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師一日一得》是2014年人民軍醫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曾培傑,陳創濤。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跟師一日一得
- 裝幀:平裝
- 定價:CNY 29.80
- 作者:曾培傑,陳創濤
- 出版社:人民軍醫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14-9-1
- ISBN:9787509176641
- 副標題:臨證取象
編輯推薦,目錄,序言,文摘,
編輯推薦
《跟師一日一得(2):臨證取象》由人民軍醫出版社出版。
目錄
引子上觀天,下觀地,中觀人
為什麼要上觀天
為什麼要下觀地
為什麼要中觀人
上觀天
霧霾天氣與心臟病
陽光高照烏雲散與胸痹
水氣蒙窗與目暗不明
雨後放晴與哮喘
春陽融雪與閉經
風吹草動與小孩抽動症
山頂風大與頭痛
窗戶漏風與蕁麻疹
烤火取暖與艾灸驅寒
樹木被凍死與頸被凍僵
熱脹冷縮與睪丸痛
周身被雨淋濕與頭重如裹
道路泥濘與大便不通
雨後修路與痰飲
挖水溝與腹瀉
濕毛巾與肥胖身重
秋天樹木開裂與皮膚乾裂
禾苗缺水與眼睛乾澀
乾饅頭與皺紋
捉泥鰍與便秘
脫戒指與咳痰不出
機器不上油噪聲大與燥咳
廚師炒菜與牙痛
大白菜爛心與寒包火牙痛
煎藥房悶熱與小兒發熱
汽車引擎水箱與腎虛牙痛
機車排氣筒燒裂與人體痔瘡出血
夏日避暑與心神不歸之失眠
燒水溢出與迫血妄行之牙齦出血
高壓鍋漏氣與脾不統血之齒衄
用土滅火與口腔潰瘍
沼澤腐熱冒泡與胃炎泛酸
下觀地
瀑布變小與月經量少
四物湯合小柴胡湯
河流受堵與子宮肌瘤、痛經
血水不暢與當歸芍藥散
地氣上為雲與頭暈頸僵
桂枝加葛根湯與頸椎病
天氣下為雨與老人痰喘
桂枝加厚朴杏子湯的脈法依據
亂絲死結與脅肋脹痛
木郁達之與柴胡疏肝散
盆中名花與鬱悶食不消化
樹木生長靠什麼——逍遙散
洗池子與腰酸腿沉
三補三瀉的六味地黃丸
格竹與小柴胡
推陳出新與鼎三法
泄洪與十宣放血
泄洪與二便通調
泄洪與拍打
泄洪與腰痛、牛皮癬
泄洪與頭痛咽痛
泄洪與傷寒衄乃解
土石流與遺精
土石流與大便不成形
水土流失與白帶、尿頻、便溏
拔苗助長與頭髮枯黃
春天草木生髮與長頭髮
候鳥遷徙與改變環境治病
一碗水半碗沙與痛風高血脂
木熱流脂與龍膽瀉肝湯
沖積平原與肥胖
沼澤泥濘與腿腳沉重
從見沙治沙到引水沖沙看腎結石
中觀人
花盆有洞與長頭髮
肥多燒根與育兒
吸塵機與肺
煮粥與血液黏稠
手指僵硬與烤火變軟
森林火災與天干物燥
一團痰濕與六君子
水龍頭滴水與漏汗固陽
腹瀉谷不化與鍋底火弱
家具裂縫與皮唇乾裂
陽光雨露與四君四物
井廢水濁與脾病九竅
以土製水與蒼朮治胃飲
氣球上飄與久咳不斂
傘不開與華蓋肺
高山流水與皮膚濕疹
天台積水與肺咳治膀胱
梗塞壞死與血痹虛勞
衣生火與柴胡桂枝湯
火生土與黃芪建中湯治潰瘍
土生金與參苓白朮丸
金生水與金水六君煎治哮喘
水生木與六味地黃丸治脂肪肝、肝硬化
木克土與肝鬱脾滯
兵來將擋與水來土掩
水克火與熬夜失眠、口舌生瘡
火冷金寒與離照當空陰霾散
降肺金治肝木上沖高血壓
……
觀物取象
醫案醫話
後記
序言
牛頭山上,艷湖旁邊,一群學生在采著兩面針。這種葉邊帶刺、善於消腫止痛的藥草,喜歡長在艷湖邊的山地上。
學生們其樂融融,每個人都被刺扎過,也都在老師的帶領下,親嘗過兩面針的根,有明顯麻舌、止痛之感。
學生們看著藥草,卻問著醫理,如何學好中醫?這是所有學中醫的人,以及中醫愛好者共同的心聲。
老師望著牛頭山,看著寬廣的艷湖。湖面平靜,如同一面鏡子,藍天在湖中,高山在湖中,綠樹和飛過的鳥雀也在湖中,湖邊的遊樂場也倒映在湖中。老師感慨地說,心似湖鏡。
老師善於用道法自然、取象類比的思維,跟大家講解深奧的醫理。所以他部落格上寫著上觀天、下觀地、中觀人。
他對大家說,醫理不盡在書本中,更在浩渺的大自然里。如何去捕獲這些奧妙的至理呢?
