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滄市促進內外貿一體化發展若干措施

《臨滄市促進內外貿一體化發展若干措施》已經臨滄市人民政府同意,臨滄市人民政府辦公室於2022年6月19日印發,請認真抓好落實。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臨滄市促進內外貿一體化發展若干措施
  • 頒布時間:2022年6月19日
  • 發布單位:臨滄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全文,政策解讀,

全文

為貫徹落實《雲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印發雲南省促進內外貿一體化發展若干措施的通知》(雲政辦發〔2022〕43號)精神,統籌推進全市內外貿一體化發展,結合實際,制定以下措施。
一、培育壯大市場主體
(一)認真實施市場主體倍增“陽光、雨露、土壤”行動,加快推進商貿市場主體培育工作。到2022年末,全市內貿企業(批零住餐)達12008戶,其中限額以上240戶;外貿企業達1500戶;外資企業達28戶。到2025年,全市內貿企業(批零住餐)達24505戶,其中限額以上332戶;外貿企業達1800戶;外資企業達37戶。(市市場監管局、市商務局、市投資促進局、孟定海關、南傘海關、滄源海關,各縣、區人民政府按照職責分工負責)
(二)培育引進一批外貿綜合服務企業,為企業進出口提供報關報檢、物流、退稅等高效快捷的一站式服務。綜合評估服務企業數量、培訓人數、實現效益等因素,對年服務企業100家以上或線上交易額2億美元以上的綜合服務企業,積極幫助爭取省級給予每家不超過100萬元的資金支持。(市商務局、市投資促進局按照職責分工負責)
(三)培育引進一批貨源組織能力、資源整合能力強及運營模式先進的物流樞紐運營企業。支持引導運輸、倉儲、快遞等中 小物流企業整合功能。在跨境物流、冷鏈物流、城鄉配送、智慧物流等領域培育一批“專精特新”中小物流企業。積極引進境內外知名大型物流和供應鏈企業落地臨滄,支持臨滄市企業到市外設立分支機構或經營網點,到周邊國家、地區設立境外物流公司。(市投資促進局、市商務局、市市場監管局、市交通運輸局、市 郵政管理局按照職責分工負責)
(四)培育引進一批跨境電商企業,鼓勵傳統內貿企業、農村電商服務企業拓展跨境電商業務,開展網商產業園試點,引入內外貿優質網商入駐,壯大線上市場主體,2022年內爭取培育孵化1—2戶跨境電商企業。(市商務局、市市場監管局、市投資促進局、市郵政管理局、臨滄邊合區管委會、孟定海關、南傘海 關,有關縣、區人民政府按照職責分工負責)
(五)積極扶持培育年銷售額大、內外貿業務並重、處於供應鏈核心的供應鏈創新與套用試點企業,支持其搭建數位化平台, 為上下游企業提供貿易、物流、金融等“一站式”服務。培育升級一批A級物流企業,2022年爭取培育申報1家4A級物流企業。打造高原特色農業重點產業鏈“鏈主”企業,結合“茶、糖、果、蔬、牛”重點產業,引導產業鏈上下游小微企業、合作社和農戶向“鏈主”集聚。支持臨滄文化傳媒集團有限公司等企業為試點開發建設特色農產品溯源認證中心。(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農業農村局、市商務局、市國資委、市市場監管局、市交通運輸局、市政府金融辦、臨滄文化傳媒集團有限公司按照職責分工負責)
二、加快融合創新發展
(六)積極為進口商品國內銷售、出口產品開拓市場提供平台、貨源、物流等“一站式”服務。加快探索市場採購貿易、跨境電商等新業態新模式,加大招商引資和推介力度,強化“一把手”招商,“走出去”推介臨滄優勢和資源,吸引經濟發達地區產業向臨滄轉移。(市商務局、市投資促進局、臨滄邊合區管委會,各縣、區人民政府按照職責分工負責)
