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中初鳴遺址
- 出土地點:浙江德清縣中初鳴良渚文化玉器加工作坊遺址
- 館藏地點:浙江德清縣中初鳴良渚文化玉器加工作坊遺址
- 發現時間:2017年
- 面 積:7.5萬平方米
- 出土文物:陶器、石器、玉器等
歷史沿革,考古發現,遺址價值,
歷史沿革
中初鳴遺址位於德清縣雷甸鎮楊墩村,位於聞名中外的良渚古城的東北方向。2017年至2018年,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德清博物館對當地進行了大規模的系統調查、勘探和發掘,發現和確認了多處遺址點。每處遺址點均有玉料出土,研究人員判斷,在良渚文化時期,這裡是一處大規模製玉作坊遺址群,而遺址群的總面積為100萬平方米。
考古發現
中初鳴遺址,面積約7.5萬平方米,位置在雷甸鎮楊墩村。這個區域距離良渚遺址群只有18公里,毗鄰苕溪和京杭大運河,面向太湖平原。在中初鳴遺址,記者見到了考古隊相關負責人費勝成,他介紹考古隊已在楊墩村駐紮數月,目前各項掃尾工作有序推進。
關於中初鳴遺址,在民國《德清縣新志》卷二就有記載:“中初鳴、下初鳴、桑育、高橋、地中時掘有雜角古玉及圈環布墜等物……”2017年,雷甸建設通航智造小鎮,因此對相關區域居住村民的房子進行拆遷規劃。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德清博物館進行了初步調查,採集到少量玉器、石器和陶片,初步判斷這是一處玉器加工作坊。
2018年,省考古所在遺址西北部進行了發掘,揭露良渚文化土台一處,清理墓葬3座、灰坑11個、灰溝2條、井2個,出土陶器、石器、玉器(包括玉料、半成品、殘件)等標本共1500餘件,其中玉料、玉器半成品1300餘件。
遺址價值
中初鳴遺址產品種類單一,以玉錐形器、管等小件玉器為主,但生產規模大,年代明確,是迄今為止長江下游地區發現的良渚時期規模最大的制玉作坊群遺址,對這一時期生產經濟模式的研究,以及玉料來源、產品流通的人群和社會研究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