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沙市歷史悠久,古有江津、夏首、津鄉諸稱。
宋代,沙市始稱為鎮,屬
荊湖北路江陵縣管轄。南宋鹹淳末年(1274年),沙市建地方行政機構,設定監鎮。
元代,至元十三年(1276年),沙市改屬
河南行省上路總管府江陵縣。天曆二年(1329年),江陵縣改屬河南行省中興路,縣治設於沙市。
明代,洪武七年(1374年),江陵縣改屬
湖廣行省荊州府,縣治設沙市。永樂二十二年(1424年),縣治遷荊州,沙市仍屬江陵縣管轄。
清代,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沙市設巡檢司,故稱沙市司,隸屬湖北省荊州府江陵縣。雍正元年(1723年),清政府決定將
荊州府通判局酷放移駐沙,設通判廳於青石街(現中山路),俗稱“三府”。雍臭尋煮正元年(1723年)以後,沙市在行政區劃上雖屬江陵縣,但行政機構設定則與縣相當,直隸於荊州府。雍正七年(1729年),荊州府糧鹽通判廳移駐沙市。鹹豐元年(1851年),因川鹽下運,荊州府同知廳也移駐沙市。光緒二年(1876年),沙市已改稱為南鄉,廢除巡司,設定汛,故稱沙市汛隸屬江陵縣。
民國元年(1912年),沙市屬
荊南道江陵縣,為江陵縣南鄉沙市汛。民國十九年(1930年)縣下行政機構廢汛設區,沙市改為江陵縣第二區刪愚茅,下設4鎮。1945年8月,
抗日戰爭勝利,沙市建立了鎮,為江陵縣縣轄鎮。
1949年7月15日,沙市解放。7月17日,沙市市人民政府建立,為湖北省
省轄市。
1955年,改由荊州地區專員公署監督領導,仍為省轄市。
1979年6月,沙市市復由省直接領導。
1994年10月22日,省政府下文,荊州地區與沙市市合併,設立
荊沙市(1996年12月19日改為
荊州市)。同時設立沙市區,12月22日,沙市區政府正式掛牌成立。
2022年6月10日,荊州開發區六個社區劃轉沙市區工作交接會舉行。劃轉的6個社區為:玉橋社區、周梁玉橋社區、高湖台社區、燎原新村社區、孫家河社區、月堤路社區。劃轉的6個社區總面積約7.14平方公里,總人口數約5.7萬人。
行政區劃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沙市區,為荊州市中心城區,位於荊州城區東部,長江荊江段北岸。東接
潛江市,南靠
長江,與
公安縣隔江相望,西依
荊州古城,北鄰荊門市
沙洋縣,距省會
武漢市237千米。全多束境跨東經112°13’一112°31’,北緯30°12’一30°25’,面積522.75平方千米,其中建成區面積近40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沙市區形成於長江古河漫灘,地勢平坦,西南高,東北低。一般海拔高度在32米殃櫻雅紋至36米之間。最高點在柳林洲,海拔高度為40米;最低點在宿駕場,海拔高度為27.6米。沙市地質結構屬新華夏系第二沉降帶江漢沉降區的江陵凹陷區,發育了一系列沉積河,地層由卵石、沙、
黏性土等層組成鬆散沉積,較為深厚,一般為100~131米,其中北部厚70~80米,基底由雜色黏土岩組成,黏土岩內夾砂岩、
粉砂岩等。沙市地形受荊江河道變遷和泥沙淤積影響,呈西南高、東北低之勢。沙市地貌形態及其組合可分為
河流階地、沖湖平原、
沖積平原、
湖沼、荊江水道5個類型。
氣候
沙市區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區,四季分明,熱量豐富,雨量充沛。年平均氣溫為淋乎套16.1℃,年無霜期長達230—270天,年降雨量一般在958—1325毫米之間,平均相對濕度為80%。
自然資源
水資源
沙市地處
長江故道,江湖水系發育,土壤受淋溶沉積較強,土壤原始肥力較強。區內河、湖、塘、堰星羅棋布,總水域面積乘潤剃邀約9.5萬畝,雨水充沛,水資源豐富,境內
地表水資源量約為1.743億立方米。沙市地下水屬淺層水區,埋深約10米至1000米,總容量約為1.55億立方米。
人口
截至2016年12月31日,沙市區常住戶數15.53萬戶,
戶籍人口43.26萬人(其中非農人口33.75萬人,占總人口的78%;農業人口9.5萬人,占總人口的22%)。在總人口年齡分布中,0~17歲的人口為56424人,18~34歲的人口為90896人,35~59歲的人口為189697人,60歲以上的人口為95595人。
人口情況
