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明樓鎮

花明樓鎮

花明樓鎮,隸屬於湖南省長沙市寧鄉市,位於湖南省寧鄉市東南端,是劉少奇的故鄉。

花明樓鎮面積112.4平方公里,轄8個行政村、1個社區,總人口51200人,其中鎮區有18000多人。

先後獲得了“中國文明鎮”、“中國小城鎮建設重點鎮”、“中國環境優美鄉鎮”、“湖南省最具發展潛力鄉鎮”、“長沙市首屆魅力鄉鎮”和縣“目標考核先進單位”等榮譽稱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花明樓鎮
  • 外文名稱:huaminglou.net
  • 別名:花明樓
  • 行政區類別:鎮
  • 所屬地區:湖南省長沙市寧鄉市
  • 下轄地區:轄8個行政村.1個社區
  • 政府駐地:花炭路9號
  • 電話區號:0731
  • 郵政區碼:410611
  • 地理位置:寧鄉市東南部
  • 面積:112.4平方公里
  • 人口:51200人
  • 方言:湘語-寧鄉話、長沙話
  •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
  • 著名景點:劉少奇故居
  • 機場長沙黃花機場
  • 火車站:寧鄉站 長沙站 長沙南站
  • 車牌代碼:湘A
  • 主要公路:長韶婁高速、幸福大道等
史料記載,建制沿革,地理環境,位置境域,地形地貌,水文特徵,氣候特徵,行政區劃,自然資源,人口民族,交通運輸,學校資源,發展迅猛,鄉鎮建設,經濟概況,旅遊景點,劉少奇故居,劉少奇紀念館,雙獅嶺,芙蓉寨,著名人物,楊世焯,王光美,劉 源,

史料記載

據清同治年間《寧鄉縣誌》記載:“昔有齊公,擇此築樓,課其二子攻讀其中。”其樓名取自明代大儒王陽明《傳習錄》里“此花顏色一時明白”之意,曰“花明”;因其地亦山重水複,銜柳暗花明之景,故地名亦依樓名,曰“花明樓”。

