茜坑村(廣東省深圳市坪山區坪山街道湯坑社區下轄村)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7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茜坑村,位於深圳市坪山街道西南部,距街道辦事處約5千米。相鄰自然村有烏坭浪村、樓角村、赤子香村。地處深圳東北部坪山盆地,地勢平坦;附近有橫坑水庫和正坑水庫。據林氏族譜《欽才公總錄》記載,始建於明朝,湯坑鄉樓角村七世祖林常忠之子林欽才遷此而形成村落。舊時茜坑村內有一條河,河中遍布茜草,茜坑村名因此得來。因房屋老化和城市規劃要求,村民大部分已搬遷至同裕路附近的湯坑新村居住。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茜坑村
  • 地理位置:廣東省深圳市坪山區坪山街道湯坑社區
  • 地區:華南
  • 行政區類別:村
沿革,民系方言,人口,經濟,地方特產,地方建設,傳統民居,地方習俗,

沿革

明清時期,屬歸善縣。1912年,屬惠陽縣。1949年10月,屬惠陽縣第四區;1958年11月、屬寶安縣坪山公社;1979年1月,屬深圳市葵涌區坪山公社;1981年10月,屬深圳市寶安縣坪山公社;1983年7月,屬坪山區;1986年10月,屬坪山鎮;1993年1月,屬深圳市龍崗區坪山鎮;2004 年,屬坪山街道;2009年6月至今,屬深圳市坪山新區坪山街道湯坑社區。

民系方言

世居村民為漢族,客家民系,使用客家方言

人口

世居村民主要為林姓、羅姓。林姓先祖自明朝從福建遷至廣東長樂縣(今五華縣),後遷移至惠陽歸善縣坪山湯坑鄉,最後遷移至此。據族譜推斷,至2015年,茜坑村林氏已傳至第16世。羅姓,清末從龍崗羅瑞合村遷此,在茜坑村松樹墩(距離林姓一族約五六百米處)定居。
2015年末,戶籍人口60人,其中男性28人,女性32人;80歲以上1人,80歲(男);實際在村人口55人。非戶籍外來人口約200人。祖籍該村的港澳台同胞約50人。祖籍該村的華人華僑約50人。主要分布在美國、英國、加拿大、牙買加、韓國、日本和澳大利亞等國家。

經濟

傳統經營以農業為主,種植水稻、花生、番薯、甘蔗和豆類等。改革開放後,村經濟開始轉型。現村集體經濟以工業廠房出租和管理為主,2015年租金收入約200萬元。村民主要收入來源為村集體經濟分紅、商業經營、工資性收入、房屋出租等。

地方特產

特色傳統(節慶)食品有粽子、蘿蔔茶果、圓籠粄、喜粄等。

地方建設

省道S356線橫坪公路、同裕路經過該村。20世紀60年代末通電,90年代初通電話、通自來水,1997年左右通網際網路,2011年實現全村村道水泥硬底化。

傳統民居

傳統民居為客家民居,現存約10座,均為土木石結構,一般為一進三開間或一進兩開間,保存較完好。
較具代表性的民居為雙桂堂,其門前可見"雙桂遺風"匾額,"雙桂"系林姓堂號。相傳,東晉年間,林氏先祖林祿舉家遷居福建,其十六代孫潭州刺史林披生有九子,分別為林葦、林藻、林著、林薦、林曄、林蘊、林蒙、林邁、林蕨,均為唐朝進士,分別擔任端州、橫州等九州的刺史(又稱"州牧"),後人稱為"唐九牧",林披即"九牧堂"始祖。林披兄長林韜的九世孫林杞,為宋代的一位知州,其九子先後官至知州,因此也有"宋九牧"一說,可謂"父子十知州",且父子十人均通過科舉考中進士而得功名,又有"父子十進士"的說法。十為雙數,因父子十人皆考中進士,蟾宮折桂,因此林氏後人又以"雙桂"為堂號。
欽才公祠堂,建於明朝,占地面積約300平方米。茜坑村炮樓,始建年代無法考證,高3層,保存較為完好。該村現存林氏族譜《欽才公總錄》,為1926年林鈺騰修纂。

地方習俗

每年除夕夜,該村男丁到欽才公祠堂上香祭拜先祖;正月初二,林姓村民會帶上雞、豬、魚、果品等先到欽才公祠堂祭拜先祖,再到位於油社村的林氏宗祠祭拜祖先;正月初二還有舞麒麟活動。農曆八月初一,包括華僑和港澳同胞在內的林姓族人會到坪山赤坳墓園掃墓。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