肱骨側位(humerus lateral position)是2020年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公布的醫學影像技術學名詞,出自《醫學影像技術學名詞》第一版。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肱骨側位
- 外文名:humerus lateral position
- 所屬學科:醫學影像技術學
- 公布時間:2020年
肱骨側位(humerus lateral position)是2020年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公布的醫學影像技術學名詞,出自《醫學影像技術學名詞》第一版。
肱骨側位(humerus lateral position)是2020年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公布的醫學影像技術學名詞,出自《醫學影像技術學名詞》第一版。定義被檢者呈前後位站立於攝影架前,被檢側上肢伸展下垂,肱骨長軸...
4.肱骨下端內外側突起對稱者,因正常的肱骨下端內外側突起形狀是不對稱的,內上髁向內突起較多。Ⅲ、Ⅳ度骨折應注意觀察內上髁骨骺是否存在,如有困難應強調拍攝雙側同位置的正側位或斜位X線片,觀察雙側關節間隙是否等寬,雙側內上髁...
依據外傷史、臨床症狀、肩部腫脹、疼痛及傳導痛,活動受限及X線平片診斷多無困難,所攝X線片應包括正、側位,以判定骨折端的移位情況。鑑別診斷 肱骨外科頸位於解剖頸下2~3厘米,胸大肌止點以上,此處由松質骨向皮質骨過渡且稍細,...
肱骨外髁骨折在X線片上表現多種多樣,在同一骨折類型中表現也常不一樣。除肘關節正、側位X線片外,尚應根據傷情拍攝特殊體位像,尚應酌情行體層片或CT檢查。診斷 本病主要表現為患處的腫脹、疼痛,結合X線檢查可確診。鑑別診斷 1.肱骨...
常規正、側位X線片即可確診及分型。鑑別診斷 肱骨髁上骨折主要需與肘關節脫位鑑別。併發症 1.Volkmann缺血性肌攣縮 是肱骨髁上骨折常見而嚴重的併發症。其早期症狀為劇烈疼痛,橈動脈搏動消失或減弱,末梢循環不良,手部皮膚蒼白髮涼,...
上臂部X線正側位片可明確骨折的部位、類型和移位情況,注意有無骨質破壞,鑑別是否為轉移癌、骨囊腫等所致的病理性骨折。2.上臂軟組織損傷 有牽拉痛,壓痛局限於損傷部位,但無縱向叩擊痛及異常活動。X線片可以除外骨折。3.橈神經損傷 ...
在肘關節側位X線片上,肱骨前緣與通過肱骨遠端骨骺中心的軸線夾角稱為前傾角,正常為25°,如此角增大,常提示為全骨骺分離骨折。附:診斷依據(摘自王亦璁等主編:骨與關節損傷)一、有外傷史。二、肘部疼痛,腫脹,畸形和功能障礙。肘...
肱骨中下1/3骨折畸形癒合伴有明顯骨質疏鬆者(矯形後易發生骨不連)。術前準備 根據正、側位X線片,設計截骨範圍。備6孔普通或加壓鋼板,克氏針。備血200~400ml。麻醉體位 臂叢麻醉或全麻。仰臥位,患肢置於胸前。手術步驟 1.切口...
肘正位及側位片均顯示橈骨縱軸通過肱骨小頭。2.尺橈關係不變 即上尺橈關節維持正常關係。3.肱骨與尺橈骨排列失常 往往是尺橈骨帶一內側乾骺端骨折片或肱骨小頭骨化中心移向後內上方。如肱骨小頭骨化中心尚未出現,有人提出用造影顯示...
肱骨外髁骨化後,其X線影像是診斷依據。檢查 本病最常見的檢查方法為X線檢查,也是本病的診斷依據,其X線特點如下:肱橈關節正常,肘關節正位及側位片均顯示橈骨縱軸通過肱骨小頭;尺橈關係不變,即上尺橈關係正常;肱骨與尺橈骨排列...
