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毓坤

胡毓坤

胡毓坤(1895-1946),字凌塵,遼寧海城人,中華民國軍事將領。

早年畢業於北京陸軍大學。1925年任直隸第四混成旅旅長。1926年任安國軍第四方面軍團第十六軍軍長。

1928年,張學良宣布東北易幟,胡毓坤任東北邊防司令長官公署參議。1929年,張學良強行接收中東鐵路,奉系和蘇聯發生紛爭。胡毓坤出任防俄軍第2軍軍長,同蘇聯紅軍作戰失利。1930年,因在中東路事件立下的戰功,與張學良等人同受青天白日勳章,為該勳章的首批受獎者之一。1930年,中原大戰爆發,胡毓坤任討逆軍第3軍軍長,隨張學良開入山海關內同反蔣介石軍交戰。

1933年5月,任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北平分會委員。1935年(民國24年)4月,獲授陸軍中將。1935年12月,任冀察政務委員會委員。同年兼任中央綏靖委員會主任。

1936年12月,西安事變爆發之際,胡毓坤支持張學良逮捕蔣介石。事變解決後,張學良反遭蔣介石扣押,引起胡毓坤不滿。

1939年,胡毓坤開始參加汪精衛的投靠日本侵略者活動。1940年3月,汪精衛偽政權建立,胡毓坤被任命為偽軍事委員會委員。同年4月,任偽蘇豫邊區綏靖司令。1942年12月,改任偽豫皖蘇魯邊區綏靖總司令。1943年10月,調任偽軍事委員會特派駐華北委員,獲授陸軍上將。1944年3月,任偽駐華北軍務長官。

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後,胡毓坤被國民政府逮捕。1946年被以漢奸罪判處死刑,6月25日在南京被處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胡毓坤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遼寧海城
  • 出生日期:1895年
  • 逝世日期:1946年
  • 職業:汪偽政府陸軍總參謀長
  • 畢業院校:北京陸軍大學
基本資料,保定軍校,奉軍生涯,直魯聯軍,重回奉軍,爾虞我詐,中蘇戰爭,華北風雲,汪偽總長,

基本資料

胡毓坤,(1895—1946),字凌塵。東北軍將領,雖然在中東路事件中慘敗給了蘇聯瓦西里·康斯坦丁諾維奇·布柳赫爾元帥,但還是成為青天白日勳章第三號獲得者,後任汪偽陸軍總參謀長,上將。以漢奸罪被處決。

保定軍校