建制沿革

三國
花明樓歸新陽縣,屬衡陽郡。
太康元年(280),改新陽縣為新康縣,花明樓歸屬新康縣。
開皇九年(589),新康併入益陽,花明樓屬益陽縣。
武德四年(621),從益陽分出,復置新康縣,三年後又併入益陽,花明樓仍屬益陽縣。
五代
呈用唐制,花明樓仍屬益陽縣。
太平興國二年(977),花明樓屬潭州長沙郡寧鄉,首次置寧鄉縣沿用致今。
至正十四年(1354),大旱,饑荒,村民多挖蕨根充食,谷1升值銀1兩。
弘治六年(1493),冬,大雪,冰凍持續三個月。
嘉靖二十一年(1542)五月八日,地震,檐瓦零落,瓷器墜地。
崇禎十六年(1642),農民起義軍張獻忠率部進駐長沙,分兵寧鄉。八月,從道林經官道北上過楊林橋達寧鄉。到十一日,義軍分別殺知縣邱存忠、陶雲等138人。
順治四年(1647),清軍入長沙,明將王進才等部潰兵10餘萬敗退寧鄉,焚掠屠戮10多日之久。
順治十二年(1655),並17都為10都,花明樓屬五都。
乾隆十年(1745)正月到五月不雨,大旱。
嘉慶十九年(1814),花明樓聚山地震,檐瓦墜。
道光二十九年(1849),五月發大水,饑荒,斗米值千錢,饑民相繼闖入富家中,開倉出谷吃排門飯。
鹹豐四年(1854)二月至三月間,太平軍林紹章部二次進攻寧鄉,大敗縣團練和湘軍。
光緒二十四年(1898)十一月二十四日,劉少奇同志誕生於花明樓。
宣統元年(1909),春夏間饑荒,米價一日數漲,村民有的吃樹皮、草根、觀音土度日。
中華民國
民國元年(1912)二月,改都區制為鎮鄉制,改花明樓原屬的五都為芳儲鄉。同年12月,同盟會在寧鄉成立支部,次年春改為國民黨支部。
民國三年(1914),楊林橋雨傘送南京參加全國手工業產品比賽,獲同行第一名。
民國四年(1915),學生運動反對袁世凱接受日本提出的“二十一條”不平等條約,劉少奇和師生加入運動隊伍。
民國六年(1917),毛澤東和蕭子升來寧鄉遊學。
民國十三年(1924)6月15日,大雨徹夜,花明樓靳水暴漲,沿河居民受災。
民國二十一年(1932)8月,劃全縣為5個區,設46個鄉、1個鎮,花明樓屬二區,芳儲鄉。
民國二十三年(1934)6月,大旱,持續50多天不雨,秋收大歉。
民國二十七年(1938)10月,日軍逼近長沙,準備入侵寧鄉。
民國二十八年(1939)4月,從道林經楊林、西沖山沿途民眾成立臨時抗日軍民合作站,隨時轉送過境受傷抗日官兵。
民國三十三年(1944)6月13日,日軍千多人犯境縣域,9月29日,寧鄉淪陷,10月,日軍在芳儲鄉設日偽政權維持會。
民國三十四年(1945)日本宣布投降後,9月9日,日軍撤離縣境,其鐵蹄踐踏寧鄉為一年又二個月。
民國三十五年(1946)10月,村民第一次辦理國民身份證,花明樓有小部分村民辦理。
民國三十八年(1949)8月8日,中國人民解放軍四十九軍一四六師四三六團,在湘中三支隊的配合下,擊潰國民黨九十七軍駐縣城的部隊,進駐縣城,寧鄉解放。8月26日,中共寧鄉縣委成立,李瑞山任書記。
1952年11月、屬湘潭專區。 1962年12月,屬益陽專區。 1968年7月,屬益陽地區。 1983年7月,劃歸長沙市轄。現隸屬長沙市。
1984年5月撤銷花明樓人民公社,恢復鄉的建制,改為花明樓鄉。花明樓大隊改為花明樓村,各生產隊改為村民小組。 1995年5月,撤區並鄉建鎮,由花明樓鄉、楊林橋鄉和朱石橋鄉合併為花明樓鎮。
2004年至2016年,全鎮由17個村(社區)合併為8個村(社區)
2017年4月12日,經國務院批准,同意撤銷寧鄉縣,設立縣級寧鄉市,由湖南省直轄,長沙市代管 。
2017年6月23日,寧鄉縣第十七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五次會議通過,原寧鄉縣轄鄉 、鎮為寧鄉市轄鄉 、鎮 。
2017年12月3日上午9時,寧鄉市成立大會舉行,寧鄉市委 、市政府 、市人大 、市政協 、市紀委將相繼揭牌 。立足新的時代條件,從新的歷史起點出發,千年古邑寧鄉正式邁入新紀元 。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花明樓鎮位於湖南省寧鄉市東南端,地理坐標為東經112°39′21〞~112°39′39〞,28°00′23″~28°00′40″,花明樓鎮東距長沙28公里,距黃花機場45公里;南距湘潭45公里、株洲60公里、韶山18公里,距上瑞高速公路入口17公里,韶山火車站17.5公里;西距灰湯30公里;北距寧鄉縣城35公里,處在長株潭半小時經濟圈內。境內省道S208線、縣道X087.X086.X085線,長韶婁高速公路穿鎮而過,縣、鄉公路縱橫交錯、四通八達,交通十分方便。
花明樓鎮

地形地貌

花明樓地勢東高西低,東北方向為衡山余脈黃毛大嶺、雲霧山和金盆山,南面有獅子嶺。花明樓境的地形是東北有高山盤踞,南有聚山、獅子嶺、泥魚山環繞,各山脈下為丘陵起伏,中部和西部為開闊地帶。
大體輪廓為東、南兩面向西北傾斜,呈朝西北敞開的凹形盆地。比較有名的是獅子山 、麒麟山 、雙獅嶺等,其中境內最高峰為黃茅大嶺,海拔416米 。

