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渚文化時期大型制玉作坊遺址

良渚文化時期大型制玉作坊遺址

浙江省德清縣,考古工作者發現了一處大型制玉作坊遺址中初鳴遺址,是長江下游地區良渚文化時期規模最大的制玉作坊遺址群。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良渚文化時期大型制玉作坊遺址
  • 出土地點:浙江省德清縣雷甸鎮楊墩村
  • 所屬年代:良渚文化時期
遺址信息,出土文物,距今年代,

遺址信息

良渚文化時期大型制玉作坊遺址中初鳴遺址,位於德清縣雷甸鎮楊墩村,在良渚古城的東北方向,這是2017-2018年,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德清博物館經過系統調查、勘探和發掘,發現和確認了的多處遺址點。經研究人員判斷,在良渚文化時期,這裡是一處大規模製玉作坊遺址群,總面積為100萬平方米。

出土文物

玉器是良渚文化的一大特徵,該制玉作坊的遺址群,每處遺址點均有玉料出土,其中的保全橋遺址點,有大量的玉料或玉器的成品、半成品和殘件,也發現了少量的陶器和石器。“這種性質的遺址在良渚文化時期是比較少見的,現在確認的一共只有5處,那我們這處是面積最大的一處,也是發掘的較為完整的一處。”考古人員朱葉菲介紹,保全橋遺址點共發掘出1600多件玉料,200多件玉器半成品,礪石、磨石等玉器製作工具50多件,這在國內目前是發掘數量最大的,並且其他遺址中很少見到這樣的器物。據了解,這樣的點在遺址群中還有6個。良渚文化時期大型制玉作坊遺址群出土的玉料和玉器主要系蛇紋石,上面帶有片切割或線切割的加工痕跡,此外,考古工作發現的礪石、磨石、燧石、玉髓等硬度不等的制玉工具,為研究當時的制玉工藝和玉礦來源提供了重要依據。

距今年代

根據碳14測年的結果,遺址群屬於良渚文化晚期,距今已經有4500年至4800年的歷史。遺址西面稍有突起的土台,是先民人工堆積起來的,用於生活活動的地方。臨近土台的位置,有數個探方,從空中俯瞰整體,像是一個不規則橢圓形。據悉,良渚文化時期大型制玉作坊遺址中初鳴遺址考古,納入了國家文物局“十三五”重大專項課題“長江下游區域文明模式研究——從崧澤到良渚”。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