1892年4月10日(清光緒十八年三月十四)出生於盛京奉天府海龍廳西流水杏樹園(中華民國成立後屬奉天省東邊道西安縣平崗鎮,現為吉林省遼源市西安區)。1910年底入奉天陸軍國小堂受軍事養成的基礎教育。1914年1月升入直隸清河陸軍預備學校第二期。在校學習步兵操典、內務條例,並接受馬術、武術、刺槍和隊形等基礎軍事教育。1915年12月畢業後下部隊接受入伍生活,由下士當到上士,半年後升入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第五期,被編在步兵科第4連。時軍校校長楊祖德,教育長程長發,步兵科科長王興文。胡毓坤在保定軍校第五期學習時,又先後掌握了戰術學、工事建築學、地形學、通訊學以及戰術訓練的基礎要領。在通過從陸軍國小到保定軍校這一系列完整的軍事教育之後,他逐漸成長為一名合格的初級軍官了。
在胡毓坤接受初級軍官教育的時候,曾經歷過兩次風波。其一是他就讀於預備學校時,校長毛繼成貪污行賄被人揭發,這件事在學生之中引起軒然大波,他們紛紛對此表示抗議,並且聯名要求毛繼成辭職,胡毓坤也參加了這次抗議活動。最終毛繼成辭職,校長改由教育長錢選青接任。第二件事則是在胡毓坤就讀保定軍校時所發生的。大總統袁世凱病逝之後,由他親手操辦的模範團也隨即解散。陸軍部為了安置這些模範團學員,便將他們安排進保定軍校第六期學習。由於軍校前五期學生多是經過陸小畢業後逐級升入保定軍校的,而模範團學生學歷不完整,又出身嬌貴,在校期間趾高氣揚,為正統軍校學生所不齒,胡毓坤也是極度厭惡模範團學生的一員。正統派曾以五期學生趙承綬為代表、六期學生葉蓬為代表,領導全體同學罷課抗議,但無濟於事。某日,雙方因事發生口角,卻各不相讓,終於爆發了大規模武鬥。當時正統派占據學校西院,模範團占據學校東院,各據陣地,一時間校內磚瓦橫飛,學校秩序大亂。事發後,軍校教官曾出面制止,但仍無濟於事。最後校方出動武力,採取嚴厲措施,將在武鬥的中首要分子開除,才平息了這場風波。胡毓坤在這次武鬥事件後也受到了記過處分。
1918年夏,胡毓坤在參加完由陸軍部組織的聯合大演習後於9月20日順利畢業。當時段祺瑞正在組建參戰軍,準備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由於軍內極缺初級軍官,段祺瑞便下令將軍校第五期的多數畢業生派到參戰軍內服務。胡毓坤同大多數同學一樣,被派到位於黃寺的參戰軍軍官教導團(團長陳文運)當學員,並佩帶起陸軍步兵少尉的軍銜,就此開始了他的戎馬生涯。值得一提的是,與胡毓坤同連畢業的同學中,日後官至將軍一級的有馬秉仁、傅作義、朵珍、王靜軒、魯英麟、楊煥彩等人。就同連同學日後的升遷道路來看,胡在這批同學中則是升官最快的。
1919年1月參戰軍第1師成立後,胡毓坤被分配到該師第1旅第1團第2營任中尉副官。當時他所在的第1團中有許多東北籍軍官,如李爽塏、竇聯芳、王賓等。6月,參戰軍第1師改稱西北邊防軍第1師,受邊防總司令徐樹錚指揮。就在這個時候,胡毓坤的團長李景林因與徐樹錚發生了激烈的矛盾而被迫離職投靠直軍,團長一職改由王興文接任。
1920年7月6日直皖戰爭爆發後,邊1師遭到直軍和奉軍兩路夾擊,最終潰敗。第1旅旅長范尚品力戰陣亡,師長曲同豐遂於7月18日下令所屬殘部放下了武器。19日,皖系軍閥的領導者段祺瑞、徐樹錚先後宣布下野。

