稱之為“吉利亞克人”)為代表的古亞細亞人,以及以赫哲族鄂倫春族為代表的通古斯人,主要靠打獵、捕魚為生。

元朝之前

在地理髮現史上,中國是最早知道庫頁島的國家。西漢初年,中國中原地區對庫頁島的地理和島上住民情況有了粗略的了解。史書記載至少在晉代,中國中原地區清楚知曉庫頁島是黑龍江口外的海中島嶼。島上最早的人類生活遺蹟已經距今三四千年之久,且這些居民的人種和文化習俗上與與黑龍江下游和烏蘇里江以東類似。中國的影響在很早以前就達到庫頁島,在庫頁島上發掘出了隋(581-618)、唐(618-907)、宋(960-1279)時期的玻璃珠和耳環,遼(907-1125)、金(1115-1234)時期的銅鐘,這些工藝品是島上居民及其在大陸上的同宗從中國內地交換帶回的。
唐朝黑水都督府唐朝黑水都督府
從隋唐時期起,中國對包括庫頁島在內的黑龍江下游地區開始行使行政管轄權。自唐朝建立以後,居住在東北地區的粟末靺鞨黑水靺鞨(包括居住在庫頁島上的郡利、窟說和莫曳皆等部)以及其它部族,便歸服於唐朝,接受唐朝的統治。唐朝政府自公元725年開始在黑龍江下游地區設定黑水軍,繼而又設定黑水都督府,進行有效的管理和統治。
10世紀時,遼朝政府的五國部節度使管轄著庫頁島。
12世紀時,庫頁島處於金朝政府管轄之下。

元朝時期

13世紀時, 元朝政府繼續對庫頁島實施有效管理。於至元元年(1264年) “征骨嵬。先是,吉里迷內附,言其國東有骨嵬、亦里乾兩部,歲來侵疆,故往征之。”
元朝遼陽行省元朝遼陽行省
元朝政府又於至元二十二年 (1285年) 在黑龍江口的奴爾乾地方設定征東元帥府,加強對黑龍江下游及庫頁島等地的管理,隸屬於遼陽等處行中書省
為了達到徹底征服庫頁島上的諸族,元朝政府從1263年至1308年連年對庫頁島用兵,最終招撫了骨鬼等部。自此以後,庫頁島上的諸族每年都向元朝政府交納毛皮稅,以海東青、貂鼠、水獺、海豹皮等為貢賦

明朝時期

明朝建立後,島上居民向明政府派出了正式的納貢代表團,當地首領去北京朝見明朝皇帝。明朝政府在亨滾河口(今阿姆貢河口) 對岸的特林地方設奴兒乾都指揮使司,管轄黑龍江、 烏蘇里江流域,其中包括庫頁島。明軍在庫頁島上設定了衛所屯駐,負有鎮御邊疆、收繳當地貢品的功能。島上居民繳納的貢品主要是黑兔、黑狐、貂皮、獵鷹、白兔、皂雕、鹹魚等,實際上是一種賦稅。
1412年,明朝政府向庫頁島原住民頒發印綬,在島北部近海處設立囊哈兒衛(清代稱朗格里),在島中部波羅河流域設立波羅河衛,在島東部駑烈河流域設立兀烈河衛,各衛下轄所,管轄當地的軍事及民政事物。明朝政府為了更有效地管理黑龍江下游及庫頁島等地區 ,曾先後10次派太監亦失哈出巡奴爾乾地方,並在特林建立了永寧寺,樹立了《敕修永寧寺碑記》 和 《重建永寧寺碑記》 兩塊石碑,以記載對黑龍江下游及庫頁島等地的管理之事。
明朝奴兒乾都司明朝奴兒乾都司
1430年,明宣宗 “敕遣都指揮康旺、王肇舟、佟答敕哈等仍往奴兒乾都司, 撫恤軍民。敕渝奴兒乾海東囊阿里、吉列迷、恨古河(今亨滾河)、黑龍江、松華江、阿速江 (今烏蘇里江) 等處野人頭目奉阿、囊哈奴等令皆受節制”。