《黃帝內經》說,診脈之道,虛靜為寶。你只有清虛定靜在先,智慧知識才呈現在後。所以心似湖鏡,指下成形。
這是老師對脈道的領悟,也是他為人處世的一條準則。
醫生定靜才能夠為病人指出一條健康的明路,所以《大醫精誠》中說,凡大醫治病,必當安神定志。你的心不能像山一樣安穩,不能像湖面那樣靜如鏡子,你如何去鑒照萬物?
老師曾經在一次講課中,畫了兩杯水,一杯水渾濁擾動,看不見任何清稀的影像。同樣的一杯水放在那裡靜定,這樣久久必濁降清升,沙泥沉底,清水現上,水平如鏡,萬物在此現形。
人的心體就像這樣,入醫道之門,靜定當先。修學最緊要的還是靜定。如果心不靜,神不定,自己氣機都理不順,亂如麻絲,如何去幫病人理順疾病呢?
古籍里說,如澄濁水,貯於淨器,靜深不動,沙土自沉,清水現前,名為初伏客塵煩惱,去泥純水,名為永斷根本無明。這是說一團濁水,先要定靜不動,泥沙沉下來後,上面的水就清了,這時清水可當鏡子使用。如果你再去擾動它,又變成了渾濁之水,失去了鏡子的光明。而這時你把下面的泥沙去掉,留下上面清潔的純淨水,即使你再去攪動純淨水,它還是那么透明純淨。
所以我們要有澄濁水為清、去沙留純水的定靜功夫。
你只有心似湖鏡,才能夠觀照萬物萬象,領略自然之妙!
你只有心似湖鏡,才能夠洞察中醫之美,契入醫門至道!
文摘
引子 上觀天,下觀地,中觀人
◎為什麼要上觀天
《黃帝陰符經》說,觀天之道,執天之行,盡矣。
《中醫基礎理論》開篇哲學基礎里的精氣學說、陰陽學說都是從觀天中來的。是古人觀物取象,通過觀察風氣陽光雲霧,而抽象提煉出來的哲學觀。這種哲學思維方式在古代被稱為“近取諸身,遠取諸物”或“仰觀天文,俯察地理”。
我們要用好古中醫學,就要深入探求古中醫學思維的根源,溯本求源是真正的醫道精神,那么怎么上觀天呢?
比如一個胸悶、心慌、氣短的病人,平時口苦容易泛酸,大便不暢,偶爾咳痰,左寸脈不足,右寸關脈偏滑,面對這么多具體的症狀,我們該如何下手呢?
老師開出柴胡、黃芩、桂枝、甘草、紅參、銀杏葉、瓜蔞、薤白加通腸六藥,病人吃完5劑後,胸中如同有一團陽光,一下子舒暢起來,口苦泛酸、胸悶短氣的病症好了七八成。中藥怎么這么快呢?他覺得不可思議。
我們先撇開常規的方解,怎么樣去觀天,用天象來解這方子呢?我們只需要取一個象,就是下雨之前,天昏地暗,沉悶之象,烏雲壓頂,氣機不通,我們取這個象,因為很多心臟病、哮喘、胸悶、咳痰的病人就是這個象。胸中蒙蔽的痰濁就好比是烏雲一樣。
氣機堵住不通所以悶,心陽不足所以寸脈不足,人怕冷,而這種象也反映出心臟病病人很多逢陰雨天發作厲害,胸悶短氣加重。
所以我們治病的思路無外乎就是轉陰為陽,把烏雲撥開,讓陽光出來。
如何撥開烏雲?兩個辦法,一個是要風,第二個是要雨。烏雲非風不化,你看下雨前都是颳風的,這風吹則雲動,這時我們就要製造出風來,像柴胡、黃芩就是直接入肝,東方生風,風生木,木生酸,酸生肝,很多咳嗽痰多,凝著不去,我們都要用一個風象,用柴胡、黃芩,配合調氣機的治咳藥,效果會比較好,就是這個道理。
風來了,接下來要雲降而雨,古人說,譬如陰晦,非雨不晴。這些烏雲都是濁陰之物,它占據了清竅,蒙蔽了陽光。所以這種病人左寸脈微細,右關尺脈滑,有陽微陰弦之象。我們要讓弦滑的濁陰降下來,這時用瓜蔞、薤白這組對藥,直接入右寸部,它們能夠洗滌胸膈中污垢,就是指胸中的痰濁烏雲,洗後往下降,這個象《黃帝內經》稱之為“天氣下而為雨”,要能夠順利降下來,就加上通腸六藥,因為心肺與大小腸相表里,下面腸道通暢,心肺痰濁往下降得就快,這就是為何很多心臟病胸悶的病人,一旦便秘,胸悶立馬就加重。保持大便通暢,心慌心悸、頭暈胸悶的症狀就大大減輕。
好,上面那個颳風降雨之象,就是在排陰濁消陰翳,你要讓胸中布滿陽光,還要解決根本性的心陽問題,那就是要製造太陽,營造好的心情。同樣當你心中陽氣充足時,膻中氣足,喜樂出焉。這是《黃帝內經》中重要的條文,為何很多心臟病病人高興不起來,道理也在這裡。所以我們要製造陽光,怎么製造法?就是強心。選用桂枝、甘草各15克,加紅參、銀杏葉。桂枝、甘草特別提到克數,是因為用它辛甘化陽製造陽光時,用藥劑量要平等。
這樣整個湯方思路,就是離照當空、陰霾自散之象,用的方法就是制陽光消陰翳。用這種上觀天的思想來解讀方子,來取象用藥,你會發現中醫的眼界一下子打開了。
老師常提到要上觀天,下觀地,中觀人,這樣才能開眼看中醫。而中醫所謂的天人合一觀、整體觀、環境觀,其實說白了都是這裡面出來的。
大家再思考一下,用這上觀天,難道就是僅僅治療心慌胸悶心臟病這些疾病嗎?能不能治哮喘痰多呢?能不能治臉上汗斑呢?能不能治鼻流清涕、口角流水呢?能不能治頭暈頸僵呢?
