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人(名詞解釋)

茶人(名詞解釋)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茶人,原本有兩個解釋,一是精於茶道之人;二是採茶之人或者制茶之人。還應該寬泛些,因為何為茶道,茶究竟有沒有必要上升到道的地步,歷來都有不同看法,只要是愛茶惜茶的人,即使不夠精於此道,都可以算作茶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茶人
  • 外文名:tea person
  • 工作:從事茶葉採制生產
  • 一是:精於茶道之人
簡介,鑒茶,茶葉外形,茶葉內質,茶道精神,歷代名家,

簡介

茶人,原是指直接從事茶葉採制生產的人,繼而又發展為從事茶葉產制貿易教育科研事業的人。“茶人”兩字,最早見之於唐代詩人皮日休陸龜蒙茶中雜詠》詩中。隨著社會的發展,茶的傳播和茶文化的弘揚,茶人隊伍不斷擴展,茶人的內涵也在擴大。茶人的概念在更新。從狹義和廣義的不同層面來劃分,茶人大概可分為三個層次:一、種茶、採摘茶、專事茶業的人,包括專門從事茶葉栽培、採制、審評、檢驗、生產、流通、教育、科研人員;二、與茶業相關的人,包括茶葉器具的研製,茶葉醫療保健科研,以及從事茶文化宣傳和藝術創作的人;三、宣傳茶文化以及愛茶之人,包括廣大的飲茶人和熱愛茶葉的人們。眼下,全世界有50多個國家產茶,有160多個國家和地區近30億人口喜歡飲茶,以茶為媒介,已跨越了國家、地區、民族、文化、政治、宗教信仰的界限,使天下茶人遍布海內外,超過全球人口的半數。
以茶結友以茶結友
曹席賓曹席賓

鑒茶

茶人”對茶的追求不但要好的品質,而且是將自己帶到這個沖泡過程中,將體會不同茶的優點並將它發揮到極致作為追求。和普洱不同,普洱只要水夠滾,水柱夠大,泡出來的茶就好。其實這是對普洱沖泡的誤解,要泡好普洱茶,水溫要高,比如90℃-100℃;水柱的形狀,要根據沖泡的普洱茶生熟,年份,新茶還是老茶,區別對待;比如新的散茶,級別高一點,嫩一些的,水柱太高,直接倒到茶葉上,容易燒傷茶葉,泡出來的茶葉口感澀味太重;比如老一些的普洱,年份長的,那可以水柱大,可以直接沖在茶葉上,還必須燜一下,以醒開茶葉,普洱茶的沉香與韻味才可以慢慢沖泡開來;總之,不同的普洱茶品,以及沖泡的時間與方法要自己多總結,熟能生巧,熟方能悟道,多多練習,多喝普洱就對了!岩茶和單樅要將香氣散發出來,必須用一種暗暗的力。注水的水柱太粗,茶鹼很快出來,茶味會澀。在沖茶的時候要手很穩,力度大,角度、方位、水線都很穩定,衝出來的茶香氣就特別濃郁。
世界茶人首次祭“茶祖”世界茶人首次祭“茶祖”

茶葉外形

外形好壞根據茶葉嫩度、條形、色澤、淨度來決定。嫩度好的茶葉芽尖多、葉子細小,通常有茸毫;條形根據茶類故有造型判斷,扁形茶須扁平光滑,直條形茶須條直細緊,捲曲形茶須細緊稍捲曲,珠粒形茶須渾圓緊結,碎片形茶須碎粒整齊;茶葉色澤根據不同茶類有不同要求,綠茶以翠綠為好,紅茶須烏潤或棕褐色;烏龍茶須綠褐色。

茶葉內質

開湯後先聞香氣,再看湯色,再嘗滋味,後評葉底。綠茶內質一般要求香氣高而持久,湯色黃綠明亮,滋味濃而不澀,鮮而不淡。紅茶內質特別注重滋味的濃度、強度和鮮爽度。烏龍茶對內質的色香味非常講究,特別是香氣的高低和持久性,要求香氣越持久越好,所謂七泡有餘香是優質的特徵,此外還講究香氣的韻味。

