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腸黏附性大腸桿菌
- 外文名:Intestinal adhesion E. coli
- 特點:能黏附於小腸上皮細胞
- 引起:腸微絨毛病變
- 導致:兒童腹瀉
腸黏附性大腸桿菌為新近從腸致病性大腸桿菌菌群中分出的致腹瀉性大腸桿菌,能黏附於小腸上皮細胞,並在其表面大量繁殖而引起微絨毛病變。已知有兩個菌種和十餘個血清型。聚合性黏附大腸埃希菌黏附於腸黏膜時呈聚合狀,可釋放腸毒素;廣泛...
它是一種普通的原核生物,根據不同的生物學特性將致病性大腸桿菌分為6類:腸致病性大腸桿菌(EPEC)、腸產毒性大腸桿菌(ETEC)、腸侵襲性大腸桿菌(EIEC)、腸出血性大腸桿菌(EHEC)、腸黏附性大腸桿菌(EAEC)和彌散粘附性大腸桿菌(...
根據致病性的不同,致瀉性大腸埃希菌被分為產腸毒素性大腸埃希菌、腸道侵襲性大腸埃希菌、腸道致病性大腸埃希菌、腸集聚性黏附性大腸埃希菌和腸出血性大腸埃希菌5種。簡介 大腸埃希菌,俗名大腸桿菌( 革蘭氏陰性短桿菌),周身鞭毛,能...
大腸桿菌(學名:Escherichia coli),又叫大腸埃希氏菌。是腸桿菌科埃希氏菌屬的一個物種,由德國奧地利兒科醫生特奧多爾·埃舍里希於1885年發現。大腸桿菌主要寄生於人和動物的大腸內,約占腸道菌的1%。大腸桿菌是一種兩端鈍圓、能運動、無...
出血性大腸桿菌腸炎 大便次數增多,開始為黃色水樣便,後轉為血水便,有特殊臭味,大便鏡檢有大量紅細胞,常無白細胞。伴腹痛,個別病例可伴發溶血尿毒綜合徵和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粘附性大腸桿菌腸炎 多見於嬰幼兒,發熱、腹瀉,大便為...
在引起人畜腸道疾病的血清型中,有腸致病性大腸桿菌(簡稱EPEC)、腸毒素性大腸桿菌(簡稱ETEC)和腸侵襲性大腸桿菌(間稱EIEC)等之分,多數腸毒素性大腸桿菌都帶有F抗原。在170種“0”型抗原血清型中約1/2左右對禽有致病性,但最...
大腸桿菌感染是由大腸桿菌引起的疾病。大腸桿菌首先由德國兒科醫生T.埃舍里希發現,而且此菌主要寄生於人及動物的腸道內,故得名大腸埃舍里希氏菌,習慣上譯為大腸桿菌。大腸桿菌包括幾種不同的菌群,具有不同的致病性。人類的大腸桿菌感染大致...
腸出血性大腸桿菌(Enterohemorrhagic E.coli,EHEC):引起散發性或暴發性出血性結腸炎,可產生志賀氏毒素樣細胞毒素。EHCO的主要菌型是O157:H7,還可有O26、OⅢ等。患者可能出現各種症狀,包括嚴重的水瀉、帶血腹瀉、發燒、腹絞痛及...
但當機體抵抗力下降或侵入腸外組織或器官時,可作為條件致病菌而引起腸道外感染。有些血清型的大腸埃希桿菌可引起腸道感染。此外,某些大腸埃希桿菌還被用於分子生物學的實驗研究。引起人類腹瀉的大腸埃希桿菌總稱為病原性大腸埃希桿菌,依...
莢膜抗原能抑制細菌與0抗血清的凝集,並可促使細菌易於粘附於黏膜表面,與細菌的侵襲力有關,如:大腸桿菌的Ki抗原和傷寒桿菌的Vi抗原。H抗原由鞭毛蛋白組成,不耐熱,其抗原的特異性決定於多肽鏈上胺基酸的排列順序和空間構型。H抗原可能...
腸集聚性大腸桿菌是某些地區(墨西哥、北非)旅遊者腹瀉的重要病原菌,該菌除粘附於腸黏膜上皮細胞外對細胞具有一定侵襲力,並可產生各種毒素和質粒編碼的毒力因子,引起兒童持久性腹瀉。腸出血性大腸桿菌可引起出血性結腸炎,多數由0157:...
腸桿菌科細菌分布廣,寄主範圍大,人、動物、植物都有寄生或共生、附生、腐生,也可在土壤或水中生存,與人類關係密切。腸桿菌科細菌易於培養,繁殖快(在適宜條件下每20~30分鐘可增殖1代)。有些種如大腸桿菌是研究遺傳學和分子生物學...
食入腸毒素可引起劇烈嘔吐和腹瀉,是葡萄球菌性食物中毒的主要致病因子。腸毒素有時也指專對腸黏膜細胞具有特殊毒性作用的毒素。腸組織產生的毒素。簡介 歷史背景 腹瀉是全球範圍內引起5歲以下幼童死亡的第二大病因,而產腸毒素大腸桿菌(...
細菌1.致瀉性大腸桿菌::包括致病性大腸桿菌(EPEC)、產毒型大腸桿菌(ETEC)、侵襲型大腸桿菌(ELEC)、出血性大腸桿菌(EHEC)和粘附性大腸桿菌(EAEC)。細菌 2.空腸彎曲菌:人類腹瀉中約有3-4%由此菌引起,健康人帶菌約1%,空腸...
②次要菌群:數量在10~10cfu/g以下,主要為需氧菌或兼性厭氧菌,如大腸桿菌和鏈球菌等,流動性大,有潛在致病性,大部分屬於外籍菌群或過路菌群。乳桿菌在數量上歸為次要菌群,在迴腸中含量較高,但是其具有較為重要的功能,因此在...
(5)腸粘附(集聚)型大腸埃希菌(EAggEC):也是新近報導的一種能引起腹瀉的大腸埃希菌。3.CDC將大腸埃希氏菌O157:H7列為常規檢測項目 EHEC的血清型>50種,最具代表性的是O157:H7.在北美許多地區,O157:H7占腸道分離病原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