清朝時期

1616年以後,庫頁島在努爾哈赤所建立的後金政權的管轄之下。據清代文獻記載:“清太祖遣兵四百收瀕海散各部 ,其島居負險者刳小舟二百往取,庫頁內附,歲貢貂皮,設姓長、鄉長子弟以統之”。清朝建立以後,庫頁島先歸寧古塔副都統管理(在1715年以前) ,後來又劃歸三姓副都統管轄。 庫頁島上的居民每年到黑龍江下游的普隆靄(亦作普祿鄉,今庫頁島西海岸皮爾沃)向清朝政府交納貂皮。
薩哈林州
1689年(清康熙二十八年),清政府與沙皇俄國簽定《尼布楚條約》,當中規定:黑龍江以北,外興安嶺以南,格爾必齊河額爾古納河以東至海為中國領土,中國方面的認知是將庫頁島包括在內。當時俄國人並不知曉庫頁島的存在。清朝康熙年間有明確記錄的庫頁島編戶工作有三次,即二十九年(1690年)、四十九年(1710年)、五十一年(1712年)。庫頁島在法理上歸屬中國,但19世紀中葉割讓前部分地區實際上被俄國和日本所控制。
1709年,康熙皇帝派遣地形測量隊陪同三位耶穌會修士測量全國版圖,他們到了黑龍江下游,耶穌會士得知黑龍江口外有一大島以及島上居民同滿人貿易、飼養馴鹿。翌年第二支由滿人組成的測量隊成功地橫渡韃靼海峽到達了庫頁島。清朝測量隊在庫頁島上豎立了刻有滿語碑文的石碑和木碑。
美國歷史教科書中的1760年清朝疆域圖美國歷史教科書中的1760年清朝疆域圖
1732年(清雍正十年),清政府正式設立三姓副都統衙門來管理黑龍江下游、烏蘇里江流域及瀕東海地區和庫頁島遼闊疆域,統以吉林將軍。衙門成立時規定,“居住海島之庫頁費雅喀人貢貂,則由三姓副都統衙門派出官兵,前往約定之奇集噶珊收集貢貂並頒賞烏林。如不前來約定之地,則令官兵尋入海島,喚起前來,徵收貂皮並頒賞烏林。”同年,三姓副都統衙門完成了對庫頁島的編戶工作,三姓副都統帶人渡海登島,招撫當地住民。
清朝管轄下的庫頁島居民,各設姓長(哈喇達)、鄉長(噶珊達)分戶管轄。康熙《皇輿全覽圖》上標明庫頁島上有七個“噶山”:東海岸方面為厄里耶、披倫兔、薩衣,西海岸方面為拉喀、特懇、衣堆、蒲壟。
1742年(清乾隆七年),居住在庫頁島魁瑪鄉的赫哲費雅喀人“霍集琿”(與清宗室聯姻的邊民)伊特謝努,殺死赫哲費雅喀人戴柱及鄉長阿喀圖斯等人。命案發生後,前往該處收納貢貂的章京即呈報吉林將軍和三姓副都統,經奏準,由吉林將軍派出寧古塔協領福順及三姓協領赫保等80餘名官兵捉拿人犯伊特謝努,同時吉林將軍還派人赴庫頁島達里喀鄉接取庫頁費雅喀人舒隆武嚕姓長齊查伊、陶姓姓長雅爾齊,以便訊明情由,斷案處理。
庫頁島居民收藏的乾隆四十年文書庫頁島居民收藏的乾隆四十年文書
17世紀至19世紀,庫頁島上的阿伊努族、費雅喀族和赫哲族,一直派出納貢代表團到清政府設在黑龍江邊的行署交納貢賦,一些原住民首領甚至遠行至寧古塔和吉林。清朝允許庫頁島派出的納貢代表團到北京,清政府的政策是鼓勵庫頁島人的首領赴京娶親,所以他們也願意長途跋涉。清政府賞賜納貢代表團豐厚的物品,其中一些錦緞鏈珠、扇子,衣物、菸斗、縫針流入日本。部落居民在滿洲行署用皮毛換取貨物,他們也把這些貨物轉手賣給來自庫頁島南部或北海道北部的日本商人。這些日本商人將買到的中國貨物運至大阪和江戶(今東京)高價出售。這種轉手貿易歷史上被稱為“山旦貿易”,“山旦”一詞按阿伊努語是指黑龍江下游一帶的Goldi部落。根據清政府管轄庫頁島的官方檔案(今《三姓副都統衙門滿文檔案譯編目錄》庫頁島部分),至少到“鹹豐元年(1851年)五月二十五日”,庫頁島仍處在清政府的有效管轄下。
《皇清職貢圖》中的費雅喀人原圖《皇清職貢圖》中的費雅喀人原圖
1858年和1860年,俄國迫使清政府簽訂《璦琿條約》、《中俄北京條約》一系列不平等條約,包括庫頁島在內的100餘萬平方公里中國領土割讓給沙俄,自此庫頁島在法理上和實際上,都已經徹底脫離了中國。此後相當長一段時間,烏蘇里江以東的赫哲人與費雅喀人,仍“全部不服從俄國政權,而服從中國政權”,“仍然每家每戶逐年”向清政府貢貂。有據可查的庫頁島最後一次貢貂皮的時間為1873年(清同治十二年)。