奉軍生涯

李景林投直後不被直系所重用,僅被委任為第4混成旅參議一職。所以當直皖戰爭結束後,便決定改投張作霖。他為了能在投奉前掌握一些部隊以作政治資本,便利用當年在參戰軍任團長時的影響,收攏舊部官兵,得一旅人馬。當時李爽塏、胡毓坤等邊防軍軍官正因部隊被遣散而無去處,便紛紛投效李景林。
李景林投奉後,所部被改編為暫編奉天陸軍第7混成旅,李任旅長。胡毓坤在這次改編中被提拔為暫7旅1團3營第11連上尉連長。時李爽塏任旅部參謀長,竇聯芳、王賓皆為連長。1921年2月胡毓坤調任機關槍第1連連長,一年後又被李景林提拔為第1團第3營少校營長,時李爽塏調任炮兵營營長。
1922年4月第一次直奉戰爭爆發時,張作霖將所屬部隊分編為鎮威軍東、西兩路。其中東路軍由張氏指揮,西路軍由張作相指揮。李景林的暫7旅與闞朝璽的暫1旅合編為東路第3梯隊,由李任梯隊長。暫7旅則編為第1支隊,由李爽塏代理指揮,胡毓坤營也於此時改稱第3大隊,並作為第1支隊的先頭部隊進逼馬廠。
馬廠駐軍原為曹鍈指揮的北洋陸軍第26師一旅。在戰爭發起之時,曹氏以兵力不敷使用,主動放棄馬廠。這使沿津浦路南下的胡毓坤部順利占領第3梯隊的預定目標。李景林隨即又命令胡毓坤所在的第1支隊繼續進攻白洋橋,曹師再退大城。4月30日,第1支隊配合張作相指揮的第1梯隊攻克大城,並追擊直軍敗兵至任邱。
任邱激戰之時,在京漢線作戰的西路軍張景惠第2梯隊遭到直軍主力猛攻受創,旅長張九卿、李桂林等被俘。第2梯隊的潰敗直接影響了整個戰局,胡毓坤所在的第1支隊也隨即轉勝為敗,接連丟失大城、白洋橋。5月3日,直奉兩軍在馬廠激戰終日,在經過四次拉鋸戰後,奉軍不支敗退楊柳青。此戰胡毓坤親赴一線督戰,雖親斃動搖排長一人亦無力阻止官兵敗退。
胡毓坤隨李景林退守楊柳青後,奉軍各路已全線潰敗。李景林在召集所部軍官商討之後,決定以孤軍堅守楊柳青,為保障奉軍主力撤往灤州爭取時間。5月6日,胡毓坤隨李景林退守北倉,而直軍亦尾隨追擊,雙方於是在北倉又發生了激烈戰鬥。李景林部經一晝夜抵抗,終不支潰散,最後僅得700餘人突圍到山海關。
奉軍殘部集結于山海關後,便依託天險重組戰力,張作霖以張學良擔任第1路司令官,李景林擔任第2路司令官,分兵據守。胡毓坤大隊於此時被改編為第2路第3支隊,胡任中校支隊長。6月8日,直軍開始進攻山海關,雙方在山海關外激戰五晝夜,互有勝敗。位於左翼的胡毓坤在指揮作戰時兩處中彈,仍堅持不下火線,此舉鼓舞了所部官兵,皆奮力拚殺,其陣地始終穩如泰山。
直奉停戰後,張作霖開始大力整頓奉軍。由於李景林所部在戰爭中的出色表現,便委李以東北陸軍暫編第1師師長。暫1師轄第23旅和第24旅,原第2路第5支隊長李爽塏升任第23旅旅長,胡毓坤也因在作戰中英勇頑強而被提拔為24旅(旅長邢士廉)第11團上校團長,駐軍北鎮。
1924年9月第二次直奉戰爭爆發後,胡毓坤所在的第24旅被編入第2軍作戰序列,並負責進攻阜新。9月19日,胡毓坤的第11團順利進占阜新,並與次日配合友軍第23旅攻占北票,22日再占朝陽。隨後胡毓坤團由第2軍軍長李景林親自指揮向凌源方向開進,支援張宗昌部大敗直軍董政國第9師,並追擊至冷口。同年10月,直軍馮玉祥部於北京發動政變,致直軍軍心動搖而告失敗,胡毓坤團乘機攻入直隸,並於10月29日進占大名。