(七)推動內外貿數位化發展,積極引導市內數字商務企業深化與國內大型數字商務企業、金融機構在促消費、直播電商等方面的務實合作,培育壯大臨滄網路消費市場規模。(市商務局、 市發展改革委、市市場監管局、市政府金融辦按照職責分工負責)
(八)加強與省級行業部門匯報對接,主動服務和融入中國面向南亞東南亞數字經濟先行示範區建設。(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發展改革委按照職責分工負責)
(九)學習借鑑其他地區服務貿易創新發展試點經驗,加快推動臨滄服務貿易創新發展。(市商務局負責)
(十)重點加強在農業、建材、礦產、新能源等方面開發合作,促進產業發展和供應鏈體系構建,進一步增強臨滄現代化產業“走出去”“引進來”的集聚力和競爭力。(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農業農村局、市商務局、臨滄邊合區管委會、臨滄工業園區管委會,各縣、區人民政府按照職責分工負責)
(十一)支持臨滄邊合區及南傘園區、永和園區打造跨境園
區,優先在電子終端產品、機械裝備、紡織、醫藥、化工、進境農產品和水產品等領域,布局跨境產業鏈合作,推動境內境外一體化發展。支持郵政快遞企業發展跨境電商快遞,推動國際快遞物流業務經營企業設立境外分支機構,建設“海外倉”,重點向周邊國家、地區延伸快遞服務網路。(市發展改革委、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衛生健康委、臨滄邊合區管委會、市商務局、市郵政管理局、孟定海關、南傘海關、滄源海關,有關縣、區人民政府按照職責分工負責)
(十二)推廣“網際網路+邊民互市貿易”試點監管模式加快推進孟定清水河口岸查驗區及貨場功能驗收,擴大一般貿易、邊民互市貿易進出口規模。引進具有產業基礎和市場渠道的企業落地臨滄,在孟定清水河口岸、南傘口岸、永和口岸開展邊民互市商品落地加工。支持在臨滄邊合區及南傘園區、永和園區設立跨境物流寄遞安全監管中心,為進口商品國內銷售、出口產品開拓市場等提供平台、報關分揀、倉儲等“一條龍”服務,規範和暢通臨滄市進出口商品流通管理秩序。(市商務局、臨滄邊合區管委會、市郵政管理局、孟定海關、南傘海關、滄源海關,有關縣、區人民政府按照職責分工負責)
(十三)推動臨滄邊合區與雲南自貿試驗區、昆明經開區等開展務實合作,促進內外貿體制機制對接和一體化發展,加快推進孟定清水河口岸保稅倉庫驗收並投入使用。(臨滄邊合區管委會、市商務局、孟定海關按照職責分工負責)
(十四)利用商業載體促進內銷,鼓勵外貿產品進電商平台、進大型超市、進特色街區、進夜市、進展會、進政府採購目錄。2022年升限入庫的外貿企業按市級對新增限額以上批發、零售企業及大個體分別給予5萬元、2萬元的一次性獎勵標準執行,並形成長效機制。(市財政局、市商務局、市市場監管局,各縣、 區人民政府按照職責分工負責)
(十五)積極擴大進口,大力發展服務消費,深化服務業領域對外開放,吸引國際國內知名品牌首店、旗艦店、概念店等入駐臨滄,加快發展“首店經濟”。對國際、國內一線品牌到臨滄開設下屬企業或品牌首店的企業,積極幫助向省級爭取按核定投資 額(裝修、房租等費用)的50%分別最高給予200萬元、100萬元獎勵。對國際、國內一線品牌到臨滄舉辦具有國際、國內影響力的大型新品發布活動的,積極幫助向省級爭取按宣傳推廣總費 用的50%給予最高50萬元獎勵。(市商務局負責)
三、打造融合發展平台
(十六)主動對接經濟發達城市,加強物流、商貿、投資信息等方面的開放合作,吸引貫通國內國際兩個市場的商貿企業集群集聚入駐,落實關於產業鏈招商和鏈主型企業服務發展工作機制,為鏈主型企業創造良好的發展環境。加快建設具有沿邊特色的邊境貿易商品市場,建設具有南亞東南亞等國家特色的進出口商品市場和商貿中心。(市投資促進局、市發展改革委、市交通運輸局、市商務局、臨滄邊合區管委會,有關縣、區人民政府按照職責分工負責)