這種象法,你想通後,上升到陰陽的思路,會發現這些病象再多,我們用的法都是這個,所以中醫學到根本時,就可以以簡執繁,因為它用的就是以自然之理來調人體自然之身。
◎為什麼要下觀地
《黃帝內經》說要能夠上觀天文、下觀地理、中觀人事才能做好一個醫生。
我們在上觀天裡提到治療心肺上焦病的思路,從陰陽角度去觀察。接下來我們談一下下觀地,俗話說,日月經天,江河麗地。觀天你觀的是日月,是陰陽交替,可以觀出陰陽之道;觀地你觀的是地脈流動,江河湖泊,你可以觀出管道血脈經絡的流行,所以我們通過下觀地來領悟身體管道方面的疾患。
比如便秘、閉經、靜脈曲張、月經量少、小便不利、輸卵管堵塞、不孕不育,這些偏於下面管道不疏通的病象,都可以從下觀地里得到很好的解答。
比如各類老年人習慣性便秘,我們常會用到巴戟天、肉蓯蓉、白朮、當歸與通腸六藥,發現效果不錯。這是什麼道理呢?
我們看,管道要通暢,須具備哪些因素,就好像這船要在江河裡自由暢行,要具備哪些條件,古人把腸道里的東西比喻成舟,就是教我們要懂得去觀察船在江河裡航行之象去治療便秘。
那么船為什麼在江河裡走不動了呢?有三大原因,一個是冬天江河結冰了,有水也動不了,就像中老年人腸道有寒,結果腸蠕動變慢,三五天不來大便都沒感覺,你用苦寒瀉下藥,越瀉越寒涼,反而加重秘結,腸道更不願意動了,這時你要懂得去恢復他的腸道運動功能,而不是去攻他的便秘,這就是為何溫脾湯、大黃附子細辛湯能夠治療各類寒積便秘的道理,因為它加了附子這些加強腸道蠕動力的藥,我們稱之為破冰。這些溫藥善於走,善於動,能夠把凝滯之象破開,《黃帝內經》提到血氣遇寒則凝,得溫則行,不僅是血氣,腸道里的推動力也是這樣,越吃涼的它越不容易動,吃溫的,像老年人吃肉蓯蓉、巴戟天這些溫潤補腎、加強動力的藥,把腸道秘結冰伏之象一暖開,這個叫作春陽融雪,自然陽動冰消。
為什麼要放白朮、當歸,或者杏仁、火麻仁、郁李仁這些多脂的仁類藥,甚至玄參、麥冬、生地黃這些增液之品,原來不光水結冰船動不了,江河沒有水船也動不了,江河水少,不要說把船推動,就連垃圾都沖不走。所以治療思路上,要懂得去增液行舟。生活中洗滌污垢用的是水,人體裡增強管道潤滑之力用的是陰油,這就是為何吃這些多脂的仁類藥滋潤藥,腸道會變得很滑利的道理。因為你直接增加了腸管的陰油。
只溫陽增液還下不來怎么辦?原來沒有考慮到第三方面,要通腸開閘放壩,好比河裡的冰融化了,水也多了起來,但為什麼水還沒有流動呢?原來中下游的堤壩把水給攔住了,這時思考第三步用腸六味的道理,直接去開閘放壩,通腑降濁,因為有前面兩步,破冰和增水,這第三步開閘放壩才順理成章。你如果冰未融,水未充,你再怎么開閘放壩也放不出來水,這就是為何反覆用瀉藥,腸津越瀉要少,瀉到腸道受寒都不能動了,便秘反而加重。所謂的耐藥並不是真耐藥,而是身體功能受損了,運不動藥了。
所以從取象自然江河如何行船的道理,就可以知道治療管道瘀堵的基本思路,這時你再去看,治療閉經、靜脈曲張、輸卵管不通、不孕不育,甚至痛經,為何要用溫藥配合潤通之藥,再配合逐下之藥,其實用的道理都相通,只是不同疾病選取的藥物稍有差異而已。所以朱熹有首詩曰:
昨夜江邊春水生,艨艟巨艦一毛輕。
向來枉費推移力,今日中流自在行。
這管道能夠通水之象,能夠流動之象,全憑於一要溫和,如果是冰疙瘩流不動;二要有東西有水,你沒東西沒水了,它也流不動;三要造成高下的勢能,水往低處流,有落差它就能動。
這三個條件一旦具備,不僅腸管通暢無比,周身血脈沒有不通暢的,就像舟船在江河中順風而行一樣自在。
◎為什麼要中觀人
《易經》說:“古者包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於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
原來《易經》就是這樣上觀天、下觀地、中觀人的,古人說醫易同源,這同源同在哪裡,同的便是這種觀象思維,都是從天地里觀察出物理來運用於人事的。易理講究近取諸身、遠取諸物,醫理更講究觀物取象、遠觀近擇。
前面我們提到觀天觀地這些遠觀的大思維,接下來中觀人就可以講一些近取諸物的生活小事,裡面照樣蘊含著醫道的光輝,只是百姓日用而不知,好比人在空氣中不識空氣、魚在水中不識水一樣。
比如一個病人中脘停了很多痰濁,愛抽菸,平時咳痰打呼嚕,因此有慢性糜爛性胃炎、胃潰瘍,甚至胃痛,頭暈,這該怎么辦呢?
