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塵煩惱

(梵akasma^t-kles/a,藏blo-bur-ghin~on-mcn%s-pa)指能染污心性之無明等外來煩惱。為‘自性清淨’之對稱。也單稱客塵。蓋煩惱非心性本有之物,乃由外緣而起,故稱為客;又以煩惱能污染心性,猶如塵埃之污染萬物,故稱為塵。《勝鬘經》〈自性清淨章〉雲(大正12·222b)︰‘此自性清淨如來藏,而客塵煩惱上煩惱所染。’《大乘入楞伽經》卷五〈剎那品〉雲(大正16·619c)︰‘此如來藏藏識本性清淨,客塵所染而為不淨。’如上所述,皆謂眾生之心本來自性清淨,然因客塵煩惱所染污而不淨。這種說法在如來藏系之大乘諸經論內,廣被唱導。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客塵煩惱
  • 外文名:akasma^t-kles/a
  • 含義:能染污心性之無明等外來煩惱
  • 出處:《勝鬘經》
按在小乘部派時代,分別論者等已有如上之主張,其後大乘又加以承襲、發展。如《舍利弗阿毗曇論》卷二十七雲(大正28·697b)︰‘心性清淨,為客塵染。’又,《異部宗輪論》謂大眾部等四部本宗同義,皆主張(大正49·15c)︰‘心性本淨,客隨煩惱之所雜染,說為不淨。’
關於客塵煩惱之體,《佛性論》卷四雲(大正31·806c)︰‘若略說一切煩惱客塵,凡有九種︰一者隨眠貪慾煩惱,二隨眠嗔,三隨眠痴,四貪嗔痴等極重上心惑,五無明住地,六見諦所滅,七修習所滅,八不淨地,九淨地惑。’又,智旭於《首楞嚴經文句》卷一雲(卍續20·476下)︰‘三界依正總名客塵,即是苦諦;煩惱即集諦;不為所誤,即是道諦;客塵煩惱永滅,所顯涅槃名為主空,即是滅諦,此藏教義也。’
此外,依《大般若經》所說,如能修習般若波羅蜜多,則可不為客塵所染。該經卷五七八〈般若理趣分〉雲(大正7·988a)︰‘若有得聞如是般若波羅蜜多清淨理趣,信解受持,讀誦修習,雖住一切貪嗔痴等客塵煩惱垢穢聚中,而猶蓮華不為一切客塵垢穢過失所染。’
◎附︰印順《辨法法性論講記》(摘錄)
《辨法法性論》︰‘其悟入自性︰謂客塵諸垢,及與真如性;不現及現義,即無垢真如。’
《講記》︰悟入,如上說‘悟達彼自性’,悟入的自性究竟是怎么樣的?上文說過,自性是真如、法性,但是要說明法性、真如的轉依,先從二方面來說,‘謂客塵諸垢,及與真如性’,一方面為客塵,一方面是真如性。不虛妄為真,如如無別為如。法性是法的本性,是本來如此的。本來如此,所以真如、法性,是超越了時間觀念的,但一般說起來,總是從時間觀念去想,本性被看作從過去以來,一向如此,於是問題叢生了!真如、法性,是超脫一切名言、時空,沒有雜染與非雜染的,對生死雜染說,名為清淨。
另一方面是諸垢,種種雜染不淨的諸垢,也名客塵。塵是染污的,無始以來所有的染污。約心說,是虛妄分別心,是妄識相應的種種煩惱。如約心所現所取來說,是似現的錯亂相,執著種種實有性。為什麼叫客?真如法性是清淨的,一向清淨的;雜染、諸垢、無明,也是無始以來就有的。一向有真如,一向有無明,簡直不能說誰前誰後,誰主誰客。可是虛妄雜染,可以因修行而滅去,消融而不再存在,所以染污的,如煩惱、戲論相等,稱之為客。如客人在此住幾天就走了,他終於要離開的,主人卻一直住在此地。所以客塵,不過形容可以取消的;對真如本淨,而名諸垢為客塵。
可是,如從時間上去說,還是先有真如?先有無明?還是同時而有?如同時而有,為什麼有主客之分?假使說先有無明,後有真如,那真如不成其為真如,起初沒有而後來才有,這是不符真如定義的。如先有真如,後有無明,這過失就大了,這是不能成立的!既然先有真如本淨,為什麼後來又起無明呢?有的說,真如本淨,由於一念不覺,一動念而有無明。試問︰有了無明才一念不覺呢?一念不覺才有無明呢?沒有無明,為什麼會一念不覺呢?假使真如本來清淨,後來會忽然而有無明,那大家不用修行,因為修行是沒有用的。你就是修到了成佛,完全清淨了,說不定忽然一念,垢染又起來了。所以說先有真如,後有無明,這都是從時間觀念去說本性,說客塵,這才陷入理窟,無法自拔。佛是從現實身心出發的,只說無明是無始以來如此的;由於無明等垢染可以除滅,不是永久如此的,所以稱之為客。諸垢名為客塵,依唯識說,客塵是虛妄分別心,妄心所現能取、所取自性,種種執著所起種種煩惱。
‘不現及現義’︰在凡夫的眾生位上,客塵顯現,真如不顯現;沒有證悟以前,真如是從來不顯現的。真如性不現,所以客塵現虛妄分別,能取、所取,修行就是要使客塵不現,真如性現前,把它倒轉過來,向來顯現的不現,向來不現的現在顯現。不過,在修道的過程中,是進進退退的,最後才到達究竟的清淨的。真見道時,一切相不現,真如法性現前了,但客塵沒有盡,執障與習氣都還在,所以一出見道,虛妄分別,能取、所取雜染,又起來了。這樣的不斷修習,真如法性時時現前;到八地菩薩,自利方面,無相無功用,純清淨心,但還沒有純淨,究竟清淨真如顯現,要到佛位,一切客塵永不現了,這才是無垢真如──離垢真如。真如是如是如是,沒有變異,本來清淨的,在眾生位上也不受垢染,如真如受垢,也不成其為真如了。真如本淨,但因眾生虛妄顯現,沒有顯出清淨法性,不顯並沒有失卻;到成佛,一切雜染消融,法性究竟現前,名離垢真如。古代禪師這樣說︰‘修證即不無,污染即不得。’真如性是不會污染的,但要經修證而顯出,所以要有修有證(約真如本如是說,也可說無修無證)。悟入自性是無垢真如,是轉依的勝義自性;或約唯識說,名為無垢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