日俄爭奪

  • 日本
1295年,日本日蓮宗第二代祖師日持上人前往庫頁島傳教,並且在島上建立日蓮宗據點。
1297年,以日本津輕地方為根據地的蝦夷管領安東氏率領“骨嵬”向黑龍江流域侵略。
哈佛大學出版的中國歷史地圖表明日本在18世紀占領了庫頁島最南端哈佛大學出版的中國歷史地圖表明日本在18世紀占領了庫頁島最南端
1485年,庫頁島本地阿伊努族首領向武田信廣獻銅雀台
1593年,豐臣秀吉派遣大將松前慶廣攻占所有蝦夷族(阿伊努族)土地,其中包括阿伊努族控制的庫頁島最南端。
1635年,松前公廣派村上掃部左衛門巡視庫頁島。
1644年,松前藩提出為日本全國國土繪製地圖,是為《正保御國繪圖》。本圖首次把北海道及庫頁島等原本由當地原住民居住的地方劃入日本領土。
1679年,松前藩在庫頁島的久春古丹建造臨時性的漁民居住所,並開始與當地阿伊努族居民進行貿易。
17世紀上半葉,日本對當時隸屬明朝奴爾乾都司管轄的庫頁島進行勘察和冒險活動。據日本的古文書記載: 寬永十二年(1635年),松前藩家臣曾前往庫頁島巡島。
清代費雅喀人向地方官員納貢場景清代費雅喀人向地方官員納貢場景
1738年至1739年,俄國人什潘別爾克中尉在尋找日本航線期間,從蝦夷人阿伊努人)那裡得到知庫頁島的存在。
1785年,幕府派遣工部吏山口鐵五郎等5人及隨從人員分兩路勘察千島群島和庫頁島,其結論是:“庫頁島的北部是隸屬於沿黑龍江而下擴張勢力範圍的中國清朝的”。
1790年,松前藩派遣松井幹藩和新井隆助到島上窺探,並在庫頁島南端的白主設定市集。另一方面,日本派人與沙俄討論瓜分該島。
  • 俄國
1697年,沙俄在黑龍江流域的擴張到達了堪察加半島,掀起了向北太平洋擴張的浪潮。1742年,俄國人舍利京克勘察了幾乎整個庫頁島的東海岸。沙俄政府於1756年派勃拉吉謝夫赴清朝商談關於允許沙俄船隻在黑龍江自由航行的問題,但遭到中國政府的拒絕。與此同時,英法等國的各種“勘察隊”也涌到了北太平洋地區。在這種情況下,沙俄政府為了奪取在北太平洋的“霸主”地位,決定全力支持1799年創設的“受皇家保護的”的俄美公司,其目標是使太平洋的整個北部牢固地為俄國所有,其中包括美洲西岸的加利福尼亞、夏威夷群島、庫頁島南部和黑龍江口。
清代費雅喀人向地方官員納貢場景清代費雅喀人向地方官員納貢場景
1765年,俄國由於清政府在島上沒有正式駐軍,派遠征隊(由士兵和囚犯組成)襲上庫頁島北端,殺散了赫哲人,修起營舍並開採煤礦。1789年,俄國入侵庫頁島南部,登島後大肆屠殺島上的赫哲族居民,將他們驅逐回大陸,在母子泊地方修築政廳、教堂、監獄、學校等建築。
1803年,在沙俄政府的授意下組成了以伊·費·克魯遜什特恩為首的“環球探險隊”,該隊的使命是 “描繪東洋海岸和考察薩哈林島和阿穆爾河河口”。這次“探險”僅是沿庫頁島西北海岸航行到黑龍江口,並未繼續南航。克魯遜什特恩表示自己發現了庫頁島的重要戰略價值,但堅持認為庫頁島是個與黑龍江下遊河口相連的半島。 與克魯遜什特恩同行的列扎諾夫上奏沙皇,建議用武力迫使日本開國。
  • 爭議
在尚未得到沙皇的批覆的情況下,1806年10月10日,赫沃斯托夫等人的艦隊在庫頁島南端的亞庭灣襲擊了日本松前藩主的稅務所,焚毀倉庫,宣布庫頁島為俄國所有。
德川幕府命令遠山景晉等人趕赴庫頁島,將原松前藩主對庫頁島的統轄權收歸幕府直接管轄。與此同時,又命令仙台、會津兩藩,派兵戍守庫頁島等地。1808年初,德川幕府發布“俄船驅逐令”,指令沿海各地,“今後無論在何處海面發現俄船,應即嚴加驅逐。如敢靠岸,應迅即逮捕或處死”。1808年春,正式派遣間宮林藏和松田傳十郎等前往庫頁島進行考察。1809年,間宮林藏再次對庫頁島進行了考察,並沿黑龍江溯流而上,訪問了中國清朝政府設在黑龍江下游德楞的地方政府,他注意到島上居民依舊向清朝地方政府交納貢物。
