臘吐底村

臘吐底村

臘吐底村隸屬福貢縣上帕鎮,地處鎮政府西南邊,距鎮政府所在地2公里,到鎮政府道路為鄉村公路,交通方便,距縣城2公里。東鄰怒江幹流,南鄰古泉村委會,西鄰緬甸聯邦共和國,北鄰珠明林村委會。轄4個自然村、11個村民小組。現有農戶520戶,有鄉村人口2178人,其中農業人口2178人,勞動力1039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825人。

全村國土面積33.11平方公里,海拔1290米,年平均氣溫16.9℃,年降水量1480毫米,適合種植玉米等農作物。全村耕地面積1841畝,人均耕地0.85畝,林地40709畝。2009年全村經濟總收入381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313元。該村屬於貧困村,農民收入主要以第二.三產業為主。

臘吐:怒族一虎氏人名,底:小平地。含義怒族一虎氏族人的小平地。村委會駐臘吐底自然村,位於上帕鎮駐地西南方直距1.4公里處的一江邊緩坡地上。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臘吐底村
  • 行政區類別:村
  • 所屬地區:怒江州福貢縣上帕鎮
  • 電話區號:0886
  • 郵政區碼:673499
  • 地理位置:上帕鎮西南邊
  • 面積:33.11平方公里
  • 人口:2178
  • 車牌代碼:雲Q
起源由來,自然資源,基礎設施,農村經濟,特色產業,人口衛生,村務公開,文化教育,發展重點,基層組織,人文地理,新農村建設,地圖信息,

起源由來

臘吐:怒族一虎氏人名,底:小平地。含義怒族一虎氏族人的小平地。村委會駐臘吐底自然村,位於上帕鎮駐地西南方直距1.4公里處的一江邊緩坡地上。
1933年設康樂設治局(1935年改福貢設治局)章化鄉十保和十一保,1950年改設臘吐底村與俄奪底村
1951年設臘吐底鄉與俄奪底鄉,1969年設臘吐底大隊,1984年設臘吐底鄉,1988年設上帕鎮臘吐底辦事處,2000年設臘吐底村委會。
山高谷深,除有少量江邊台地和河谷部積扇外,絕大多數為緩坡、陡坡地。 這裡多以傈僳族居民為主。目前,傈僳族保留著氏族制度的殘餘,各村社和家族內部有虎、熊、猴、蛇、羊、魚、蜂、鼠、雞、鳥、竹、麻、茶等十多種氏族名稱,代表不同的血緣親屬關係。婚姻以一夫一妻制的小家庭為主。過去,男子穿短衣,外著麻布大褂,左腰刀,右腰掛箭包;婦女穿繡花上衣、麻布筒裙,喜戴紅白料珠、珊瑚、貝殼等飾物。有萬物有靈和祖先崇拜活動,巫師稱"尼扒"。少數人信仰基督教和天主教。傳統節日有闊時節(過年)、收穫節等。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1841畝(其中:水田572畝,旱地 1269畝),人均耕地0.85畝,主要種植玉米等作物;擁有林地40709畝,其中經濟林果地1962畝,人均經濟林果地0.9畝,主要種植油桐等經濟林果;水面面積350 畝;草地802畝;荒山荒地5657畝,其他面積311畝。

基礎設施

截止2009年底,該村已實現通水、通電、通路、通電視、通電話。全村有394戶通自來水,有126戶還存在飲水困難(占農戶總數的24.23%)。有520戶通電,有80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342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100%、15.38%和65.77%);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146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62戶(分別占總數的28.07%和11.92%)。
該村到鎮政府道路為柏油路;進村道路為土路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2公里,距離集貿市場2公里。全村共擁有農用車1輛,拖拉機17 輛,機車34輛。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572畝,有效灌溉率為31.07%,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310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14畝。
到2009年底,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6戶;裝有太陽能農戶2戶。全村有4個自然村已通自來水;有4個自然村已通電。該村農戶住房以其他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146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176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還198戶居住於其他結構的住房。