水文特徵

靳江河,又名靳水,古名 “ 瓦官口水 ” ,為湘江下游一級支流,以水急灘多著稱,平均河床寬80米,平均水深2至3米,因河道流經楚大夫靳尚墓前而得名 。靳江河在花明樓鎮流經十多公里,在上游築有新埠頭水閘及一個水利發電站,於龍泉湖村燒湯河組出境,沿途有眾多溪流匯入 。
早在北魏,地理學家酈道元在《水經注》中就曾記載 。《水經注》曰:“ 湘水又北,左會瓦官口水,湘浦也 。” 據考證,古代這裡曾是燒制磚瓦的集中地,政府在此置有瓦官,故名 “ 瓦官口水 ”《寧鄉縣誌 · 水文》載:“ 靳江原名建江,因流經戰國楚上官大夫靳尚墓前而更名 。”

氣候特徵

花明樓地處中亞熱帶和北亞熱帶過渡帶,屬大陸性季風濕潤氣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寒冷期短,炎熱期長,氣候宜人,日照適合,平均年日照時數1714.70小時,年平均氣溫16.8℃,降水量1362.30毫米,無霜期276天,1月份氣溫最低達-10℃,7月份氣溫最高達到40℃。
特別適宜於水稻栽培,一年兩熟,次之是油菜、茶油和考煙;村境山區森林以松、杉、樟、竹為主;野生動物以兔、狐、獾、龜、鱉、蛙、蛇為主;家禽畜以雞、鴨、鵝、豬、羊、牛為主;礦產有石灰右和耐火泥。

行政區劃

2016年花明樓鎮行政區域表
村 社區
人口
面積
炭子沖村
7360
17.8平方公里
花明樓村
8992
22.7平方公里
楊林橋村
7563
21平方公里
朱石橋村
5800
15平方公里
聯新橋村
4706
13平方公里
靳 源村
4760
10平方公里
靳 江村
5348
18平方公里
常 山村
6000
18平方公里
劉家社區
3100
2.53平方公里

自然資源

花明樓鎮尤以煤炭、耐火泥、石灰石等礦產資源貯量較大。耐火產業歷史悠久、有“全國耐火材料之鄉”之美譽。近年來,機械製造、儀表螺絲、玻璃製品等行業迅速發展,佳寧農機為全國農業機械製造,產品遠銷斯里蘭卡、孟加拉國等地。
花明樓中心廣場花明樓中心廣場
螺絲產業粗具規模,全鎮擁有大小螺絲企業50多家,是省內非標螺絲的主要生產基地。農業產業特色明顯,形成了優質稻、瘦肉豬、名貴魚、有機保健茶、獼猴桃、速生楠竹等六大主導產業。“花明美味鱖”註冊經營,省內市場享有盛譽,有機保健茶創建品牌,“湘妃翠”系列產品通過ISO9001國際質量體系認證,遠銷北京、深圳等國內市場。

人口民族

花明樓鎮域面積112.4平方公里,轄8個村,1個居委會,總人口5.12萬人。

交通運輸

花明樓交通區位十分優越,岳臨高速與長韶婁高速在此交匯,道林互通 、花明樓互通 、南谷互通互連環繞,是寧鄉市一個全方位緊鄰長株潭城市群核心的鄉鎮,是韶山 、花明樓紅色旅遊黃金線路上的重要節點 。
公路方面:
長韶婁高速公路橫貫花明樓鎮,途經炭子沖村。並在炭子沖村設有互通收費站設一個花明樓服務區,從這裡,既可以上 、下長韶婁高速。
運輸方面:
901路公車直達寧鄉城區(東城汽車站),花明樓朱石橋每天都有客車往返於長沙市區(汽車西站)。

學校資源

高中∶寧鄉花明樓四中
國中∶花明樓初級中學 楊林橋初級中學 朱石橋初級中學
國小∶花明樓希望國小 炭子沖國小 楊林橋國小 戚佳山國小 靳江國小 魯塘國小 大元山國小
幼稚園∶花明樓鎮業興藝術培訓學校[民辦]花明樓鎮小龍人幼稚園[民辦]花明樓鎮小神童幼稚園[民辦]花明樓鎮育才幼稚園民辦] 花明樓鎮中心幼稚園[公辦]

