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帕鎮

上帕鎮

上帕鎮為鄉級縣轄鎮,位於福貢縣城中部。系縣人民政府駐地。怒江由北至南貫穿全境,村寨多依高黎貢山碧羅雪山立體分布,海拔2000米以下居多,瓦貢公路沿怒江東岸過境,東以碧羅雪山山脊為界,與蘭坪縣接壤,西以高黎貢山山脊為界,毗鄰緬甸聯邦,南接本縣架科底鄉,北連本縣鹿馬登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上帕鎮
  • 行政區類別:鎮
  • 所屬地區:雲南省怒江州福貢縣
  • 電話區號:0886
  • 郵政區碼:673499
  • 地理位置:福貢縣中部
  • 面積:387.75平方公里
  • 人口:20967
  •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氣候
  • 車牌代碼:雲Q
  • 主要產業:工業/農業
自然資源,人口分布,歷史沿革,氣候特徵,經濟發展,區位優勢,科教文衛,基礎設施,風土人情,地圖信息,

自然資源

上帕鎮
上帕鎮地形主要為江邊台地、河流沖積扇、山間台地、緩坡、陡坡、山峰等六種類型。境內水系屬怒江水系,臘竹底河、臘士河、臘吐底河、木古甲河等常年河從碧羅雪山、高黎貢山山巔呈“非”字形注入怒江,面積最大的兩個高山湖泊恩熱依比、乾地依比(傈僳語)均位於上帕鎮達友村委會。土壤類型為高山灌叢草甸土、亞高山灌泊恩熱衣比、棕色暗針葉林土、暗棕壤、棕壤、黃棕壤、水稻土等七類。江邊沿線植被為成片或零星經濟林木及灌木叢,海拔2500米以上以成片以常綠闊葉林針闊混交林為主的原始森林,高山地帶有以鋪地杜鵑為主的高山灌木叢,還有部分冷杉雲杉林
上帕鎮有耕地總面積16765.5畝(其中:水田7244畝,旱地9471.5畝),人均耕地0.8畝,主要種植玉米水稻等農作物;擁有林地639859畝,其中經濟林果地18727畝,人均經濟林果地0.99畝,主要種植漆樹油桐等經濟林果;水面面積4948畝;草地9557畝;荒山荒地63221畝,其他面積3144畝。有大理石、山林等資源。

人口分布

上帕鎮總面積387.75平方公里,有耕地16765.5畝,其中水田7244畝,旱地9471.5畝,人均占有耕地面積0.8畝,林地639859畝。現有農戶為5010戶,有鄉村人口20967人,勞動力13034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11654人。農村少數民族人口20927人,占全鎮人口的99.8%。居住有傈僳族、怒族、白族、漢族、獨龍族、納西族、回族、普米族、藏族等12種民族,其中傈僳族占總人口的87.5%。轄上帕、雙米底、達友、達普洛、臘竹底、臘吐底、施底、珠明林、古泉、木古甲、臘務、知子洛12個村委會,118個村民小組,所有村民小組均分布在山區。上帕鎮人民政府駐上帕街,海拔1170米。

歷史沿革

上帕鎮上帕鎮
“上帕”一名為漢語,原系一土石流沖積沙石河灘扇地,進入上帕鎮境內的外籍客商按其自然地理特徵稱為“沙壩”,後依傈僳語音諧稱書寫為“上帕”。1912年“怒俅殖邊總署”第一小隊進駐上帕,並建立行政管理機構,上帕開始成為福貢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1932年設康樂治局(1935年改稱福貢設治局)章化鄉;1950年設福貢縣一區;1958年10月,江東設國慶一社(公社);江西設國慶二社(公社);1960年兩公社合併復設一區;1969年設五一公社(1973年改稱上帕公社);1984年設上帕區;1988年設上帕鎮至今。

氣候特徵

上帕鎮年均氣溫16.9℃,年均降雨量為1480毫米,降雨集中在2月至3月和6月至10月,年均日照1479.9小時,無霜期267天,氣候屬典型的寒、溫、亞熱三種氣候匯於一谷的橫斷山立體氣候,江邊炎熱、山腰溫和、山巔寒冷,有“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之稱。

經濟發展

上帕鎮上帕鎮
上帕鎮經濟以農村種植業為主,兼有養殖業、副食品加工業及各種服務行業等。上帕鎮在積極發展糧食生產的同時,在沿江一線大力推廣反季節蔬菜,大棚蔬菜草莓西瓜等,半山一帶種植生薑,各種水果,核桃、板栗、洋芋等經濟作物,高山以發展養殖山羊,大額牛為主,同時,加大半山及高山一帶的生豬和土雞養殖力度。由於地處縣城,是通往貢山的交通要道,交通、運輸、餐飲、旅社等服務行業及鄉鎮企業、個私經濟發展迅速。
2006年農村經濟總收入2662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964萬元,占總收入的36.2%;畜牧業收入676萬元,占總收入的25.4%(其中,年內出欄肉豬21475頭,肉牛2535頭,肉羊9577頭);漁業收入12萬元,占總收入的0.5%;林業收入80萬元,占總收入的3%;第二、三產業收入728萬元,占總收入的27.3%;工資性收入202萬元,占總收入的7.6%。農民人均純收入868 元,農民收入以種植業、畜牧業等為主。上帕鎮全鎮外出務工收入202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1055人(占勞動力的8.1%),在省內務工573人,到省外務工482人。
上帕鎮的主要產業為畜牧業,主要銷往縣內。2006年畜牧主產業銷售總收入676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25.4%。上帕鎮正大力發展雲黃連草果等特色產業。擁有福貢縣大理石廠等企業。

