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髁上截骨術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股骨髁上截骨術
  • 適應症:1.膝關節屈曲畸形具有骨性變化。2.軟組織松解術後的殘留畸形。
手術名稱,分類,ICD編碼,概述,適應症,麻醉和體位,手術步驟,術中注意要點,術後處理,術後併發症,

手術名稱

股骨髁上截骨術

分類

骨科/癱瘓性疾病手術/大腿及膝部癱瘓畸形的手術治療

ICD編碼

77.3513

概述

股骨髁上截骨術用於大腿及膝部癱瘓畸形的治療,手術相關解剖。

適應症

股骨髁上截骨術適用於:
1.膝關節屈曲畸形具有骨性變化。
2.軟組織松解術後的殘留畸形。
3.膝關節屈曲並有內、外翻及旋轉畸形。

麻醉和體位

選用硬膜外麻醉或腰麻。仰臥位。

手術步驟

1.切口 於股骨外髁與髕骨間,斜向外上方做約6cm切口,按層直達股骨前方。
2.切開骨膜後,向骨膜下內外各插入一剝離器,股骨下端即得到良好暴露。
3.截骨 切骨的形式多樣,有杵臼形、楔形、斜形、三角形、鉤狀等,根據畸形情況及個人經驗而定。現一般多採用V形截骨,尖端起始於髕骨上方正中,可見到遠端為髁間凹面之上方,骨質薄,骺端擴大,前方有小的滋養血管孔。近段為股骨幹,皮質厚而光滑。
4.V形的尖端即起始於乾骺分界線上,再向骨幹兩側延伸,內邊較長,切斷前內外三邊的骨質,一手握踝部上抬,一手壓於切骨處,逐漸施力,直至近端嵌插入遠端,畸形得到矯正為止。這種方法骨端嵌插牢固,勿須做任何內固定。
5.如屈曲畸形超過20°時,則將骨尖稍行切除;如超過30°~50°時,做成雙V形。
6.如同時有膝外翻畸形,則將V形內側邊多切除側方部分骨質。相反,如合併膝內翻畸形,則多切除外側骨質。

術中注意要點

1.切開骨膜時,應在髕骨上約5cm處切開,然後向下延伸,注意不得損傷髕上囊。
2.切骨刀須薄、快,否則易引起骨皮質粉碎。
3.切骨刀以傾斜20°向後上為宜,過多向上,則後方骨質堅實,難於造成人工骨折;過多向下,則伸直時,無後方阻擋,易因不穩定而發生移位。
4.切骨切忌粗暴,防止損傷膕窩神經血管。

術後處理

膝關節伸直位,管形石膏固定,在未全乾時,將石膏縱行剖開,防止肢體腫脹後壓迫,術後密切觀察,如有足部活動力量減弱,皮膚麻木及足趾發紺等現象,應及時從石膏縱行剖開處撐開,10~14d拆線後再加一卷石膏繃帶。如術後殘留有一定屈曲角度,則應更換石膏,並逐漸矯正膝關節於充分伸直位。石膏固定10~12周,1個月後可帶石膏下地,10~12周去石膏拍片,如已骨性癒合,則不必固定,同時逐漸鍛鍊膝關節活動功能。如尚未癒合,可改用石膏托固定,骨性癒合後再開始鍛鍊關節功能。

術後併發症

1.反屈角過大 超過10°的反屈角,會造成行路困難,並會因負重而逐漸加重,原因有:①切骨平面過高;②後方軟組織攣縮嚴重,術前未很好拉松或手術切斷;③暴力壓直時發生移位。
2.遠端後方或側方移位 因切骨尖端嵌插不牢所致。
3.血管危象 多因畸形較大,一次矯正過多引起,輕者發生凍瘡,局部壞死,重者甚至截肢。個別有損傷膕動脈者,應特別引起注意。
4.腓總神經麻痹 造成原因:①矯正角過大,腓總神經受牽拉;②石膏過緊及軟組織腫脹壓迫;③向後成角過大。最多見的是石膏過緊及局部腫脹所致,術後應密切觀察,一有足部麻木,足趾運動肌力減弱,即應松解石膏及放鬆包紮。
5.截骨後錯位 劉廣傑報導1700例中有8例錯位,主要是截骨平面過高及V形夾角過大,甚至近於橫斷致嵌插不牢所致。
6.膝關節強直,屈曲受限 由於後傾角過大,髕上囊損傷及股中間肌粘連等引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