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瘦對寫》是2018年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駱以軍、董啟章。
《肥瘦對寫》是2018年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駱以軍、董啟章。
《肥瘦對寫》是2018年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駱以軍、董啟章。內容簡介《肥瘦對寫》為小說家駱以軍和董啟章的文學書信集,他們輪替設題的26封信,從青春時期的體育課、繁殖故事的咖啡屋,談到反覆出現的夢境、揭示人...
《逆順肥瘦》是創作於戰國時期的一篇散文,出自於《黃帝內經》。題解 逆順,指經脈循行走向及氣血的上下運行。肥瘦,指形體的肥壯與瘦小。由於本篇重點討論了經脈的走向規律、氣血滑澀以及形體的肥瘦壯幼,並以此作為施治的依據,故以"逆順肥瘦"名篇。馬蒔《靈樞注證發微》:“首節有行之逆順,後分肥、瘦...
⒌ 指衣服鞋襪等寬大,與“瘦”相對:肥大。肥瘦兒。基本詞義 ◎ 肥 féi 〈形〉(1) (會意。從肉,本義:脂肪多)(2) 同本義 [corpulent;fat]肥,多肉也。——《說文》堅土之人肥。——《大戴禮記·易本命》瞻肥瘠。——《禮記·月令》吾牲牷肥。——《左傳·桓公六年》。服註:“牛羊曰肥。”庖...
同一種古錢的面文採用兩種書體,其字結構、筆劃、肥瘦、方穿、厚薄、重量及銅色都較一致或相似,稱為對錢。所謂“對錢”,是指錢文相同而書體不同、可以成雙配對的錢幣,又稱對文錢或對書錢,日本泉界稱之為“符合泉”。對稱,是自然界中一種普遍存在的而且又奇妙有趣的現象,對稱是種美,它能給人以整齊...
其章法崇朗清,整體感覺疏朗、勻稱、平穩;肥瘦呼應,大小相間;粗細錯落,輕重互見,跌宕起伏,韻律勃動;肥而不腫,瘦而不枯,寬而不散,細而不弱。總之,齡皋書法形美神足,外柔內剛,嬌美而不墜俗媚,含蓄而不露鋒芒。於靜謐、安祥、平和之中,蘊含著勃勃生機。齡皋閒居時,書法已負盛名;隱居京華後,...
元皇慶二年(一三一三),趙孟鉍之以贈友人:虞集曾說:“(趙孟瞟楷法深得《洛神賦》而攬其標,行書詣《聖教序》而入其室。”此卷用筆秀潤勁挺,結字疏密有別,肥瘦互參,在溫潤典雅的基礎上又不失奇宕多姿之趣。雖為行書,但亦能看出其對楷法之用心,妙契古人,精妙絕倫,是學習行書的好範本。
比喻書寫時筆墨濃淡、肥瘦、粗細的一種技法。元代陳繹曾《翰林要訣》“肉法”一則中稱:“字之肉,筆毫是也。疏處捺滿,密處提飛,捺滿即肥,提飛即瘦。肥者毫端分數足也;瘦者,毫端分數省也。”筆道由筆醮水墨寫成,故在運用時,又稱:“初學提活、蹲輕則肉圓;老成提緊,蹲重則肉**。”“水太漬...
字,筆畫少,宜肥勿小,橫要長而遒勁,如“十、萬、千”。字繁:部首多,筆畫多宜瘦,筆畫有輕有重,有粗有細,疏密相依,筆畫調和生動,如“發、露、寵”。(六) 對比協調 長短合度:筆畫排列,疏密平均,參差不齊,長短合度,如“真、書、嶪”。肥瘦調和:筆畫排列應有長短粗細之別,肥瘦調和,如“...
寫經體”即因是而生。大眾對書法的審美需求結合了宗教信仰等因素,使一時的小楷具有了整齊而便於疾讀的特點。歐陽修曾云:“善為書者以真楷為難,而真楷又以小字為難。”晉唐小楷,由它的實用性和藝術性,成為了中國書法園地的一叢幽蘭。這些法度嚴謹、肥瘦得體的作品,也成為了後世學書的典範。
傳為唐代顏真卿所書。該帖楷、行、草相混而書,書法大小、長短、肥瘦、斜正變化多端,間雜隸書筆法,氣雄力厚。作者簡介 顏真卿,生於公元709年,卒於公元785年。字清臣,京兆萬年(今陝西西安)人。唐代名臣,傑出的書法家。他在任侍御史時,為奸臣楊國忠不容,被排擠出京師,出任平原(今山東西北部)太守。...
