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
早年生涯
蔡濟恭於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
朝鮮肅宗四十六年)四月初六日生於
忠清道洪州。其家族屬於
南人黨中的清南派,早年師從南人學者姜朴和吳光運,並娶吳光運的侄女(
吳光運之兄吳弼運之女)為妻。
乾隆八年(1743年,
朝鮮英祖十九年),蔡濟恭在庭試文科中獲丙科及第,開始入仕,歷任承文院權知副正字、翼陵別檢等職。乾隆十三年(1748年,英祖二十四年)十一月在翰林(史官)會圈中落榜,但英祖已知曉其才,御筆圈點蔡濟恭參加翰林召試,結果蔡濟恭獲得第一名,被錄取為史官。此後歷任
成均館典籍、兵曹佐郎、
司憲府持平、吏曹佐郎、
司諫院正言、
弘文館副校理等清要之職。乾隆十六年(1751年,英祖二十七年)因事罷官,流放
三陟。翌年復任司諫院正言、弘文館副校理。乾隆十八年(1753年,英祖二十九年)任忠清道暗行御史,此後歷任弘文館副修撰、修撰、司憲府執義、弘文館校理、
承政院承旨、伊川府尹,大司諫、
漢城府右尹等職,至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英祖三十四年)官居承政院都承旨。當時英祖和世子
李愃惡化,英祖一度打算廢掉世子,蔡濟恭率諸承旨、史官冒死力諫,並將廢世子
教書繳還,英祖亦同意收回成命。
宦海沉浮
此後,蔡濟恭歷任大司諫、大司憲、
京畿道觀察使、工曹參判、禮曹參判等職。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英祖三十八年)丁母憂,同年閏五月,他聽說
壬午禍變的訊息後,親至漢城,“詣闕下俯伏搏膺籲天者十日”。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英祖四十年)終制後,任刑曹參判、大司憲、
開城府留守、藝文提學、漢城府左尹等職。翌年請求休養,遂左遷
安岳郡守,任內丁父憂,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英祖四十三年)十月終制,起復為大司憲,後歷任大司諫、都承旨、禮曹參判等職。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英祖四十四年)因事貶為三水府使,不久召還,同年冬外放
鹹鏡道觀察使,翌年復歸中央,任都承旨、戶曹參判、漢城府判尹等職。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英祖四十六年)提拔為兵曹判書,此後歷任禮曹、戶曹判書及世孫右賓客、弘文館提學等職。期間,朝中圍繞
洪鳳漢問題發生風波,蔡濟恭雖然並非洪鳳漢一黨,但也看出
金龜柱一黨名為“殺洪”,實欲廢黜世孫、動搖國本,就向世孫李祘諫言洪鳳漢不可殺,並建議李祘聯絡
貞純王后以救洪鳳漢,得到李祘首肯。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英祖五十年)夏,蔡濟恭被外放為
平安道觀察使,翌年冬還朝,任兵曹判書,後調任
議政府左參贊、社稷提調。
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英祖五十二年)三月,英祖去世,世孫李祘繼位,是為正祖,正祖即位第二天即任命蔡濟恭為禮曹判書,此後歷任兵、刑、禮曹判書及漢城府判尹、奎章閣提學等職,並在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正祖二年)作為謝恩兼陳奏使出使清朝。他任都承旨時曾阻止過英祖廢黜思悼世子,其後傾向為思悼世子翻案,所以得到正祖的青睞,但也受到許多朝臣的敵視。正祖即位之初,李德師、趙載翰等
少論請求為思悼世子翻案而遭處死,蔡濟恭捲入其中,但正祖特命不予追究。蔡濟恭起初與權臣
洪國榮關係不錯,但後來洪國榮之妹
