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調節學習:學習時間分配的認知機制

自我調節學習:學習時間分配的認知機制

《自我調節學習:學習時間分配的認知機制》是依託浙江師範大學,由李偉健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面上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自我調節學習:學習時間分配的認知機制
  • 項目類別:面上項目
  • 項目負責人:李偉健
  • 依託單位:浙江師範大學
項目摘要,結題摘要,

項目摘要

學習時間分配是反映學習者控制和調節學習的一個重要指標,是自我調節學習的重要組成部分。然而,關於學習時間分配的機制眾說紛紜,還未取得一致意見。本項目基於信息加工的議程框架(ABR Model),首先設計2個實驗來探查簡單情景下兩種學習時間分配經典模型對立的原因,然後設計7個實驗重點考察多因素情景下學習時間分配的權衡決策過程以及影響時間分配權衡決策的個體因素,以期驗證申請者提出的權衡決策觀。為了更精細地探明學習時間分配的權衡過程,多個實驗運用眼動技術記錄時間分配權衡過程的眼動軌跡。本研究的創新之處:直接設計實驗來探查兩種不同實驗範式背後所隱藏的某種未知的潛在因素,尋找兩大經典理論之間產生分歧的真相;擺脫傳統單因素(難度)情境下學習時間分配研究的局限,考察多因素情境下的學習時間分配的權衡決策過程,建構學習時間分配的權衡決策模型。

結題摘要

學習時間分配是自我調節學習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反映學習者控制和調節學習的一個重要指標。學習時間分配的議程模型(Agenda-Based Regulation, ABR)認為,學習者通過建構並執行議程來進行學習時間分配。ABR模型繼承與發展了傳統的學習時間分配模型,為學習時間分配研究領域指明了新方向。然而,ABR模型未清晰闡述議程建構的內在機制。項目組基於對學習時間分配大量研究的分析,推測議程建構實質上是一個權衡決策的過程。為了檢驗這一權衡決策假設,彌補ABR模型的不足,項目組結合行為實驗和眼動技術,圍繞多因素情景下學習時間分配的權衡決策過程、個體變數對學習時間分配權衡決策過程的影響以及不同年齡群體學習時間分配權衡決策的特點等方面,系統考察了學習時間分配議程建構的權衡決策過程。主要結果表明:(1)學習時間分配不僅受項目難度、分值及字型大小等項目屬性的影響,而且存在權衡決策過程;權衡決策是一個動態的過程,個體在不同時段對不同分值的項目分配不同時間;此外,個體會權衡不同的學習情境(例如,時間限制),靈活採用議程驅動或習慣性反應來有效地進行學習時間分配,以最小的努力實現學習目標。(2)學習時間分配的權衡過程受決策風格、動機等個體變數的影響:分析型決策風格個體建構並執行“高分議程”,而啟髮型決策風格個體更多遵循習慣性反應,且個體的決策風格可以獨立解釋項目選擇上20%-25%的變異量;個體的特質性成就目標定向和情境性成就目標定向均對學習時間分配產生影響。(3)學習時間分配的權衡決策存在年齡差異:四、六年級小學生已具備一定的項目選擇決策能力,但還缺乏全面權衡的能力;小學生的學習決策受習慣性反應和議程加工的共同影響,且當習慣性反應不能獲得最大獎勵回報時,四、六年級小學生能夠由習慣性反應轉為議程驅動,以此進行學習時間分配權衡決策,而二年級小學生則難以進行轉換;不同年齡個體的學習時間分配權衡過程受認知資源的影響,在高認知資源需求條件下,老年人的權衡決策水平低於青年人,在低認知資源需求條件下,老年人和青年人的權衡決策水平不存在差異。這些結果為學習時間分配的權衡決策假設提供了有力證據,有助於揭示學習時間分配的認知機制,豐富自我調節學習的理論,為促進學生的有效學習提供科學依據和指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