如何把胃裡的痰濁洗刷乾淨,如何恢復胃的通降功能,我們就直接取一個洗碗的象。你會發現洗碗有好幾種方式。因為碗上有油垢,這油垢就好比人體的痰濁,要刷洗下來,一個是用洗潔精,一個是用溫熱水,當然用溫熱水的方法更為古老自然。你看碗筷上很多油垢,你用涼水很難洗下來。放在溫熱水裡,刷幾下就乾淨了,這些油垢遇溫則化、遇寒則凝啊!
那么人體的痰濕呢?也是這個理,所以張仲景說“病痰飲者當以溫藥和之”。很多人第一次聽這句話不太明白,其實你只要換一個說法就馬上聽懂了,而且終身難忘。那就是碗筷油垢多,只需要用熱水一洗,油垢全化了,很容易就沖洗乾淨了。留著在碗筷上的油垢就像凝結在消化道三焦上的痰濕一樣。
所以我們常用苓桂術甘湯,就茯苓、桂枝、白朮、甘草四味藥,痰阻中脘很快就消散開了,中脘痰濁一消散,上面咳痰少了,打呼嚕也輕了,心慌心悸頭暈現象也減輕了,原來這些表面病象都是痰濕在作祟。明白了這個道理,你就知道為何經方家善用三五味藥就能同時調多種病症,這也是中醫治病求本思想的體現。
那么怎么解這個苓桂術甘湯呢?很簡單,桂枝、甘草辛甘化陽,它讓津液溫通起來,流動起來,那些痰濁凝固之象碰到它就溫通化開了。
所以桂枝甘草湯為何可以加強心臟動力,道理也在這裡。它就像通過心臟給全身津液加熱一樣,熱起來後,油垢濕濁都留不住了,這也是寒凝溫行的自然之理。
那么茯苓、白朮呢?這兩味藥是健脾除濕、升降中焦、排水濁的最佳拍檔,白朮加強脾臟動力,就像一個刷碗的動作;茯苓走三焦,淡滲利濕,直接把刷出來的濕濁排走。
所以這四味藥配伍,就像洗碗筷一樣,熱水融化油垢下去,反覆刷洗,碗就恢復了清潔。胸膈、中脘、脾胃的痰飲清洗掉了,也就恢復了正常通氣舒暢狀態。這就是經方的魅力,藥精簡,取象的韻味卻無窮啊!
我們要善於從生活小事中去體悟中醫,通過中觀人,可以得到更簡樸的醫理,用起來更加得心順手。
人體年老如同日薄西山,陽氣不足,陰濁之物就化不了,推不動。所以老年人多吃飯,多吃營養,對身體也是一種損害,因為缺乏陽氣,不能轉化。很多心臟病哮喘、痰多、胸悶的病人,每每都是在飲食大餐、過年過節時發作的。
保養心臟需要外避風寒,內節飲食,舒暢情志,規律起居。
上 觀 天
◎霧霾天氣與心臟病
很多患冠心病的老人有這樣的體會,每逢霧霾天氣或陰雨連綿時,心臟就悶得慌,不舒服。稍微勞累一點,就心悸心慌,甚至胸中痹痛。
有個老人,七十來歲,連續一周陰天,他晚上胸悶,甚至睡不著覺,經常夜裡咳醒。醫院檢查有冠心病。老爺子說,我這心臟病有沒有特效藥啊?老師說,你這不全是心臟的問題,年老了,要少發脾氣,你左關脈郁得很,肝氣不疏,氣不疏則血不暢,血不暢則胸悶,要少生氣。然後只給老人家開了小柴胡湯,配合竹茹、枇杷葉這些順降肺氣的藥。結果老爺子吃了幾劑胸就不悶了。
難道小柴胡湯能夠治療心臟病嗎?為何冠心病胸悶,天陰冷時加重的,老爺子吃完小柴胡湯後很快就緩解了?為何調肝的藥可以治心呢?
