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族騎射賽

蒙古族騎射賽,蒙古族傳統運動項目。中國古代北方遊牧、狩獵民族精於騎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古族騎射賽
  • 性質:傳統運動
  • 出處:《史記·匈奴列傳》
沿革,出處,

沿革

戰國初,趙武靈王為防備匈奴南下,改革軍制,提倡“胡服騎射”,軍威大增。五六歲即教之乘馬,持小弓短矢練騎射。稍長,即令上馬追狐逐兔,四時業田獵,故弓馬嫻熟。技藝高強者,常得到首領的獎勵和重用,並為大家敬重。於是騎射成為重要軍事訓練和體育運動項目。近現代的騎射賽一般在廟會、祭敖包或那達慕大會等活動時舉行。大型比賽參加者多達100餘人,中型賽亦有20—30人,男女老少均可報名。參賽者自備馬和弓箭,弓、箭的長度、拉力、重量和樣式可隨意選擇。正式比賽跑道成溝形,寬4米,深半米多,長85米,設3個靶位,靶距25米,第1、2靶設在射手左側,第3靶在右側。靶以1尺見方的布袋製成,內裝棉花,頭靶為彩色布袋。二、三靶為白色布袋,分懸於兩米高的木架上。靶與跑道中心線距離兩米。規定每人射9支箭,分3輪射完。比賽開始,運動員背上弓和箭囊,裝3支箭,乘馬至起跑線,裁判發令後起跑,跑動中摘弓、抽箭、搭箭發射,順序射靶。最後以3輪中靶的箭數多少評定前3名,頒發獎品。非正式比賽則因陋就簡,由參賽者自擬規則,著眼於練習。

出處

《史記·匈奴列傳》載:匈奴“兒能騎羊,引弓射鳥鼠”。唐代詩人高適《營州歌》云:“胡兒十歲能騎馬”。蒙古族繼承和發揚了這一優良傳統,《元史·兵志三》載:“元起朔方,俗善騎射,因以弓馬之利取天下”。其騎射術之精則得益於從小訓練,並在圍獵中臻於成熟。據宋人彭大雅《黑韃事略》及明人蕭大亨《夷俗記·教戰》等載,三歲小兒即系之於鞍,從眾馳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