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渚遺址群位於浙江省杭州市餘杭區的良渚和瓶窯兩鎮,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良渚遺址群
- 地理位置:浙江省杭州市餘杭區的良渚和瓶窯兩鎮
- 占地面積:50 km
- 保護級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良渚遺址群位於浙江省杭州市餘杭區的良渚和瓶窯兩鎮,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良渚遺址群位於浙江省杭州市餘杭區的良渚和瓶窯兩鎮,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新石器時代良渚文化都邑性聚落群。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遺址群西以瓶窯鎮毛元嶺為界,東以德清縣羊尾巴山至良渚鎮一線為界,北以吳家埠經安溪天目山余脈至羊尾巴山為界,南至大雄山及大觀山丘陵北麓,面積超過50平方千米。遺址群北部有...
良渚古城遺址,位於浙江省杭州市餘杭區瓶窯鎮鳳都路,地處浙西山地丘陵與杭嘉湖平原接壤地帶,地勢西高東低,南面和北面都是天目山脈的支脈,東苕溪和良渚港分別由城的南北兩側向東流過,鳳山和雉山兩個自然的小山,分別被利用到城牆的西南角和東北角。良渚古城遺址由良渚古城核心區、水利系統、祭壇墓地和外圍郊區等...
塘山土垣遺址的良渚遺址群,被考古界、學術界認定為“中國水利第一壩”。良渚文化已的歷史。而良渚、瓶窯兩鎮42平方公里的良渚遺址群,被考古與學術界認定是良渚文化的中心和核心。在這箇中心區域內,發現了面積3.07平方公里的良渚古城、王陵高台大墓、祭天祭地的祭壇複合墓葬遺址,出土了大量的玉器、黑陶,發現了...
《良渚文化簡志》是楊法寶編纂的地方志,2008年5月由方誌出版社出版發行。內容簡介 一、編纂《良渚文化簡志》,堅持以歷史唯物主義和辯證唯物主義為指導,客觀記錄學術界關於良渚文化研究的一系列成果,全面反映良渚文化遺址當今保護、宣傳、管理之現狀。力求資料完備、科學、合理。二、因良渚文化至今仍在探索之中,許多...
良渚文化時期大型制玉作坊遺址中初鳴遺址,位於德清縣雷甸鎮楊墩村,在良渚古城的東北方向,這是2017-2018年,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德清博物館經過系統調查、勘探和發掘,發現和確認了的多處遺址點。經研究人員判斷,在良渚文化時期,這裡是一處大規模製玉作坊遺址群,總面積為100萬平方米。出土文物 玉器是良渚文化...
新石器時代遺址。位於浙江省杭州市餘杭區良渚鎮西北荀山南側,良渚遺址群的東南角。1988-1989年、1990年、1992年、1993年和1999-2000年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進行了六次發掘。揭露面積3 000餘平方米,是良渚遺址群內迄今揭露面積最大的遺址。除少量馬家浜文化晚期的遺存外,大部分遺存屬於良渚文化時期,其中包括居址...
“良渚文化村”位於浙江省杭州市西北部良渚組團核心區,距離杭州市中心16公里,距離良渚遺址保護區2公里。既緊靠著名的文化遺址,又有距杭州市區中心最近的丘陵綠地和水網平原相結合的生態環境。整體規劃 在良渚組團區域,天目山余脈和東笤溪、京杭大運河貫穿其中,滬杭、滬寧高速公路在區內設有入口,104國道和宣杭...
《良渚遺址群考古報告之一:瑤山》介紹了浙江餘杭新石器時代瑤山墓葬發掘的全過程,以及在此出土的上千件精美玉器。瑤山的發掘始於1987年,它與反山的發現同時被評為“七五”期間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之一。反山、瑤山的發掘將良渚文化的研究引向深入,推進了中國文明起源課題的研究。對這兩處發掘地點資料的整理和發掘報告...
《良渚遺址群考古報告:卞家山》是2014年4月文物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內容簡介 卞家山遺址處於浙江良渚遺址群的南緣。經過2002、2003、2005幾個年度數次的考古發掘,發現了良渚文化時期的墓地、大型水溝、水濱埠頭及碼頭等重要遺蹟。發掘出土的遺物非常豐富,其中漆木器的大量發現成為卞家山遺址...
第五節 良渚中晚期環境變化與人地關係矛盾 第三章 基層聚落個案分析 第一節 嘉興地區 一、仙壇廟 二、普安橋 三、新地里 四、嘉興地區台墩遺址再認識 第二節 良渚遺址群 一、廟前及周邊 二、三畝里及後頭山 三、卞家山 四、水田畈 第三節 蘇南一滬西地區 一、龍南 二、綽墩 三、少卿山 四、黃土山 五...
《良渚遺址群考古報告之四:廟前》是2005年12月文物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內容簡介 《良渚遺址群考古報告之四:廟前》共分八章,主要介紹了廟前遺址第一、二次的發掘、廟前遺址第三、四次的發掘、馬家墳遺址的發掘、荀山東坡遺址的試掘、廟前遺址若干問題的認識和討論等內容。圖書目錄...
那很多人問,葬在反山、瑤山、匯觀山的這些權貴人物,生前生活在哪裡呢?不久,在良渚遺址群的中心地帶,發現了莫角山遺址,解決了這個疑問。這是一個面積達30萬平方米的人工營造土高台,發現大片夯土層和夯窩等建築遺蹟,以及成排的柱洞,說明上面曾經有大型建築,另外還有6個供祭祀時用的大土坑。這處良渚文化建築...