原來中醫認為,人和天地是相應的,你如果善於觀察自然界的變化,就可以明晰身體的變化。天有烏雲遮日,人有痰濁瘀血痹胸。天有清風,可以把霧霾吹散;人有肝氣,能夠把痰濁瘀血疏泄開。所以《黃帝內經》說,“若風之吹雲,明乎若見蒼天!”
當我們碰到老人家肝脈弦郁,陰天容易胸悶時,就可以想到他身體氣機不通暢,容易引起痰飲瘀血,不能化散開,蒙蔽在心胸中。
所以我們治痰瘀,不治痰飲,而去調他氣機!那怎么調氣機呢?
肝為一身氣機之主,小柴胡湯非獨為少陽證立法,還能夠舒解雙關部郁脈,令氣機左右上下對流,在身體裡面製造一股春風之氣。這樣清風吹來,雲開霧散,胸悶隨著而舒散!
古代有一位叫周慎齋的名醫,他自己得了中滿胸悶之症,遍訪名醫不效。有天晚上,他在庭院中賞月。這時烏雲飄過來遮住了月光,他就覺得心胸憋悶得厲害。從這個現象我們就可以領悟到,天氣特別陰沉霧霾時,老年人的死亡率是比較高的。
這時慢慢有股清風吹過來,烏雲也隨著被風吹散,月光又重新灑滿大地。而周慎齋馬上覺得心胸很開朗,他就想,一陣陰雲過來加重了胸悶,一陣清風過來氣就順了。看來風為陽,烏云為陰,風陽可以吹動陰雲,這樣陽氣通暢,陰雲消散,身體不就好了嗎?於是他自己就擬了個藥方,用一些陳皮、砂仁等行氣舒解之藥,再配合健脾除濕,服用一個月後,中滿、胸悶就痊癒了。
這真是善於從自然現象之中領悟陰陽之理的人啊!
◎陽光高照烏雲散與胸痹
有位老爺子,六十多歲,心慌胸悶,痰多,嗜菸酒。老師說,肺心病是老年人死亡的重要原因,你要把菸酒給戒了。
然後老師說,這脈象陽微陰弦,左寸不足,右寸關郁滑獨大,心陽不足,痰濁如烏雲蓋頂,宜制陽光消陰翳,用瓜蔞薤白桂枝法。開方:全瓜蔞、薤白、桂枝、甘草、紅參、銀杏葉、胸三味、腸六味。
學生們就不解,這個方子和經方好像不同啊?
老師說,臨證用藥,要明白用什麼法去治什麼病,而不是用什麼方去套什麼病。方子可以執也可以不執,關鍵是機圓法活。
原來此病人最大的病機是陽微陰盛,我們用的法就是強大心陽,降下烏雲陰霾。
心臟病胸悶的病人,很多是心肺同病,每逢陰雨天會加重,或者居住地陰暗潮濕,胸痹心痛發作次數會增多,而且晚上咳吐痰濁也會變多。
從陰雨天還有居住的環境陰濕,以及晚上發作頻率增多來看,我們就知道病人身體陽氣不夠,疾病就在陰冷之時發作加重。
於是用桂枝、甘草、紅參、銀杏葉,製造一個夏天心陽高照之場。
用瓜蔞、薤白配合胸三味、腸六味,從上、中、下通降六腑,令髒邪還腑,肺部痰濁從腸道排出,如同天降陰雨。
這樣雨後天晴,雲開霧散,艷陽高照,病人心胸悶痛感立減,咳吐痰濁也變少了。
◎水氣蒙窗與目暗不明
有位老爺子,他來任之堂抓了幾次藥,都是同一張方子。我們一看,是杞菊地黃丸加密蒙花、刺蒺藜、蟬蛻、荊芥、防風等疏散風氣、開通皮毛腠理的藥。
我們便問,老爺子,你這藥吃了怎么樣啊?老人家說,這藥非常好,我每眼花流淚,目暗不明,就像有水氣遮住眼睛的時候,就來抓幾付,吃了眼睛就好了,也不流淚了。
我們馬上想到,這種眼目流淚如雲霧遮睛,視物不清,不正像是冬天的窗戶嗎?
在我們居住的富康小區,每逢冬日,室外氣溫低,室內氣溫高,清晨太陽還沒出來,你會發現窗戶外邊看不見了,窗戶都被水氣遮住了。原來是內熱外寒,中間不得溝通!那么人體眼睛呢?何嘗不是這樣。
在治療上,我們會運用常規的思路,老年人肝腎精血不足,所以用杞菊地黃丸以養其真治其本。方中有茯苓、澤瀉、山茱萸,還能夠把濁水收利下來。
這方子裡加了荊芥、防風、蟬蛻、密蒙花這些疏風散氣的藥,就像把眼睛這扇窗戶打開,使內外寒熱交流,水氣自化。
從眼睛的問題你能否聯想到治療肌表的其他問題呢?比如蕁麻疹、濕疹。
人長期處在空調環境中,肌膚表氣被郁滯,結果皮膚代謝產物不能很好地透發出來,導致內外寒熱不對流,在皮膚表面就像隔了一層窗戶一樣。
如果說眼睛是大窗戶的話,那你能想到周身的毛孔是小眼睛、小窗戶呢?
