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馬(馬科動物)

蒙古馬(馬科動物)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蒙古馬原產蒙古高原,處於半野生生存狀態,它們既沒有舒適的馬廄,也沒有精美的飼料,在狐狼出沒的草原上風餐露宿,夏日忍受酷暑蚊蟲,冬季能耐得住-40℃的嚴寒。

蒙古馬體形矮小,其貌不揚,然而,蒙古馬在風霜雪雨的大草原上,沒有失去雄悍的馬性,它們頭大頸短,體魄強健,胸寬長,皮厚毛粗,能抵禦西伯利亞暴雪;能揚蹄踢碎狐狼的腦袋。經過調馴的蒙古馬,在戰場上不驚不詐,勇猛無比,歷來是一種良好的軍馬。

蒙古馬被農業部確定為138個國家級畜禽遺傳資源保護品種之一。

基本介紹

史料記載,外形特徵,生活習性,分布範圍,亞種分類,主要用途,未來發展,馬匹優點,重要新聞,國家標準,

史料記載

蒙古馬是一個古老的品種。早在4-5千年前,我國北方民族就已馴化馬匹。如《漢書·匈奴傳》記載:堯舜以前“居乎北邊,隨水草而轉移,其畜之所多,則牛馬羊。匈奴馬曾顯赫一時,公元前200年,漢高祖劉邦出擊匈奴在白登被冒頓單于30餘萬騎兵圍困七日。漢武帝在與匈奴的戰爭中曾多次帶回大量馬匹,並任用匈奴王子金日蟬為漢朝的馬監,民間養馬事業空前發達。西晉以後,塞外各部族相繼南下,帶來馬匹數以萬計。盛唐時期,北方各族都曾以良馬進貢,如《唐會要》就記載:“突厥馬技藝絕倫,筋骨適度,其能致遠,田獵之用無比。”並指出延陀馬、同羅馬、仆固馬為同種,多為駱毛(兔褐毛)和驄毛(青毛》。這些都與蒙古馬相似,都是蒙古馬的祖先。北宋時東北的契丹馬也是蒙古馬,說明東北三省早已分布有蒙古馬。蒙古帝國被譽為“馬之帝國”,成吉思汗的衛隊就是由精良的騎兵隊組成,歷史上稱他是以“弓馬之利取天下”的。根據《元史》記載,當時牧馬地甚廣,北至火里禿麻(今蒙古國以北)遍及塞外草原及南方。
據史料記載,成吉思汗鐵騎西征時,經常靠蒙古馬的驚人速度及耐力對敵人進行突然襲擊,從而得到勝利。1219年9月,成吉思汗的兩位大將速布台和哲別攻打花喇子漠國訛答刺城時因城內保衛工事堅固而未能攻破。哲別帶軍隊退居500里遠,並休整隊伍。敵探得知成吉思汗大軍退到500里遠時,城內衛軍便放下心來,放鬆了警惕。蒙古大軍休整幾天后,有一晚哲別突然下令,率大軍進攻訛城。大軍夜行500里次日清晨到達城下,進行突攻。因城內毫無準備,成吉思汗大軍輕易攻破了城,並獲全勝。此後蒙古軍名聲大振,僅用兩年時間就打敗了強大的花喇子漠國。蒙古士兵裝備精良,騎射精湛。草原民族全民皆兵,蒙古人從會走路起就接受軍事訓練,特別是騎射。蒙古武士的軍事技能訓練還包括套馬索和鐵骨朵、騎槍等,屬於全能型騎兵,整體戰術先進。蒙古騎兵遭遇歐洲黑暗中世紀的鏈甲騎士和破舊皮甲有產階級和乃至無甲的僕從軍,採取誘敵深入的辦法,騎射,然後批重裝鐵甲的蒙軍超重裝騎兵沖陣,擊潰屠殺西方聯軍,詳情可看黑韃事略這本書,南宋人所寫,關於蒙軍的戰術戰法和裝備。
蒙古大軍征伐西方,無論是歐洲裝備較為差勁的鏈甲騎士、還是穆斯林世界,都可謂勢如破竹,蒙軍西征將領郭侃獨自領萬人隊,在西亞屢破伊斯蘭軍隊百二十餘城、破十字軍百八十餘城。蒙古人真正的勁敵在東方,滅金,頃全國之力,在金占領區的漢人武裝起義和南宋聯軍的夾擊下最終滅亡金國,大量的女真人世仇蒙古人和中原漢人武裝起義軍殺盡。滅南宋,花了半個世紀時間,死了三任大汗。 1949年後,內蒙古地區的蒙古馬不斷向鄰近省區輸出,均表現了良好的適應性。在國外,大量的蒙古馬在十三世紀隨蒙古軍兩次西征,由於其耐勞苦能遠涉戈壁荒漠,而且可吃其肉、飲其奶和血渡過艱苦的時刻,促進了蒙古軍順利征服了西亞和東歐。因而俄國西伯利亞、東歐,都有蒙古馬的足跡。歷史上,蒙古馬對朝鮮、日本北海道的馬種也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明朝在北方東自大寧(今承德地區)、西至守夏皆是牧馬地;並在宣化、大同等地設馬市,明萬曆三年(1575年)規定每年互市定額3.4萬匹。清朝在察哈爾設左右兩翼牧廠和兩處御馬廠,全盛時期養馬達10餘萬匹。數百年來,蒙古馬多取道張家口輸入內地,而有“口馬‘之稱。由於各朝代對養馬業的重視,使蒙古馬早已分布到我國廣大北方農村。
抗日戰爭中,為八路軍主要馬匹。一次,日軍冒充八路軍襲擊八路軍總部,就因所騎不是蒙古馬,曾引起八路軍偵查員懷疑。
1949年後,內蒙古自治區的蒙古馬繼續發展,並不斷被推廣到內地,同時進行大量雜交改良。但截止20世紀末改良馬還是少數,90%以上仍是蒙古馬。
根據內蒙古牧業廳的資料顯示,1975年當時全自治區就有蒙古馬240.32萬匹,到1982年已經下降為170餘萬匹了,而2006年僅有69.81萬匹。
到2003、2004年間,像內蒙古其他草原一樣,克什克騰的山羊基本滅絕了。不久後,政府再次要求禁養駱駝。“砍”馬成了新的政策。馬通常只吃新鮮的草尖,而且不同季節吃不同的草,往往十天半個月才回家一趟,哪個牧民能圈養得了。
為保護蒙古馬而設定了適合蒙古馬的耐力賽,2006年6月29日在中國內蒙古西烏珠穆沁旗舉行的全國草原耐力賽,在天堂草原冒雨進行。全程30.5公里,來自呼倫貝爾的馬主泰馬加布的駿馬,奪走了本次比賽的冠軍(20號)和亞軍(21號)。其中的20號冠軍馬,30.5公里的全程創造了41分鐘的記錄,其速度是44.63公里/小時。用比賽來保護蒙古馬

