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安嶺村(廣東省深圳市坪山區坪山街道田頭社區下轄村)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馬安嶺村,位於坪山街道東北部,距街道辦事處約7千米。相鄰自然村有上村、求水嶺村、矮嶺村、新曲村及竹坑社區上壩村、茜坑村。地處深圳東北部坪山盆地,地勢平坦;主要山嶺有馬安嶺,海拔約100米;坪山河從村北流過,附近有麻雀坑水庫。始建於清朝中期,賴姓先祖從廣東梅縣遷至此地開基立業。因老村的祖山外形似馬鞍而取名馬鞍嶺村,後演變為馬安嶺村。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馬安嶺村
  • 行政區類別:村
  • 所屬地區:廣東省深圳市坪山區坪山街道田頭社區
  • 地理位置:坪山街道東北部
清朝,屬歸善縣。1912年,屬惠陽縣。1949年10月,屬惠陽縣第四區;1958年11月,屬寶安縣坪山公社;1979 年1月,屬深圳市葵涌區坪山公社;1981年10月,屬深圳市寶安縣坪山公社;1983年7月,屬坪山區;1986年10月,屬坪山鎮;1993年1月,屬深圳市龍崗區坪山鎮;2004年,屬坪山街道;2009年6月至今,屬深圳市坪山新區坪山街道田頭社區。
世居村民主要為賴姓和肖姓。賴姓先祖最早從福建遷至廣東梅縣,清朝中期從梅縣遷移至此。肖姓遷移過程不詳。
2015年末,戶籍人口203人,其中男性112人,女性91人;80歲以上10人,最年長者91歲(男);實際在村人口103人。非戶籍外來人口約210人。祖籍該村的港澳台同胞168人。祖籍該村的華人華僑15人,主要分布在美國、英國、加拿大和澳大利亞。世居村民為漢族,客家民系,使用客家方言。
傳統經營以農業為主,種植水稻、花生、番薯、甘蔗和豆類等。改革開放後,隨著“三來一補”企業的引進,村經濟開始轉型。2006年,成立深圳市坪山田頭股份合作公司馬安嶺分公司,村民成為股東。現村集體經濟以工業廠房出租和管理為主,2015年租金收入約300萬元。村民主要收入來源為村集體經濟分紅、房屋出租等。傳統(節慶)食品有粽子、客家茶果、圓籠粄、喜粄等。
鄉道Y237線金田路、創景路、馬安嶺路經過該村。1970年通電,1987年通電話,1990年通自來水、實現全村村道水泥硬底化,2008年通網際網路。
傳統民居現存約30座,多為土木石結構,一般為一進三開間或一進兩開間。賴氏宗祠,始建於清朝中期,於1987年和2015年重修,朝向北偏東30度,面寬10米,進深15米,占地面積150平方米,為兩進一天井榕局,前有禾坪和半月池等,正門上有“賴氏宗祠”四個大字,磚木結構,尖山式灰瓦頂。2012年6月被深圳市坪山新區公共事業局列為深圳市坪山新區不可移動文物。
每年農曆八月初一,賴姓村民會到坪山赤坳墓園掃墓,祭拜先祖。
代表性人物
賴連(1915—1944),1940年參加廣東人民抗日游擊隊,任東江縱隊中隊長,1944年在梧桐山戰鬥中犧牲。
賴彬(1919-1941),1941年參加廣東人民抗日游擊隊,在坪山牛王廟被捕就義。
賴祥(1919-1994),曾用名賴郁強,1940年9月加入廣東人民抗日游擊隊。1945年9 月,任東縱東進指揮部第五團副團長。1946年6月底,隨東縱北撤山東解放區後,先後任華東軍政大學教導團參謀長,兩廣縱隊第二團副團長。1948年9月,調華東野戰軍第十三縱隊(三十一軍)任副團長、團長。參加諸城、膠濟線、濟南、淮海、渡江、上海等戰役。1951年10月到1981年7月,歷任南京軍區空軍獨立第二團團長,第二十九師副師長兼參謀長,濟南軍區空軍第六軍副參謀長、後勤部部長,濟南軍區空軍後勤顧問等職。1955年被授予中校軍銜,1960年晉升為上校軍銜,獲三級獨立自由勳章、三級解放勳章,1988年被授予獨立功勳榮譽章。
賴章(1920—1945),1938年被推選為坪山武裝民兵軍事教官及隊長。1941年,其率領的武裝民兵被編進港九大隊武工隊;1943年調任港九大隊陸上中隊隊長,1944年到廣東人民抗日游擊隊東江縱隊軍政幹部學校的軍事隊學習;1945年1月被分配到東江縱隊第二支隊第一大隊,任副大隊長;同年,在惠樟公路古塘坳計畫伏擊日軍車隊時,不幸被敵軍子彈擊中頭部犧牲。
賴桂(1920—1946),1940年參加新編大隊,後任排長,1946年在大鵬南澳戰鬥中犧牲。賴嬌(1924—1946),1942年參加廣東人民抗日游擊總隊,1946年春在海豐縣戰鬥中犧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