(十七)立足資源、產業和區位優勢,依託省級外貿轉型升級基地建設,在臨滄工業園區建設茶業專業市場,在鳳慶縣建設 核桃專業市場。(市商務局、臨滄工業園區管委會、市政府金融辦,有關縣、區人民政府按照職責分工負責)
(十八)支持鼓勵行業協會、商會搭建產業對接交流平台,針對企業專業服務需求,建立行業公共服務平台。(市商務局、市工商聯按照職責分工負責)
四、構建內外聯通物流網路
(十九)全力提速在建交通項目,確保雲縣至鳳慶高速公路2022年6月底全面建成通車;爭取臨翔至雙江、永德(鏈子橋)至耿馬(勐簡)、瑞麗至孟連高速公路耿馬(勐撒)至滄源(勐省)段年內建成通車;雲縣至臨滄、臨滄至清水河高速公路除大亮山隧道、王家寨隧道外其餘路段年底全面建成。加快推進“十四五”增補項目巍山至鳳慶、鳳慶至永德、雙江至滄源(勐省)、昔歸至雲縣4條(段)高速公路前期工作,爭取年內啟動建設。加快推進臨滄至普洱、臨滄至清水河鐵路項目前期工作,打通中緬鐵路物流大通道國內段“最後一公里”。加快推進援緬滾弄大橋項目建設和大橋輔橋終驗工作。(市交通運輸局、市發展改革委、 市財政局、市商務局、市外辦,有關縣、區人民政府按照職責分工負責)
(二十)加快推動中緬印度洋新通道海公鐵聯運常態化、規模化運行,主動對接“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成渝經濟圈等國家戰略,通過中西部地區經濟發達城市群,進一步擴大中緬印度洋新通道“朋友圈”。參照中老鐵路運營模式,成立市級物流平台公司,有序組織區域性貨物、進出口貨物有效推動“公轉鐵”、“散改集”運輸結構調整工作,通過平台公司爭取省級“公轉鐵”資金補助支持,進一步提升多式聯運發展水平。力爭2022年下半年完成12批次、600個標箱專列運輸,到2025年爭取實現常態化、規模化運行目標。(市發展改革委、市交通運輸局、市商務局、臨滄邊合區管委會、孟定海關,有關縣、區人民政府按照職責分工負責)
(二十一)持續推進對緬跨境便利化運輸,鞏固與境外地區就出入境汽車達成的共識,依據有關規定,組織口岸道路運輸管理部門辦理《國際汽車運輸行車許可證》(C種),海關憑《許可證》辦理進出境手續,進一步加強出入境運輸管理。(市交通運輸局、市公安局、市商務局、孟定海關、南傘海關、滄源海關按 照職責分工負責)
(二十二)依託高速公路、鐵路、機場等運輸網路、進一步推進多種運輸方式結構最佳化,提高貨物運轉效率,實現大宗物資運輸“公鐵聯運”。持續深化道路運輸行業結構調整,大力發展甩掛運輸和多式聯運。全面落實國家、省航線補貼政策,積極爭取 恢復並穩定既有省外新航線,結合臨滄資源優勢、區位優勢,促 進以客運航班腹倉為主,以拓展客運轉貨運為輔,不斷提高航空運輸服務能力。(市交通運輸局、市發展改革委、市財政局、臨滄火車站、雲縣火車站、臨滄機場、滄源佤山機場,各縣、區人 民政府按照職責分工負責)
(二十三)加快推進臨滄(清水河)陸上邊境口岸型、臨滄陸港型省級物流樞紐建設,同步推動國際郵件交換站和國際郵件監管中心建設,提升口岸區域開放度;加快建設臨滄火車站物流園區、雲縣火車站物流園區、清水河口岸物流園區,同步推動快遞園區建設,提升園區產業集聚能力。(市發展改革委、臨滄邊合區管委會、臨滄工業園區管委會、市交通運輸局、市商務局、市郵政管理局,有關縣、區人民政府按照職責分工負責)
(二十四)引導外貿、跨境電商、物流等企業加強業務協同和資源整合,支持加快建設邊境倉、海外倉、配送中心等物流基 礎設施,提高物流運作和資產利用效率。結合城市居住社區建設補短板行動,在條件成熟的社區、商住樓、小區推廣使用智慧型快 件箱,最佳化城市配送網路。支持引導電商、供銷、快遞企業整合功能,持續加快“快遞進村”進程,2022年底前建成村級綜合服務站點200個以上,補齊末端配送“最後一公里”短板,暢通工業品下鄉和農產品進城雙向流通渠道。(市發展改革委、市交通運輸局、市郵政管理局、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住房城鄉建設局、市農業農村局、市商務局、市供銷合作社按照職責分工負責)