肉肥不膩,多滋多味。濟南把子肉肉要肥瘦相當,一斤切成數塊,用麻繩捆成一把,浸在醬油之中,猛火開鍋文火慢燉,其肥而不膩、瘦而不柴,入口有醇厚的余香。把子肉講究用醬油來烹調,不放鹽。上乘的把子肉的精彩在於有肥肉的存在才能產生出肥而不膩的上佳口感。雖然是濃油醬赤熬制,但卻不鹹,剛好下飯...
濃淡疏密,短長肥瘦,隨手寫去,自爾成局,其神理具足也”(《板橋題畫竹》)。此則以“寫意”為主,胸中雖無成竹,而平昔對竹的審美觀照之極其深厚的積儲,此時亦奔赴而來,所謂“信手拈來都是竹,亂葉交枝戛寒玉”(板橋《題畫竹》)。這樣,“胸中之竹”可以“待境而生”(有成竹),也可“寫意...
字形大小、長短、寬窄、方圓、正斜、肥瘦變化多樣。如“半”、“伸”、“劍”、“惟”字,似乎欹側不穩,但經過字與字的相互協調,行線的動盪錯落,卻又復歸平正,和諧統一。整幅作品灑脫勁健,筆墨醇厚,章法跌宕,給人以渾樸豪放、氣勢磅礴之感。作者簡介 王鐸(1592?—1652),字覺斯,號痴庵,又號嵩樵...
8 鄧光榮演藝人生 人緣甚佳曾組“銀色鼠隊”.搜狐.2011-03-31 [引用日期2014-08-18] 9 “肥瘦情侶”羅文沈殿霞真摯友情30年.新浪.2002-10-24 [引用日期2014-08-18] 10 沈殿霞影視作品一覽-《七十二家房客》.新浪.2007-08-09 [引用日期2014-08-18] 展開全部 ...
獻之謂之古肥,旭謂之今瘦。古今既殊,肥瘦頗反,如自省覽,有異眾說。芝、锺巧趣,精細殆同,始自機神,肥瘦古今,豈易致意?真跡雖少,可得而推。逸少至於學锺,勢巧形容,及其獨運,意疏字緩。譬猶楚音習夏,不能無楚。過言不悒,未為篤論。又子敬之不逮逸少,猶逸少之不逮元常。學子敬者畫虎...
墨淡傷神 ;純濃滯毫 ;題署宜肥 ;余皆宜瘦 肥須有骨 ;瘦須有肉 ;肉勻骨勁 ;肥瘦適可 帶燥方潤 ;燥溫調勻 ;點不隱鋒 ;波必三折 無垂不縮 ;無往不收 ;欲擒即縱 ;欲放即收 橫直不顯 ;圭角不露 ;不為積薪 ;不為蛇蚓 橫不平滑 ;直忌狐禪 懸針垂露 ;萬年古藤 將濃遂枯 ...
從跋文中可知,陸繼善曾得唐摹蘭亭三卷,陸繼善所摹者是“東昌高公物”。陸繼善曾從姚式、趙孟釵,知雙鉤廓填法,”陸繼善書法,其用筆法度謹嚴,肥瘦適中,達到了既端重又秀媚兩全的境地。其書法作品有摹《蘭亭序》、跋趙孟疃水村圖》、跋趙孟疃右軍四事》、跋倪瓚《秋林野興圖》等。
元常,稱之“古肥”;子敬,稱之“今瘦”。今古既已不同,對肥瘦的評價頗有些相反。如果自己能觀看閱覽,就不同於眾說。張芝、鐘繇,巧趣精細,接近機微玄妙。肥瘦古今的說法,豈容易講清他們書藝的情理?真跡雖然少,可得而推斷。逸少至學寫鐘書時,勢巧形密;到他獨自立意運筆,就意趣疏朗字形舒緩。譬如...
於墨色、紙色、肥瘦穠纖之間,分毫不爽。故朱晦翁跋蘭亭謂:“不獨議禮如聚訟”,蓋笑之也。然傳刻既多,實亦未易定其甲乙。此卷乃致佳本,五字鑱損,肥瘦得中。與王子慶⑤所藏趙子固本無異,石本中至寶也。至大三年九月十六日。舟次寶應重題。子昂。 第三跋: 蘭亭誠不可忽。世間墨本日亡日少,而識真...