如果見風流淚,眼癢,視物不清,肝氣不能向外透達,你能想到皮膚濕疹滲水,皮膚癢,皮膚毛孔在空調環境中收束不通透呢?
在秋季,很多蕁麻疹病人,老師常用銀翹散加丹參、菖蒲(風熱型),或者桂麻各半湯(風寒型),一劑下去,病人瘙癢即止。
病人問,為什麼我這蕁麻疹老發作?老師說,此從空調得之。內有鬱熱,外有表寒,寒熱不對流。人本來應該吸進天之清氣,排出身體濁氣的。但在肌表皮膚這裡就被禁止了,一旦禁止,內熱不得外越,郁而生煩。外氣不能內入,人神就疲倦。所以空調在製造生活便利的同時,也製造了疾病。
《黃帝內經》曰,夏暑汗不出者,秋為風虐。你夏天不讓自己多出汗,空調把濁氣都禁錮在身體裡,到秋天蕁麻疹、風團、瘙癢、失眠、煩躁通通都來了。故張仲景在《傷寒論》中說,以其不能得小汗出,身必癢,桂麻各半湯主之。
可見人體屏障多么重要,人體七竅要開合如常,八萬四千毛孔疏通自如,這樣又何病之有呢?
◎雨後放晴與哮喘
秋冬天很多老年人哮喘發作頻繁,咳吐濃痰,夜臥不得安,時時咳醒。這樣肺病又累及到心臟,導致睡眠不好。
有位老爺子,七十多歲,每年秋冬天哮喘都會發作,這兩年發作得更厲害,但凡天氣陰冷,或者稍微吃些水果生冷之物,口中吐濃痰不止。
他兒子帶他來時,問老師能不能用中藥,說治哮喘的西藥基本都用了,發現用到後面,身體都產生耐藥性了,胃口也不好。
老師說,試試看吧,中藥不會耐藥,中藥的湯方靈活多變,還可以解決很多西藥的不良反應和身體的不適。
病人右寸關尺三部獨大上越,乃肺胃大腸上中下不降也。這樣陰濁占據清陽之位,當然心胸滿悶,痰喘不已了。治以降本流末,使濁陰出下竅。
方藥為三子養親湯合四君子湯、通腸六藥。病人服用了一個多月,哮喘基本很少發作,大便通暢,脾胃健運,未生痰令不生,已生痰令排去。這樣痰不蒙在心肺,心肺自然就清朗了。
為什麼要用三子養親湯和通腸六藥呢?
我們看,病人病位在肺,肺當降不降,就像秋天不能肅降一樣。我們就要製造一個秋天樹葉飄零、種子落地之象。枝頭的葉子枯黃了,就像肺里的津液被煉化成黃濁痰了,你還留在枝頭乾什麼呢?樹木的果實都成熟要掉落了,就像肺里被蒙蔽的各種痰濁,你還眷戀著肺部不降落下來乾什麼?
所以用三子養親湯,取其諸子皆降之象,以降墮胸膈中痰濁,再配合通腸六藥,把蒙蔽在胸肺中的濁陰烏雲化成雨水歸入土中。
比如天空一片陰霾,烏雲蓋頂,這時如果雲層比較稀薄,可能一陣風就吹開了。如果雲層特別厚,沒有一場大暴雨,天空都難以徹底廓清放晴。
通腸六藥就直接把心肺天空中的濁陰降入六腑地下。故曰,譬如隱晦,非雨不晴。
天空中恢復晴朗,氣機通暢,又何喘之有呢?
你們能想到為何還要用到四君子湯嗎?大家可以去參參,治病如果不窮其源,而攻其源,就像舍本而逐末,欲求其疾愈,安可得乎?
◎春陽融雪與閉經
秋天才剛剛開始,就發現閉經的婦女一個接一個地過來。一般先是月經量少,後來根本就不來了。
這個婦女才三十多歲,四個多月月經都沒來,各種檢查也都做了,未發現異常,但就是月經來不了。她焦慮地問,我這是怎么回事呢?
老師跟她說,秋天到了,怎么還穿裙子?白露不露腿,這些養生的基本常識你都不知道,所以得了病也就不知道為什麼。
她說,這月經不來和穿裙子有什麼關係呢?
老師說,你們女的夏天喜歡吃雪糕,秋冬天還穿著裙子,內外夾擊受涼。就像冬天的河水結冰一樣,月經怎么能下得來呢?
你雙尺脈沉遲,腎精不足,又有積冷,像冬天的小溪,先是有水,後來水流越來越小,最後乾脆結冰了。然後給病人開了桂附地黃湯,結果她只吃了三付藥,月經就來了。
奇怪,古籍上並沒有特別介紹桂附地黃湯可以治閉經啊?