五、發揮品牌引領作用
(二十五)支持企業從貼牌生產向研發設計、自有品牌、收購知名品牌轉化爭取對新獲得“馳名商標”稱號的企業給予支持。(市市場監管局負責)
(二十六)加大外貿企業智慧財產權保護力度,著力解決不正當競爭、專利侵權假冒、網路盜版侵權等問題,依法加大懲治力度,加強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形成治理侵權假冒行為工作合力。(市委宣傳部、市市場監管局、市商務局、市科技局、市公安局,各縣、區人民政府按照職責分工負責)
六、推動同線同標同質
(二十七)將“同線同標同質”(以下簡稱“三同”)產品適用範圍擴大至一般消費品、工業品領域。允許企業以“三同”自我聲明承諾,在商品或包裝上標註“三同”標識銷售產品(法律法規等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市市場監管局、市商務局按照職責分工負責)
(二十八)支持外貿企業利用中國進出口商品交易會、中國—南亞博覽會、中國加工貿易產品博覽會、中國(臨滄)
—緬甸(臘戍)邊境貿易交易會等展會平台,搭建“三同”平台專區,開展“三同”產品宣傳推廣、供需對接,爭取對參展企業展位費給予支持。(市商務局、市市場監管局,各縣、區人民政府按照職責分工負責)
七、加強規則對接套用
(二十九)主動對標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以制度型開放推
進內外貿融合發展。積極探索研究口岸通關“一地兩檢”模式和外籍人員入境就業。(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孟定海關、南傘海關、滄源海關,有關縣、區人民政府按照職責分工負責)
(三十)加快推進與RCEP國家開展服務貿易和雙向投資合作,建立面向RCEP國際招商項目庫,推進與周邊國家、地區開展農業產業合作,開拓與RCEP國家在製造業、農業、林業、漁業、採礦業等領域的投資合作。加強與RCEP其他成員國的產業分工協作,逐步完善產業鏈布局,打造沿邊特色產業經濟帶。(市商務局、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農業農村局、市林業和草原局、市自然資源規劃局、市投資促進局按照職責分工負責)
八、促進標準認證銜接
(三十一)支持龍頭企業對標國際先進農產品種植和生產標準,充分利用涉農資金,建設優質農產品種植和生產基地。對標國際森林認證標準,推進林草可持續認證標準、國家森林生態標誌產品建設,加強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地理標誌農產品認證登記。對企業開展國際管理系統認證、國際環境管理體系認證、產品認證、國際商標註冊和境外專利申請等給予支持。(市市場監管局、市科技局、市農業農村局、市林業和草原局按照職責分工負責)
九、完善工作機制
(三十二)建立商務、稅務、市場監管、海關、外匯等部門協作機制,強化內外貿領域信息歸集,加快推動業務協同、信息互換、監管互認、執法互助,持續提升管理效率和服務水平。完善智慧財產權快速協同保護和維權援助機制,落實智慧財產權嚴格保護要求,切實提升內外貿領域智慧財產權保護水平。完善進口商品口岸檢疫放行和屬地調入後續監管工作機制。服務和保障青貯飼料規模化進口。(市商務局、市市場監管局、臨滄邊合區管委會、 市科技局、人民銀行臨滄市中心支行、市稅務局、孟定海關、南傘海關、滄源海關,有關縣、區人民政府按照職責分工負責)
