蒯祥

蒯祥

他是中國明代建築匠師。生於明惠宗朱允炆建文元年,卒於明憲宗朱見深成化十二年。今江蘇吳縣魚帆村人(今屬江蘇蘇州) 。世襲工匠之職,蒯祥的父親蒯富,有高超的技藝,被明王朝選入京師,當了總管建築皇宮的“木工首”。蒯祥自幼隨父學藝,蒯富告老還鄉後,兒子已在木工技藝和營造設計上成名,並繼承父業,出任“木工首”,後任工部侍郎。曾參加或主持多項重大的皇室工程,景泰七年(1456)任工部左侍郎。負責建造 的主要工程有北京皇宮(1417)、皇宮前三殿、長陵(1413)、獻陵(1425)、隆福寺(1425),北京西苑(今北海、中海、南海)殿宇(1460)、裕陵(1464)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蒯祥
  • 外文名:kuaixiang
  • 別名:蒯魯班
  • 國籍明朝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江蘇吳縣(今屬江蘇蘇州)
  • 出生日期:1399年
  • 逝世日期:1481年
  • 職業:建築師、工部侍郎
  • 主要成就永樂年間主持建設北京故宮
  • 代表作品北京故宮
成就,承天門,德藝雙馨,後繼,魂歸故園,香山幫,故里,

成就

關於天安門城樓的設計者,大多數人公認的是(kuǎi)祥。

承天門

永樂十五年(1417年),明成祖朱棣把都城從南京遷到北京,徵召全國各地工匠,前往北京繼續大興土木。蒯祥作為明成祖的隨從人員,先期北上,參加皇宮建築設計。由於蒯祥的設計水平高人一等,被任命為皇宮重大工程的設計師。他的第一項任務就是負責設計和組織施工作為宮廷正門的承天門(即今之天安門)。這項工程在蒯祥運籌下於永樂十九年(1421年)竣工,其城樓形狀與今日大致相仿,但規模較小,這就是最早的天安門,原名“承天門”;建成之後,受到文武百官稱讚,永樂皇帝龍顏大悅,稱他為“蒯魯班”。
蒯祥在京40多年,在正統年間(1436~1449)年,負責興建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1457年7月,承天門被大火燒毀。八年後,明英宗命工部尚書白圭主持重建。白請他重建9開2層的木構城樓,以及兩宮、五府、六衙署等,還於1464年親自主持明十三陵中的裕陵建造。蒯祥因有功於朝廷,從一名工匠逐步晉升,直至被封為工部左侍郎,授二品官,享受一品官俸祿。 明末,天安門又被焚毀。1651年,重建33.7米,廣9間,進深5間,以示皇帝的尊嚴,改名為天安門。
據明史及有關建築專著評介,認為蒯祥在建築學上的創造達到爐火純青的程度。他精通尺度計算,每項工程施工前都作了精確的計算,竣工之後,位置、距離、大小尺寸、與設計圖分毫不差,其幾何原理掌握得相當好,榫鉚技巧在建築藝術上有獨到之處。中國古代的建築大多是木結構,其關鍵在於主柱和橫樑之間的合理組合。蒯祥不論在用料、施工等方面都精心籌劃,營造的榫鉚骨架都結合得十分準確、牢固。在北京皇宮府第的建築中,蒯祥還將江南的建築藝術巧妙地運用上去,他採用蘇州彩畫,琉璃金磚,使殿堂樓閣顯得富麗堂皇。
蒯祥不僅木工技術純熟,還有很高的藝術天賦和審美意識。據記載,蒯祥能以雙手握筆同時畫龍,合二為一,一模一樣,技藝可謂是爐火純青。在當時建設宮殿樓閣之時,他只需略加計算,便能畫出設計圖來,待施工完畢後,建築與設計圖樣大小尺寸分毫不差,就連明憲宗也很敬重他。1420年,承天門建築完工後,他受到眾口一詞的讚揚,被稱為“蒯魯班”。後來,蒯祥官升至工部左侍郎。在他任職期間,先後搞了不少修建工程,包括明英宗正統年間重建三大殿,明英宗天順年間興建裕陵。“凡百營造,祥無不與。”《憲宗實錄》中這樣評說。

德藝雙馨

不僅如此,蒯祥受人稱讚的還有他的人品。儘管他的官職很大,但是他為人仍然非常謙遜儉樸。到了晚年,雖然他已經主動辭官隱退,但每當有營造工程向他請教時,他還是非常熱心地指導。

後繼

蒯祥死於明成化十二年(1481年)三月,終年84歲。過去在北京曾經有一條蒯侍郎胡同,據說他就曾在這裡住過。蒯祥的後代子孫大多繼承了他的技藝,直到晚清時,仍有“江南木工巧匠皆出香山”的說法。