英國出版的1835年中國與日本地圖英國出版的1835年中國與日本地圖
1814年, 日本政府從南庫頁島撤兵, 廢棄了德川幕府的直轄權,恢復了松前藩主的對庫頁島的管理權力。
1849年,涅維爾斯科伊在東西伯利亞總督穆拉維約夫的支持下,於6月26日乘“貝加爾”號軍事運輸船開往庫頁島東岸,再次對庫頁島進行“考察”,並繞過庫頁島北端,轉而向南侵入韃靼海峽。7月23日,涅維爾斯科伊率“貝加爾”號軍事運輸船又進入黑龍江口進行考察,然後向北返航,開往鄂霍次克海域。
1852年初,涅維爾斯科伊占據了黑龍江口,隨之由設在江口灣北岸的彼羅夫的冬營地派出一支哥薩克軍進入庫頁島,蒐集庫頁島的各種情報,為武裝占領庫頁島做準備工作。
1853年4月23日,沙俄政府指令俄美公司立即占領庫頁島,並且命令涅維爾斯科伊在庫頁島東西兩岸各設立一個武裝哨所。涅維爾斯科伊於同年8月在庫頁島東岸登入,建立了以穆拉維約夫的名字命名的哨所,並且公然宣布:庫頁島“屬俄國所有”。
1854年初,由於沙俄在歐洲陷入了與英法兩國爭奪克里米亞戰爭,為避免英法海軍在北太平洋對沙俄的攻擊 ,不得不暫時從庫頁島上撤退。
1856年,克里米亞戰爭結束,沙俄趁英法在中國發動第二次鴉片戰爭之機,在加緊侵占中國黑龍江流域的同時,又出兵占領了庫頁島,並把庫頁島劃歸東西伯利亞總督穆拉維約夫直接管轄之下。
俄國的“遠東政策特別委員會”1852年5月委派普提雅廷為俄方的全權代表赴日進行談判。經過兩年多的談判 ,日俄雙方終於於1855年2月7日簽訂了 《日俄下田條約》。條約規定:在庫頁島問題上是“不劃邊界,維持原狀”。
1844年英國出版的地圖承認庫頁島屬於中國1844年英國出版的地圖承認庫頁島屬於中國
1855年,幕府為加強對庫頁島的管理,從松前藩收回了蝦夷地的管理權,將其轉交幕府直轄的箱館奉行,並於次年正式在庫頁島設定管理機構。
1858年,中俄 《璦琿條約》 簽訂後,穆拉維約夫認為徹底解決“庫頁島問題”的時機已經成熟,他得到沙俄政府的允許,決定親自赴日進行談判。1859年8月,穆拉維約夫在9艘軍艦的護送下到達江戶。在沙俄的武力威脅下,德川幕府當即委派代表同俄使穆拉維約夫舉行談判。
俄國通過《瑗琿條約》和《北京條約》獲得了黑龍江以北、烏蘇里江以東包括庫頁島在內的大片中國領土但這兩個條約都未提及庫頁島。在1860年正式割讓前,清政府一直將庫頁島列入中國版圖,19世紀40年代前後德國、英國等國出版的地圖也承認整個庫頁島屬於中國,當時一些歐洲觀察家(包括俄國人)和日本人認為至少庫頁島的北部屬於中國。穆拉維約夫,當他1859年面對日本提出對庫頁島的要求時,援引了1858年簽訂的《瑗琿條約》,說該條約將黑龍江以北的領土割讓給了俄國。穆拉維約夫兼併黑龍江下游地區和庫頁島時,是以清朝皇帝直至1858年前對這些地方的管轄權為根據的。
1820年清朝疆域圖1820年清朝疆域圖
1860年,俄軍占領了庫頁島的南端,致使日俄爭奪庫頁島的矛盾更加尖銳。
1862年,德川幕府派遣竹內保德使團赴俄國的彼得堡進行談判。日方提出以北緯50°線劃分邊界,而俄方則堅持以宗谷海峽為界,雙方談判未獲成功,日本再度失去了以北緯48°線為兩國邊界的機會。
1866年,德川幕府在內外的壓力下,不得不再次派遣箱館奉行、小出秀實使團赴俄談判。
1867年3月30日 ,日俄雙方簽訂了《庫頁島暫行規定》,規定:俄國把俄屬千島群島中的得撫島等四島讓與日本,允許日本漁民在庫頁島居住;兩國的國界線仍以宗谷海峽,即北緯48°線為界;繼續保持原來的雜居狀態。
1868年,日本明治維新後,國力漸強,開始與俄國在遠東展開競爭。
1870年2月13日,日本從“開拓使”中分離出“樺太開拓使”,由久春古丹開設。
1871年8月7日,日本取消“樺太開拓使”,再度統合到“開拓使”中。

