臘美底自然村,隸屬於雲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維西傈僳族自治縣中路鄉咱利行政村,屬於山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臘美底自然村
- 行政區類別:自然村
- 所屬地區:雲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維西傈僳族自治縣中路鄉咱利行政村
- 面積:2 km
- 氣候條件:年平均氣溫14.5℃,年降水量835毫米
- 人口數量:96人
村情概況
自然資源
基礎設施
農村經濟
地圖信息
地址:迪慶藏族自治州維西傈僳族自治縣
臘美底自然村,隸屬於雲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維西傈僳族自治縣中路鄉咱利行政村,屬於山區。
地址:迪慶藏族自治州維西傈僳族自治縣
臘美底自然村,隸屬於雲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維西傈僳族自治縣中路鄉咱利行政村,屬於山區。村情概況距離村委會1.50 公里,距離鄉政府所在地12.50公里。國土面積2.00平方公里,海拔1,650.00米,年平均氣溫14.50...
臘哈底自然村,隸屬於雲南省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文山市開化鎮銅廠村委會,屬於山區。位於開化鎮西南邊,距離銅廠村委會2.00 公里,距離開化鎮16.00公里。國土面積3.47平方公里,海拔1,450.00米,年平均氣溫19.10 ℃,年降水量779.00毫米,適宜種植水稻、玉米等農作物。有耕地306.00畝,其中人均耕地1.07畝;有...
打臘底自然村,隸屬於雲南省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屏邊苗族自治縣新華鄉戈紀街村委會,屬於山區,位於新華鄉東邊,距離村委會1.2公里,距離鄉政府1.2公里,國土面積有1.8平方公里。村情概況 該村海拔1700米,年平均氣溫15.2℃,年降水量1032 毫米,適宜種植玉米、稻穀等農作物。有耕地413.5畝,其中水田105 畝,...
以美自然村,隸屬於雲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維西傈僳族自治縣永春鄉臘八底行政村,屬於山區。距離村委會1.00公里,距離鄉18.00公里。國土面積2.33平方公里,海拔2,700.00米,年平均氣溫9.60℃,年降水量1,120.00毫米,適宜種植糧食、經濟作物等農作物。有耕地665.00畝,有林地2,300.00畝。全村轄2個村民小組,...
臘吐:怒族一虎氏人名,底:小平地。含義怒族一虎氏族人的小平地。村委會駐臘吐底自然村,位於上帕鎮駐地西南方直距1.4公里處的一江邊緩坡地上。1933年設康樂設治局(1935年改福貢設治局)章化鄉十保和十一保,1950年改設臘吐底村與俄奪底村,1951年設臘吐底鄉與俄奪底鄉,1969年設臘吐底大隊,1984年設...
臘馬卓,美念布自然村隸屬於永春鄉美光村委會,屬於山區。村情概況 距離村委會20.00 公里,距離鄉政府70.00公里。國土面積4.33平方公里,海拔3,250.00米,年平均氣溫9.60 ℃,年降水量1,088.50毫米,適宜種植洋芋、藥材等農作物。有耕地539.82畝,其中人均耕地3.00畝;有林地3,001.00畝。全村轄2個村民...
長命水村位於中山市城區東南方向5.5公里處,離五桂山區辦事處3.8公里,與中山市南區、東區、石岐區等鎮區相鄰,近離南外環路,城桂公路貫穿全境,交通十分便利;區域面積9.6平方公里,以山地為主,由4個自然村組成,分別是石榴坑、 白蘭橋、龍貢和邱屋,轄有6個村民小組,以廖姓、 邱姓人為主。據傳村境有...
截止2009年,臘寺左自然村有農戶22戶,共有鄉村人口99人,其中男性51人,女性48人。其中農業人口99人,勞動力62人。臘寺左自然村以漢族為主(是漢族、白族混居地),其中白族1人,漢族98人。到2006年底,參加農村合作醫療86人,參合率82%;享受低保11人。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江東村委會衛生所和朵美鄉衛生院,...
臘(xī là 同“臘”)肉是指肉經醃製後再經過烘烤(或日光下曝曬)的過程所製成的加工品。臘肉的防腐能力強,能延長保存時間,並增添特有的風味,這是與鹹肉的主要區別。臘肉並非因為在臘月所制,而為臘肉,臘月的臘(là)與臘肉的臘(xī)在古文裡並非同一個字,亦即,臘月的臘是繁體的臘,而臘肉的臘...
