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性清淨心又名如來藏心,吾人本具的心,自性清淨,離一切的妄染,故云自性清淨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自性清淨心
- 別稱:如來藏心
- 解釋:吾人的心,自性清淨,遠離妄染
- 適用:佛語
自性清淨心又名如來藏心,吾人本具的心,自性清淨,離一切的妄染,故云自性清淨心。
自性清淨心又名如來藏心,吾人本具的心,自性清淨,離一切的妄染,故云自性清淨心。...... 自性清淨心又名如來藏心,吾人本具的心,自性清淨,離一切的妄染,故...
謂觀眾生本具之佛性。自性者,自己之心性,即如來藏。眾生本有之佛性,其體清淨而無妄染。於佛性論卷二,則稱為自性住佛性。據起信論義記卷中載,自性清淨...
注音 性心 解釋 佛教語。真心。即自性清淨心。《楞嚴經》卷一:“性心失真,認物為己,輪迴是中,自取流轉。”參見“ 心性 ”。 ...
佛學術語,七種染淨諸法之自性。又作七種性自性。...... )成性自性(梵nis!patti -svabha^va ),又稱成自性,謂諸法之實性,即淨法成就之如來藏自性清淨...
清初王夫之和後來的戴震等人對心性作了一些唯物主義的闡說。後人亦以"心性之學"稱宋明理學。即吾人永恆不變的心體,亦即如來藏心、自性清淨心。...
大乘止觀曰:“此心即自性清淨心,又名真如,亦名佛性,亦名法身,亦名如來藏,亦名法界,亦名法性。”往生論注下曰:“真如是諸法正體。”教行信證證卷曰:“...
第九感覺,即第九識,是阿摩羅識,梵語amala-vijn~a^na。又作阿末羅識、庵摩羅識、唵摩羅識、庵摩羅識。意譯無垢識、清淨識、如來識。或稱真如心、自性清淨心、...
由於生死流轉及清淨無漏的一切法都是依止於如來藏自性清淨心,所以由如來藏自性清淨心開出二門:一、生滅門,指生死流轉的現象,有生有滅,剎那變化;二、真如門,...
【本不生際】 謂不生不滅之本際,即指人人本有之自性清淨心。大日經疏卷一(大三九·五八九下):‘本不生際者,即是自性清淨心。自性清淨心即是阿字門。...
指真心、妄心二者。又稱真識妄識。即自性清淨而且恆常不變之心,稱為真心;雜染虛假而有生滅轉變之心,稱為妄心。...
說法基本上與《大涅槃經》的後分一致,但著重結合心的法性講的。心的法性即心的本質,心以‘清淨’為本質,就是‘自性清淨心’。《勝鬘經》又提到如來藏即自...
佛學,又作在纏真如出纏真如。即如來藏自性清淨心隱藏在煩惱纏縛之中,稱為在纏;而超出纏縛,顯現法身,則稱出纏。...
十三、自性清淨心 十四、如來真子 後分 十五、勝鬘獅子吼[1] 參考資料 1. 簡介 .復旦大學出版社[引用日期2015-12-5] 詞條標籤: 人物 V...
《妄盡還源觀》的第一門,便是顯示此一切眾生本來具有的自性清淨心,為華嚴行者依解起行悟入法界的指導原理。妄盡還源觀起二用 ...
而於自性清淨心體忍可忍證。故名無垢忍。(等覺者。去後妙覺佛位猶有一等。勝前諸位。得稱為覺也。)六一切智忍智者。知也。謂別教妙覺果佛。斷一十二品...
即:(1)“智淨相”,謂“本覺”自性清淨心,雖因無明所動而與無明俱,但不失其固有的“非動性”,故本覺智性,永不失壞;(2)“不思議業相”,謂依上述“...
心觀淨尊者,稽諸史實,實無其人,眾生本有之心,自性清淨,離一切妄染,故名自性清淨心。...
諸法皆依如來藏自性清淨心而得建立,一切功德,本來具足。10、託事顯法生解門。隨托一事以便彰顯一切事法,皆互為緣起,即借淺近的事法以顯示深妙之理,而所託...
佛學術語,真如之法性由內部而感化也。真如為吾人本具之自性清淨心,諸佛之法身也。此法身在內薰其妄心,又諸佛之報化二身垂教法由外薰之,配之於三大,則真如...
佛學術語,與煩惱結使相應之心,稱為相應心;反之,則稱為不相應心。般若流支譯之唯識論謂,迷妄之識為相應心,真如(宇宙之根本理體)之自性清淨心(根本識)則為...
心、佛、眾生三無差別是指眾生本具的自性清淨心,和聖賢本無差別。...... 心、佛、眾生三無差別是指眾生本具的自性清淨心,和聖賢本無差別。差別只在迷悟之間...
在聖鬥士星矢EPISODE.G中出現第九意識即第九感、又稱“阿摩羅識”意譯為“清淨識”,“無垢識”,或稱真如心,自性清淨心,淨菩提心(菩提即覺悟之意)、實相心、...
佛學術語,於諸經論中,對一切諸法之真實體相,有各種不同之名稱。如涅槃經稱之為佛性,華嚴經稱之為法界,勝鬘經則稱為如來藏、自性清淨心,大品般若經稱為...
聖水澆灌頭頂能祛除修持者無明煩惱之垢穢,同時引出自性清淨心,可大大縮短修行成道的期限。[1] 參考資料 1. 清鎏金蓮瓣紋聖水壺 .內蒙古博物院官網[引用日期...
南道派慧遠之《大乘義林章》卷三載,阿陀那識為無明痴闇之妄識,阿梨耶則為如來藏自性清淨心。而妄識無體,必依真識而立,故前七識均以第八識為本體。唯第...
三源寺的“三”即指“戒定慧”三學,在凡夫之身為有漏,在聖者之身則為無漏;“源”是指眾生之本源——自性清淨心;“寺”最初是古代朝廷里辦事機構的名稱,...
(如來藏及其受“無始虛偽惡習所熏”形成的識藏)顯現,虛妄不實;文字不能“顯示”真諦,要人們遠離“一切妄想相、言說相”;眾生皆有如來藏自性清淨心,是眾生成佛...
這一條戒是幫助我們修學清淨的布施,幫助我們放下身心世界,使我們恢復自性清淨心。佛教五戒不妄語 編輯 與儒家的‘信’相通。信是誠實守信。不妄語就是不欺騙他人...
慧光的著作雖多不傳,但在他的再傳弟子慧遠所撰「大乘義章·八識義」中,看得出這派學說的特別主張,是說阿黎耶識即是如來藏自性清淨心,亦即真如、法性,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