發展迅猛

這裡基礎牢固、發展迅猛。長期以來,形成了能源建材、非標螺絲、機械製造、玻璃製品等傳統產業,夯實了發展基礎,隨著國家紅色旅遊事業的迅速發展,花明樓搶抓機遇,著力打造旅遊產業品牌。實施工業與旅遊業“雙輪驅動”戰略,大力招商,鎮域經濟保持了快速健康發展的態勢。
花明樓安源路街道花明樓安源路街道
2006年,全鎮實現工業總產值101800萬元,同比增長4.36%,實現招商引資到位資金15330萬元,同比增長38.2%。工業園區建設大步邁進,2006年新增入園企業15家,新增工業產值2.8億元。園區輻射帶動作用日益明顯,花明樓工業園逐漸成為寧鄉東南板塊的核心工業園區。旅遊事業蓬勃發展,以少奇紀念館為主體、大夫堂楚文化遺址、芙蓉寨森林公園為兩翼的“一體兩翼”的旅遊開發格局正在形成。

鄉鎮建設

花明樓鎮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提升集鎮功能。鎮區發展始終堅持建設與管理並重,把2007年定為“集鎮管理年”。一是建設好花石線,不斷擴大鎮區容量;二是拉通鎮區老路與新路的交接路1-3條;三是實現花明大道、幸福大道兩路綠化、亮化、美化,完善鎮區下水道管網建設工程;四是建設一處高標準的垃圾站,建好一個農貿市場;五是統一花石線建築風格,形成花明樓特色;六是要裝扮集鎮,啟動鎮區污染企業的搬遷工程,營業造“峰迴路轉、山重水複、柳暗花明”的優美感觀。七是要發展鎮區周邊農家樂,建設一個旅遊購物市場。加強教育,提高居民素質。成立居民自管協會,以城管執法中隊為主體加強對鎮區的管理,在管理方式上實現:由集中突擊向日常管理轉變;由引導、教育向教育、處罰並重轉變;由政府管理向居民自覺維護轉變。各方討論,提煉花明樓精神。花明樓人民勤勞樸實,少奇主席堅持真理、實事求是,要多方討論,廣納意見,挖掘花明文化,提煉花明精神,全面推動花明樓旅遊產業縱深發展,開拓花明樓經濟社會事業的嶄新局面。 花明樓鎮打造平台,主攻園區,工業經濟再展新雄風。
花明樓迎賓廣場花明樓迎賓廣場
2007年,花明樓鎮更加堅定工業發展的信心,實現工業經濟再登新高,把2007年作為花明樓鎮的“工業項目發展年”。一是要以長韶婁高速公路帶來的發展機遇,準確定位工業園區的發展方向;二是要集中人力物力財力,建設好花明樓工業園區;三是要以工業園區為載體推進新型工業化建設,要實現全力招商,營造全員招商的氛圍,增強園區活力。四是要強化服務工業的意識,繼續深入開展“三抓兩促”服務經濟活動,強化黨政領導聯繫企業的“六聯”責任機制。想方設法,擺脫困境,財政重開新局面。想方設法擺脫困境,開創財政新局面。一是要協調各方關係,爭取支持;二是要包裝項目,宣傳推介,把政治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三是盤活資產,增加收入;四是處置土地,增加收入;五是強化稅收征管,保證均衡入庫,全力實現超收;六是完善制度,勤儉節約,緊宿非生產性支出,完善財務制度,減少行政成本。
花明樓鎮項目建設再掀新熱潮。一是要全力以赴宣傳花明樓的招商優勢,要實現全力招商、全員招商和全年招商;二是要制定鼓勵招商的新舉措,重獎有突出貢獻的單位和個人;三是落實招商指標,給各線辦、各村(居)下達任務,量化考核指標;四是強力推進十大項目工程建設:6000畝國土整理、花石線建設、旅遊開發、工業園區建設、生態農業休閒觀光園建設、社會客車站建設、花明樓賓館、花明大市場、兩路綠化、亮化及鄉村道路建設、文化法制站建設;五是強化服務意識,最佳化招商引資、項目工程環境。
花明樓鎮幸福大道花明樓鎮幸福大道
花明樓鎮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再現新貌。一是要抓好基礎設施建設,重在鄉村道路建設;二是要抓好村莊建設,首先要制定好村莊規劃,另一方面要強化衛生意識,抓好“四清三整三改一分離”工作;三是要抓好產業建設,著力培置農產品加工企業、旅遊產品加工業企業、做大做強生態休閒觀光農業;四是要抓好精神文明建設,開展“十星級文明戶”、“文明村居”、“文明單位”、“精美庭院”、“五好家庭”等評比活動;五是要抓好農村基層組織建設,增強農村基層黨組織的凝聚力和戰鬥力,切實搞好支委換屆選舉工作;六是要抓好生態建設,加大植樹造林面積,嚴厲打擊亂砍濫伐等違法犯罪行為,加強環境保護

