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屬東印度群島的豬籠草科植物》(TheNepenthaceaeoftheNetherlandsINDIES)是由B·H·丹瑟所著的一本關於荷屬東印度群島、北婆羅洲、西馬來西亞和紐幾內亞東部熱帶食蟲植物的開創性專著。
丹瑟在此書中共確定了65個物種,包括17個新描述的類群:“N.carunculata”(之後被認識是邦蘇豬籠草的一個同物異名)、圓盾豬籠草(N.clipeata)、疑惑豬籠草(N.dubia)、鞍型豬籠草(N.ephippiata)、暗色豬籠草(N.fusca)、無刺豬籠草(N.inermis)、卓越豬籠草(N.insignis)、“N.leptochila”(之後被認識是剛毛豬籠草的一個同物異名)、柔毛豬籠草(N.mollis)、圓錐豬籠草(N.paniculata)、巴布亞豬籠草(N.papuana)、“N.pectinata”(之後被認識是裸瓶豬籠草的一個同物異名)、有柄豬籠草(N.petiolata)、細毛豬籠草(N.pilosa)、顯目豬籠草(N.spectabilis)、多巴豬籠草(N.tobaica)和托莫里豬籠草(N.tomoriana)。其所有的描述都非常的詳細,並附帶了很多線條畫。丹瑟根據對標本的觀察,將豬籠草屬分為了6個分支,分別為“Vulgatae”、“Montanae”、“Nobiles”、“Regiae”、“Insignes”和“Urceolatae”。丹瑟毫無疑問的對以往的分類嘗試作出了巨大的改進,並為之後學者的研究奠定了基礎,如查爾斯·克拉克的《婆羅洲的豬籠草屬植物》(NepenthesofBorneo)和《蘇門答臘島與西馬來西亞的豬籠草》(NepenthesofSumatraandpeninsularMalaysia)與馬修·傑布和馬丁·奇克的《豬籠草屬(豬籠草科)的框架性修訂》(AskeletalrevisionofNepenthes(Nepenthaceae))。查爾斯·克拉克關於丹瑟的專著寫道“其仍是豬籠草屬的通用分類法”,並對其重要性說明如下:
“20世紀初的發現都匯集於丹瑟一身,他綜合的闡明了許多在麥克法蘭的專著中尚未解決的問題。雖然他所使用的標本都不是他自己採集的,但丹瑟似乎能非常好的了解該屬的物種,甚至超越了經典分類法。他猜測某些物種之間的親緣關係時,並不僅限於結構特徵,而更多的基於它們的演化過程和生態關係,這是前人所未涉及的。”
在此後關於豬籠草屬的全面修訂中,丹瑟只增加了兩個新種:1935年增加了匙葉豬籠草(Nepenthesspathulata)和1940年增加了密花豬籠草(Nepenthesdensiflora),這兩個物種的描述也發表於《BulletinduJardinBotaniquedeBuitenzorg》。
巴里·賴斯(BarryRice)在2007年9月的《食蟲植物通訊》上對2006年再版的《荷屬東印群島的豬籠草科植物》進行了評述:
“擁有該著作的一個高質量副本是非常值得的,這使得你可以很輕鬆的與之後的豬籠草屬專著相互參照。這些線條畫的質量遠高於那些複印的或是網上的版本。
為了給其增光添彩,著名的豬籠草專家查爾斯·克拉克博士領導了這次對於豬籠草歷史的回顧旅程,他為該作品作了15頁的序,討論了丹瑟及他的著作。由於克拉克為這次旅程領航,所以丹瑟顯得比以往任何時候更活靈活現。”
巴里·賴斯指出“其很可惜的遺漏了”丹瑟在1935年和1940年的論文,但她最後表示“新版的丹瑟著作仍是一份寶貴的且值得收藏的食蟲植物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