2020年11月1日零時,沙市區常住人口為504893人。與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的490598人相比,增加14295人,增長2.91%,年平均增長率0.29%。
2020年11月1日零時,沙市區共有家庭戶187135戶,家庭戶人口為466840人;集體戶8702戶,集體戶人口為38053人。平均每個家庭戶的人口為2.49人,比2010年減少0.35人。
性別構成
2020年11月1日零時,沙市區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為252444人,占50%;女性人口為252449人,占50%。常住人口性別比(以女性為100,男性對女性的比例)為100,與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下降了3.54個百分點。
年齡構成
2020年11月1日零時,沙市區常住人口中,0~14歲人口為64008人,占12.68%;15~59歲人口為330063人,占65.37%;60歲及以上人口為110822人,占21.95%,其中65歲及以上人口為77595人,占15.37%。與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0~14歲人口的比重增長1.98個百分點,15~59歲人口的比重減少9.43個百分點,60歲及以上人口的比重增長7.45個百分點,65歲及以上人口的比重增長6.51個百分點。
註: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常住人口504893人與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常住人口490598人均不包含荊州開發區託管的聯合街道辦事處、岑河原種場和沙市農場的人口。
經濟
綜述
2015年,沙市區地區生產總值298.39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2014年增長8.7% ,增速全市排名第五,高出荊州市平均增速0.2個百分點,分別高於一季度、二季度、三季度1.6個、1.2個和1.1個百分點。其中,第一產業16.18億元,增長4.7%;第二產業163.63億元,增長7.1%;第三產業118.58億元,增長11.9%;三次產業結構比由上年5.8:56.3 ∶ 37.9調整為5.4:54.8:39.8。第三產業占比荊州市最高,高出全市平均值5.8個百分點。區屬生產總值完成151億元,同比增長11.89%;其中,第一產業16.04億元,增長5.5%;第二產業61.7億元,增長11.5%;第三產業73.26億元,增長11.9%。三次產業比為10.62:40.86:48.52。
2015年,沙市區財政總收入33.65億元,同比增長18%;完成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29.51億元,同比增長19.2%。其中:國稅部門完成13.43億元,同比增長18.2%;地稅部門完成18.28億元,同比增長15.9%;財政部門完成1.94億元,同比增長41.4%。按稅種分:增值稅(不含改徵增值稅)完成4.76億元,同比下降3.5%;營業稅完成6.33億元,同比下降1.5%;個人所得稅完成1.48億元,同比增長85.7%;企業所得稅完成6.18億元,同比增長5.3%。
2015年,沙市區一般預算支出13.27億元,同比下降0.3% ,其中:區本級支出11.99億元,同比下降3.3%;鄉鎮支出1.28億元,同比增長40.7%。
2015年,沙市區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546元,同比增長9.82%。其中,全區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565元,同比增長9.89% ;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510元,同比增長8.98%。全體居民,城鎮居民、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全市最高,分別高出全市平均水平7579元、3183元、1782元。