外形特徵

體格不大,平均肩高120-135厘米,體重267-370千克。身軀粗,四肢堅實有力,體質粗糙結實,頭大額寬,
胸廓深長,腿短,關節、肌腱發達。飛節角度較小,稍曲飛,蹄質堅實。被毛濃密,毛色複雜,以青、騮和兔褐色為多。
母馬平均體尺(厘米):平均肩高128.6,體長133.6,胸圍154.2,管圍17.4。

生活習性

食草:新鮮的草尖,不同季節吃不同的草。耐勞,不畏寒冷,能適應極粗放的飼養管理,生命力極強,能夠在艱苦惡劣的條件下生存。8小時可走60公里左右路程。經過調馴的蒙古馬,在戰場上不驚不詐,勇猛無比,歷來是一種良好的軍馬。

分布範圍

原產蒙古高原,廣布於中國北方以及蒙古人民共和國俄羅斯聯邦部分地區。

亞種分類

因分布地區條件不同而形成了幾個主要類群:
烏珠穆沁馬。產於內蒙古錫林郭勒盟烏珠穆沁草原。體型結構較好,體格較大,多走馬,是蒙古馬中的最好類群。
百岔鐵蹄馬。產於內蒙古昭烏達盟的百岔溝,產地多山,馬匹善走山路,步伐敏捷,蹄質堅硬,有“鐵蹄”之稱。
烏審馬。產於內蒙古烏審旗沙漠,體質乾燥,體格小,善於在沙漠中馳騁。
屬於馬的地方品種。在高寒地帶原始群牧條件下形成。具獨立起源。原產蒙古高原,廣布於中國北方以及蒙古國和原蘇聯部分地區。約占中國馬匹總數的 1/2以上。具有適應性強、耐粗飼、易增膘、持久力強和壽命長等優良特性。頭大、額寬、頸短厚,呈水平頸。軀幹長,胸深而寬,背腰平直,尻斜。四肢較短。飛節角度較小,稍曲飛,蹄質堅實。毛色複雜,以青、騮和兔褐色為多。