臘風洞自然村隸屬於黑支果鄉腳木塘村委會,屬於 山區。位於黑支果鄉南邊,距離村委會所在地3.00 公里,距離鄉政府所在地14.00公里,國土面積0.50平方公里,海拔1,650.00米,年平均氣溫22.00 ℃,年降水量1,200.00毫米,適宜種植杉木等農作物。有耕地120.00畝,其中人均耕地0.99畝;有林地170.00畝。村莊...
該行政村隸屬大理州鶴慶縣松桂鎮,地處松桂鎮東邊,距松桂鎮政府所在地22公里,到鄉松桂鎮道路為彈石路,交通方便,距縣52公里。東鄰朵美,南鄰中窩,西鄰勤勞,北鄰龍珠。轄吉菜、井坡、黃柏箐、錫絞、大營、小松坪、北丫口、咱臘、栗窩、地西等10個自然村21個村民小組。現有農戶719戶,有鄉村人口2869人...
2018年,通了通訊網路光纖和自來水;2019年1月29日,跨越村前河流,連線花太公路的的進村水泥硬底化公路通道貫通。風光秀麗,風土人情淳樸,自然資源豐富。 本村資源富集,物產豐饒。以石灰岩、大理石,煤炭為主的礦產資源豐富,地下礦泉水儲量大,商機無限;以糧食、蔬菜、烤菸、竹木、水果,生豬、雞、鴨、鵝等禽畜...
南臘上寨自然村,隸屬於雲南省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勐臘縣關累鎮芒果樹村委會,屬於山區。該村位於關累鎮西南部,距離村委會4公里,距離鎮政府5公里,國土面積2.56畝。村情概況 該村海拔790米,年平均氣溫20.4 ℃,年降水量1600毫米,適宜種植橡膠、糧食等農作物。有耕地260畝,其中人均耕地1.83畝;有林地3528畝...
村情概況 古泉村委會隸屬福貢縣上帕鎮,地處鎮西南邊,距鎮政府所在地6.5公里,到鎮道路為鄉村公路,交通方便,距縣城6.5公里。東鄰怒江幹流,南鄰木古甲村委會,西鄰緬甸聯邦共和國,北鄰臘吐底村委會。轄5個自然村、7個村民小組。截止到2010年有農戶403戶,有鄉村人口1640人,其中農業人口1640人,勞動力894...
巴平米盛產於南丹縣芒場鎮巴平、蠻壩、幕麻等自然村。這裡海拔高800—1000米,晝夜溫差大,土地肥沃,土質是非常適合水稻生長的粘性黃泥,一季中稻全生育期長達150—170天。黃臘李 黃臘李,是主產於羅富鄉,在中國只有南丹才能生產出優質的黃臘李。據史料記載,南丹黃臘李曾是明清貢品。在主產地羅富鄉,黃臘李...
2011年末,轄新街1個居民委員會,雞場、魯儀衙,腰寨、桐梓坡、桐枝驛、三合、大槽、新街、西門、天鵝、清堰、望城。後院,新田、竹花、杉林、團山、紙房、青坪、和平、堰坪。黃沙、新沙,柏茂、上壩25個村民委員會;下設5個居民小組、206個村民小組。有155個自然村。九莊鎮共轄25個行政村:西門村、清堰...
寒隨臘去迎春暖,舂粉氣象沖寂寥。油角煎堆考手藝,千家萬戶鬧元宵。疊滘十馨 馨者,馥郁芬芳,別致、少有的意思。十馨者,是指其時獨具特色,頗有歷史意義而不可多得的,從一到十的景物。一樓遠眺 順泰大押(典當鋪),位於聖塘墟內。相傳是重建於民國十三年(甲子·1924)。書法家陳竹希(潭頭坊人)...
觀賞植物:月季、菊花、迎春、荷花、梅花、臘梅、七月菊、海棠、仙人掌、仙人球、仙人棍、山影拳、牡丹、芍藥、薔薇、丁香、五色梅、一串紅、雞冠花、石竹、夜來香、夾竹桃、令箭荷花、桂花米頂紅、美人蕉、巴蕉、江西臘、睡蓮、文竹、旱蓮、並蒂蓮、紫微、黃金鐘、倒掛金鐘、君子蘭、萬年青、蘭草、一葉蘭、吉祥草、...