2020年,沙市區地區生產總值492.77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降低6.4%。其中,第一產業19.91億元,增長1.7%;第二產業222.83億元,下降7.9%;第三產業250.03億元,下降5.3%。三次產業結構由上年3.41:47.26:49.33調整為4.04:45.22:50.74。實現區屬生產總值339.91億元,下降11.3%,較第一季度收窄24.2個百分點。其中,第一產業18.57億元,增長3.0%;第二產業99.04億元,下降8.9%;第三產業222.30億元,下降5.2%。三次產業結構為5.46:29.14:65.40。
第一產業
2015年,沙市區農林牧漁業總產值25.48億元,同比增長3.4%,高出全市平均水平0.9個百分點。其中,農業總產值10.62億元,同比增長5.9%;林業總產值0.55億元,同比增長3.6%;牧業總產值2.94億元,同比下降6.5%;漁業總產值9.67億元,同比增長3.2%。實現農林牧漁業增加值16.04億元,增長速度5.5%。
2015年,沙市區耕地面積19.39萬畝,主要農產品產量穩定增長。糧食產量7.64萬噸,同比增長1.5%;蔬菜產量27.59萬噸,同比增長7%;水產品產量6.21萬噸,同比增長3.5%。
第二產業
2015年,沙市區累計完成工業總產值293.10億元,同比增長9.51%;規模以上工業累計完成總產值243.48億元,同比增長11.49%;規上增加值增速為12.00%,增速全市排名第三,高出全市平均增速4.7個百分點。完成規模以上工業銷售產值233.13億元,同比增長12.29%;全區工業企業產品產銷率為95.75%,同比提高了0.71個百分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主營業務收入231.49億元,同比增長12.19% ,高於全市平均水平6.93個百分點。
2015年,沙市區建築業總產值656.8億元,總量全市第一,增幅同比增長14.5% ,全市排名第二,高出全市平均水平6.8個百分點。
2015年,沙市區農副食品加工企業43家,同比淨增加4家,累計完成工業總產值83.95億元,同比增長14.8%,增幅全市排名第三,高於全市平均水平6個百分點,占全區規上企業產值比重為34.5%。其中:年加工產值過5億元企業3家、過億元企業23家,完成加工總產值72億元,過億元農產品加工企業占全部規上農副食品加工企業總產值比重為85.8%。農產品加工產值與農業總產值比例為3.29。
第三產業
2015年,沙市區累計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264.2億元,同比增長21.3% ,高於全市平均增幅3.2個百分點,增幅全市位居第二,較上季度上升2個位次。其中完成城鎮投資255.5億元,同比增長21.1% ,總量全市第二,增速全市第三。製造業投資恢復性增長。
2015年,沙市區工業投資87.5億元,同比增長15% ,較上年同期提高12.4個百分點。基礎設施和公共設施投資實現快速增長,累計完成23.2億元,同比增長179.5%。
2015年,沙市區房地產開發投資累計完成33.08億元,同比下降16.2%。
2015年,沙市區商品房銷售面積完成51.76萬平方米,同比增長29%。建安稅增幅震盪上行。1—8月、1—9月、1—10月、1—11月、1—12月全區建安營業稅同比分別增長9.14% 、25.04% 、21% 、12.6% 、31.0% ,1—12月增幅較荊州市平均水平高出2.1個百分點,增幅位居全市第四。
2015年,沙市區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92億元,同比增長12.6%,增幅較上季度回落0.4個百分點,低於全市增速0.2個百分點,位列全市第五位,其中限上零售額完成156.8億元,同比增長13.6%。
2015年,沙市區零售業銷售額實現24.2億元,占全市的24.0% ,同比增長17.2%;糧油食品類、針紡織品類、日用品類、汽車類等商品限上法人企業零售額分別增長27.7%,32.1%,33. 1% 、25.6%,增幅均在20%以上。
2015年,沙市區外貿出口總額13014萬美元,同比增長11.6%,出口總額全市排名第三,增幅全市排名第二。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2015年,沙市區教育支出2.87億元,同比增長3.3%。全區有普通中學校18所,國小教育學校數25所。在校學生37502人,教職工人數2334人;