經濟概況

2003年花明樓鎮實現農業總產值18980萬元,工業總產值31500萬元。2000年,花明樓鎮聘請湘潭裕興設計院對鎮區2000-2005年近期發展規划進行了修編,並編制了至2020年的遠景規劃,在科學規劃的基礎上,不斷加大鎮區基礎設施建設力度。2003年,投資1200萬元的花明大道和幸福大道兩路工程全面竣工通車,投資460萬元對鎮區農網、郵電電信自來水廠進行了改擴建。花明樓鎮鎮區面積達3.8平方公里,常住1.5萬人,建有11萬伏變電站一座,建有140米高的有線電視差轉台和70米高的通訊發射塔,日供水2000噸的自來水廠一個,公廁4個,大型垃圾填埋場1個,鎮區功能不斷完善;鎮區5公里長的主幹道全部實現硬化和亮化,道路綠化率達90%。一個現代化旅遊、休閒、園林、生態型集鎮已初具雛形。
花明樓鎮把項目工程和招商引資“兩個惟一”工作作為發展鎮域經濟的重頭戲來抓。2003年花明樓鎮組織客商洽談會80餘次,契約引資7000萬元,實際到位資金3200萬元,啟動項目工程17個。花明樓鎮以優良的經濟發展環境和一整套招商引資的辦法和優惠政策。為客商來鎮投資提供寬鬆環境,在土地政策上,優先客商自行擇地;在稅收政策上,對建成投產的企業,除建安營業稅外,前兩年鎮財政分成部分實行全額獎勵,後三年實行減半調勵;在手續辦理上,征地拆遷及有關手續均可由鎮項目辦代理承辦。鎮工業小區2002年已納入市級工業園,工業小區內落戶企業達8家,形成了以機械製造、耐火材料、水煮豬鬃、儀表螺絲為主的四大產業群,2003年工業小區完成總產值2.5億元,創利稅800萬元。
花明樓鎮花明樓鎮
2003年投資460萬元完成了花明樓賓館和旅遊停車場建設的房屋拆遷和土地平整工作;投資2800萬元的花明樓綜合大市場已進入二期工程建設。以少奇偉人故里景區為主體,芙蓉寨森林公園和古楚城堡大夫堂為兩翼的旅遊格局也基本形成,斥巨資完成了館區展廳和德育園等精品工程建設,一舉爭創了中國首批“4A”級風景區。計畫總投資9800萬元的芙蓉寨森林公園項目已全面啟動,文化厚積的大夫堂楚文化遺址也正在招商洽談中,即將向世人展示她獨特的魅力。
花明樓鎮是一個農業大鎮。鎮黨委、政府圍繞農業增效和農民增收的目標,在農業信息、技術等方面全方位服務農民、服務農業、服務業主。他們採取“公司+基地+農戶”的運作模式,花明樓鎮農業產業化建設工作穩步發展。一是基地建設全面推進。形成了以優質稻、瘦肉型豬、名鱖魚、苗木花卉、獼猴桃、名茶為主的六大農業產業基地。
2003年花明樓鎮出欄牲豬4.5萬頭,實現牲豬養殖業收入1.06億元,形成了以大壩口、楓樹、朱石、魯塘等養豬專業村。花明樓鎮名鱖魚精養面積400畝,混養面積3000畝,“花明名鱖魚”在2004年4月首屆中國湖南省畜牧漁業暨飼料工業博覽會上籤約360萬元,雙獅村建設的100畝獼猴桃基地來勢喜人。花明樓鎮花卉苗木基地面積達3200畝。二是形成了一批農產品龍頭加工企業,如以白雲綠色食品有限公司和金萊爾食品有限公司為代表的農產品加工企業不斷發展,白雲綠色食品有限公司生產的“湘妃翠”系列茶暢銷省內外10多個城市,年產值達800多萬元。