沙俄統治

1875年5月7日,日本與沙俄簽訂《樺太千島交換條約》,沙俄把千島群島北部給予日本,換取日本在庫頁島的主權。日本則宣布完全放棄庫頁島的主權,全島歸沙俄管治。在此期間,庫頁島是沙皇政府安置苦役犯和流刑犯的地方。
清末庫頁島上俄國攝影師鏡頭下的費雅喀部落清末庫頁島上俄國攝影師鏡頭下的費雅喀部落
1904年,日俄戰爭,俄國戰敗,日本於次年占領庫頁島全島。

南北分治

1905年9月5日,根據日俄戰爭後的《朴茨茅斯和約》,沙俄割讓庫頁島北緯50度以南的地區給日本,日本在割讓地設立樺太民政署。
南北分治時期的庫頁島劃分示意圖南北分治時期的庫頁島劃分示意圖
1907年3月15日,樺太民政署升格為樺太廳
1909年,沙俄在庫頁島北部建立薩哈林州,首府為亞歷山德羅夫斯克。此後除了1918年至1925年,日本占領庫頁島南部外,庫頁島北部地區都牢牢控制在俄國人手中。
1915年6月26日,日本發表《勅令第101號樺太ノ郡町村編制ニ関スル件》,在南樺太設立17郡4町58村。
1918年,日本趁俄國十月革命占領全島,直到1925年才撤兵。
1919年,日本學者鳥居龍藏在島上發現了當地人稱為“卡拉霍通”的金代城池遺址。
1920年至1922年,由蘇俄勢力控制,名義上獨立的遠東共和國宣稱對庫頁島北緯50度以北的地區擁有主權。
1925年1月,日本與蘇聯在北京簽訂了關於兩國間相互關係的基本原則的協定(《日蘇基本條約》),規定“兩國建立外交關係”,“朴茨茅斯條約仍有效”,“在通商航海條約締結前,保證居住、旅行的自由”,在兩個議定書中,雙方進一步議定“ 1925年5月15日為期,日軍從北庫頁島撤退;在四十至五十年內向日本提供北庫頁島油田百分之五十的開發權以及提供特定地區的煤礦開發權。

第二次世界大戰

1942年11月1日,日本拓務省(即殖民部)與其他省廳因為一元化計畫而合併成為大東亞省。樺太廳改為隸屬內務省之下。
薩哈林州在俄羅斯聯邦中的位置薩哈林州在俄羅斯聯邦中的位置
1945年2月11日,美英蘇三國首腦在雅爾達召開會議,簽訂了《雅爾達協定》。“協定”規定:在德國投降及歐洲戰爭結束後兩個月或三個月內,蘇聯將參加同盟國方面對日作戰,其條件為“日本於1904年背信棄義進攻所破壞的俄國以前的權益須予以恢復,即庫頁島南部及臨近一切島嶼須交還蘇聯”,“千島群島須交予蘇聯”。在此協定下,同年8月8日,蘇聯向日本宣戰並出兵中國東北。美國承認蘇聯對整個庫頁島的占領。9月2日,美國單獨占領日本,蘇聯則把庫頁島南部、千島群島等地收歸己有,蘇聯在軍事上實現了對整個庫頁島的占領。

戰後

1946年2月2日,蘇聯發表宣言,聲明他們占有庫頁島全島及千島群島。在庫頁島南部和千島群島(包括南千島群島)建立南薩哈林州。
俄羅斯聯邦薩哈林州州徽俄羅斯聯邦薩哈林州州徽
1946年10月,蘇聯政府宣布日本人將被遣返歸國,由此,大量的日本人在1948年前被遣返,但直到1950年還有少量人員被陸續遣返。
1947年1月2日,蘇聯將庫頁島北部與南薩哈林州合併為薩哈林州,改由俄羅斯蘇維埃社會主義联邦共和國直接管轄。並且根據1949年6月1日施行的國家行政組織法而廢除樺太廳。
1951年9月8日,日本發表宣言,宣布全面放棄庫頁島的領有權。自此日本在庫頁島上的開拓史結束。俄羅斯正式控制庫頁島全境。
1956年10月19日,在莫斯科的蘇聯和日本簽署的宣言。第九條宣言包括續和平條約的談判,包括蘇聯和日本之間的轉讓給蘇聯的協定簽訂本契約後的日本島、齒舞群島色丹。
1991年12月25日,蘇聯解體,薩哈林州隸屬俄羅斯聯邦。
2000年5月13日,俄羅斯聯邦成立七個聯邦管區,薩哈林州屬遠東聯邦管區管轄。