學齡兒童入學率100%;九年義務教育完成率100%。
民生事業
2016年,沙市區發放政府擔保貼息貸款5913萬元,扶持創業1021戶,新增就業1.1萬人;6個貧困村出列,4033名貧困人口如期脫貧;區文化館、區老幹部活動中心建成運行,章台梅文化藝術節持續開展;中心城區14個棚改項目接連啟動。
2019年,沙市區統籌資金1.7億元用於精準扶貧,開發村級公益性崗位973個,14個扶貧項目全部建成,“八項清零”紮實開展,309個“兩不愁三保障”問題整改完成。1.89萬名城鄉困難對象全員納入醫療救助,16個學生全腦思維實驗室建成。新增城鎮就業9453人,扶持創業766人,援企穩崗、整治欠薪工作有力。新增學位1095個緩解適齡兒童“入學難”。16個城鄉黨員民眾服務中心達標升級,7個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建成,10個老人兒童快樂之家投入使用。發放各類救助資金9000餘萬元,困難民眾基本生活得到保障。15個棚改項目清零,5個老舊小區改造竣工。
生態保護
2019年,沙市區長湖退垸還湖拆違2344平方米、清退窪垸1296畝。沙北排渠、中心排渠河道環境綜合治理項目竣工,岑河污水處理廠提標升級,3座污水處理提升泵站、75.6公里主支污水管網建設完成。新改建農村戶廁7014戶、農村公廁19座、集鎮公廁9座、城市公廁27座。126處排污口整治完成,6處排水口污水流入滲漏問題整改銷號,雷家壋泵站泄洪通道整治完工。
交通運輸
荊州沙市機場是湖北省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的重要節點工程,並列入了湖北省綜合交通運輸體系三年攻堅戰行動方案(2018—2020年)。項目按滿足年旅客吞吐量70萬人次、貨郵吞吐量2450噸的目標設計,飛行區等級4C。
歷史文化
宗教
截至2019年12月,沙市區
佛教、
道教、
天主教、
基督教、
伊斯蘭教五大教派俱全,已登記
宗教活動場所76處,其中佛教62處、道教4處、天主教1處、基督教8處、伊斯蘭教1處,納入
民間信仰18處。截至2019年12月,沙市區已備案宗教教職人員106人,其中
比丘63人、
比丘尼26人、乾道2人、
坤道1人、
神父3人、
牧師2人、
長老1人、
傳道員6人、
阿訇2人,信教民眾近5萬人。
沙市清真寺獲“全國民族團結創建先進集體”“全國五好清真寺”,基督教沙市堂和沙市天主教堂被評為“全國創建和諧寺觀教堂先進集體”,
章華寺被評為省“五好宗教場所”,菩提寺被評為省“創建和諧寺觀教堂先進集體”。
風景名勝
中山公園坐落於沙市城區中心地段,原國家副主席董必武同志為公園題寫“沙市市中山公園”的門額。公園內有卷雪樓、蜈蚣嶺、爽秋亭、夕照亭、通曦軒、金桂廊、盆景園、花圃、孫中山銅像、工農兵塑像廣場等景點20多處,有動物園、遊樂園、兒童樂園等遊樂設施,還有解放紀念亭、革命烈士紀念碑等紀念建築。公園東北部建有春秋閣,閣樓內供有 關羽讀《春秋》塑像,是荊州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
江津湖湖面寬闊,湖中建有便河橋、和風橋、凌波橋、平湖橋、望月橋、楚風橋、塔兒橋。依橋借景,建有風音鳥語、江津晚泊、接龍廊、蓮蒲風荷、煙波秋月、縛龍廊等景點。 | |
臨江仙公園西起學堂洲圍堤,東至萬壽園公園,南臨長江北岸,東西長約1500米,南北縱深約150—750米,北高南低,占地總面積7.8萬平方米,形成了林蔭漫步區、兒童活動區、文化廣場區、運動休閒區、水鄉風情區,與 荊州長江大橋交相輝映,是集運動、休閒為一體的濱江主題公園。 | |
萬壽園是國家2A級旅遊景園,以立在荊江大提象鼻磯(又稱觀音磯)上的萬壽寶塔而得名。萬壽寶塔始建於嘉靖二十七年(1548年),為磚石砌築,八角七級,塔高40餘米,塔身外壁各層均飾有漢白玉雕刻佛像計100餘座,94龕,內外壁嵌有磚雕佛像1000塊,或端坐、或肅立,姿態各異。塔頂裝銅鑄鎏金塔剎,上刻《 金剛經》全文。象鼻磯邊建有洪水最高水位標誌牌,分別標示1954年荊江分洪水位線和1998年長江歷史最高水位線。觀音磯旁修建有98抗洪紀念亭。 | |
文星樓又名奎文閣、奎星閣。位於沙市區民主街沿江大道南側,緊傍 荊江大堤,為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文星樓為亭閣式建築,磚木結構,高約15米,樓四周成正方形,邊長約10米,閣門上刻“文星樓”三字,樓後有“同治甲子年夏季月重立”的題刻,樓下正殿有奎星神像。整座建築精巧玲瓏,風格別具。文星樓是科舉時代學子們祈求神靈保舉和如願之後叩謝神恩的場所。 | |
