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自然資源,人口衛生,特色產業,基礎設施,農村經濟,文化教育,村務公開,基層組織,發展重點,
自然資源
據相關資料顯示,全村有耕地總面積819畝,人均耕地2.40畝,主要種植甘蔗、水稻等作物;擁有林地4318.90畝,其中經濟林果地45畝,人均經濟果地0.13畝,主要種植鳳梨等經濟林果;水面面積14畝,其中養殖面積10畝;荒山荒地475畝,其他面積130畝。
人口衛生
到2009年底,全村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400人,參合率116.62%;享受低保4人。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清平鄉衛生院,距離村委會衛生所0.1公里,距離鄉衛生院1.8公里;該村人畜混居的農戶71戶,占農戶總數的97.26%。
特色產業
基礎設施
該村截止2009年底,已實現通電、路、水;全村有73戶通自來水,有73戶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占農戶總數的100%)。有73戶通電,擁有電視機農戶65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100%和89.04%);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40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40戶(分別占總數的54.79%和54.79%)。該村到清平鄉道路為土路;進村道路為土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未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1.8公里,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1.8公里。全村共擁有汽車7輛,拖拉機16輛,機車39輛。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1戶;裝有太陽能農戶12戶;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220畝,有效灌溉率為26.86%,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220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64畝。
該村到2009年底,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1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8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64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農村經濟
該村2009年農村經濟總收入67.65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45.43萬元,占總收入的71.79%;畜牧業收入13萬元,占總收入的20.54%(其中,年內出欄肉豬125頭,肉5頭);漁業收入0.25萬元,占總收入的0.4%;林業收入1.36萬元,占總收入的2.15%;第二產業、第三產業收入2.14萬元,占總收入的3.38%;工資性收入1.1萬元,占總收入的1.74%。農民人均純收入850元,農民收入以種植業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7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3人(占勞動力的0.87%),在省內務工5人,到省外務工2人。
文化教育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09年底,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73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816畝。已是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其中,一事一議籌資額4200元(人均12.24元),一事一議籌勞573個(勞均4個)。有固定資產20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委託管理。
基層組織
該村有黨員總數8人,黨員中男黨員8人;團員15人。
發展重點
該村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村內道路未硬化,交通不便;發展思路和重點是:甘蔗、水稻、麻竹、茶葉、水果、旅遊、小鍋米酒、藝術加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