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芩連平胃湯
- 主要原料:黃芩,黃連
- 是否含防腐劑:否
- 主要食用功效:清熱燥濕
芩連平胃湯,中醫方劑名。出自《醫宗金鑒》卷六十三。具有祛風勝濕,涼血清熱之功效。主治燕窩瘡。在下頦生,如攢粟豆,癢熱疼,形類黃水瘡破爛。歌訣芩連平胃燕窩瘡,除濕清熱服更良;姜炒厚朴蒼朮草,陳皮同煎引生薑。組成黃芩一錢五分...
芩連平胃湯是藥, 黃芩4.5克 黃連3克 厚朴3克(姜炒)蒼朮6克(炒)甘草1.5克(生)陳皮3克 【處方】 黃芩4.5克 黃連3克 厚朴3克(姜炒)蒼朮6克(炒)甘草1.5克(生)陳皮3克 【功能主治】清熱燥濕。治脾胃濕熱上攻,下頦生瘡,初生小者如粟,大者如豆,色紅,熱癢微痛,破流黃水,浸淫成片...
芩連平胃散是一種藥物,主要功效用於腸胃積濕,臍中不痛不腫甚癢,時流黃水,或浸淫成片。編號: 49288 名稱: 芩連平胃散 組成: 黃連3錢,陳皮3錢,蒼朮1兩(炒),生甘草3錢,茯苓1兩,厚朴3錢。出處: 《外科證治全書》卷三。主治: 腸胃積濕,臍中不痛不腫甚癢,時流黃水,或浸淫成片。用法用量: ...
連芩湯是中藥,組成藥物有黃連4.5克,黃芩6克,川厚朴、川貝母(研末沖服)、川楝子各9克,炙黃芪15克。【來源】《福建中醫藥》1987年5期 【組成】黃連4.5克,黃芩6克,川厚朴、川貝母(研末沖服)、川楝子各9克,炙黃芪15克。【製作】上藥加水適量煎煮,連煎2次,取藥汁300毫升。【用法】每日1劑,早...
第一節平胃散的來源和組成 第二節平胃散組成中藥的 功效和主治 第三節平胃散之套用考證 第四節平胃散的功效與主治 第五節平胃散的衍生方 一、加味平胃散 二、平陳散 三、胃苓湯 四、柴平湯 五、不換金正氣散 六、厚朴溫中湯 七、對金飲子 八、芩連平胃散 九、香連平胃散 十、梔連平胃散 ...
葛根芩連湯,中醫方劑名。為表里雙解劑,具有解表清里之功效。主治協熱下利。身熱下利,胸脘煩熱,口乾作渴,喘而汗出,舌紅苔黃,脈數或促。臨床常用於治療急性腸炎、細菌性痢疾、腸傷寒、胃腸型感冒等屬表證未解,里熱甚者。歌訣 葛根黃芩黃連湯,甘草四般治二陽,解表清里兼和胃,喘汗下利保全康。組成 ...
3、芩連平胃散為黃連平胃散的變方。兩方均能燥濕清熱和中,而用於濕熱證。但芩連平胃散側重清熱,用於熱重於濕;黃連平胃散側重燥濕,用於濕重於熱。文獻摘要 《外證醫案彙編》:“吳江朱,臍中不痛不腫,搔癢則黃津流出。此屬腸胃濕熱,宜黃連平胃散主之。黃連,蒼朮,甘草,黃芩,厚朴,陳皮,米仁,赤...
治以清膽泄熱,和胃降逆。方中連、芩苦寒,清膽泄熱;陳皮、半夏和胃降逆;香附、枳殼行氣消積,以減少膽汁返流;佐以黨參、茯苓健脾滲濕;白芍、甘草酸甘化陰,解痙止痛;參入少量吳茱萸,則防苦寒太過傷胃,且與黃連,為“左金”之義,能增強降逆和胃之功。諸藥合用,胃得順降、濕熱下行,則返逆亦平...
芩連葛根湯是一個中藥方劑,主治協熱下利、身熱下利、胸脘煩熱、口中作渴、喘而汗出、舌紅苔黃、脈數或促。名稱 芩連葛根湯 組成 葛根15g 甘草6g 黃芩9g 黃連9g 功用 解表清里。方解 方中重用葛根[3]甘辛而平,可以解表退熱,生髮脾胃清陽之氣而止下利,為君藥。臣以黃芩、黃連清熱燥濕,厚腸止利。使...