川主宮,原為四川幫會館,因供有川主惠民大帝塑像,故名。後建戲樓,戲樓背南面北,從正南拾級而上即抵戲樓背後。全部建築為磚木結構,布局嚴謹,古樸典雅,雕琢極為精細,饒有民族特色,是湖北境內僅存於世的唯一一座古戲樓。20世紀80年代中期,川主宮古戲樓整體搬遷至沙市碧波路江津湖北岸重建。2001年再次進行維修翻新,並加建迴廊水榭、水上舞台。 | |
荊州海洋世界公園貫穿有歡樂荊州、浪漫荊州、文化荊州、創意荊州四個特色體系,包含大型海洋館、水上樂園、特色美食街、濱水風情街、免稅商城、動漫影視城、陸地遊樂場、名人會館、民俗風情街、創意孵化基地等,是一個集旅遊、休閒、度假、美食、娛樂、購物、辦公於一體的海洋文化綜合性主題公園。 | |
榮譽稱號
2006年,沙市區入選全國殘疾人社區康復示範區。
行政區劃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沙市區,為荊州市中心城區,位於荊州城區東部,長江荊江段北岸。東接
潛江市,南靠
長江,與
公安縣隔江相望,西依
荊州古城,北鄰荊門市
沙洋縣,距省會
武漢市237千米。全境跨東經112°13’一112°31’,北緯30°12’一30°25’,面積522.75平方千米,其中建成區面積近40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沙市區形成於長江古河漫灘,地勢平坦,西南高,東北低。一般海拔高度在32米至36米之間。最高點在柳林洲,海拔高度為40米;最低點在宿駕場,海拔高度為27.6米。沙市地質結構屬新華夏系第二沉降帶江漢沉降區的江陵凹陷區,發育了一系列沉積河,地層由卵石、沙、
黏性土等層組成鬆散沉積,較為深厚,一般為100~131米,其中北部厚70~80米,基底由雜色黏土岩組成,黏土岩內夾砂岩、
粉砂岩等。沙市地形受荊江河道變遷和泥沙淤積影響,呈西南高、東北低之勢。沙市地貌形態及其組合可分為
河流階地、沖湖平原、
沖積平原、
湖沼、荊江水道5個類型。
氣候
沙市區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區,四季分明,熱量豐富,雨量充沛。年平均氣溫為16.1℃,年無霜期長達230—270天,年降雨量一般在958—1325毫米之間,平均相對濕度為80%。
自然資源
水資源
沙市地處
長江故道,江湖水系發育,土壤受淋溶沉積較強,土壤原始肥力較強。區內河、湖、塘、堰星羅棋布,總水域面積約9.5萬畝,雨水充沛,水資源豐富,境內
地表水資源量約為1.743億立方米。沙市地下水屬淺層水區,埋深約10米至1000米,總容量約為1.55億立方米。
人口
截至2016年12月31日,沙市區常住戶數15.53萬戶,
戶籍人口43.26萬人(其中非農人口33.75萬人,占總人口的78%;農業人口9.5萬人,占總人口的22%)。在總人口年齡分布中,0~17歲的人口為56424人,18~34歲的人口為90896人,35~59歲的人口為189697人,60歲以上的人口為95595人。
人口情況
2020年11月1日零時,沙市區常住人口為504893人。與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的490598人相比,增加14295人,增長2.91%,年平均增長率0.29%。
2020年11月1日零時,沙市區共有家庭戶187135戶,家庭戶人口為466840人;集體戶8702戶,集體戶人口為38053人。平均每個家庭戶的人口為2.49人,比2010年減少0.35人。
性別構成
2020年11月1日零時,沙市區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為252444人,占50%;女性人口為252449人,占50%。常住人口性別比(以女性為100,男性對女性的比例)為100,與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下降了3.54個百分點。
年齡構成