魂歸故園

蒯祥活到八十四歲,逝於明憲宗成化十七年(1481年)。墓葬於他的故鄉太湖之濱,墓碑右側立有明代天順二年欽賜的“奉天誥命”碑。據說,上世紀六十年代之初,重修了蒯祥墓,此墓被列為江蘇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而蒯魯班留下的天安門建築卻是華夏之寶,民族之光。

香山幫

香山幫建築工匠群體
對於蒯祥的建築造詣,當時就有極高評價,同行嘆其技藝如鬼斧神工,而在京城“違其教者,輒不稱旨”,皇帝也“每每以蒯魯班稱之”。
蒯祥晚年,還經手建造十三陵中的裕陵。到憲宗成化年間,他已80多歲,仍執技供奉,保持著“蒯魯班”的稱號。他是一個時代建築工藝水平的代表,堪稱香山幫建築工匠中的泰斗。
香山幫建築工匠群體,不但工種齊全,而且分工細密,能適應高難度建築工藝的需求。例如木匠分為“大木”和“小木”。大木從事房屋樑架建造,上樑、架檁、鋪椽、做斗栱飛檐翹角等。小木進行門板、掛落、窗格、地罩、欄桿、隔扇等建築裝修。小木中有專門從事雕花工藝(清以後木工中產生了專門的雕花匠)。木雕的工藝流程有:整體規劃、設計放樣、打輪廓線、分層打坯、細部雕刻、修光打磨、揩油上漆。除了分工細密外,香山幫工具也是很先進的。例如木匠用的鑿子分手鑿、圓鑿、翹頭鑿、蝴蝶鑿、三角鑿五種,而每一種又有若干不同尺寸或角度的鑿子。
香山幫建築具有色調和諧、結構緊湊、製造精巧和布局機變的特點。可謂是技術精湛,名享天下,代代相傳。

故里

天安門,以其完美的造型,至高無上的榮譽,而為全世界所熟悉。天安門設計者蒯祥的名字開始真正為世人所了解。
天安門天安門
吳縣就是一代建築宗師蒯祥的故里。蒯祥墓位於吳縣胥口鎮漁帆村,南望浩渺的東太湖,背倚青蔥漁洋山。至今漁帆村仍有許多蒯祥的後裔。蒯祥墓附設石獸、山門、紀念館等建築,莊嚴而肅穆。碑銘上寫著:蒯祥為吳縣香山人(即今胥口鎮),生於1398年,卒於1481年,字廷瑞,是北京故宮、五府六部衙署、長陵等建築的營造者。如今該墓已被列為江蘇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並被作為青少年德育基地。
吳縣市滬劇團副團長萬金聲。八十年代初創作了歌頌蒯祥的錫劇劇本《紅牆春秋》,由此成為名副其實的蒯祥專家。萬金聲介紹說,蒯祥設計天安門是歷史的機遇。當年朱棣遷都北京,從江蘇招募了大批能工巧匠前往。蒯祥正當壯年,技藝高超,故被徵召入京。進城後,蒯祥的才能獲得當時負責皇宮建設的都督僉事的賞識,於是被委以重任,由他設計了三大殿、天安門等一批重要的皇宮建築。蒯祥一時聲譽鵲起,皇帝也“每每以‘活魯班’呼之”。蒯祥最後官至工部侍郎,成為天下百工的總領頭。據考,蒯祥曾讀過幾年私塾,有一定的文化修養,而他的技藝更是了得,木匠、泥匠、石匠漆匠竹匠五匠全能。《吳縣誌》記載,他精於建築構造,“略用尺(淮下加十)度……造成以置原所,不差毫釐”。在吳縣,關於蒯祥的民間傳說很多,其中心總離不了蒯祥如何鬼斧神工。
萬金聲的介紹與古建築學家的研究結果基本相符。新近出版的《天安門》一書首次公開的南京博物院藏《明宮城圖》,十分難得地保留了蒯祥的畫像。他一副紅袍官人打扮,身後是富麗的紫禁城建築。該畫一共有兩幅,另一幅藏於北京故宮,像旁有“工部侍郎蒯祥”字樣。歷史學家顧頡剛考證說,有題字的畫是獻給皇帝的,不題字的畫是留給子孫的。《天安門》一書的作者、古建築學家路秉傑教授認為,此畫是一幅真正的新宮竣工圖,畫面極精細準確。當時的承天門(清重建成後改稱天安門)黃瓦、朱柱,上為面闊五間的門樓,下為開有五孔的城台,外有金水橋五座對應,兩側分列石獅華表,與今日基本相同。路秉傑甚至認為《明宮城圖》的作者即是蒯祥本人。
在胥口鄉,蒯祥婦孺皆知,人們對他極其崇敬。而奉蒯祥為鼻祖的工匠團體香山幫更是天下聞名,香山堪稱中國木工聖地。如今漁帆村、胥口鄉、吳縣市都有打著香山幫旗號的古建築公司。他們不但在國內施工,並且走出了國門,在美國新加坡等地留下了香山幫的精美古建築。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