直魯聯軍

第二次直奉戰爭以直軍戰敗告終,奉軍勢力擴大到長江流域,而李景林也因此坐擁直隸一省之地。李氏於1925年1月17日就任直隸督軍後,大肆擴編所部。胡毓坤的11團從入熱河作戰開始,一路告捷,沿途收編直軍降兵已擁有一旅兵力,於是被擴編為暫編第1師第2旅,胡亦順勢升任少將旅長一職,並於7月9日被北京政府補授陸軍少將。同日,胡之同僚竇聯芳、王賓也以旅長之職得授陸軍少將,李爽塏則以天津鎮守使一職而官拜陸軍中將。同年9月,李景林復增兵七旅,並以其中兩旅合編為第19師,以李爽塏為第19師師長,胡毓坤的第2旅也於此時改編為直隸陸軍第4混成旅,胡仍任旅長。
1925年11月25日,郭松齡在灤州通電要求張作霖下野,隨即將所部改編為東北國民軍,取山海關向奉天進發。李景林對郭松齡的舉動暗中贊同,令胡毓坤的第4混成旅立即執行之前商定的國民軍和奉軍駐防協定,讓出大名防區,向國民軍方面示好。但國民二軍鄧寶珊、國民三軍徐永昌部急於接防,迫不及待向胡毓坤旅發起攻擊。
胡毓坤部遭到突擊損失三百餘人,隨後轉入防禦,並向李景林報告情況。而此時國民一軍張之江部四個旅也向豐臺集中,態度曖昧不明。李景林得知情況後,認為國民軍有意向他下手,立即改變態度,於12月2日同張宗昌組建直魯聯軍,其所屬部隊統一改編為直隸軍團,委李爽塏為司令。胡毓坤的混4旅、竇聯芳的第1旅、王賓的第2旅也於同時擴編為第3、第4、第5三個師,胡、王、竇皆升任中將師長,歸李爽塏統一指揮。12月4日,李爽塏、胡毓坤等全體直軍師、旅長聯名通電討伐馮玉祥的國民聯軍。李景林與國民聯軍的戰爭就此開始。
戰事開始後,胡毓坤第3師被布置在中央,擔負北倉防務,竇聯芳的第4師擔負楊村防務,兩師協防互助,抵禦國民聯軍的進攻。12月9日,由張之江指揮的國民一軍三個旅分三路向竇聯芳據守的楊村發起進攻。竇師不支,於10日放棄楊村,向胡毓坤防區撤退。張之江在初戰得手後,低估了李景林直軍的實力,不等援軍便立即指揮所部猛攻北倉,但遭到胡師頑強抵抗。戰至12日凌晨,胡毓坤見國民一軍攻勢漸弱,便協同竇聯芳師發起反攻,將正在進攻之葛金章過之綱兩個旅一舉擊退。張之江入夜後雖組織反撲,但仍被胡毓坤擊退。13日凌晨三時許,張之江再次集中三個旅的兵力向北倉發起猛攻,終於突入北倉陣地。正在南翼馬廠督戰的李景林聞訊後立即轉移到北倉督戰,胡毓坤、竇聯芳等也親至一線指揮肉搏,使直軍官兵士氣大增,打到天明,張之江以所部傷亡慘重被迫後撤。胡、竇兩師乘勝追擊,大敗張之江,收復楊村。
張之江在進攻失利後急忙向馮玉祥求援,並在得到李鳴鐘、宋哲元等部的增援下於10月22日發起總攻。其宋哲元指揮之三個旅攻北倉,李鳴鐘之第14混成旅攻楊村,竇聯芳師不支再次退往北倉,聯合胡毓坤堅守待援。不想左翼防線已被國民三軍突破,連失獨流、靜海。李景林無力增兵中央陣地,被迫向張宗昌請援,而張部援軍兩個師進至青縣遭到國民二軍阻擊前進不得。胡毓坤在北倉得不到增援,逐漸不支,所部傷亡過半,終被李鳴鐘旅突破防線。胡、竇兩師殘部退守魏家莊。23日,直軍全線崩潰,李景林見無可挽回,於24日下令所部放棄抵抗,自己避入天津租界。而胡毓坤等殘兵敗將在張宗昌魯軍的接應下向山東德州突圍。
李景林抵達山東後為儘速恢復直隸省的地盤,將所屬各部分編為四路,並在張宗昌的援助下於1926年1月10日向國民三軍防區發起進攻,並一度攻占安陵。但國民三軍馬上得到增援,並立即收復了安陵,使李景林的反撲被迫中止。就在李景林組織部隊反攻的同一天,奉系張作霖與直系吳佩孚之間結成聯盟,準備共同進攻國民聯軍。李景林、張宗昌等地方勢力也隨即於22日宣布接受吳佩孚的指揮,並分別就任討賊聯軍直軍和魯軍總司令。
2月20日,胡毓坤所在的南路軍(總指揮李爽塏)率先發起進攻,國民二軍、三軍因指揮不統一,接連敗退。南路軍連占滄州、青縣,兵臨馬廠。2月28日,國民一軍兵分三路增援國民二、三兩軍,胡毓坤師遭到數倍於己之敵的進攻後漸感不支,被迫退守滄州。李景林所部雖有七師之眾,但在去年10月的作戰中已損失過半,此番寄以厚望的南路軍再次落敗,迫使李氏求援於張宗昌。但張氏為己之私,遲遲不派援軍,致南路軍遭到重創。幸得奉軍此時入關,國民聯軍被迫放棄天津,終於讓李景林的殘兵敗將占領了天津。