2020年11月1日零時,沙市區常住人口中,0~14歲人口為64008人,占12.68%;15~59歲人口為330063人,占65.37%;60歲及以上人口為110822人,占21.95%,其中65歲及以上人口為77595人,占15.37%。與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0~14歲人口的比重增長1.98個百分點,15~59歲人口的比重減少9.43個百分點,60歲及以上人口的比重增長7.45個百分點,65歲及以上人口的比重增長6.51個百分點。
註: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常住人口504893人與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常住人口490598人均不包含荊州開發區託管的聯合街道辦事處、岑河原種場和沙市農場的人口。
經濟
綜述
2015年,沙市區地區生產總值298.39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2014年增長8.7% ,增速全市排名第五,高出荊州市平均增速0.2個百分點,分別高於一季度、二季度、三季度1.6個、1.2個和1.1個百分點。其中,第一產業16.18億元,增長4.7%;第二產業163.63億元,增長7.1%;第三產業118.58億元,增長11.9%;三次產業結構比由上年5.8:56.3 ∶ 37.9調整為5.4:54.8:39.8。第三產業占比荊州市最高,高出全市平均值5.8個百分點。區屬生產總值完成151億元,同比增長11.89%;其中,第一產業16.04億元,增長5.5%;第二產業61.7億元,增長11.5%;第三產業73.26億元,增長11.9%。三次產業比為10.62:40.86:48.52。
2015年,沙市區財政總收入33.65億元,同比增長18%;完成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29.51億元,同比增長19.2%。其中:國稅部門完成13.43億元,同比增長18.2%;地稅部門完成18.28億元,同比增長15.9%;財政部門完成1.94億元,同比增長41.4%。按稅種分:增值稅(不含改徵增值稅)完成4.76億元,同比下降3.5%;營業稅完成6.33億元,同比下降1.5%;個人所得稅完成1.48億元,同比增長85.7%;企業所得稅完成6.18億元,同比增長5.3%。
2015年,沙市區一般預算支出13.27億元,同比下降0.3% ,其中:區本級支出11.99億元,同比下降3.3%;鄉鎮支出1.28億元,同比增長40.7%。
2015年,沙市區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546元,同比增長9.82%。其中,全區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565元,同比增長9.89% ;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510元,同比增長8.98%。全體居民,城鎮居民、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全市最高,分別高出全市平均水平7579元、3183元、1782元。
2020年,沙市區地區生產總值492.77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降低6.4%。其中,第一產業19.91億元,增長1.7%;第二產業222.83億元,下降7.9%;第三產業250.03億元,下降5.3%。三次產業結構由上年3.41:47.26:49.33調整為4.04:45.22:50.74。實現區屬生產總值339.91億元,下降11.3%,較第一季度收窄24.2個百分點。其中,第一產業18.57億元,增長3.0%;第二產業99.04億元,下降8.9%;第三產業222.30億元,下降5.2%。三次產業結構為5.46:29.14:65.40。
第一產業
2015年,沙市區農林牧漁業總產值25.48億元,同比增長3.4%,高出全市平均水平0.9個百分點。其中,農業總產值10.62億元,同比增長5.9%;林業總產值0.55億元,同比增長3.6%;牧業總產值2.94億元,同比下降6.5%;漁業總產值9.67億元,同比增長3.2%。實現農林牧漁業增加值16.04億元,增長速度5.5%。
2015年,沙市區耕地面積19.39萬畝,主要農產品產量穩定增長。糧食產量7.64萬噸,同比增長1.5%;蔬菜產量27.59萬噸,同比增長7%;水產品產量6.21萬噸,同比增長3.5%。