行政區劃

薩哈林州的行政單位劃分為17個區、9個州屬城市、10個區屬城市、34個城鎮、66個行政農莊。
俄羅斯聯邦薩哈林州地圖俄羅斯聯邦薩哈林州地圖
領土
薩哈林州領土面積為8.71萬平方千米,占俄羅斯聯邦領土總面積的0.51%。
首府
薩哈林州首府是南薩哈林斯克(英語:Yuzhno-Sakhalinsk;俄語:Южно-Сахалинск),名字的意思是南薩哈林的城市。南薩哈林斯克到莫斯科的距離為10417千米。
南薩哈林斯克在日治時期稱為豐原市。隨著城市的日益繁盛,該市範圍不斷擴張,現時本市的範圍包括有舊時日治時期的豐原市、豐北村及川上村,人口175085(2002年)。
城市
薩哈林州其它州屬市有:
科爾薩科夫(英文:Korsakov;俄文:Корсаков),薩哈林州僅次於南薩哈林斯克的第二大城市。日治時期被稱為大泊。是庫頁島上重要的港口都市。人口約36000人(2005年)。
霍爾姆斯克(英文:Kholmsk;俄文:Холмск),位於庫頁島西南部,是薩哈林州重要的港口城市。日治時期名為真岡。人口35141人(2002年)。該市與俄羅斯本土之間有渡輪相通。
奧哈(英文:Okha;俄文:Оха),位於庫頁島北部,人口27963人(2002年)。該市內有油田,主要產業為石油工業。居民多從事石油產業的相關工作。
涅韋爾斯克(英文:Nevelsk;俄文:Невельск),薩哈林州的一個港口城市。位於庫頁島西南海岸。人口18639 人(2002年)。日治時期名為本斗。
波羅奈斯克(英文:Poronaysk;俄文:Поронайск),位於波羅奈河入海口,南薩哈林斯克以北288千米處。人口17,954(2002年),日治時期名為敷香。
烏格列戈爾斯克(英文:Uglegorsk;俄文:Углегорск),位於庫頁島西海岸。人口13396人(2002年人口普查),日治時期名為惠須取。
亞歷山德羅夫斯克(英文:Aleksandrovsk-Sakhalinskiy;俄文:Александровск-Сахалинский),位於庫頁島西部,韃靼海峽東岸。 人口12826人(2002年),知名作家安東·契訶夫曾被流放至此。
多林斯克(英文:Dolinsk;俄文:Долинск),位於庫頁島南部,南薩哈林斯克以北43千米處。人口12555人(2002年),日治時期名為落合。
北庫里爾斯克(大洋城)(英文:Severo-Kurilsk;俄文:Се́веро-Кури́льск),位於千島群島的幌筵島上。人口2592人(2002年),日治時期名為柏原。
庫里爾斯克(英文:Kurilsk;俄文:Курильск)名稱的意思為“千島的城鎮”。位於千島群島的擇捉島中部區域。日治時期名為紗那。人口2233人(2002年)。

地理環境

位置

薩哈林州位於俄羅斯的最東方,是俄羅斯聯邦唯一的一個坐落於59個島嶼之上的行政區。薩哈林州瀕臨鄂霍次克海日本海,其西隔韃靼海峽哈巴羅夫斯克邊疆區相望,南與日本隔海相望。東經141°36′-144°40′,北緯45°52′-54°25′。
薩哈林州薩哈林州

地形

庫頁島北部地勢較低,中南部多山。西薩哈林山脈(最高點奧諾爾山1330米)和東薩哈林山脈(最高點洛帕京山1609米)橫穿庫頁島沿岸,把特米-波羅奈斯克平原和蘇斯奈斯克平原分開。
千島群島大部分是山地(最高點阿萊德山2339米),群島上約有160個火山,其中40個是活火山,一個高震區。

氣候

庫頁島屬於非常典型的寒溫帶海洋性針葉林氣候,較同緯度地區冬暖夏涼,夏季短暫,冬季長達六個月,冬天的平均氣溫都在-19°C 至-24°C 之間,北方地區氣溫最低可到-40°C。若干港口長期冰封。北部封凍達八個月之久。年降水量500-1200毫米。
薩哈林州
千島群島屬於溫帶海洋性氣候,該海域為千島寒流日本暖流的交匯之地,因此成為太平洋上有名的“霧海”。 夏季短暫且濕度偏高因此涼爽多霧,冬季時間長且嚴寒無比常有暴風雪,而東岸受千島寒流的影響且東岸比西岸冷。全年降雨量760-1000毫米。