重回奉軍

由於張作霖並沒有將直隸的軍政大權再次交付於李景林,遂使李氏再生異心,秘密與孫傳芳、靳雲鶚取得聯絡。胡毓坤在得知這件事後,對自己的前途產生了憂慮。他清楚的明白奉系勢力的強大,而跟隨李景林在夾縫中再生異心的結果必然是玉石具焚,到不如為奉軍效力,前途必然光明。於是胡毓坤在同親奉的師長榮臻商量之後,一同向昌平駐軍旅長劉翼飛告發了此事。此後逐級上報,終於促使張作霖下達了解決李景林部的決心。
1926年6月29日,張作霖以所屬第10軍於珍部以及張宗昌部將李景林部包圍繳械。李景林失去軍權後被迫下野,所屬部隊在僅留持槍者的原則上被縮編為第17軍,轄一師三混成旅,榮臻任軍長,胡毓坤任副軍長兼第12師師長。同年8月,第17軍編為第2路在張學良的指揮下從左翼協攻防守南口的國民聯軍,但遭到守軍頑強抵抗,被迫停止攻勢。8月5日,張學良下達了進攻南口的總攻擊令,第17軍配合第10軍沿鐵路右側發起攻擊,兩軍官兵在炮兵以及坦克的火力掩護下發起連番衝鋒,國民聯軍官兵則繼續依託堅固的防禦工事予以還擊,戰況異常激烈。新加入奉軍的胡毓坤等原李景林部軍官為有所表現,皆親上前線指揮衝鋒,幾次沖入陣地展開肉搏,終於在8月13日突破防線,至次日下午二時完全占領南口。戰後,第17軍仍返天津原防整補待命。
1927年1月31日,張作霖為援助吳佩孚抗拒國民革命軍北伐,以第10、第11、第17三個軍編組為援豫軍,由第10軍軍長於珍任總司令,第17軍軍長榮臻任副總司令。吳佩孚雖然聯奉,但其駐豫將領並不贊成,他們公推靳雲鶚為河南保衛軍總司令反對奉軍入豫。駐豫直軍的牴觸導致張作霖下達了武力占領河南的決定。一天后,也就是2月1日,胡毓坤晉授為陸軍中將。2月10日,胡毓坤指揮所屬武漢卿第6旅、郜汝廉第23旅進占彰德、新鄉。26日,胡毓坤命令第6旅進駐開封與張宗昌部魯軍取得聯絡。3月3日,第6旅又配合張宗昌魯軍對中牟方向發起進攻,並乘勢占領中牟車站。3月11日,胡毓坤親赴中牟指揮第6、第23兩個旅對中牟縣城發起進攻,並於入夜時分擊潰城外守軍秦德純師,將中牟完全包圍。中牟商會為避免縣城遭受戰火塗炭,便在商得秦德純的同意之下出城與胡毓坤談判停戰事宜,胡毓坤則提出只要守軍繳械便可停止進攻。秦德純得此回復,見己部堅守無意,被迫突圍。武漢卿旅於3月12日進占中牟。
胡毓坤在占領中牟後,繼又於3月18日占領鄭州,並擊潰守軍陳德霖部四個團。靳雲鶚丟失鄭州不甘失敗,於3月24日命其心腹軍長高汝桐指揮所部發起反撲。高氏親坐鐵甲車指揮,並組織敢死隊拚命衝鋒,在突進到十五里堡時,遭到奉軍炮兵猛烈轟炸,其鐵甲車亦被擊中,高與其參謀長沈其昌皆在車內斃命。高汝桐一死,進攻部隊一時失去指揮,胡毓坤指揮所部乘勢發起反擊並於26日攻占新鄭,再次獲得大勝。此戰俘獲高部旅長、團長各一,營長以下軍官四十餘人。27日,胡部攻占許昌,靳雲鶚殘部敗退郾城。4月1日,胡毓坤被授予將軍府健威將軍。4月5日,胡部兵臨郾城外圍,以兩個旅為主攻,榮臻另調兩旅於側翼配合攻擊,靳雲鶚殘部本已喪失鬥志,連失臨穎大石橋。至4月10日胡部攻占郾城,靳雲鶚殘部基本就殲。
1927年4月,胡毓坤奉命將河南保衛軍趙傑所部予以繳械,並以該部官兵補充第17軍。時第17軍經過河南作戰兵員充實,張學良見胡毓坤作戰指揮十分出色,便保舉升其為軍長。經張作霖批准,於5月19日任命其為第16軍軍長,與榮臻之第17軍結為聯合軍。榮臻為專任河南省保全司令一職,便將第17軍的指揮權交給胡毓坤統一指揮。
時奉系駐豫各部由張學良統一指揮,而國民革命軍之北伐軍已進入豫境。張學良為抗拒北伐軍在新鄉召開軍事會議,決定設立衛輝彰德正定三道防線,其中衛輝防線由胡毓坤、榮臻的第16、17聯合軍負責。當北伐軍之唐生智第8軍發起進攻後,胡、榮聯軍各據陣地實施阻擊。7月,馮玉祥之第2集團軍亦入河南,胡毓坤軍首當其衝,但未及接仗,後方收編之原河南保衛軍各部紛紛叛變。張學良首尾不能兼顧,被迫下令放棄鄭州,率部撤往黃河以北,繼又退入河北境內。胡毓坤軍入冀後,駐防天津。同年10月15日,胡毓坤被授予一等大綬嘉、勛五位。
1928年5月,張學良集重兵於方順橋地區,並構築堅固的防禦工事準備同國民革命軍進行決戰,以拱衛保定,第16、17聯合軍擔負中央陣地的防禦任務。5月15日,國民革命軍第3集團軍徐永昌部在第2集團軍韓復榘部的配合下突進到方順橋,適濟南發生慘案,韓復榘未通知友軍即行南撤,致徐永昌部孤軍突出。張學良見機會難得,便命令第16、17聯合軍立即出擊,將徐部包圍,隨即占領康關,又將前來增援的吳藻華師包圍。就在胡毓坤、榮臻兩軍接連得手之際,左翼友軍陣地卻被李生達部擊破,右翼友軍陣地被趙承綬部擊破。兩翼作戰失利,迫使張學良命令胡、榮聯軍棄圍後撤。5月31日保定失守。6月2日,張作霖在發出通電後率部撤往關外,兩天后在皇姑屯被日本軍方密謀炸斃。