(三十三)建立健全全市商貿經濟指標責任機制,結合部門職能職責,將社消、外貿、批零住餐、裝卸搬運等商務經濟指標 責任分解細化到相關行業部門,形成各部門各司其職、齊抓共管 的“大商務”格局,推動全市商貿經濟高質量發展。(市商務局、市發展改革委、市文化旅遊局、市市場監管局、市交通運輸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十、提升綜合服務能力
(三十四)按照國家、省疫情防控有關規定,最佳化口岸閉環管理方案及運輸車輛安排、通關消殺、靜置等環節,確保跨境貨物運輸暢通、安全高效。加快推動口岸功能提升,積極申報孟定清水河口岸擴大開放為國際性開放口岸、南傘口岸升格為國家開放口岸。加快推動孟定清水河口岸進境糧食、水果、冰鮮水產品、 食用水生動物綜合指定監管場地立項建設。(市商務局、市外辦、市衛生健康委、市自然資源規劃局、市生態環境局、市農業農村局、市林業和草原局、臨滄邊合區管委會、孟定海關、南傘海關、 滄源海關,各有關縣、區人民政府按照職責分工負責)
(三十五)深化商品檢驗模式改革,推進檢驗結果採信,逐步擴大進口礦產品“先放後驗”“依企業申請”等實施範圍。(孟 定海關、南傘海關、滄源海關按照職責分工負責)
十一、加強專業人才培養
(三十六)抓細抓實“六大培訓工程”,為內外貿一體化發展提供人才支持。通過實施現代企業家培訓,培養打造一批素質高、 會經營、善管理、熟統計、知政策、懂法律、講誠信、感黨恩的企業家隊伍;通過實施新時代幹部人才培訓,培養造就一支結構合理、專業齊全、有德有才、愛國奉獻、技藝精湛、發揮作用、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高素質專業化幹部隊伍;通過實施“強邊固防鋼鐵長城”培訓,全面提升邊境聯防機構“管邊、控邊、活邊、富邊”的能力水平,著力改善邊境貿易創新發展環境。(市委組織部、市委政法委、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商務局,各縣、區人民政府按照職責分工負責)
(三十七)支持市內大中專院校與企業開展人才培養合作,加快培養熟悉國內外法律、貿易規則和市場環境的專業人才。支持行業、企業開展有關技術技能人才培養培訓,健全終身職業技能培訓制度和在崗繼續教育制度。(市教育體育局、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市商務局、滇西科技師範學院按照職責分工負責)
十二、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三十八)積極謀劃和儲備一批省級物流樞紐、鐵路專用線、骨幹冷鏈物流基地、城鄉冷鏈和糧食倉儲物流設施項目,加大前期工作經費投入力度,強化項目用地、規劃、審批等要素保障,積極爭取中央和省預算內投資、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等資金支持。
(市發展改革委、市財政局、市商務局、市交通運輸局、市農業農村局、市供銷社、市自然資源規劃局、市住房城鄉建設局、市林業和草原局、臨滄邊合區管委會、臨滄工業園區管委會,各縣、 區人民政府按照職責分工負責)
(三十九)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既有財政支持政策,進一步加大增值稅留抵退稅政策執行力度,全面實施小微企業發展稅收優惠,擴大實施社保費緩繳政策,做好融資擔保增量降費政策,最佳化財政資金支出結構,加大商貿服務業中小微企業紓困幫扶,提高紓困幫扶的針對性和有效性,支持市場主體培育、品牌建設、發展平台、“三同”產品宣傳推廣和邊境倉、海外倉建設等,促進內外貿一體化發展。(市財政局、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市政府金融辦、市稅務局、市商務局、孟定海關、南傘海關、滄源海關按照職責分工負責)
