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興化八字橋
- 地理位置:興化老城區中心地段
- 修建時間:1611年
- 記載文獻:《成豐重修興化縣誌》
八字橋是興化城古橋樑,位於興化市東城內東大街與北城內北大街交匯口以東,坐落在與北大街平行的東市河上,為一座東西向、單孔、花崗岩石拱橋。歷史起源 八字橋古稱“中和橋”,又名“登瀛橋”,因其與南市河上南北向的永福橋(即古...
八字橋位於興化市老城區中心地段、四牌樓東側,即東城內大街與北城內大街交會處,橫跨南北流淌的北市河上的一座單孔花崗岩石橋。據《成豐重修興化縣誌》載:“一名登瀛,東來之水,自此而北。中和、永福兩橋跨之,參差如八字,曰八字橋...
南起八字橋南側,北至北汪頭(今城北菜市場,南端與東西向市河接通,成丁字形。導東南兩水關之而北流。北端由北水關(今城北菜場東北角)入水,同往於北汪頭。此外北汪頭起有偏西向南北市河一條,由北汪頭匯三關之水西行,...
東與金東門古衢相接,西與八字橋廣場相連,明代雉堞殿於後,大司馬府傍於側,集宗教、文化、旅遊於一地,匯傳統文化與現代文明於一體。建築特色顯著,人文氣息濃郁。正所謂盛世修廟,其廟初建於永宣盛世,修復於當今盛世。其時也,...
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入閣後在城內四牌樓與八字橋之間建有一座氣勢恢宏的元老府。前抵城內東大街,後及原塔寺巷,殿閣相望,門深似海,一直保留到建國初期。後因私自改建,今僅剩明建清修廳屋兩進,曾為清末民初我國最早的女新聞...
錢國懷 《八字橋老街》/311 夏紅衛 《醉意古桐書屋》/313 夏小芹 《竹巷》/316 徐育兵 《垛田龍香芋》/318 顧維萍 《大顧莊的羊肉湯》/320 郭保康 《煙波蕩漾古板橋》/322 郭小鳴 《城牆腳下我的家》/325 曹生文 《...
它與北去的舊縣衙、曼園、柳園、海子池、拱極台,南去的縣橋、益 恭坊、中正門、小南門成一軸直線。東去可達八字橋,西去直通西城樓,成為舊城中心的標 志性建築。1990年恢復重建時,考慮到舊城改造等諸因素,略作挪動,建原址之...
老字號“洪怡泰”茶莊,位於東城內大街八字橋東側,坐北朝南,擁有三間店堂門面及後屋(前店後作)。“L”型木質櫃檯內北側和東側貨架上分上下兩層,整齊地排放著高60厘米、寬40厘米的錫質長方形凸麵茶葉儲藏罐。歷史沿革 明清時期,...
根據老藝人石桂山回憶,民國初期,興化八字橋附近有一位布店老闆,平時行為不端,奸詐欺民,老百姓都憎恨他。有一年五月,“判官”舞至布店店堂,“判官”拿出簿子點點畫畫的表演,老闆見“判官”怒目圓睜,心驚膽顫,好像是專拿他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