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茲華斯(William Wordsworth,1770-1850年),英國浪漫主義詩人,曾當上桂冠詩人。其詩歌理論動搖了英國古典主義詩學的統治,有力地推動了英國詩歌的革新和浪漫主義運動的發展。他是文藝復興運動以來最重要的英語詩人之一,其詩句“樸素生活,高尚思考(plain living and high thinking)”被作為牛津大學基布爾學院的格言。
華茲華斯與柯勒律治(Samuel Taylor Coleridge)、騷塞(Robert Southey)同被稱為“湖畔派”詩人(Lake Poets)。他們也是英國文學中最早出現的浪漫主義作家。他們喜愛大自然,描寫宗法制農村生活,厭惡資本主義的城市文明和冷酷的金錢關係,他們遠離城市,隱居在昆布蘭湖區和格拉斯米爾湖區,由此得名“湖畔派”。華茲華斯
“湖畔派”三詩人中成就最高者為華茲華斯。他於1798年和柯勒律治合作發表了《抒情歌謠集》,華茲華斯和柯勒律治從擁護法國革命變成反對,於是前者寄情山水,在大自然里尋找慰藉,後者神遊異域和古代,以夢境為歸宿。兩人的詩歌合集題名為《抒情歌謠集》,於1798年出版,《抒情歌謠集》宣告了浪漫主義新詩的誕生。兩年後再版時,華茲華斯加了一個長序。在這篇序中,華茲華斯詳細闡述了他的浪漫主義文學主張,主張以平民的語言抒寫平民的事物、思想與感情,被譽為浪漫主義詩歌的宣言。 在《決心與自立》(Resolution and Independence,1802年)一詩中,華茲華斯描寫了一位年老體衰卻要不停奔波勞作的撈水蛭人。
華茲華斯認為“所有的好詩都是強烈情感的自然流露”( the spontaneous overflow of powerful emotion),主張詩人“選用人們真正用的語言”來寫“普通生活里的事件和情境”,而反對以18世紀格雷為代表的“詩歌詞藻”。他進而論述詩和詩人的崇高地位,認為詩非等閒之物,“詩是一切知識的開始和終結,它同人心一樣不朽”,而詩人則是“人性的最堅強的保護者,支持者和維護者。他所到之處都播下人的情誼和愛”。
這是華茲華斯抒情的代表作之一,寫於1804年。據說此詩是根據詩人兄妹倆一起外出遊玩時深深地被大自然的嫵媚所吸引這一經歷寫成的,體現了詩人關於詩歌應描寫"平靜中回憶起來的情感(emotion recollected in tranquility)這一詩學主張。全詩可以分成兩大部分,寫景和抒情。詩的開篇以第一人稱敘述,格調顯得低沉憂鬱。詩人一方面竭力捕捉回憶的渺茫信息,另一方面又覺得獨自漂游,可以自由自在地欣賞大自然所賦予的美景。他把自己比作一朵流雲,隨意飄蕩,富有想像的詩句暗示詩人有一種排遣孤獨、嚮往自由的心情。在他的回憶中,水仙花繽紛茂密,如繁星點點在微風中輕盈飄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