第二產業
2015年,沙市區累計完成工業總產值293.10億元,同比增長9.51%;規模以上工業累計完成總產值243.48億元,同比增長11.49%;規上增加值增速為12.00%,增速全市排名第三,高出全市平均增速4.7個百分點。完成規模以上工業銷售產值233.13億元,同比增長12.29%;全區工業企業產品產銷率為95.75%,同比提高了0.71個百分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主營業務收入231.49億元,同比增長12.19% ,高於全市平均水平6.93個百分點。
2015年,沙市區建築業總產值656.8億元,總量全市第一,增幅同比增長14.5% ,全市排名第二,高出全市平均水平6.8個百分點。
2015年,沙市區農副食品加工企業43家,同比淨增加4家,累計完成工業總產值83.95億元,同比增長14.8%,增幅全市排名第三,高於全市平均水平6個百分點,占全區規上企業產值比重為34.5%。其中:年加工產值過5億元企業3家、過億元企業23家,完成加工總產值72億元,過億元農產品加工企業占全部規上農副食品加工企業總產值比重為85.8%。農產品加工產值與農業總產值比例為3.29。
第三產業
2015年,沙市區累計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264.2億元,同比增長21.3% ,高於全市平均增幅3.2個百分點,增幅全市位居第二,較上季度上升2個位次。其中完成城鎮投資255.5億元,同比增長21.1% ,總量全市第二,增速全市第三。製造業投資恢復性增長。
2015年,沙市區工業投資87.5億元,同比增長15% ,較上年同期提高12.4個百分點。基礎設施和公共設施投資實現快速增長,累計完成23.2億元,同比增長179.5%。
2015年,沙市區房地產開發投資累計完成33.08億元,同比下降16.2%。
2015年,沙市區商品房銷售面積完成51.76萬平方米,同比增長29%。建安稅增幅震盪上行。1—8月、1—9月、1—10月、1—11月、1—12月全區建安營業稅同比分別增長9.14% 、25.04% 、21% 、12.6% 、31.0% ,1—12月增幅較荊州市平均水平高出2.1個百分點,增幅位居全市第四。
2015年,沙市區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92億元,同比增長12.6%,增幅較上季度回落0.4個百分點,低於全市增速0.2個百分點,位列全市第五位,其中限上零售額完成156.8億元,同比增長13.6%。
2015年,沙市區零售業銷售額實現24.2億元,占全市的24.0% ,同比增長17.2%;糧油食品類、針紡織品類、日用品類、汽車類等商品限上法人企業零售額分別增長27.7%,32.1%,33. 1% 、25.6%,增幅均在20%以上。
2015年,沙市區外貿出口總額13014萬美元,同比增長11.6%,出口總額全市排名第三,增幅全市排名第二。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2015年,沙市區教育支出2.87億元,同比增長3.3%。全區有普通中學校18所,國小教育學校數25所。在校學生37502人,教職工人數2334人;
學齡兒童入學率100%;九年義務教育完成率100%。
民生事業
2016年,沙市區發放政府擔保貼息貸款5913萬元,扶持創業1021戶,新增就業1.1萬人;6個貧困村出列,4033名貧困人口如期脫貧;區文化館、區老幹部活動中心建成運行,章台梅文化藝術節持續開展;中心城區14個棚改項目接連啟動。
2019年,沙市區統籌資金1.7億元用於精準扶貧,開發村級公益性崗位973個,14個扶貧項目全部建成,“八項清零”紮實開展,309個“兩不愁三保障”問題整改完成。1.89萬名城鄉困難對象全員納入醫療救助,16個學生全腦思維實驗室建成。新增城鎮就業9453人,扶持創業766人,援企穩崗、整治欠薪工作有力。新增學位1095個緩解適齡兒童“入學難”。16個城鄉黨員民眾服務中心達標升級,7個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建成,10個老人兒童快樂之家投入使用。發放各類救助資金9000餘萬元,困難民眾基本生活得到保障。15個棚改項目清零,5個老舊小區改造竣工。