農曆五月十三日為洪河漕村關老爺廟會,廟主為洪河漕、達柯、小峪、辛莊、五弓五村。七月十三達柯村的龍王爺廟也十分熱鬧,到那天除了求神祈雨,祈禱風調雨順,五穀豐登,還要邀請著名的戲劇團來村唱戲。(3)、送臘 達柯村有“送臘”習俗,與現時花會匯演相類似。每逢正月十六,各村紅火(節目)早晨在欒莊集中...
龍巖寨寨岩背遺址位於石塘鎮嶺足行政村續莫圩自然村龍巖寨、大源口村寨下自然村寨岩背山頂。寨門位於山頂東面,已被開採葉臘石礦破壞,山頂南北兩邊緣有些地方築有殘垣,山頂南面有一條山道,東面通往寨下自然村,山體西面與山相連,中部高峻,向東、南、北三面傾斜。遺址內還可以採集到明代的碗、盤等殘片。...
主要山樑有三垛山、囡丫桃、邦嘎、瞭望台山、廣三邊山、悻崗壘山、特棒囡、壘連底法山、諾米差、濃厄山、嘎臘阿波拖各腳等。氣候 布朗山屬南亞熱帶季風氣候,陽光充足,雨量充沛,平均年降雨量1374毫米,年平均氣溫18℃~21℃,全年基本無霜或有霜期很短。一年有乾濕兩季,最大蒸發量出現在3月~4月,最小...
﹝臘為地方方言,即尋找之意﹞。這反映了這裡具有比較獨特的地理條件和優越的生態環境。是的,鄉中有條大溪-西社溪,村民俗稱“後畔溪”流量豐沛,源遠流長。據《潮汕自然地理志》載:發源於大南山望天頂,流徑三坑,什石洋,中間匯益嶺水,過西社,陂頭,六營入練江,河長23.20公里。我村處於河流中段,在...
屏邊苗族自治縣轄4個鎮、3個鄉,76個村委會,4個居委會,704個自然村,831個村民小組。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屏邊苗族自治縣位於北回歸線以南,地處雲南省南部,紅河州東南部,地跨東經103°24'至103°58'和北緯22°49'至23°23'之間,南北長63公里,東西寬55公里,屏邊苗族自治縣國土總面積1906平方公里。東面與...
過去,在曬這些臘貨的那個月份,每家屋檐椽上密密麻麻地扎滿鐵釘,上面掛著醬油肉、醬油鴨、醬油雞。自做的醬油肉、醬油雞味美質優,所以即使市場裡有現成的賣,人們還是願意自己動手曬。鰻魚是溫州的特產,陡北村人一般去菜場買些個頭比較大的鰻魚,剖開淡曬,就成了我們口中的“鰻鯗”,鰻鯗比鮮鰻還要好吃,...
1960年縣政府駐地由康沙遷到孜托鄉;1961年6月,洛隆縣劃分為洛隆、孜托、臘久、碩般督、新榮5區。區下設鄉,時有27個鄉;1963年3月,劃碩般督區為碩般督、俄西兩區;1963年-1965年2月,全縣共設7區38鄉。1970年7月將38個鄉人民政府更改為38個人民公社革命委員會;1976年10月將40個人民公社革命委員會...
遮帕麻和遮咪麻,講述了阿昌族始祖遮帕麻和遮咪麻造天織地、制服洪荒、創造人類、智斗邪魔臘訇而使宇宙恢復和平景象的過程。2006年5月20日,遮帕麻和遮咪麻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編號:Ⅰ-3。名勝古蹟 南甸宣撫司署 南甸宣撫司署,俗稱土司衙門。始建於清鹹豐元年...
他們沿著瀾滄江順流而下,一路跋山涉水,越過高山來到了臨滄,當時這裡還沒有人居住,看到瀾滄江流域美麗的自然風光,有一部分人便在這裡定居了下來,而召糥臘帶著大部分人繼續沿著瀾滄江南下,不久便來到瀾滄江以西,便是瀾滄縣境內,他帶著大家建村立寨,在這裡安頓了下來了,當時瀾滄江還沒有名字,召糥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