爾虞我詐

張學良接掌奉軍指揮權後,察覺到駐防灤州的張宗昌部有異動,便調駐軍昌黎的第16、17聯軍開赴灤河東岸布防,嚴密監視張部動向。張氏為了解除張宗昌的威脅,決定先發制人,以武力解決張部。9月7日,胡毓坤、榮臻兩軍開始以炮兵轟擊灤州駐軍。另一方面國民革命軍第4集團軍一部也節節逼近,奉國兩方夾擊,使張宗昌的殘部五萬餘人被壓迫在灤州城。張宗昌為擺脫困境,指示他的副司令褚玉璞假意投降張學良,並將扣押的運煤車皮先行送還以表誠意。
9月12日,控制灤河鐵橋東段的第17軍士兵果見運煤車皮開來,以為褚玉璞前來投降,便放鬆了警惕。不料車皮內皆為魯軍士兵,於行抵橋頭時突然發起進攻,榮臻部官兵倉促抵抗,紛紛潰敗。褚玉璞乘勝追擊,將第16、17聯軍包圍在團山子、安山地區。
胡毓坤和榮臻受困後,決定也採用詐降計,以擺脫困境。於是派人聯絡張宗昌,表示兩人本為李景林舊部,降張並非本意,願意乘此機會倒戈反奉。張宗昌果然中計,立即與胡毓坤及願意隨他一起倒戈的高級將領發出“班師回奉”通電。胡毓坤待包圍己部的魯軍放鬆警惕之後,立即發起進攻,反將魯軍殺的大敗。褚玉璞見狀隻身跑到安山向奉軍投降,張宗昌也隨之逃往山東。另一方面,國民革命軍攻占灤州,殲滅了魯軍殘部,曾經煊赫一時的直魯聯軍至此宣告瓦解。
張學良在解決直魯聯軍之後,也開始了對自軍隊的整頓計畫。在這次整編中,胡毓坤的第16軍軍部於11月3日被裁撤,胡被調任東北保全司令部軍事參議官兼檢閱委員會委員。12月29日,張學良又通電擁護南京國民政府東三省即日起懸掛青天白日旗東北軍隊盡數改編為東北邊防軍,胡毓坤又改任為東北邊防軍司令長官公署中將軍事參議官。十三天后,張學良突然逮捕槍決了東北軍元老楊宇霆、常陰槐,此舉引起了東北老將們的反感,胡毓坤就此事也表示了憤慨之意。

中蘇戰爭

1929年8月,中蘇兩國就中東鐵路的歸屬問題發生戰爭。同月15日張學良下達對蘇作戰動員令,派兵六萬,胡毓坤被任命為西路軍上將總指揮,增防國境線。23日,經過瀋陽軍事會議後,胡毓坤又奉命兼任防俄第2軍軍長,並於25日先行北上部署兵力。
10月12日,蘇聯遠東特別集團軍突然向駐防在三江口的東路東北邊防軍發起進攻。戰爭開始後,蘇軍的主要攻擊方向在東路,胡毓坤指揮的西路軍直到11月7日才開始與蘇軍發生戰鬥。是日凌晨一時許,蘇軍以一個師的兵力猛攻駐防在扎賚諾爾的韓光第第17旅,韓旅就地展開防禦,但因所部裝備不如蘇軍,經兩晝夜激戰,韓旅長和團長林選青、張季英先後殉職,該旅殘部在團長何雙奇突圍而出。19日,扎賚諾爾淪陷。
蘇軍在向扎賚諾爾發起的進攻的同一天上午七時亦向滿洲里發起進攻。守軍梁忠甲第15旅由於無空軍掩護,被蘇聯空軍壓制在陣地上動彈不得,遂被蘇軍步兵包圍。第15旅官兵孤軍奮戰,副綠長魏長林在指揮作戰時殉職。三天后,梁忠甲見彈藥將盡,被迫率部突圍,但遭到蘇軍堵截,被迫返回滿洲里,結果全旅自梁忠甲以下8000餘人被俘。
胡毓坤在得知扎賚諾爾和滿洲里先後失守後,集中三個旅的兵力固守海拉爾。11月23日,蘇軍在飛機坦克的火力支援下向海拉爾發起進攻,守軍傷亡慘重,抵抗僅一天便紛紛放棄陣地。胡毓坤被迫指揮殘部退守博克圖,並向瀋陽發出告急電。12月22日,中蘇雙方簽定《伯力協定》,中東路的控制權仍回到蘇聯手中。1930年1月1日,中蘇軍隊同時撤軍,中東路之戰就此結束。
在中東路戰役中,王樹常指揮的東路軍雖然也遭到蘇軍的猛烈進攻,但是他採取逐次抵抗的戰略方針,使蘇軍占領哈爾濱的企圖沒有得逞。而胡毓坤指揮的西路軍卻遭到蘇軍重創,兩個精銳旅全軍覆沒,胡對此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1月20日第2軍軍部撤消後,胡毓坤改任上將軍事參議官,此後直到他淪為漢奸前再也沒有執掌過軍權
儘管中東路戰役以中方的失敗告終,但東北邊防軍官兵堅決抗擊蘇聯侵略軍的態度,得到了全國軍民的聲援。國民政府為了激勵士氣,遂於1930年1月1日授予張學良等六名高級將領青天白日章的最高軍人榮譽。由於胡毓坤在授予名單中名列第三,使他成為了該勳章的第三位獲得者。同一天,他還獲頒二等寶鼎章。4月7日,南京國民政府以吳鐵城為代表前往奉天,將青天白日章佩帶在六位獲得者的胸前。需要指出的是,在整個抗日戰爭中,主動投敵的青天白日勳章獲得者有兩位,胡便是其中之一。