《良渚遺址群考古報告:文家山》內容包括文家山地層堆積、文家山良渚文化墓地、文家山其他良渚文化遺蹟與遺物、相關認識、仲家山良渚文化遺址、良渚“南瓜黃”古玉器的玉料鑑定與玉石類型、文家山歷史時期的墓葬與遺物等。內容簡介 《良渚遺址群考古報告:文家山》由文物出版社出版。圖書目錄 第一章概述 第一節地理位置及...
良渚街道境內有25、104國道經過。歷史文化 地名由來 良渚街道因原良渚鎮得名。文物古蹟 良渚遺址 良渚遺址,位於杭州市餘杭區瓶窯鎮、良渚鎮,又稱良渚遺址群或良渚古城遺址,是良渚文明的都城和良渚文化的核心區。年代為距今5300—4300年。其宏大的規模、複雜的城市體系及龐大的建築工程量等均表明,良渚古城不亞於同...
杭州市良渚遺址保護管理條例:2001年12月26日杭州市第九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十九次會議通過 2002年4月25日浙江省第九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三十四次會議批准 自2002年6月1日起施行。條例全文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為了加強對杭州市良渚遺址的保護、管理、研究和利用,繼承和弘揚我國歷史文化,根據《中華...
第一章 施昕更與《良渚》一 吳越史地研究會 二 施昕更與《良渚》第二章 “良渚文化”的命名 一 湖州錢山漾和邱城遺址 二 1959年夏鼐命名“良渚文化”三 蘇家村出土半爿玉琮 第三章 良渚遺址群和“文明曙光”一 1981年吳家埠遺址 二 反山的發掘 三 瑤山、匯觀山祭壇與墓地的發掘 四 “良渚遺址群”的提出 ...
莊橋墳遺址,位於浙江省嘉興市平湖市林埭鎮群豐村,是一處大型的良渚文化遺址,是新石器時代的古人類遺址,總面積約31萬平方米。莊橋墳遺址於2003年發現,2003~2006年,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對遺址進行了三次發掘。遺址發掘面積約2500平方米,發現3座良渚文化人工土台,清理灰坑、溝、祭祀坑等各類遺蹟100多處,...
象墩遺址的年代與高城墩遺址的年代相當,早於寺墩遺址良渚文化的年代。高城墩遺址主要為良渚文化高台墓地,而象墩遺址則是良渚文化聚落遺址,二者之間的相應關係有待於進一步考古發掘和研究。象墩遺址與寺墩遺址之間是否存在一定的傳承關係,也需要下一步考古工作的論證。遺址結構 象墩遺址位於江蘇省常州市春江鎮杏村...
與良渚文化的興衰 卞家山遺址樹木遺存和花粉所記錄的良渚文化 晚期古植被 良渚文化消亡研究中的兩個關鍵問題 “江南地區”良渚文化晚期人的遷徙地 及遷徙原因 距今4000年前後的文化斷層現象和良渚文化的 北遷及其歸宿 論生態環境對良渚文化興衰的影響 良渚文化人地環境因素初探 以良渚遺址群為例 良渚文化北征及其影響 ...
以“良渚”命名的古代文化,它的權力重心就在今天浙江省杭州市北郊的餘杭區良渚鎮一帶。山地與平原交接、相對獨立的地理單元及自然環境養育了一方先民,這些先民在良渚地區創造了令人驚嘆的人類文明,留下了數不盡的活動遺蹟和人工製品。趙曄所著的《良渚文明的聖地》中匯集了良渚遺址群2012年之前幾乎所有重要的考古事件...
《良渚遺址群考古報告之2:反山》是2005年文物出版社出版的圖書。內容簡介 本書是良渚遺址群系列考古報告之一部。書中以墓葬為單位,詳細介紹了11座墓葬的形制及出土遺物,為反山墓地及良渚文化的研究提供了極其豐富的資料。反山的發掘是良渚文化發現50餘年來的一次重大突破,是浙江境內良渚文化考古第一次發掘這類人工...
早期,墓葬中最初僅見粗泥陶鑿形足鼎,地層遺蹟中同時見粗泥陶鑿形足鼎和夾細砂魚鰭形足鼎,但魚鰭形足鼎個體較大,侈口,折沿,沿上常有對稱的兩組三角形小尖凸(每組兩個),束頸明顯,腹很深,魚鰭形足較高,截面呈扁方形,與良渚遺址群內所見的夾細砂魚鰭形足鼎有較大的區別。稍後,改變了陶質與...
中初鳴遺址,面積約7.5萬平方米,位置在雷甸鎮楊墩村。這個區域距離良渚遺址群只有18公里,毗鄰苕溪和京杭大運河,面向太湖平原。在中初鳴遺址,記者見到了考古隊相關負責人費勝成,他介紹考古隊已在楊墩村駐紮數月,目前各項掃尾工作有序推進。關於中初鳴遺址,在民國《德清縣新志》卷二就有記載:“中初鳴、下...
作為良渚文化村項目重要組成部分的五星級度假酒店,她坐落於寧靜宜人的良渚太白湖畔,兩灣溪流始由“竹徑茶語”而下,在成組的庭院之中,蜿蜒跌落,最終匯入太白湖中。她是浙江省唯一的近郊鄉村五星級標準酒店,距離杭州市中心16公里,距離良渚遺址保護區2公里,總建築面積7.3萬平方米,占地274.8畝,整體設計風格古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