元嬪洪氏入宮,與中宮殿一起接受問安,蔡濟恭以“天無二日”斥責擬定這項規定的左議政
徐命善。元嬪死後,洪國榮同黨宋德相上疏開頭就是“元嬪薨逝,宗社無托”八字,蔡濟恭批評其用語過當,洪國榮聽說後記恨在心,在正祖面前誹謗蔡濟恭。隨後,蔡濟恭奉命給元嬪寫
哀冊文,用的是“逝”字,被徐命善改為“薨”。蔡濟恭的這些舉動使他更加得到正祖的信任,乾隆四十七、四十八年(1782、1783年,正祖五、六年),徐命善主導了對蔡濟恭的攻擊,稱他曾勾結洪國榮欲為思悼世子翻案,推翻英祖定下的“壬午義理”。正祖則稱此為“道聽途說”,保護了蔡濟恭,並稱讚蔡濟恭為“義理主人”。不過由於朝中氣氛對蔡濟恭不利,所以蔡濟恭蟄居漢城郊外數年,即使正祖多次任命也不赴任。
位居政丞
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正祖十年)九月,蔡濟恭出任平安兵使,翌年春歸任知中樞府事。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正祖十二年)二月被正祖御筆特拜為議政府右議政,成為
甲戌換局近百年後第一位拜相的南人。翌年九月升左議政,十月罷免。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正祖十四年)正月復任左議政。因領議政金熤不出仕並在同年去世,蔡濟恭以左議政身份“獨相”(三政丞中只有一位在任)三年之久,任內實行了“辛亥通共”,並負責
水原華城的興建,對
天主教(信徒中南人居多)則採取相對寬容的政策。
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正祖十七年)五月二十五日升任領議政。蔡濟恭剛當上領議政三天,就公開上疏為思悼世子鳴冤叫屈,呼籲正祖“亟行
天討,快雪睿誣(對思悼世子的誣陷)”。
僻派領袖
金鐘秀彈劾蔡濟恭違背英祖定下的“壬午義理”,正祖將兩人都罷免。八月,正祖正式公開了英祖所寫的表達後悔處死思悼世子的“金滕”之詞,聲稱英祖當年寫了“金滕”之詞後,只給蔡濟恭看過,然後藏在徽寧殿褥子下,因此為思悼世子伸冤也是英祖的意思,蔡濟恭並沒有錯。此後蔡濟恭依然面臨僻派的攻擊,到乾隆六十年(1795年,正祖十九年)風頭過了以後,又被正祖任命為右議政、左議政,直到嘉慶三年(1798年,正祖二十二年)六月以老病請求辭職獲得批准。翌年正月十八日去世,正祖親制祭文,並賜謚“文肅”。
正祖死後,
貞純王后垂簾聽政,僻派得勢,
辛酉邪獄期間,蔡濟恭被扣上“邪學根柢”的帽子,追奪官爵。二十二年後恢復官爵。
歷史評價
朝鮮正祖:“憂民一念,乙夜明髮際,聞長逝之報,展也之人,何斯至斯? 予於此大臣,實有人所不知而己所獨知之奧契。此大臣,間氣人物也。其稟賦也傑然有氣力,遇事直前,不懾不撓。發之為詩,悲壯忼慨,人云有燕、趙之遺風。妙歲策名,受知
寧考,綰金谷而掌邱甲,潤色乎雲漢之章,竭誠於嘗藥之地。每一奏對,天笑為新,而其須猶未及星矣。及予嗣服以後,
市虎交騰,
櫪驥靡挫,拔之俎刀之中,躋之鐘鼎之上。由內閣入耆社,壽至八耋,擬賜鳩杖。其位高而職親,眷厚而寵盛,使一世之人關口而奪氣,可謂得如彼其專,而古亦罕聞焉。且況五十餘年立朝,所秉之固,即尤所嘆服者,今也己巳焉已矣。”
《
朝鮮王朝實錄》:“濟恭,故大提學
蔡裕後傍孫。英宗癸亥登第,特被簡拔,歷揚內外,官至崇秩。上御極,濟恭名出宦獄,而置勿問。庚子以後,廷臣以三大逆案,舉國齊討。上臨御既久,益懋恢盪之政。戊申以御筆拜相,仍下綸音洞諭,諸臣不敢復爭。自是恩遇日隆,間又獨相數載,蓋百年來初有也。為文長於疏箚,遇事好用權數。外則粗厲,內實秘詭。每登筵,笑語抑揚,巧伺上旨,退則憑恃寵眷,陰濟其私。上每駕馭慰藉,屢加涵容。及邪術(天主教)熾張,上以革心歸化之責一以委之,而濟恭顧戀漫漶,庇護邪黨,竟致滔天之變,論以《春秋》之義,難乎免於先治之律矣。”
人際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