主要用途

蒙古馬蒙古馬
蒙古馬有多種用途。在草原區騎乘,可日行50~100km,連續10餘天;短距離騎乘速度記錄1600米為2分0.8秒;15.5公里為24分12秒。
建國以來第一次蒙古馬耐力賽,比賽距離100公里,比賽從新巴爾虎左旗阿木古郎鎮出發到烏爾遜河東岸再返回到阿木古郎鎮,比賽從早晨5點開始,冠軍馬3個小時就完成比賽。1950年,蒙古馬中的鐵蹄馬在當年59公里的那達慕大會上,58分鐘就跑到了終點。當地有民諺:“千里疾風萬里霞,追不上百岔的鐵蹄馬。”
在正常挽力下農區可終年使役,工作能力可保持到18歲。母馬在哺育幼駒的同時可產奶300~400千克。據對部分個體測定,7~8成膘空懷母馬屠宰率為55%,淨肉率為46%。以阿爾登馬奧爾洛夫快步馬等品種改良蒙古馬,取得良好效果,並育成了一些新品種。

未來發展

蒙古馬分布廣、影響大,它的血液滲透到國內外許多馬種,作為馬種遺傳資源,蒙古馬有著重要的保種價值。但是蒙古馬所處的蒙古草原,東西跨度大,生態環境有著明顯差異。海拔由東往西逐漸增高(700米至1500多米),降水由東往西逐漸減少(400毫米至150毫米),草場類型由東往西依次變差,由森林草原典型草原,再到荒漠草原。自然生態的差異使蒙古馬形成了三大類群,一是產於錫盟的東、西烏珠穆沁旗,體格較大,體質結實粗糙,體軀粗壯的烏珠穆沁馬;二是產於伊盟烏審旗毛烏素沙地,體格較小,體形清秀,體質結實緊湊的烏審馬;三為產於昭盟克什克騰旗百岔溝一帶,體質結實,結構緊湊,體格中等山地型的百岔“鐵蹄”馬。
現代的蒙古馬又是可憐的。幾乎沒有多的人注意它們。沒有定向的培養,沒有血統譜系,沒有現代人為其發展所能提供的一切。蒙古馬如今的境遇,就是趨向自生自滅。蒙古馬的骨骼、肌肉、關節如何?呼吸系統和心臟是否發育充分?頭部頸部的適應性怎樣?尾部後腿是否有力健全等等一切。除了新一代蒙古族教授“芒來”這些年來搞了多項研究外,蒙古馬作為資源,國家投入的太少。中國馬業發展的不明確性,保證和支持不了對蒙古馬發展的基本供給。蒙古馬的退化仍得不到遏制。難道蒙古馬真的就沒有“精品”了?
蒙古馬蒙古馬
國內不少馬場裡都有蒙古馬。但它們的處境很糟,不被認真飼養,沒有廄舍,沒人理他們,只有要乘騎時方記起它們的存在。好在它們不得病,否則已經死光了。這次全運會轉播時說廣東隊超千萬買的馬匹之前病死了,增加了廣東隊的競賽困難。殊不知這種近代定向培育的競賽馬之所以常被內科病困擾,是因為產生它們的途徑,脫離了自然狀態法則下的生物繁殖,必然導致相對脆弱的生命能力。我們可以了解一下,這匹馬的死亡,也許沒有人說的出深層次的原因,即便那可憐的馬兒住的是五星級的馬廄。
市場對蒙古馬的漠視,體現出公眾對民族品牌的少認同。蒙古馬在乘騎和使用方面的精彩不被大家所熟知,沒有專門的比賽可供大家欣賞。對於像中國,奧運、歐洲和美國西部馬術還相當落後的國家來講,幾乎吸引不到外國人對它的關注與參與。而外國人到中國旅遊的,常常問道的倒是能否有蒙古馬可以乘騎、參加比賽和長途乘用。而我們確常常關注阿拉伯馬脊椎骨少兩節,肋骨少一根等等,但我們不知這樣的馬就如何了?跑得快?還是跳的高?若不是如此,那我們又津津樂道於此是為何?還能見到一種凹鼻樑的品系,我想那是個缺陷,鼻腔窄對奔跑著的馬沒好處。阿拉伯馬肯定是優良馬種,若要用好阿拉伯馬,我們還得知道個始末緣由吧。
蒙古馬需要一個精煉的過程,在相對好的飼養條件下優選那些能力強、外形美觀,骨骼肢勢更符合現代育馬要求的蒙古馬,仔細進行繁殖登記和進行繁殖測試,用優選的方法,使其一代勝過一代。
這次錫林郭勒國際馬術耐力賽的40匹參賽馬中只有兩匹是純粹的蒙古馬,成績是第五名,是位蒙古國騎手“滿都拉”乘騎的,其它都是當地產的改良馬或稱錫林郭勒馬。如果那天的比賽是120公里,或者是連續3天的120公里的國際頂級耐力賽,參賽馬的體能恢復力和中途不易傷病的能力就凸現出來了。
蒙古馬作為一個品種,自然有它存在的價值。它存在的合理性是不容忽視的。我們眼中的蒙古馬當然充滿了魅力:它骨骼結實,肌肉充實,雖不善跳躍但不得內科病;運動中不易受傷,體力恢復快,耐粗飼,不易掉膘(這點保證了它在條件極差的情況下的生存),蹄質異常堅硬,肺部發育良好使其呼吸能適應超負荷的駝載,蒙古馬的睫毛緻密,無眼疾,視力強於其它馬種,色盲程度稍輕;關節不突出,使其更善於負重行走,等等。乘騎方面蒙古馬的平穩、舒適度,能走多種步伐就更不用說了,讓人充滿了想像。
如果廣州亞運會上有耐力賽的話,我們將翹首以待,看是否有蒙古馬出現在賽場上,也許,這可能就是蒙古馬時隔七百多年後再次走向世界的開始。
“傘幄垂垂馬踏沙,水長山遠路多花。眼中形勢胸中策,緩步徐行靜不嘩。”這是南宋抗金名將宗澤的詩句,也是寫給那些喜歡蒙古馬,並為它們的生存、發展貢獻微薄之力的人們的。