銀楂芩連湯,中醫方劑名。出自《溫熱經解》。具有清熱解毒止痢之功效主治熱痢,痢色赤,或先白後赤,或赤多白少者;噤口痢,飲食即吐,不食亦嘔者。組成 銀花炭、南楂炭各三錢(9g),青蒿、川連、酒芩、赤砂糖各一錢半(4.5g)。用法用量 水煎,分兩次服。功用 清熱解毒止痢 主治 熱痢,痢色赤,或先...
3.《傷寒本旨》:食入口即吐者,阻在上脘,陰陽不相交通,故以乾薑、芩、連寒熱並用,通其陰陽,辛苦開泄以降濁;人參補正而升清,則中宮和而吐利可 附註 四味人參湯(《衛生總微》卷七)、乾薑芩連人參湯(《醫學入門》卷四)、乾薑黃連黃芩湯(《傷寒大白》卷二)、人參黃芩黃連乾薑湯(《麻科活人》卷...
方劑:芩連平胃湯組成:黃芩(一錢五分)黃連(一錢)厚朴(姜炒,一錢)蒼朮(炒,二錢)甘草(生,五分)陳皮(一錢)水二鐘,姜一片,煎八分,食後服。【方歌】芩連平胃燕窩瘡,除濕清熱服更良,姜炒厚朴蒼朮草,陳皮同煎引生薑。又方:碧玉散組成:黃柏末紅棗肉(燒炭存性,各五錢)共研極細末,...
清熱滲濕湯 茵陳蒿湯 苦參丸 清解暑濕類 芳香化濕湯(濕疹四號方)三仁湯 藿香正氣散 加味白虎湯 健脾除濕類 健脾除濕湯(朱仁康方)健脾除濕湯(趙炳南方)參苓白朮散 八生湯 除濕胃苓湯 亞急性濕疹方 滋陰除濕湯(濕疹三號方)當歸拈痛湯 芩連平胃散化裁方 防已黃芪湯 清脾除濕飲 慢性濕疹方 健脾潤膚湯 養血...
(二十九)喝酒傷胃如何治,葛根芩連平胃散 (三十)合理配用丸丹散,氣血裝點美容顏 (三十一)出差驚聞女兒病,但用經方一劑平 (三十二)岳母及其朋友病,對症下藥各得寧 (三十三)腹痛少食病難消,小建中湯見奇效 (三十四)遠來求醫因網緣,攜回方藥有效驗 (三十五)心慌焦慮兼盜汗,誤治之後方再轉 (三十六)虛症...
葛根芩連湯加味(陳進方) / 127 導滯止瀉方(張子琳方) / 128 加味四神湯(丁濟民方) / 129 慢性泄瀉方(張海峰方) / 130 痛瀉四逆散化裁(張繼澤方) / 131 人參健脾湯(劉德義方) / 132 藿香正氣湯(田逸之方) / 133 第 14 章 腸梗阻 134 苓桂術甘湯(李鳳翔方) / 134 桂枝人參湯(...
(3)主方芍藥湯,或葛根芩連湯。痢下白多赤少,脘痞嘔惡,去大黃,加厚朴、制半夏、石菖蒲;痢下赤多白少,口渴心煩,去肉桂,加馬齒莧、白頭翁、地榆。2.腸道寒濕證 (1)證候多見於暴痢中,腹痛下痢,白多赤少或純為白凍,里急後重,脘腹脹痞,口粘不渴,舌苔白膩或白腐,脈濡緩。(2)治則溫化寒濕...
”可用藿香正氣散、苓姜術桂湯、胃苓湯、香連散等方。濕瀉、寒瀉、熱瀉等均可表現為水瀉。《丹溪心法·泄瀉》:“熱瀉,糞色赤黃,肛門焦痛,糞出谷道猶如湯燒,煩渴,小便不利。”治宜清熱瀉火,用黃芩湯、柴葛芩連湯、加味四苓散、香連丸等方。氣虛有熱者,用衛生湯。陰虛火動者,用升陰丸。症狀 ...
平胃散(附:香砂平胃丸、芩連平胃散、楂曲平胃散、醉鄉玉屑、柴平湯、不換金正氣散) 藿香正氣散(附:一加減正氣散、二加減正氣散、三加減正氣散、四加減正氣散、五加減正氣散)三仁湯 藿朴夏苓湯 甘露消毒丹 連朴飲 蠶矢湯 雞鳴散 二妙散(附:三妙丸、四妙丸、加味二妙丸)第二十二章 祛風濕類...