張仲景在《傷寒論》中說到,婦人之疾,因虛積冷結氣,為諸經水斷絕。
這句話就把閉經的一般發病機制告訴我們了,第一條就是經水不足,虛。水溝里沒水,月經當然下不來。
第二條是積冷,自來水管一旦被凍住後,水就不流通了,也下不來。
第三條就是結氣,什麼叫結氣?肝氣鬱結,氣機堵在那裡下不來。就像水龍頭,你把它扭死關緊,當然沒水了。
當閉經具備這三大原因時,一劑桂附地黃湯就把月經疏通了。
熟地黃、山藥、山茱萸,補其精血之虛,令水到渠成。
桂枝、附子,破其寒冰積冷,令春陽融雪,給身體製造一個陽光的場。那么上半身受的寒,由桂枝入心散出去,下半身受的寒由附子入腎散出去。
茯苓、澤瀉、牡丹皮,開濁水下行之路,直接把瘀堵關閉的水龍頭打開,血不利則為水,水不利會加重血瘀。所以用利水濕之法,有助於活血。
這樣一付桂附地黃湯,就把這種虛冷結氣的常見病機化解了。
岳美中老先生曾說過,辨證如理亂絲,用藥如解死結。
當你能夠把病人的病機理順,把死結解開時,這個藥進入病人的身體,就像你的鑰匙打開你家裡的門一樣。方證對應,其效立顯!
◎風吹草動與小孩抽動症
有個小孩,十來歲,他老爸帶他過來看病。這小孩自己控制不了自己的動作,時不時表情怪異,肢體抽動。他老爸說,醫院裡診為抽動-穢語綜合徵,怎么治都治不好。老師說,那是西醫的說法。我們中醫見到這種異常的抖動顫動,就把它叫做風。
這風要怎么治呢?《黃帝內經》曰,“諸風掉眩,皆屬於肝!”
經典告訴你,要從肝論治,但並不是說只治肝,同樣要從五臟整體觀,是什麼原因引起肝風動搖呢?
肝主木,我們看自然界,樹木會動搖,無非就是三大原因。第一個是風太大了,叫風吹草動。第二個就是樹木剛種植,根還沒有很好地扎到土裡,所以要用一些支撐,把樹木鞏固住,不然小風吹來估計樹木都會倒下。第三個就是沒有土壤,你看牆上的蘆葦,頭重腳輕根底淺,風往哪吹往哪倒。或者小花盆裡種的花,一陣風過來,可能連盆帶花都颳倒了。所以我們常見的治風思路是培土、強木和息風。
老師說,你學會一種取象,就等於領悟一種治法。學醫要善於取象,但又不能著相。你學會一種治病的方法,領悟到一種取象的思維模式,比得到十個偏方秘方更有用。
然後老師就給她開了培土的四君子湯,加上條達木氣的柴胡、黃芩,當然還有平息肝風的鉤藤、蟬蛻之類。
結果病人調了幾次方後,居然表情自如,不再身不由己地抽動了。
書上沒有告訴你怎么去治療這種現代所謂的抽動症,但是古人已經給你立了法,你自己依法就可以去遣方用藥了。所以學中醫不是學死方,而是要學活法。中醫難學不難在背誦記憶,而難在靈活變通。
多向大自然學習吧,自然界都把一切的道理演示給你看了,《黃帝內經》也是取法自然的著作。學經文之時,不要忘了要以自然為師。
多觀觀天,看看風、雨、寒、暑、濕、熱是怎么變化的。
用心去體會世界,即便是見到風吹蘆葦,你都可以領悟到培土息風之道!
◎山頂風大與頭痛
秋天重陽正是登高的好時節,秋高氣爽,大家都喜歡去爬山。但《黃帝內經》說,秋三月,此謂容平,天氣以急,地氣以明。這時秋風開始漸漸疾勁起來,所以有句話叫“疾風知勁草”。身體強不強勁能夠看得出來,體虛的人容易招感風邪。
邪之所湊,其氣必虛!那風邪最容易傷到人的哪裡呢?
當大家從山腳下一直爬到山頂時,出了一身汗,發現山頂風特大。有幾個耐不住風冷的病號,稍微被風吹了後,就打噴嚏鼻塞,甚至頭痛,趕緊下山。
這段時間頭痛的病人開始多了起來。
一婦女,四十來歲,頭痛一周。問她:哪裡痛得最厲害?
她說,時而這邊痛,時而那邊痛,吹吹風就加重。
一聽這主訴就知道病人是體虛受風,體表那層金鐘罩的衛氣遭到破壞,出現了漏洞,所以風邪就能直接灌進來。
這就是為何中國的產婦在做月子的時候,要把窗戶關緊,不能隨便吹風,因為人在氣血虧虛的時候,是非常容易感邪的,一陣風吹過來,就容易打噴嚏、頭痛,甚至會覺得這風好像直接吹到身體裡一樣。
老師說,這很簡單,內壯氣血,加上外祛風邪。
於是用了川芎茶調散,配合黃芪、當歸等補氣血的藥。結果病人藥還沒吃完,頭痛就好了。那種怕風、走來走去的頭痛,隨著風藥上巔頂,風邪就被排出去了。
此方堪稱排風湯,風邪怎么進來的,就把它按原路趕出去。川芎茶調散堪稱是治療頭風痛的妙方啊!這方子可是風藥的集成。方歌說:
川芎茶調散荊防,辛芷薄荷甘草羌。
目昏鼻塞風攻上,偏正頭痛悉可康。
巔頂之上,惟風藥可到,就像爬到山頂之上,吹的風最大一樣。中醫運用這自然界的取象思維,以風藥來治療善行數變的風邪頭痛或風濕,效果都是非常明顯的。
但這湯方是純為祛風而設的,如果里虛氣血不足時,要適當用些補養氣血的藥。讓氣血內壯起來,風邪趕出去後,就不會再進來。古人說,不患邪風不去,而患邪風復來。
所以治療頭風痛,急則治其風,緩則治其氣血。
◎窗戶漏風與蕁麻疹
冬天到了,晚上氣溫都降到零度以下,北風呼呼地在窗外吹。如果窗戶沒關牢,就那一條小小的縫隙,北風灌進來,滿屋子都是寒風流竄。
這就是風的特性,善行而數變!坐臥不當風!
