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字橋位於興化市老城區中心地段、四牌樓東側,即東城內大街與北城內大街交會處,橫跨南北流淌的北市河上的一座單孔花崗岩石橋。據《成豐重修興化縣誌》載:“一名登瀛,東來之水,自此而北。中和、永福兩橋跨之,參差如八字,曰八字橋。”據有關史料記載,八字橋始建於明成化二年(公元1466年),距今已有近540年歷史。
得名,歷史,
得名
八字橋文化廣場因“古八字橋”而命名,也因“古八字橋”而備受市民關注。
歷史
依託“古八字橋”的歷史淵源而設計的八字橋文化廣場呈開放式扇狀,格局頗為大氣。廣場的整個布局大致分三個部分:東部為印象“八字橋”。由磚石結合新建的兩座仿古橋,一名為“登瀛橋”,另一名為“中和橋”。中部為興化城池圖。整個廣場以淺浮雕的形式,雕刻興化古代的城池圖,以再現古城興化四面城樓、吊橋、護城河的歷史風貌。其中建有獨具興化風格的荷花池噴泉,池中設有一組木蓬船及孩童戲水雕塑。廣場中段的前端將設計下沉式小型廣場,以便於市民開展文化健身活動。西部為四牌樓。按照四牌樓的原料架構,將位於文博中心院內的四牌樓遷址重建到廣場。四牌樓的四根立柱將選用福建產花崗岩石,仍然使用拆移的牌匾。據介紹,整個遷址重建的四牌樓將充分運用石材架構,加大頂蓋,保持原來的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