區位優勢

一、上帕鎮由於地處交通要道,是州府六庫和貢山縣往返的必經之路,同時又是福貢縣城所在地,因而對於交通運輸、餐飲、旅社、各種私營經濟等服務行業潛力大,能解決很多農村剩餘勞動力,帶動上帕鎮經濟發展。
上帕鎮上帕鎮
二、土地面積廣,竹子資源非常豐富,對發展竹食品,各種竹工藝品,騰製品等具有很大潛力,但尚未形成規模,因而對上帕鎮經濟影響不大。
三、境內怒江西岸高黎貢山半山一帶是成片的老黃連基地,資源非常豐富,經濟效益非常可觀,雲黃連已形成了“基地—農戶—公司”一條線的發展之路。
四、珠明林、施底、古泉、木古甲、臘吐底、上帕、知子洛、達友村中均有飼養珍稀動物大額牛(獨龍牛),大額牛是半野生動物,其肉滋嫩、味美、營養高,具有非常高的經濟價值。且農戶已積累了很豐富的養殖經驗,已可大量養殖。
五、由於怒江是“三江併流”世界遺產的一部分,具有東方大峽谷的美稱,旅遊資源非常豐富,且民族風情濃郁,其著名景點石月亮高山湖、亞坪等就在福貢縣城境內,上帕鎮又是縣城所在地,因而對發展旅遊業具有很大潛力。

科教文衛

2007年上帕鎮建有國小45所,校舍建築面積13923平方米,擁有國小教師157人,上帕鎮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2792人,其中小學生1848人,中學生888人。
上帕鎮上帕鎮
上帕鎮建有文化活動室7個、圖書室2個、文娛科教宣傳隊3個,極大的豐富了村民的業餘文化生活,2003年被中共雲南省委、省政府授予“文明單位”稱號。
上帕鎮現有農戶5010戶,共有鄉村人口20967人,其中男性10583人,女性10384人。其中農業人口20967人,勞動力13034人。民眾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鎮衛生院,共有村衛生所15個,有鄉村醫生11人,擁有鎮衛生院1個,有醫生護士26人,該鎮建有公廁7個,人畜混居的農戶2322戶,占農戶總數的46.3%。

基礎設施

截止2006年底,上帕鎮已實現通、通 、通、通電視、通電話的“五通”目標,鎮集貿市場有路燈。上帕鎮全鎮有2486戶通自來水,有2524戶還存在飲水困難(占農戶總數的50.4%)。有4891戶通電,有741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2967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97.6%、 14.8%和59.2%);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1062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826戶(分別占總數的21.2%和16.%)。
上帕鎮上帕鎮
上帕鎮到縣城的道路為硬化路,共有0.3公里;進鎮道路為柏油路面;建有集貿市場1個。上帕鎮全鎮共擁有汽車6輛,有農用運輸車24輛,拖拉機83輛,機車153輛。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7244畝,有效灌溉率為43.2%,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796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04畝。
到2006年底,上帕鎮全鎮建有沼氣池農戶318戶;裝有太陽能農戶6戶。有12個行政村已通自來水;有12個行政村已通電;有11個行政村已通路;有12個行政村已通電視;有12個行政村已通電話。上帕鎮農戶住房以其它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94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1243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218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還有3455戶居住於其它結構的住房。

風土人情

上帕鎮居民多以“千隻腳落地”房屋為主。“千隻腳落地”房屋有木板房和竹篾笆房兩種,傈僳、怒族傳統的住宅建築,用粗竹或圓木為柱樑,用竹篾或木板為牆欄,用草排或木板蓋房頂搭成樓房。樓房上層住人,下層養牲畜和放雜物。這種住宅建築在中國古書中稱為“乾欄式”,日本學者稱為“高床式”。“千隻腳落地”房屋的建築特點,很好地適應了這裡橫斷山脈峽谷地區惡劣的自然地理條件和立體多變的氣候環境。人居可避免濕氣,也可避免蟲子叮咬。
上帕鎮上帕鎮
上帕鎮被稱為“歌舞之鄉”,一到“闊時節”,姑娘們、小伙子、小孩便穿上了節日的盛裝,身攜箭包、弩弓琵琶口弦,踏著山風,披著白雲聚集在一起,渴望著弦聲響起來,舞步跳起來。這裡每年的“闊時節”都舉行“沙灘埋情人”、“射弩”、“爬竹桿”等傳統民間活動。“沙灘理情人”是整個傈僳族沙灘文化活動的壓軸戲,參與的人多,也很精彩。遊戲沒有說明,也沒有規定,被埋的人是臨場決定的。許多男女青年希望把自己埋在沙坑裡做一次沙坑情人

地圖信息

地址: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福貢縣上帕鎮娃底街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