(四十)支持金融機構按照市場化原則加大信貸支持力度,引導金融機構結合內外貿企業融資需求特點,加強金融科技賦能,持續改進和豐富信貸產品,積極發展質押融資業務。進一步壓縮出口退稅辦理時間,確保2022年底辦理時間壓縮至6個工作日內。(市政府金融辦、人民銀行臨滄市中心支行、臨滄銀保監分局、市稅務局按照職責分工負責)
(四十一)加強與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雲南分公司合作,鼓勵企業積極利用好出口信用保險和國內貿易信用保險,進一步擴大出口信用保險和國內貿易信用保險覆蓋面,降低企業貿易風險。(市商務局負責)
申報符合本措施和其他產業政策的企業(項目),按照“從高、不重複”的原則享受政策。國家、省級、市級有其他支持政策措施的,遵照執行。
各縣區、各有關部門要充分認識內外貿一體化發展的重要性,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決策部署,按照任務分工,加強組織領導,做好政策宣傳貫徹, 加強部門協作、協同,形成工作合力,推進工作落實。

政策解讀

臨滄市人民政府辦公室印發了《臨滄市促進內外貿一體化發展若干措施》(以下簡稱“《措施》”)。政策解讀如下:
一、《措施》出台背景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以來,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圍繞新發展階段、新發展理念、新發展格局作出了系列重大決策部署,為推動貿易高質量發展明確了新形勢、新思路和新方向。
推進內外貿一體化是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的應有之義。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新發展格局決不是封閉的國內循環,而是開放的國內國際雙循環。通過完善內外貿一體化的調控體系,有助於加快建設高效規範、公平競爭、充分開放的全國統一大市場,有助於企業更加順暢地利用國內國際兩種資源、拓展國內國際兩個市場,進而形成更高層次的經濟循環運行體系。
《措施》的出台,旨在貫徹落實好《雲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印發雲南省促進內外貿一體化發展若干措施的通知》(雲政辦發〔2022〕43號)精神,統籌推進全市內外貿一體化發展。
二、《措施》主要內容
《措施》分為十二個方面41條具體政策措施。
第一部分,培育壯大市場主體。一是提出到2022年末,全市內貿企業(批零住餐)達12008戶,其中,限額以上240戶;外貿企業達1500戶;外資企業達28戶。到2025年,全市內貿企業(批零住餐)達24505戶,其中限上企業332戶;外貿企業達1800戶;外資企業達37戶。二是對年服務企業100家以上或線上交易額2億美元以上的綜合服務企業爭取省級給予獎勵支持。三是培育引進一批貨源組織能力、資源整合能力強及運營模式先進的物流樞紐運營企業。四是培育引進一批跨境電商企業,鼓勵傳統內貿企業、農村電商服務企業拓展跨境電商業務,開展網商產業園試點,引入內外貿優質網商入駐,壯大線上市場主體。五是積極扶持培育年銷售額大、內外貿業務並重、處於供應鏈核心的供應鏈創新與套用試點企業,支持其搭建數位化平台,為上下游企業提供貿易、物流、金融等“一站式”服務。