馬匹優點

蒙古馬,相比西域馬、歐洲馬,個頭矮小,在現代賽馬場上沒有立足之地,同時,歐洲也從不用做軍馬,基本上只有中國和古代北方部落用做軍馬。
到了現代,解放軍撤銷騎兵之前,可以有許多選擇,但最終仍然選擇了蒙古馬。這是為什麼呢?
蒙古馬,賽場上不行,奔跑速度不夠,然而它確實又是最優秀的軍馬,它最中用。
軍隊選擇戰馬,也是精挑品種的。選擇蒙古馬而不是伊犁馬或者別的馬,那是經過多少實驗和考察的結果。

重要新聞

2014年8月21日至22日,國家主席習近平蒙古國進行國事訪問。蒙古國總統額勒貝格道爾吉向習近平夫婦贈送兩匹蒙古馬。習近平為兩匹馬分別取名阿爾泰和克魯倫,寓意中蒙兩國山水相連、睦鄰友好。
2015年2月12日上午,蒙古國總統向習近平夫婦贈送的兩匹蒙古馬阿爾泰和克魯倫,從中蒙邊境最大的陸路口岸二連浩特口岸入境。內蒙古公安邊防總隊二連邊防檢查站積極協調海關、檢驗檢疫等聯檢單位,開通綠色通道為運送馬匹的人員和車輛提供“一站式”通關服務,減少車輛在口岸的等候時間。
中蒙雙方在二連浩特口岸進行了簡單的交接儀式,兩匹蒙古馬阿爾泰和克魯倫入境後,立即吸引了大量冬粉來拍照留念。

國家標準

標準號StandardNo.:GB/T24880-2010
中文標準名稱StandardTitleinChinese:蒙古馬
英文標準名稱StandardTitleinEnglish:Mongoliahorse
發布日期IssuanceDate:2010-06-30
實施日期ExecuteDate:2011-01-01
首次發布日期FirstIssuanceDate:2010-06-30
標準狀態StandardState:現行
計畫編號PlanNo.:20079781-T-326
採用國際標準AdoptedInternationalStandard:無
國際標準分類號(ICS):65.020.30
中國標準分類號(CCS):B43
標準類別StandardSort:產品
主管部門Governor:農業部
歸口單位TechnicalCommittees:全國畜牧業標準化技術委員會
起草單位DraftingCommittee:中國農業大學馬研究中心、內蒙古自治區家畜改良工作站、內蒙古錫盟林郭勒畜牧工作站、中國馬業協會、甘肅省天祝縣畜牧獸醫站。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