“日”無所謂肥瘦,由於自己心情悲涼,因而看見日光黯淡,景象悽慘。正因為情景交融,人物塑造與環境描寫結合,所以能在短短的篇幅里塑造出一個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反映出當時戰區人民的共同遭遇,對統治者的殘暴、腐朽,進行了有力的鞭撻。名家點評 宋代劉克莊《後村詩話》:《新安吏》《潼關吏》《石壕吏》《新婚...
在論描墨時所說的速緩、肥瘦、起落、來去,葉之勁中求和,竿之婉中求剛,節之斷而連等,都體現出兼顧兩端、善解矛盾的精神。余如論承染、設色、籠套,均出於長期實踐,是重要的經驗傳授,連未入五法的粘幀、礬絹亦言之詳實,對指導創作極有實用意義。關於畫墨竹,李衎獨撰《墨竹譜》,“筆筆有生意,一面...
逆順肥瘦第三十八 血絡論第三十九 陰陽清濁第四十 陰陽系日月第四十一 病傳第四十二 淫邪發夢第四十三 順氣一日分為四時第四十四 外揣第四十五 五變第四十六 本藏第四十七 禁服第四十八 五色第四十九 論勇第五十 背腧第五十一 衛氣第五十二 論痛第五十三 天年第五十四 逆順第五十五 五味第五十六 水脹第五十七...
因試前履,肥瘦吻合,乃喜。復自鏡,則眉目頤頰,宛肖生平(64),益喜。盥櫛見母,見者盡眙(65)。蓮香聞其異,勸生媒通之;而以貧富懸邈,不敢遽進。會媼初度(66),因從其子婿行往為壽。媼睹生名,故使燕兒窺簾志客(67)。生最後至,女驟出捉袂,欲從與俱歸。母訶譙之(68),始慚而入...
平穩端正是寫好字的基本要求。要平穩端正,就要把握信字的重心。重心的正確又要靠字的筆畫、部位之間的勻稱來達到。筆畫之間的勻稱應做到:疏密得當,布局合理,互相搭配,兩邊對稱,疏畫粗壯,密畫細健,肥瘦高低,因字而異,框線收縮,注意大小。部位之間的勻稱、縱橫分割應注意:上下結構,中心對齊;左右結構,...
當時,所刻的字型有肥瘦兩種:肥的仿顏體、柳體;瘦的仿歐體、虞體。宋體字 到了明代,又從宋體字演變為“橫輕直重,字形方正”的明體字(如,官職銜牌、燈籠、告示私人地界勒石、祠堂神主牌等都採用此字型)。由於這種字型橫平豎直,易於雕刻,且傾慕,易閱讀,故廣泛使用。非常流行的一種印刷字型,仍稱“宋體...
寫在一切之前 前言 PART 1 肥妹超人 PART 2 和我血脈相連的他們 PART 3 脂脂和肪肪 PART 4 吃呀!!!PART 5 都是選擇 PART 6 你肥我都肥 後記 作者簡介 林二汶,這個名字其實很多大陸的音樂早已熟知了,她曾經為《麥兜鳳梨油王子》配唱了《我的心裡只有你沒有他》,看過該片的人無不印象深刻。 她與...
書法作品一定要有精神、氣韻、骨力、肥瘦、濃淡,五者缺一則不成為書法。書法要先學好正書,進而再學習行草。未能正書而寫行草,就像未讀過莊子之語,而動輒口出玄言,這不是真正的道家。人的相貌有美醜之分,然君子與小人之態,無法掩飾;言語有雄辯與不善言辭之別,然君子與小人的氣質,瞞不住人;書法有工...
鄭板橋書法作品的章法也很有特色,他能將大小、長短、方圓、肥瘦、疏密錯落穿插,如“亂石鋪街”,縱放中含著規矩。看似隨筆揮灑,整體觀之卻產生跳躍靈動的節奏感。如作於乾隆二十七年的《行書論書》橫幅,時已七十高齡,乃晚年佳作。大意是說蘇東坡喜用宣城諸葛氏齊鋒筆,寫起來十分如意,後來改用別的筆,就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