高度懷疑肩關節後脫位時應加攝腋位片或穿胸側位片,則可發現肱骨頭脫出位於肩胛盂後側。必要時作雙肩CT掃描,即可清楚顯示出肱骨頭關節面朝後,且脫出關節盂後緣;有時可發現肱骨頭凹陷性骨折並與關節盂後緣形成卡壓而影響復位,或...
14.肩胛骨X線像(側位)15.肩胛骨X線像(前後位)16.肱骨 17.肱骨肌肉附著部位 18.肱骨X線像(前後位)19.肱骨X線像(側位)20.橈骨和尺骨(前面觀)21.橈骨和尺骨肌肉附著部位(前面觀)22.橈骨和尺骨(後面觀)23.橈骨和尺骨...
十四、肱骨前後位 十五、肱骨側位 十六、肩關節前後正位 十七、肩關節穿胸側位 十八、肩胛骨前後正位 十九、肩胛骨側位 第九節下肢關節 一、足前後正位 二、足側位 三、足前後內斜位 四、跟骨側位 五、跟骨軸位 六、踝關節前後位 ...
六、肱骨前、後位 七、肱骨側位 八、肱骨經胸腔近端側位 九、肘關節 前、後位 十、肘關節 側位 十一、肘關節 軸位 十二、腕關節 後前位 十三、腕關節 側位 十四、腕關節 前後斜位 十五、腕關節 後前斜位 十六、腕關節 後前...
28.肘關節:肱骨遠端骨折前後位 29.肘關節:尺骨和橈骨近端骨折前後位 30.肱骨:前後住 31.肱骨:側位 32.肱骨:側位(穿胸位)第3章肩帶攝影 創傷系列(組合)肩關節撞擊綜合徵及肩袖損傷系列(組合)33.肩胛骨:正位 34.肩胛骨...
任務二 腕關節後前位、腕關節側位、腕部舟骨尺偏位攝影 任務三 肘關節前後位、肘關節側位和肘關節軸位攝影 任務四 肱骨側位和肩關節前後位攝影 任務五 足前後位和足內斜位攝影 任務六 跟骨側位、跟骨底跟軸位攝影 任務七 踝關節前後...
實訓二 腕關節正側位和舟骨尺偏位攝影技術 實訓三 尺橈骨前後位和側位攝影技術 實訓四 肘關節前後位和側位攝影技術 實訓五 肱骨側位和肩關節前後位攝影技術 實訓六 足前後位和足內斜位攝影技術 實訓七 跟骨側位和跟骨軸位攝影技術 實訓...
10.肱骨——前後正位 (1)如病變局限於肱骨一端,攝影時可包括鄰近一端關節。(2)因病情所致無法仰臥時,亦可採用立位攝影。11.肱骨——側位 (1)如病變局限於肱骨一端,攝影時可包括鄰近一端關節。(2)因病情所致無法仰臥時,...
檢查肘部外形與健側對比是否正常,仔細觀察肘部的骨性標誌,即觀察肘後部肘三角的正常關係,以及肘外側部橈骨頭與肱骨外上髁的正常關係是否已恢復。攝肘關節正、側位X線片,並注意有無肱骨內髁、尺骨鷹嘴或喙突骨折。5、固定方法 復位後...
了解肩關節功能障礙的程度。檢查肩袖組成、三角肌的肌力,必要時用肌電圖鑑定;拍攝標準正側位X線片。適應證 骨性關節炎,包括原發及繼發性;類風濕關節炎;創傷性關節炎;肩袖損傷性關節病;人工肩關節翻修 ;骨壞死、腫瘤、肩關節發育...
2.肱二頭肌軟弱無力,前臂伸肌群尤其是肱橈肌肌力很差,或肱骨內、外上髁缺損,以致屈伸肌群和內、外側副韌帶無附麗點者,不宜做此手術。3.肘部周圍為貼骨瘢痕者,不宜做此手術。術前準備 1.攝肘關節正側位X線平片,了解肘關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