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股溝直疝修復術

概述

腹股溝直疝常發生在老年人,多為腹壁的薄弱所造成,與由先天性缺損所致的腹股溝斜疝不同,故在修復時,應注意加強局部腹壁。

又稱腹股溝直疝修補術。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腹股溝直疝修復術
  • 概述:腹股溝直疝常發生在老年人
  • 原因:多為腹壁的薄弱所造成
  • 不同:由先天性缺損所致的腹股溝斜疝
手術步驟,顯露直疝外突部,環形切開疝基底部腹橫筋膜,分離疝囊,切開疝囊,切除疝囊、縫合囊頸,修復腹股溝管,術中注意事項、術後處理,下腹壁神經損傷,輸精管損傷,睪丸血運損傷,

手術步驟

顯露直疝外突部

皮膚切口應比斜疝修復術稍偏內側。切開腹外斜肌腱膜,向上拉開聯合肌腱,向下拉開精索,即可顯露出直疝的外突部和附近組織結構。

環形切開疝基底部腹橫筋膜

分離並拉開精索後,先向內上方提起直疝突出部分,在其下緣用刀環形切開疝基底部的腹橫筋膜。再向外下方拉開直疝,同樣切開疝基底部內上緣的腹橫筋膜,直疝是從腹壁下動脈內側的腹股溝三角向外突出的,故切開基底部外側時,要避免損傷腹壁下動脈。待整個基底部環形切開後,用止血鉗向上提起切開的腹橫筋膜遠端緣,這部分腹橫筋膜即被外翻呈杯狀,並將其剝離。

分離疝囊

分離腹膜外脂肪,顯出直疝疝囊。用止血鉗夾住疝囊頂部提起,沿疝囊壁將疝囊與膀胱作銳性分離,最後將疝囊完全分出。這樣,既可估計其範圍大小,又可穩妥地切開疝囊進行處理。

切開疝囊

無論是進行斜疝修復或是直疝修復,都必須切開疝囊。如果輕度提起疝囊不予切開,僅在疝囊頸部簡單結紮,既不能達到高位結紮的目的,又可能誤傷內臟。切開並提起疝囊,仔細檢查疝囊與周圍組織的關係;特別要注意腹壁下動脈在直疝疝囊頸的外側,而髂內動脈分出的閉合的臍支則常在直疝疝囊頸的內側。

切除疝囊、縫合囊頸

將疝內容物放回腹腔,清理疝囊後,在靠近疝囊頸部切除疝囊囊壁。因直疝疝囊頸一般較寬,不易行內荷包縫合或單純縫扎,故常行間斷縫合關閉。縫合宜使用4-0號絲線,第1層是間斷褥式縫合,第2層是間斷8形縫合。
直徑小於3cm,基底寬的直疝囊,可以不切開腹橫筋膜和疝囊,只在隆起處的腹橫筋膜上縫合一排內翻縫合,使隆起的部分摺疊內翻後,再按Halsted法修復加強腹股溝管後壁。

修復腹股溝管

縫合腹股溝後壁時,先用4-0號絲線間斷縫合腹橫筋膜。然後將聯合肌腱與腹股溝韌帶縫合。重疊縫合腹外斜肌腱膜,將精索置於腹外斜肌腱膜的外面,最後縫合皮下組織和皮膚。

術中注意事項、術後處理

下腹壁神經損傷

下腹壁神經分布較密,如圖26-8所示,切開腹壁各層時應避免損傷。一旦切斷,宜將斷端結紮,以防營養血管滲血。

輸精管損傷

對年輕男子,可考慮術中即行輸精管吻合術。

睪丸血運損傷

睪丸的供應血管較多,主支是來自腹主動脈的精索內動脈(即睪丸動脈)。此外,尚有精索外動脈、輸精管動脈、膀胱下動脈、前列腺動脈和陰部動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