茶道精神

茶人指的是鑽研茶道的人,一般是精神文化充實的人。也有一定的物質基礎。
1 最早的“茶道”兩字因茶的意境而來.意境承載茶之精神效用
“茶道”兩字,在愛茶人心中是值得敬仰的一片天地。它先出自詩僧茶僧美稱的皎然之詩作《飲茶歌誚崔石使君》。
走進愛茶人的小屋走進愛茶人的小屋
蘊含深厚民族思想和精華的茶文化,由歷史沉積而來,也與茶的意境相伴隨,給人以潛移默化的積極作用和影響。具體地說,是人們在經過茶事、茶文化思想內涵的感受和體驗後,受那由茶所帶來的美妙意境等影響而對人產生作用。深入茶事之奇妙境界、體驗茶的精神(如“精行儉德”般的內涵)。並把它與人的精神追求相結合,這是茶之道的精髓。
2 茶的意境是茶道的構架,為不同時代茶事的共性
自皎然提出“茶道”以來,已歷經—千多年。一般說來,茶道是人們受茶事感受並進入較深意境而生髮,茶道與茶的意境密切相伴。
由於社會的發展,茶道的形式、手段、社會環境和對象等都會產生相應的變化,皎然所“指定”的茶 道深意,現代人即使能“打造”,能體會到諸如”人與大自然之間,人與歷史之間的對話”的虛幻縹緲意境的,也不在多數。
3 在茶事體驗中尋求意境,感悟人生的真諦順應時代的進步
在茶事體驗中尋求意境,代替具體的茶道程式,從中獲得感悟或精神的“純化”等,是人們把茶道局 限在深層次或程式化的認識所作的修正。
茶的意境,即與茶相伴而來的、給人以清新、淡雅、閒適、悠然,親切而自然;因此,茶才不同於一般口腹物慾。飲茶可以是一種習慣,給人以助思考、添情趣.如有人稱舉杯飲茶之“舉”,理解為一種期待, 頗為形象;又如某文人所說:“茶之為物,能引導我們進入一個默想的人生世界。”這是由茶中的意境所引導,讓人們從茶的感覺中放鬆“心靈”,讓人更睿智地領會世界上的人與事,或感受“心原本是一壺茶,包 容百味,因吐納而常新。”這似乎又把茶的意境與“即茶即道”相聯繫了。
4 茶的意境的啟示,俗及日常生活、深通傳統文化精義,與茶道相通
茶的意境.能從平凡茶事中通及中國傳統文化的深層。茶的歷史實踐已表明:茶與儒、道、悱的境界相互滲透,儒家之禮、佛家之養、道家之閒,在茶的氛圍中體現得淋漓盡致。在儒釋道三者之中.給人感覺最為深切的是那種閒適的情感,所以許多隱士大多有嗜茶的習慣,過閘雲野鶴的日子當然少不丁具有閒情雅志的茶了,手舉一杯茶,神情清爽,蕩滌心間污穢,這可非一般飲料所能比。

歷代名家

漢唐茶人
王 褒、左 思、杜 育、王 蒙、王 肅釋、皎然、陸 羽、常伯熊、裴 汶、劉禹錫、白居易、李 約、盧 仝 、溫庭筠、皮日休陸龜蒙、 釋齊己
宋元茶人
丁渭、 葉清臣文彥博梅堯臣 、歐陽修、 范仲淹、 蔡襄 、曾幾 、蘇軾 、蘇轍耶律楚材、 黃庭堅、 趙佶 、陸游、 楊萬里馬鈺周必大薩都剌倪瓚
明清茶人
朱權文徵明 、錢椿年 、顧元慶徐獻忠、田藝蘅、張源許次紓屠隆屠本畯羅廩、 聞龍 、龍膺、徐勃、 陳繼儒文震亨張大復高濂周高起、釋超全 、李漁杜睿 、冒辟疆 、馮可賓查慎行袁枚 、乾隆 、汪士慎 、鄭板橋施閏章
現代茶人
吳覺農、柯永濤、王澤農陳椽、陳學、莊晚芳張天福王鎮恆詹羅九童啟慶程啟坤姚國坤朱自振劉勤晉阮浩耕陳文華余悅 、滕軍 、蔡榮章范增平 、羅慶江、 施兆鵬 、曹席賓、徐金華、吳賾宇(墩台茶人)、王順明、
外國茶人
忠談禪師 、崔致遠 、李奎報 、鄭夢周、 丁若鏞 、金正喜 、崔圭用、 朴權欽、 榮西禪師 、村田珠光武野紹鷗千利休古田織部、 千宗旦、 小崛遠州 、片桐石洲、 井伊賀弼、 隱元禪師、 賣炭翁 、大枝流芳 、上田秋成、 木村蒹葭堂、 賴山陽 、青木木米 、小川可進 、田中鶴翁、 千宗室 、丹下明月 。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