治宜清熱瀉火,化痰和胃。方中黃連清熱瀉火;半夏燥濕化痰,散結消痞,降逆和胃,共為君藥。黃芩清瀉火熱;陳皮理氣調中,化痰和胃;茯苓健脾利濕,均為臣藥。佐以蒼朮燥濕運脾;吳茱萸辛散鬱火,苦降止嘔,伍芩、連辛開苦降,和中調胃;桔梗祛痰,並暢氣機。本方由二陳湯合左金丸加味而成,有良好的清...
當歸六黃湯,中醫方劑名。為清熱劑,具有清虛熱,滋陰瀉火,固表止汗之功效。主治陰虛火旺所致的盜汗。發熱盜汗,面赤心煩,口乾唇燥,大便乾結,小便黃赤,舌紅苔黃,脈數。臨床常用於治療甲狀腺功能亢進、結核病、糖尿病、更年期綜合徵等屬陰虛火旺者。歌訣 當歸六黃二地黃,芩連芪柏共煎嘗,滋陰瀉火兼固表,...
在解釋黃連阿膠湯時,柯韻伯對組成該湯的黃連、阿膠、黃鈴、芍藥、雞子黃做了如下解釋:“雞感巽化,得遲之母氣者也。共稟南方火色,率芍藥之酸,入心而斂神明,。引芩連之苦,入心而清壯火。驢皮被北方水色,入通於腎,濟水性急趨下,內合於心,與之相溶而成膠,是火位之下,陰精承之。凡位以內為陰,...
特其方法,每用芩連檳枳,苦寒攻伐,藜藿洵屬合宜,膏粱恐難勝任。敝郡汪氏蘊谷書稱,痢疾即時疫,濁邪中下名日滯,亦雜氣之所乘,故多傳染於人。其自定黃金湯一方,藥雖平淡無奇,然於逐邪解毒之義,頗為切當。穀食不減,胃氣尚強,約期二候,可以奏功。”各家論述 《證因方論集要》:黑豆、銀花...
(3)濕熱證候:產後大便頻下,腹痛即瀉,便稀臭黃,肛門灼熱,心煩口渴,小便短赤。苔薄厚膩,脈數。治則:清熱利濕止瀉。主方:加味葛根芩連湯。方藥:葛根、黃芩、黃連、赤芍、銀花炭、竹葉、玄參、木香、甘草、通草、泛惡嘔吐者,加左金丸(吞)、旋覆花、代赭石、藿香、佩蘭、桔梗;大便熱臭者,加黃連、...
六和湯《太平惠民和劑局方》清脾飲《濟生方》痛瀉要方《醫學正傳》六、表里之劑 大柴胡湯《金匱要略》防風通聖散《宣明論方》五積散《太平惠民和劑局方》三黃石膏湯《外台秘要》葛根芩連湯《傷寒論》參蘇飲《太平惠民和劑局方》茵陳丸《外台秘要》大羌活湯《此事難知》七、消補之劑 平胃散《太平惠民...
葛根湯 九味羌活湯 神術散 麻黃附子細辛湯 銀翹散 桑菊飲 竹葉柳蒡湯 華蓋散 攻里之劑 大承氣湯 木香檳榔丸 溫脾湯 芍藥湯 涌吐之劑 瓜蒂散 和解之劑 小柴胡湯 四逆散 黃芩湯 逍遙散 藿香正氣散 痛瀉要方 蒿芩清膽湯 表里之劑 大柴胡湯 防風通聖散 葛根黃芩黃連湯 參蘇飲 清補之劑 平胃散 ...
若腹脹便溏者,合用平胃散,以增強健脾燥濕的作用。若兼有表證寒熱者,加荊芥、防風辛散表邪。·濕熱中阻 症狀:脘痞悶似痛,納呆,大便不爽,口中苦而粘膩,渴不欲飲,四肢困重,或有身熱不揚,汗出而熱不退,舌苔黃膩,脈濡數。治法:清熱化濕。方藥:王氏連朴飲。本方以黃連、山梔苦寒清熱燥濕;法夏...
蛤蚧定喘丸,中成藥名。出自《全國中藥成藥處方集》(天津方)。具有滋陰清肺,止嗽定喘之功效。主治虛勞久嗽,年老哮喘,氣短作燒,季節舉發,胸滿鬱悶,自汗盜汗,不思飲食。臨床常用於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肺結核等屬肺腎陰虛、痰熱阻肺者。歌訣 蛤蚧甲芩連,麻黃石杏甘;百合瓜萎子,麥冬蘇子菀。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