自然資源

水資源

薩哈林州境內較大的內河有:波羅奈河(350千米)、特米河(330千米)、維阿赫圖河和柳托加河(各為130千米)。島上有俄羅斯聯邦境內最大的瀑布伊里亞-穆羅梅茨瀑布,瀑高為141米。此外,該州境內擁有眾多的湖泊和沼澤地。

生物資源

薩哈林和千島群島海域是太平洋產量最豐富的海域之一,這裡匯集的生物資源總量超過了630萬噸。不同年份海島地區在俄羅斯海產品生產總量中所占的份額從11%到14%不等,現在,薩哈林州出口的產品中大約有17%是海產品。在薩哈林和千島群島海岸周邊的水域中有珍貴的太平洋鮭魚和其它魚類,甲殼類和軟體動物,以及藻類植物。每年可捕撈到200萬噸的海藻生物,而其總儲量為980萬噸。海帶的儲量超過了60萬噸。
薩哈林州
在薩哈林地區野生動物獸類有:棕色的狐狸野兔馴鹿花栗鼠水獺東北馬鹿等。
禽類(森林鳥類)主要有:松雞榛雞山雞鷓鴣鳥山雀綠頭鴨水鴨海鳩鸕鶿
薩哈林島屬於區針葉林,在山谷中的河流植闊葉林(楊、柳、榿木)。在中部和南部的部分占主導地位的樺樹、榆樹、楓樹、白蠟樹、紅豆杉、南方地貌植被的重視。
薩哈林島上的珍貴的藥用植物:楤木屬五加屬

礦產資源

島上的礦物資源主要有:金、錳、鉻、鐵和稀有金屬,還有石灰岩、石墨、大理石等非金屬礦床。

人口分布

薩哈林州共有人口497899人(2010年),基本為城市居民,農村居民僅占14%。
薩哈林州共有約100個民族,其中俄羅斯族占84.3%,朝鮮族占5.4%,烏克蘭族占4.0% ,塔塔爾族占1.25%、白俄羅斯族占1.0%,其他族群占4.05%,包括韃靼族楚瓦什族、日本族、阿伊努族等。土著居民所占比例極小,代表有尼夫赫人(0.3%)、鄂羅奇人(0.03%)和埃文人(0.03%)。
薩哈林州的尼夫赫族居民薩哈林州的尼夫赫族居民

政治體制

州長

奧斯塔片科·奧列格·尼古拉耶維奇1957年5月3日出生,多年在俄航天部隊工作並於2004年起任俄太空部隊第一副總參謀長,2008年升任俄太空部隊司令,2011年11月起任俄防空和太空部隊司令。現任薩哈林州代州長。

立法

2011年6月9日通過關於AOR“薩哈林地區是俄羅斯聯邦國旗的實體
2011年3月17日通過關於AOR“薩哈林地區是俄羅斯聯邦國徽上的實體
薩哈林地區法律
薩哈林地區州長和政府監管的法律行為
薩哈林地區政府的準則制定活動計畫
聯邦法律
2012年10月15日通過邊界處理的規則

經濟發展

綜述

2014年地區生產總值為514.4億盧布,同比2013年增長104.8 %,工業產值為496億盧布,同比2013年增長108.7 %。

第一產業

農業
該州北部地區發展畜牧業,南部地區發展種植業,主要農作物有小馬鈴薯甜菜穀物等。
漁業
1984年漁業產值占全州工業總產值的47 %,占遠東地區總捕魚量的200噸,是該州的第一大產業。2014年以來,每年捕撈的魚和其它海產品量約為100萬噸。原來該州只限於近海捕魚,現已發展到遠海捕魚,遠海捕魚量為總捕魚量的3/4。該州非常重視娃、蹲魚的孵化和養殖,現有18個養殖場,有自然產卵河流57處。
林業
薩哈林州的森林覆蓋面積為5萬平方千米,占全州總面積的6000。木材總蓄積量為6.5億立方米,占遠東總儲量的3009萬立方米。主要有魚鱗松、冷杉、岳樺、闊葉林等。因此林業、木材加工和紙漿業是該州的第二大產業,占全州工業總產值的1/4以上。木材採伐中心是蒂米河和波羅奈河的上游地區,木材大多運往紙漿廠,其次運往州內的木材加工廠和出口日本。由於種種原因,目前木材採伐量僅為採伐容許標準的40%左右。例如,政府為了保護森林資源和自然環境,規定每年可以採伐811萬立方米的標準。但是1988年僅採伐了339萬立方米。