農村經濟

該村2009年農村經濟總收入381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115萬元,占總收入的30.18%;畜牧業收入94萬元,占總收入的24.67%((其中,年內出欄肉豬2957 頭,肉牛225頭,肉羊1306頭);漁業收入2萬元,占總收入的0.52%;林業收入12萬元,占總收入的3.15%;第二、三產業收入110萬元,占總收入的28.87%;工資性收入48萬元,占總收入的12.6%。農民人均純收入1313元,農民收入以第二.三產業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48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198人(占勞動力的9.06%),在省內務工40人,到省外務工158人。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畜牧業,主要銷售在本縣內。2009年,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94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24.67%。該村目前正在計畫大力發展畜牧業產業。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520戶,共有鄉村人口2178人,其中男性1078人,女性1100人。其中農業人口2178人,勞動力1039人。該村以僳僳族為主,其中僳僳族1954人,其他民族72人。
到2009年底,全村參加農村合作醫療2178人,參合率100%;享受低保1041人。
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鎮衛生院,衛生所面積為72.5平方米,有鄉村醫生3人,該村距離鎮衛生院2公里。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13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379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1820.60畝,其中土地流轉面積241.00畝。是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其中,一事一議籌勞4550個(勞均4個)。年末集體總收入1.00萬元,有固定資產42.00萬元,年末集體有收益0.53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自行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是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貼上公告、黑板報、會議等方式公開。

文化教育

該村小學生就讀到拉甲木底完小,中學生就讀到福貢一中。該村距離國小校0.20公里,距離中學1.50公里。目前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中,小學生157人,中學生89人。全村有效灌溉面積為572.00畝,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310.00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14畝。 該村到2013年底,有210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0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發展重點

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存在問題和困難: 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 1、人畜飲水困難農戶有71戶; 2、衛生條件差; 3、有3個自然村未通公路。  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 1、加快基礎設施的建設步伐; 2、道路交通路面需要硬化; 3、改善人畜飲水困難問題。。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發展重點: 發展思路及發展產業: 1、發展種植業:重點種植經濟林果和大棚蔬菜, 種植漆樹300畝,草果800畝,板栗200畝,核桃 300畝,雲黃連2000畝。 2、發展養殖業:重點發展養殖大額牛與山羊養殖 ,發展大額牛養殖10戶100頭,山羊養殖20戶800隻,生豬養殖15戶120頭。生豬改圈100戶。 3、發展勞務經濟,每年轉移剩餘勞動力400人。。

基層組織

該村設黨小組3個,黨員總數33人,黨員中男黨員32人,女黨員1人。 團員25人。

人文地理

臘吐:怒族一虎氏人名,底:小平地。含義怒族一虎氏族人的小平地。村委會駐臘吐底自然村,位於上帕鎮駐地西南方直距1.4公里處的一江邊緩坡地上。1933年設康樂設治局(1935年改福貢設治局)章化鄉十保和十一保,1950年改設臘吐底村與俄奪底村,1951年設臘吐底鄉與俄奪底鄉,1969年設臘吐底大隊,1984年設臘吐底鄉,1988年設上帕鎮臘吐底辦事處,2000年設臘吐底村委會。山高谷深,除有少量江邊台地和河谷部積扇外,絕大多數為緩坡、陡坡地。
這裡多以傈僳族居民為主。目前,傈僳族保留著氏族制度的殘餘,各村社和家族內部有虎、熊、猴、蛇、羊、魚、蜂、鼠、雞、鳥、竹、麻、茶等十多種氏族名稱,代表不同的血緣親屬關係。婚姻以一夫一妻制的小家庭為主。過去,男子穿短衣,外著麻布大褂,左腰偑刀,右腰掛箭包;婦女穿繡花上衣、麻布筒裙,喜戴紅白料珠、珊瑚、貝殼等飾物。有萬物有靈和祖先崇拜活動,巫師稱"尼扒"。少數人信仰基督教和天主教。傳統節日有闊時節(過年)、收穫節等。

新農村建設

2011年以來,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各地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實施方案,在縣扶貧辦的大力支持下,進行整村推進項目建設(臘吐底自然村)總投資15萬元。項目建設內容為基礎設施建設、生態建設、產業開發等。
2011年縣委、政府選派了得力的工作人員開展農村建設指導工作。

地圖信息

地址: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福貢縣木古甲段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