第二部分,加快融合創新發展。一是積極為進口商品國內銷售、出口產品開拓市場提供平台、貨源、物流等“一站式”服務。二是推動內外貿數位化發展,積極引導市內數字商務企業深化與國內大型數字商務企業、金融機構在促消費、直播電商等方面的務實合作,培育壯大臨滄網路消費市場規模。三是加強與省級行業部門匯報對接,主動服務和融入中國面向南亞東南亞數字經濟先行示範區建設。四是學習借鑑服務貿易創新發展試點經驗,加快推動臨滄服務貿易創新發展。五是重點加強在農業、建材、礦產、新能源等方面開發合作,促進產業發展和供應鏈體系構建,進一步增強臨滄現代化產業“走出去””、“引進來”集聚力和競爭力。六是支持有條件的園區打造跨境園區,優先在電子終端產品、機械裝備、紡織、醫藥、化工、進境農產品和水產品等領域,布局跨境產業鏈合作,推動境內境外一體化發展。支持郵政快遞企業發展跨境電商快遞,推動國際快遞物流業務經營企業設立境外分支機構,建設“海外倉”,重點向周邊國家、地區延伸快遞服務網路。七是推廣“網際網路+邊民互市貿易”試點監管模式,加快推進口岸查驗區及貨場功能驗收,擴大一般貿易、邊民互市貿易進出口規模。引進具有產業基礎和市場渠道的企業落地臨滄,在邊境口岸開展邊民互市商品落地加工。支持在邊境經濟合作區設立跨境物流寄遞安全監管中心,為進口商品國內銷售、出口產品開拓市場等提供平台、報關分揀、倉儲等“一條龍”服務,規範和暢通臨滄市進出口商品流通管理秩序。八是推動相關開放平台與自貿試驗區、經開區等開展務實合作,促進內外貿體制機制對接和一體化發展。九是利用商業載體促進內銷,鼓勵外貿產品進電商平台、進大型超市、進特色街區、進夜市、進展會、進政府採購目錄。2022年升限入庫的外貿企業,按市級2022年對新增限額以上批發、零售企業及大個體獎勵標準進行獎勵。十是對國際、國內一線品牌到臨滄開設下屬企業或品牌首店的企業,積極幫助向省級爭取給予獎勵支持。
第三部分,打造融合發展平台。一是主動對接經濟發達城市,加強物流、商貿、投資信息等方面的開放合作,吸引貫通國內國際兩個市場的商貿企業集群集聚入駐,落實關於產業鏈招商和鏈主型企業服務發展工作機制,為鏈主型企業創造良好的發展環境。加快建設具有沿邊特色的邊境貿易商品市場,建設具有南亞東南亞等國家特色的進出口商品市場和商貿中心。二是立足資源、產業和區位優勢,依託省級外貿轉型升級基地建設,建設專業市場。三是支持鼓勵行業協會、商會搭建產業對接交流平台,針對企業專業服務需求,建立行業公共服務平台。
第四部分,構建內外聯通物流網路。一是通過加快建設高速公路、鐵路,打通中緬鐵路物流大通道國內段“最後一公里”。二是加快推動中緬印度洋新通道海公鐵聯運常態化、規模化運行,主動對接“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成渝經濟圈等國家戰略,通過中西部地區經濟發達城市群,進一步擴大中緬印度洋新通道“朋友圈”。三是持續推進對緬跨境便利化運輸。四是依託高速公路、鐵路、機場等運輸網路、進一步推進多種運輸方式結構最佳化,提高貨物運轉效率,實現大宗物資運輸“公鐵聯運”。四是加快推進陸上邊境口岸型、陸港型物流樞紐建設,同步推動國際郵件交換站和國際郵件監管中心建設,提升口岸區域開放度;加快重點物流園區建設,同步推動快遞園區建設,提升園區產業集聚能力。五是引導外貿、跨境電商、物流等企業加強業務協同和資源整合,支持加快建設邊境倉、海外倉、配送中心等物流基礎設施,提高物流運作和資產利用效率。
第五部分,發揮品牌引領作用。一是支持企業從貼牌生產向研發設計、自有品牌、收購知名品牌轉化,爭取對新獲得“馳名商標”稱號的企業給予支持。二是加大外貿企業智慧財產權保護力度,著力解決不正當競爭、專利侵權假冒、網路盜版侵權等問題,依法加大懲治力度,加強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形成治理侵權假冒行為工作合力。
第六部分,推動同線同標同質。一是將“同線同標同質”產品適用範圍擴大至一般消費品、工業品領域。允許企業以“三同”自我聲明承諾,在商品或包裝上標註“三同”標識銷售產品(法律法規等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二是支持外貿企業利用中國進出口商品交易會、中國—南亞博覽會、中國加工貿易產品博覽會、中國(臨滄)—緬甸(臘戍)邊境貿易交易會等展會平台,搭建“三同”平台專區,開展“三同”產品宣傳推廣、供需對接,爭取對參展企業展位費給予支持。
