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僑教育

華僑教育是華僑為其子女學習中國語文和科學文化知識,在僑居地興辦的教育。後向國內發展,也包括為華僑、歸僑、僑眷子女和外籍華人而辦的教育事業。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國民政府後期稱僑民教育。有大學、中學、國小、幼稚園、補習學校、語言文化學校、職業學校、師範學校、幹部訓練、職工教育、特殊教育、函授教育、教育電視、夏(冬)令營等國家辦和華僑、港澳同胞捐資興辦的教育機構,以及華僑、港澳同胞捐資設立的教育基金、留學基金和獎學金、獎教金等。

清康熙二十九年(1690)荷屬巴達維亞(今雅加達)華僑首先興辦義學——私塾性質的明誠書院。雍正七年(1729)該院隸屬於養濟院內。光緒二十三年(1897)日本橫濱華僑設立中西學校,即後來的大同學校,為華僑創辦新式學校之始。華僑愛國愛鄉,熱心捐資在僑鄉設立學校,教育僑眷、歸僑和鄉親子弟。同治十二年(1873)在廣東省香山縣設立的甄賢社學(今珠海市香洲區南屏中心國小前身),是華僑最早捐資在國內創辦的華僑學校。光緒三十二年(1906)在南京創辦暨南學堂,專門招收華僑子弟,是國家興辦華僑教育的開端。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