第二產業

工業
薩哈林州的工業產值在遠東居第三位,僅次於濱海邊疆區和哈巴羅夫斯克邊疆區。
2014年來,工業生產占區域生產總值占70.7%,2006年至2014年30.8%。2014年工業生產指數在105.5%。
燃氣
薩哈林州在俄羅斯遠東地區石油和天然氣的開採方面占據領先地位,當地地區生產總值的一多半都是由油氣開採業貢獻的。2010年,薩哈林州共開採了1480萬噸石油、243億立方米天然氣,這些大多是在“薩哈林1號”和“薩哈林2號”項目框架下進行的。2010年石油的出口量為13300噸,液化天然氣的出口量為1070萬噸,預計碳氫化合物的開採總量還會增加。

第三產業

2008年,消費價格同比2007年上漲13.1%,其中食品比2007年上漲16.4%、非食用商品比2007年上漲9.8%,居民有償服務比2007年上漲11.3%。
2014年貿易額為122.7億盧布。同比2013年增長100.8%。
稅收從批發和零售企業在2014年2.994億盧布,組成到2013年級別為17.5%。

社會

教育

2012年,薩哈林州:有370多所學校。
2014年,薩哈林州普通教育同比2013年增加10.0%,學前教育同比2013年增加18.0%,兒童教育同比2013年增加17.4%,中等職業教育同比2013年增加16.0%。
2014年,薩哈林州普通教育平均工資水平達到56.3萬盧布。,前教育48.4萬盧布,兒童的教育52,3萬盧布.,中等職業教育56.8萬盧布。

居民生活水平

2008年,人均貨幣收入24434盧布,同比2007年上升21.1%。可支配貨幣收入同比2007年上升4.%。
2008年第4季度,最低生活費標準平均為7531盧布/人,其中有勞動能力者7972盧布,退休人員6117盧布,未成年人7100盧布。按十分之一人口計算,最高收入人群的收入占貨幣總收入30.7%(同比增加0.39%),而最低收入人群的收入僅占1.9%(同比減少0.05%),兩者差距為16.1倍(2007年為15.5倍)。
2008年,職工月平均工資為30433盧布,同比提高30.4%。高於平均工資水平的行業或職業有:採礦2.2倍,金融1.6倍,建築25.9%,國家機關和軍隊22.2%,房地產14.8%。大大低於平均工資水平的行業或職業有:教育部門(人均月工資20058盧布),衛生和特殊服務部門(人均月工資21928盧布),賓館和餐飲行業(人均月工資17031盧布),批發、零售、汽修和一般服務業(人均月工資18360盧布),農林業(人均月工資18599盧布),加工業(人均月工資21278盧布)。

就業

2008年,企事業單位平均在冊職工為20萬人,其中長期工為15.5萬人,占77.3%。
2008年,外籍務工人員共3.6萬人,同比增加23%。外籍務工人員來自82個國家,主要從事建築(占55.6%)、採礦(占11.7%)、貿易和汽修等(占9.1%)。這些人員被企事業錄用33603人(占92.2%),被自然人僱傭2830人(占7.8%)。
2008年,登記在冊的無業人員有婦女2238人、16-29歲青年1419人和殘疾者173人。

交通

薩哈林島上的運輸主要依靠鐵路、公路和運河,薩哈林島和千島群島與州外的聯繫主要靠海運和航空運輸。公路運輸發達。

旅遊

薩哈林和千島群島上有大量的溫泉和地熱資源、泥療場所、以及1000多個歷史文化遺址。海島豐富而多樣的自然資源使得當地可以發展各種形式的旅遊項目,如生態游、療養游、運動游、歷史文化游和商務游。
薩哈林州
南薩哈林斯克“高山氣息”體育旅遊中心吸引著喜歡從事冬季運動項目的遊人來此旅遊。布爾什維克島位於薩哈林州中心的郊區,該島在風景如畫的山坡上安裝了現代化升降機、鋪設了雪道,這些雪道不僅適合經驗豐富的滑雪者,同時也適合初學乍練的滑雪者和單板滑雪愛好者。冬天有許多來自遠東地區和世界各地的運動員來此進行訓練。此外,薩哈林南部地區的氣候能夠讓冬天這個適合滑雪的季節持續更久。
薩哈林州
瑪涅隆島位於薩哈林西南海岸43千米處,這裡正在打造國際潛水基地,由於海島周圍的海水異常清澈,且水下世界豐富多彩,因此該潛水基地項目很有可能會成為本地區旅遊基礎設施的一個重要工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