華北風雲

中原大戰的時,張學良曾就當前的時局問題召開了一次高級會議。張作相、熙洽、張景惠、湯玉麟等人主張保境安民,不支持任何一方;王樹翰、莫德惠沈鴻烈、鮑文樾等人則主張擁護南京政府,出兵助戰;而萬福麟、于學忠、王樹常、胡毓坤等人則表示不管結果,一切服從張學良的決定。中原大戰鬥之,胡毓坤曾參與整編晉綏軍西北軍等部事宜,事後前往北平。時王樹常任河北省政府主席,胡毓坤也被任命為河北省官產總處處長,並於1932年4月頒布《河北官產總處處理各項官產章程》,對官產留置有關制度作了具體規定。
1933年5月19日,胡毓坤被任命為軍事委員會北平分會委員,參贊河北國防事宜。1935年4月8日,他被國民政府敘任為陸軍中將。同年6月25日,商震被任命為河北省政府主席,商氏上任後,原東北系軍政人員多遭排擠,胡毓坤也被迫辭職。商震的到任雖引起了東北系軍政人員的牴觸,但命令既已發表,胡毓坤等人只能默默接受。在一次北平軍分會的宴會中,胡毓坤和榮臻等被免職的人員當面譏諷商震,以示宣洩。
1935年的華北局勢在日本政府的陰謀策動下,自治運動空前高漲。隨著《何梅協定》的簽定,冀察政務委員會於12月11日應運而生,胡毓坤於此時被任命為委員,並於其他委員推舉宋哲元委員長。十五天后,即12月26日,冀察綏靖公署也隨之成立,胡又被任命為綏署委員。1936年7月9日他被授予國民革命軍北伐誓師十周年紀勳章。同年11月2日段祺瑞在上海病逝。胡毓坤追念這位曾經的參戰軍老長官也送去了一付輓聯,文曰:再造邦家,大名垂宇宙;統御文武,參戰定華夷
1936年12月12日,張學良與楊虎城聯合在西安發動事變扣押委員長蔣中正。胡毓坤在得知這一行動後,立即發出通電錶示支持張學良此舉。但是他沒有想到,原本可以寄希望於這次事變再次執掌軍權的行動,很快便被和平解決了。事後,張學良被扣押。南京方面為了解決善後事宜,提出了甲、乙兩種方案。臨時擔負東北軍領導之責的于學忠在接到這兩個方案之後,曾致電留在北平、天津的東北軍老將們。於是這批老將在張作相、萬福麟的主持下雲集在天津王樹翰宅氐,胡毓坤也參加了這次會議。會中眾人一致同意實行甲案,因為甲案的解決方式有利於張、楊兩部與紅軍繼續保持自存的三位一體模式,並可待機營救張學良。然而他們誰也沒有想到,東北軍少壯派在1937年2月2日槍殺了王以哲等四位高級將領,致使東北軍內部四分五裂,最終被迫接受乙案接受國民政府改編。隨著東北軍的分化,留居北平、天津的老將們也各某出路,胡毓坤見復出已無可能,便辭去一切職務,在北平當起了寓公。此後,他經常同留居在平津兩地的東北軍老將戢翼翹等人互訴衷腸,以求得到些許安慰。