趕緊把窗戶關牢,不然睡一晚上,很有可能被冷風所傷。
冬天防風寒,乃保健養生最為切要!
當你觀察到大自然的風是無空不至、無所不到的,在哪裡都可以吹到,你能否聯想到人身體受風后出現的各類病症呢?
比如風濕性關節炎,以風邪為主時,全身關節疼痛,時而這裡,時而那裡,沒法說清楚。又比如蕁麻疹,中醫叫做風團,就是說得了這種皮膚病,你去抓癢,抓了這邊起痒疹,抓了那邊又癢,抓哪哪癢,真叫人難受。
有個女病人,四十多歲,患蕁麻疹五六年了。伴貧血,唇淡,面白,指甲月牙少。
她的蕁麻疹主要發在腳部,一抓一大片。正逢她發作之時,我們一摸她脈,六脈都偏細。這種風團是血虛生風,就像你家裡有個窗戶漏風,風毫不留情地灌進來,整個家裡涼風陣陣。這時該怎么辦?治風先治血,血行風自滅!
人體氣血不固密時,肌表就有漏洞,風不請自來。凡是世間之物,滋潤充實,那就密和無間。如果幹燥虧虛脫水,那就破綻百出。你看!家具、樹枝,還有土地,一旦到了秋冬缺水季節,就開始開裂,開裂就容易受風侵襲。當人體肌表失去氣血濡養後,邪風也容易跑進來。風邪隨著血脈周身遊走,就容易發為風團蕁麻疹。
故為之書方當歸飲子,內補氣血,外疏風邪,使得氣血固密,風邪自息!
她吃了三付藥後,連續幾個月蕁麻疹都沒有復發。
我們跟她說,這個方子可以一直保留著,只要你貧血、脈細的體質沒有改變過來,以後若再犯了,服之,必效!
這當歸飲子就是由四物湯配合黃芪、甘草、何首烏等補氣血的藥,然後還有荊芥、防風、白蒺藜、蟬蛻這些祛風達表的藥。使得身體正氣存內,邪不可乾!
◎烤火取暖與艾灸驅寒
冬天,吹著凜冽的北風,大家都穿著厚厚的衣服。路邊的工人,他們居然自己點了爐火,七八個人圍在那裡烤火取暖。有說有笑,挺快樂的。
有些人早上起來,手指關節氣血循環不好,痹痛,就在那裡烤烤火,立即就緩解了。真應了古人所說,凡陽氣不到之處,便為疾病。陽氣溫煦之處,陰邪斷不能生也!而這寒氣就是陰邪,直接傷的就是人體陽氣。
我們從冬天人們抱著熱水袋取暖,可以緩解手指關節痹痛涼麻感的現象中,可以想到陽能勝陰,溫熱能勝寒冷。所以凡是遇寒冷加重的疾病,都可以利用陽火以治之。
中醫利用陽火最妙的莫過於艾灸了!艾灸可以治百病!它能把溫熱之力透入人體四肢百脈,散寒除冷,轉肅殺冰涼之氣為春日陽和。
有個病人腰痛如折,難以彎曲,轉搖不能,天冷加重。舌苔白滑,乃寒濕傷腰也。老師便給他用加強版艾灸法,就是用四五根艾條,同時點燃,然後拿鑷子夾在一起,像一排竹排一樣,在他背上沿著督脈、膀胱經來回烤。
結果一排艾條沒烤完,他的腰就鬆弛了,越烤他越覺舒服。
《傷寒論》說,各隨其所欲而治之。
病人畏寒喜暖的,要暖他身體陽氣,要注意防風冷。
就這一排沒有烤完的艾條,就把折騰了他幾個星期的腰痛給治好了。
而這類寒濕腰痛,在醫院裡又檢查不出病灶,根本難以用藥,中醫卻能針對無形的寒濕之邪,用艾火炙烤,以陽勝陰,其病自愈。
你還能想出哪些疾病是典型的畏寒喜暖嗎?在碰到這些疾病時,你能不能想到加強版艾灸法呢?
為什麼艾灸能夠治百病呢?它不是治療百種疾病,而是治療各類因寒而起的疾病!
人在天地走,哪能不受寒。現在的空調、冰櫃加上冷飲涼果,身體裡臟腑內多多少少積攢有寒氣。所以身體虛寒的病人每天適當地給自己艾灸足三里或關元,可以把沉寒痼冷排出來,等於給身體做了大掃除,做了一次保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