旅遊景點

劉少奇故居

位於花明樓鎮炭子村。坐東朝西,前臨水塘,後倚青山,土牆小青瓦、土結構的四合院農舍,大大小小有二十餘間。

劉少奇紀念館

館中陳列了800多件文物資料,包括劉少奇生前看過的書籍和一些日常用品。

雙獅嶺

雙獅嶺,位於花明樓境內,與大屯營毗鄰,此地歷史悠久,資源豐富,山巒俊秀,人傑地靈,現已即將得到規劃利用,成為花明樓建設的又一景區——雙獅嶺生態園。

芙蓉寨

芙蓉寨位於花明樓鎮靳江河畔,林區面積18600餘畝,海拔400米以上,是南嶽衡山的支脈。這裡重巒疊翠,怪石千仞,是一個佳境薈萃、神奇莫測的旅遊勝地。沉芙蓉寨生態旅遊休閒區位於靳水河畔,占地18600餘畝。沉浸於林海中,聽流水松濤、鳥語蟲鳴,仿若置身於不見纖塵、自然純淨的童話仙境。

著名人物

革命先輩劉少奇革命先輩劉少奇
劉少奇
劉少奇(1898年11月-1969年11月),1898年11月24日生於湖南省寧鄉市花明樓鎮,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理論家,黨和國家主要領導人之一,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元勛,是以毛澤東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的重要成員。
陶汝鼐
陶汝鼐(1601-1683)字仲調,一字燮友,別號密庵,又號石溪農,湖南寧鄉人。明亡削髮為僧,號忍頭陀。少奇慧,工詩文詞翰,海內有“楚陶三絕”之譽。文雋逸,有奇氣,詞賦尤工。書法初出入米芾,晚為顏魯公,所過寺院輒為制碑銘聯榜。崇禎六(1633)舉於鄉,十六年(1643)中會試副榜、官廣東教諭。明亡(1644)祝髮大陽山,號忍頭陀。卒年八十三。
陳家鼎
陳家鼎(1876——1928),男,字漢元,漢族,湖南寧鄉潭樹灣人(今花明樓)。1891年補博士弟子員,後考入湖北武普通學堂。1904年春,考取官費留學東渡日本,就讀於早稻田大學,獲法學士學位。

楊世焯

楊世焯(1843——1910),字季棠,一字繼唐,寧鄉縣朱石橋大湖塘人,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正月生。少時從師湘潭著名國畫家尹和伯,畫技日增,工於人物肖像、翎毛走獸。青年時代攜資遨遊京、滬,飽覽蘇、杭秀麗風景,觀摩歷代丹青珍品,拜謁畫壇名流,眼界大開,技法精進。曾因囊中金盡,困於旅次,於飢餓中繪“飢鷹圖”一幅,送往當鋪。店主系書畫行家,見之甚喜,即付售銀5兩。他飽餐後復作“鷹圖”往鬻,店主不受。問其故,答日:“飽態之鷹,猛勢全無矣!”足見其畫之傳神。

王光美

王光美(1921年9月26日——2006年10月13日),,曾名董朴祖籍天津,劉少奇之妻。1921年9月出生於北京,20世紀40年代初求學並任教於北平輔仁大學。曾任全國婦聯第三屆執行委員、中共十二大代表、第三屆全國人大代表、第五屆全國政協委員、第六、七屆全國政協常委

劉 源

劉源男,漢族,1951年2月生於北京,籍貫湖南寧鄉。1982年畢業於北京師範學院(現首都師範大學)歷史學專業。中國人民解放軍上將軍銜。現任全國人大財政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