生態保護
2019年,沙市區長湖退垸還湖拆違2344平方米、清退窪垸1296畝。沙北排渠、中心排渠河道環境綜合治理項目竣工,岑河污水處理廠提標升級,3座污水處理提升泵站、75.6公里主支污水管網建設完成。新改建農村戶廁7014戶、農村公廁19座、集鎮公廁9座、城市公廁27座。126處排污口整治完成,6處排水口污水流入滲漏問題整改銷號,雷家壋泵站泄洪通道整治完工。
交通運輸
荊州沙市機場是湖北省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的重要節點工程,並列入了湖北省綜合交通運輸體系三年攻堅戰行動方案(2018—2020年)。項目按滿足年旅客吞吐量70萬人次、貨郵吞吐量2450噸的目標設計,飛行區等級4C。
歷史文化
宗教
截至2019年12月,沙市區
佛教、
道教、
天主教、
基督教、
伊斯蘭教五大教派俱全,已登記
宗教活動場所76處,其中佛教62處、道教4處、天主教1處、基督教8處、伊斯蘭教1處,納入
民間信仰18處。截至2019年12月,沙市區已備案宗教教職人員106人,其中
比丘63人、
比丘尼26人、乾道2人、
坤道1人、
神父3人、
牧師2人、
長老1人、
傳道員6人、
阿訇2人,信教民眾近5萬人。
沙市清真寺獲“全國民族團結創建先進集體”“全國五好清真寺”,基督教沙市堂和沙市天主教堂被評為“全國創建和諧寺觀教堂先進集體”,
章華寺被評為省“五好宗教場所”,菩提寺被評為省“創建和諧寺觀教堂先進集體”。
風景名勝
中山公園坐落於沙市城區中心地段,原國家副主席董必武同志為公園題寫“沙市市中山公園”的門額。公園內有卷雪樓、蜈蚣嶺、爽秋亭、夕照亭、通曦軒、金桂廊、盆景園、花圃、孫中山銅像、工農兵塑像廣場等景點20多處,有動物園、遊樂園、兒童樂園等遊樂設施,還有解放紀念亭、革命烈士紀念碑等紀念建築。公園東北部建有春秋閣,閣樓內供有 關羽讀《春秋》塑像,是荊州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
江津湖湖面寬闊,湖中建有便河橋、和風橋、凌波橋、平湖橋、望月橋、楚風橋、塔兒橋。依橋借景,建有風音鳥語、江津晚泊、接龍廊、蓮蒲風荷、煙波秋月、縛龍廊等景點。 | |
臨江仙公園西起學堂洲圍堤,東至萬壽園公園,南臨長江北岸,東西長約1500米,南北縱深約150—750米,北高南低,占地總面積7.8萬平方米,形成了林蔭漫步區、兒童活動區、文化廣場區、運動休閒區、水鄉風情區,與 荊州長江大橋交相輝映,是集運動、休閒為一體的濱江主題公園。 | |
萬壽園是國家2A級旅遊景園,以立在荊江大提象鼻磯(又稱觀音磯)上的萬壽寶塔而得名。萬壽寶塔始建於嘉靖二十七年(1548年),為磚石砌築,八角七級,塔高40餘米,塔身外壁各層均飾有漢白玉雕刻佛像計100餘座,94龕,內外壁嵌有磚雕佛像1000塊,或端坐、或肅立,姿態各異。塔頂裝銅鑄鎏金塔剎,上刻《 金剛經》全文。象鼻磯邊建有洪水最高水位標誌牌,分別標示1954年荊江分洪水位線和1998年長江歷史最高水位線。觀音磯旁修建有98抗洪紀念亭。 | |
文星樓又名奎文閣、奎星閣。位於沙市區民主街沿江大道南側,緊傍 荊江大堤,為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文星樓為亭閣式建築,磚木結構,高約15米,樓四周成正方形,邊長約10米,閣門上刻“文星樓”三字,樓後有“同治甲子年夏季月重立”的題刻,樓下正殿有奎星神像。整座建築精巧玲瓏,風格別具。文星樓是科舉時代學子們祈求神靈保舉和如願之後叩謝神恩的場所。 | |
川主宮,原為四川幫會館,因供有川主惠民大帝塑像,故名。後建戲樓,戲樓背南面北,從正南拾級而上即抵戲樓背後。全部建築為磚木結構,布局嚴謹,古樸典雅,雕琢極為精細,饒有民族特色,是湖北境內僅存於世的唯一一座古戲樓。20世紀80年代中期,川主宮古戲樓整體搬遷至沙市碧波路江津湖北岸重建。2001年再次進行維修翻新,並加建迴廊水榭、水上舞台。 | |
荊州海洋世界公園貫穿有歡樂荊州、浪漫荊州、文化荊州、創意荊州四個特色體系,包含大型海洋館、水上樂園、特色美食街、濱水風情街、免稅商城、動漫影視城、陸地遊樂場、名人會館、民俗風情街、創意孵化基地等,是一個集旅遊、休閒、度假、美食、娛樂、購物、辦公於一體的海洋文化綜合性主題公園。 | |
榮譽稱號
2006年,沙市區入選全國殘疾人社區康復示範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