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茼蒿
- 拉丁學名:Chrysanthemum coronarium L.
- 別稱:艾菜
- 二名法:Chrysanthemum coronarium L.
- 界:植物界
- 門:被子植物門
- 綱:雙子葉植物綱
- 目:菊目
- 科:菊科
- 亞科:菊亞科
- 族:春黃菊族
- 屬:菊屬
- 種:茼蒿
- 分布區域:原產於南歐,我國栽培,河北、山東等有野生
形態特徵,相關類群,生長環境,地理分布,藥用價值,
形態特徵
光滑無毛或幾光滑無毛。莖高達70厘米,不分枝或自中上部分枝。基生葉花期枯萎。中下部莖葉長橢圓形或長橢圓狀倒卵形,長8-10厘米,無柄,二回羽狀分裂。一回為深裂或幾全裂,側裂片4-10對。二回為淺裂、半裂或深裂,裂片卵形或線形。上部葉小。頭狀花序單生莖頂或少數生莖枝頂端,但並不形成明顯的傘房花序,花梗長15-20厘米。總苞徑1.5-3厘米。總苞片4層,內層長1厘米,頂端膜質擴大成附片狀。舌片長1.5-2.5厘米。舌狀花瘦果有3條突起的狹翅肋,肋間有1-2條明顯的間肋。管狀花瘦果有1-2條橢圓形突起的肋,及不明顯的間肋。花果期6-8月。
相關類群
分為兩種:蒿子桿和南苘蒿。
生長環境
半耐寒性蔬菜,喜冷涼溫和。茼蒿植株小、生長期短,可與其他蔬菜間、套作。生產上多採用直播,撒播、條播均可。撒播每畝用種4~5公斤。條播每畝用種2~2.5kg,行距10cm。為促進出苗,播種前用30~35℃的溫水浸種24小時,洗後撈出放在15~20℃條件下催芽,每天用清水沖洗,經3~4天種子露白時播種。春季選晴天播種,播後用薄膜覆蓋,出苗後適當控水,保持適宜的溫度,促使幼苗健壯生長。夏秋氣溫高,播種後套用遮陽網膜等覆蓋物覆蓋,保持土壤濕潤。幼苗期應及時間苗,保證幼苗有一定的營養面積。不耐高溫,生長適溫20℃左右,12℃以下生長緩慢,29℃以上生長不良。茼蒿對光照要求不嚴,一般以較弱光照為好。屬短日照蔬菜,在長日照條件下,營養生長不能充分發展,很快進入生殖生長而開花結籽。
地理分布
原產地中海,在中國已有900餘年的栽培歷史,且分布廣泛,但南北各地栽培面積很小。分布在安徽、福建、廣東、廣西、廣州、海南、河北、湖南、吉林、山東省。
藥用價值
菊花菜,《本草匯言》稱其可“破血疏肝,解疔散毒。主婦人腹內宿血,解天行火毒丹疔。洗瘡疥,又能去風殺蟲。”現代藥理實驗證明,野菊花含有刺槐素-7-鼠李糖葡萄糖甙、野菊花內脂、苦味素、揮髮油、維生素A及維生素B1等。有明顯的降壓作用,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白喉桿菌及痢疾桿菌有較強的抑制作用。
治療癰疽疔腫、丹毒等證,可將野菊花15克連莖搗爛,加入適量酒煎,趁熱服下,將所剩藥渣外敷患處;或與蒼耳草10克一同搗爛,加入酒一碗,絞汁服;或與蒲公英15克,金銀花20克,紫花地丁15克,紫背天葵子15克配伍煎湯內服。
治療熱毒上攻所致的咽喉腫痛,可與蒲公英15克,紫花地丁15克,連翹10克配伍煎湯內服。
治療風火相煽所致的目赤腫痛等證,可與金銀花15克,密蒙花9克,夏枯草6克等配伍煎湯內服或外用薰眼。
治療濕疹、皮膚瘙癢等,可適量煎湯外洗。
治療高血壓頭痛、眩暈、失眠及動脈硬化、冠心病等,可與桑葉12克,山楂10~20克,金銀花15克,用沸滾開水沖泡10~15分鐘,代茶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