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養與肝病
1.蛋白質、B族維生素缺乏引起肝壞死、脂肪變性、纖維化最後癌變。
2.胱氨酸、維生素E和硒的缺乏引起瀰漫肝細胞壞死。
3.營養過度導致脂肪肝越來越多。
4.黃麴黴菌毒素和亞硝胺引起肝臟急性損傷,甚至發生癌變。
5.水產品和水污染:A肝病毒通過污水和糞便污染各種水源,如井水、塘水、河水、自來水和游泳池水等,引起A肝流行,水產品,如蛤類、牡蠣、泥蚶、蟹等,極易遭受污染;飲用水污染則是戊肝爆發流行的主要傳播方式。池塘中生長的藍綠藻產生的藻類毒素可污染水源,可能與肝癌有關。
6.飲酒:長期大量飲酒(乙醇攝入量>80g/d,10年以上),酒精及其代謝產物引起肝臟損害,引發酒精性肝炎、酒精性脂肪肝,繼而發展為肝硬化。
慢性肝炎
1.慢性肝炎(Chronic hepatitis)
由各種不同原因引起的臨床和病理學綜合徵,而不是一個單獨的疾病,病程持續時間超過6個月以上者稱為慢性肝炎。慢性肝炎包括:酒精性肝病、病毒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炎等肝病。
2.膳食治療與慢性肝炎
(1)充足的能量 足夠的能量攝取可減少組織蛋白的分解,有利於蛋白質的合成,促進肝細胞的修復與再生。
(2)充足的蛋白質 適當提高蛋白質攝入量有助於補充體內蛋白質損耗,改善機體蛋白質營養狀態,促進肝細胞再生與修復。奶類及其製品、瘦的畜禽肉類、魚蝦類、豆類及其製品是優質蛋白質的良好來源。
(3)適宜的脂肪 適當限制脂肪的攝入有助於糾正患者的脂肪消化不良、高脂血症和脂肪肝等脂代謝紊亂。
(4)適宜的碳水化合物 可以增加肝糖原儲備,增強肝臟的解毒能力,並有利於蛋白質在體內的充分利用。其來源應以複合碳水化合物為主。宜用各種米麵類,如饅頭、花捲、米飯、掛麵等。
(5)充足的維生素 維生素具有保護肝細胞免受毒素損害的作用,宜注意補充,多選用富含脂溶性維生素以及B族維生素和維生素C的食物。
(6)水 如無肝功能衰竭出現,飲水量無特殊要求。發生肝硬化腹水時攝入水量同肝硬化失代償期。
(7)膳食纖維 對於調節血糖、血脂具有良好的作用,若存在食管胃底靜脈曲張,應減少富含膳食纖維的蔬菜及水果的攝入。
(8)飲食 宜清淡、易消化食物,忌用油炸、高脂肪、高膽固醇等不宜消化食物及各種辛辣刺激性調味品。
肝硬化
1.肝硬化
是一種以肝組織瀰漫性纖維化、假小葉和再生結節形成為特徵的慢性肝病。是一種臨床常見的由多種病因引起的慢性、進行性肝臟損害,是各種慢性肝臟疾病的晚期表現。本病的流行病學特點為男性多於女性,35~50歲為多見。
2.營養與肝硬化
(1)長期大量飲酒 酒精及其代謝產物引起肝臟損害,引發酒精性肝炎、酒精性脂肪肝,繼而發展為肝硬化。
(2)營養障礙 營養過剩與營養不良均可導致非酒精性脂肪肝(NASH),據統計約70%不明原因肝硬化可能由NASH引起;。
3.營養治療原則
(1)足夠的碳水化合物 能增加肝糖原儲備,防止毒素對肝細胞的損害,起到保肝解毒的功效,可選用包子、饅頭、花捲、發糕、麵包等發酵類麵食。
(2)蛋白質合理選擇 ①在肝功能代償期,選用富含優質蛋白質易消化的食物:如奶類及其製品、蛋類、豆腐類、魚蝦類、嫩的畜禽瘦肉類等。②肝功衰竭、肝性腦病時避免食用含芳香族胺基酸豐富的食物(如帶皮的雞肉、豬肉、牛肉、羊肉等),宜增加富含支鏈胺基酸的豆類蛋白,適當減少芳香族胺基酸的攝入。
(3)適宜的脂肪 肝硬化患者肝功能減退,膽汁合成減少,對脂肪的消化與吸收能力減退。
(4)充足的維生素 肝硬化患者常有維生素的缺乏,其中以維生素素B1、維生素B6、維生素B12、葉酸、維生素A、維生素D、維生素K等較為明顯,在實施營養治療過程中應多選用富含多種維生素的食物。若膳食攝入不足可通過複合維生素製劑予以補充。
(5)少量多餐 飲食宜清淡、易消化、少刺激。有食管胃底靜脈曲張者應避免粗糙食物。
(6)烹調方式 宜蒸、燴、燉等易於消化的烹調方法,禁用炸油煎。
(7)肝硬化伴大量腹水應限制水的攝入量 可在醫生或臨床營養師的指導下進食高能量密度的食物,如肝病專用腸內營養製劑。
參考文獻
[1]顧景范主編.現代臨床營養學(第2版).北京:科學出版社.2009.
[2]焦廣宇主編.臨床營養學.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0.
[3]胡雯主編.醫療膳食學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