第七部分,加強規則對接套用。一是主動對標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以制度型開放推進內外貿融合發展。積極探索研究口岸通關“一地兩檢”模式和外籍人員入境就業。二是加快推進與RCEP國家開展服務貿易和雙向投資合作。
第八部分,促進標準認證銜接。一是支持龍頭企業對標國際先進農產品種植和生產標準,充分利用涉農資金,建設優質農產品種植和生產基地。對標國際森林認證標準,推進林草可持續認證標準、國家森林生態標誌產品建設,加強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地理標誌農產品認證登記。對企業開展國際管理系統認證、國際環境管理體系認證、產品認證、國際商標註冊和境外專利申請等給予支持。
第九部分,完善工作機制。一是建立商務、稅務、市場監管、海關、外匯等部門協作機制,強化內外貿領域信息歸集,加快推動業務協同、信息互換、監管互認、執法互助,持續提升管理效率和服務水平。完善智慧財產權快速協同保護和維權援助機制,落實智慧財產權嚴格保護要求,切實提升內外貿領域智慧財產權保護水平。完善進口商品口岸檢疫放行和屬地調入後續監管工作機制。服務和保障青貯飼料規模化進口。二是建立健全全市商貿經濟指標責任機制,形成各部門各司其職、齊抓共管的“大商務”格局,推動全市商貿經濟高質量發展。
第十部分,提升綜合服務能力。一是按照國家、省疫情防控有關規定,最佳化口岸閉環管理方案及運輸車輛安排、通關消殺、靜置等環節,確保跨境貨物運輸暢通、安全高效。加快推動口岸功能提升,積極申報口岸擴大開放、升格開放。加快推動口岸進境糧食、水果、冰鮮水產品、食用水生動物綜合指定監管場地立項建設。二是深化商品檢驗模式改革,推進檢驗結果採信,逐步擴大進口礦產品“先放後驗”、“依企業申請”等實施範圍。
第十一部分,加強專業人才培養。一是抓細抓實“六大培訓工程”,為內外貿一體化發展提供人才支持。二是支持市內大中專院校與企業開展人才培養合作,加快培養熟悉國內外法律、貿易規則和市場環境的專業人才。支持行業、企業開展有關技術技能人才培養培訓,健全終身職業技能培訓制度和在崗繼續教育制度。
第十二部分,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一是積極謀劃和儲備一批省級物流樞紐、鐵路專用線、骨幹冷鏈物流基地、城鄉冷鏈和糧食倉儲物流設施項目。二是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和省委、省政府既有財政支持政策,進一步加大增值稅留抵退稅政策執行力度,全面實施小微企業發展稅收優惠,擴大實施社保費緩繳政策,做好融資擔保增量降費政策,最佳化財政資金支出結構,加大商貿服務業中小微企業紓困幫扶,提高紓困幫扶的針對性和有效性,支持市場主體培育、品牌建設、發展平台、“三同”產品宣傳推廣和邊境倉、海外倉建設等,促進內外貿一體化發展。三是支持金融機構按照市場化原則加大信貸支持力度,引導金融機構結合內外貿企業融資需求特點,加強金融科技賦能,持續改進和豐富信貸產品,積極發展質押融資業務。進一步壓縮出口退稅辦理時間。四是加強與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雲南分公司合作,鼓勵企業積極利用好出口信用保險和國內貿易信用保險,進一步擴大出口信用保險和國內貿易信用保險覆蓋面,降低企業貿易風險。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