汪偽總長

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平津等地迅速淪陷。在日本軍方的扶持下,以前國務總理江朝宗為首的北平維持會應運而生。維持會成立之初,曾邀請胡毓坤出任顧問之職,但是遭到了他的拒絕。此時的胡毓坤仍以民族大義為重,沒有成為漢奸。
1938年12月29日,汪精衛陳公博周佛海等人公然宣布投敵,並在河內另組軍事委員會。1939年5月,偽軍委會移駐上海,並開始了緊鑼密鼓的籌建偽軍。為了充實偽軍幹部,偽軍委會委員鮑文樾楊毓珣親赴平津,他們利用鮑在東北軍內的特殊關係,四處籠絡失意軍官。胡毓坤在經歷了國府兩年抗戰接連敗北的慘痛事實之後,已對重慶政府失去了信心。此次經鮑、楊兩人一番遊說,早已心有所動的胡毓坤終於答應再次出山,開始了他的曲線救國生涯。胡毓坤本想在南京有所作為,但是最終卻因為受到南京偽政權的堤防而始終無法施展抱負。
胡毓坤在日本軍方的支持下於河南開封組織起了綏靖委員會,由胡任主任,他收容了許多東北軍失意軍官以及各路游雜,並組建起了和平救國軍。1940年3月30日,汪兆銘在南京另立國民政府。同日,胡毓坤被任命為偽軍事委員會委員。4月2日,他奉命將河南地區的和平救國軍改編為蘇豫皖綏靖部隊,並舉行了綏靖總司令的就職儀式。胡毓坤在名義上能指揮的部隊有三個軍,軍長分別由張嵐峰、劉啟雄、竇光電擔任。但胡和張之間並不和睦,一直到胡毓坤被調到華北時,兩人的明爭暗鬥才算結束。
1941年7月,胡毓坤將總部移駐到商丘,同時根據南京軍委會的命令,將兵力不足的第2軍和第3軍分別縮編為第14師和第15師。第2軍本非嫡系,縮編與否並不重要。但由胡親手組建的基本部隊第3軍也要縮編為師,這就不是這么容易能夠接受的了,胡雖有牴觸情緒,但是又不得不去執行。最後,他在整編第3軍時巧立名目,成功將這個師改編為一個五團制師,總算是將其精銳保留了下來了。儘管如此,南京方面仍要限制胡的權利。就在胡毓坤於1942年12月改任豫皖蘇魯邊區綏靖總司令的時候,第15師被明令編入張嵐峰部。此後該師於1944年5月和8月間在宿西南地區兩度遭到新四軍重創,胡的血本就此消耗殆盡。
1943年1月29日,為了配合日軍對八路軍以及新四軍的掃蕩行動,南京偽政府在山東濟南召開了一次山東、蘇北、河南軍事長官會議,以討論具體的配合作戰等問題。胡毓坤主持了這次會議。同年10月5日,豫皖蘇魯邊區綏靖總司令部奉命裁撤,胡毓坤被調任為軍事委員會駐華北委員,使其再次失去了實權。五天后,即10月10日,他被南京偽政府授予陸軍上將,這或許是對他失去軍權的一種安慰。
1945年的時局已對日本政府和南京偽政府極其不利。南京方面為作困獸猶鬥,再次起用了胡毓坤,並於4月26日任命他為參謀本部總參謀長,兼任軍委會駐華北長官公署軍務長官。5月3日,又任命他兼任新成立的軍令部部長。一時間,胡毓坤從一名賦閒人員轉變成身兼三職的“國府要員”。
隨著日本的無條件投降,南京的要員們也是樹倒猢猻散。此時的胡毓坤為作最後一搏,一方面以“治安委員會”副委員長的身份參與維持南京治安,另一方面要陳公博致電重慶,授其華北綏靖軍之指揮權。他希望寄此“軍政大員”的身份來博得重慶政府的垂青,以保住其生命和前途。當陳公博的這份電報由陳布雷轉交到蔣中正手中時,蔣氏僅在這張紙上寫了十個大字——“此等漢奸無恥何必再理”。這十個字,注定了胡毓坤的最後結局。
1945年9月26日,胡毓坤在南京被軍統人員逮捕,關押在寧海路25號看守所(原汪偽特工機關看守所),同陳公博、梅思平岑德廣、汪瀚章、汪朝光陳祖恩住在一間10多平方米的牢房內。當時監獄環境極差,打老鼠幾乎成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了。即便如此,胡的求生希望還是很強烈的,在用拖鞋圍獵老鼠之餘,他積極纂寫交代材料,並配合調查人員的詢問,以期能得到寬大處理。然而這一切都晚了。
1946年5月24日,經軍事委員會軍法執行總監部審判,胡毓坤被判處死刑,並剝奪公權終身,其家產除留少許維持家屬生活之外,全部充公。6月13日,蔣中正批准了對胡毓坤的死刑,並於6月25日押赴雨花台執行槍決。同時被槍斃的還有偽湖北省省長楊揆一、偽海軍部部長凌霄、偽天津市市長溫世霖。這位新直系的俊才、奉軍的老將,就這樣結束了他的一生。
胡毓坤有四位夫人,其中第四位是朱鐘英(江蘇如皋人),其子女情況不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