者也

者也,中文漢語,音zhěyě,古文中的語氣詞,一般被置於句末,表示判斷語氣,不譯。出自秦相李斯諫逐客書》:“今乃棄黔首以資敵國,卻賓客以業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謂‘藉寇兵而齎盜糧’者也。”

周敦頤愛蓮說》:“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西漢司馬遷史記·鴻門宴》:“沛公之參乘樊噲者也。”戰國初期孟子孟子·告子上·魚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者也。”

“者也”這個詞在文言文中是非常常見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者也
含義,詞語釋義,字義,典籍例句,拓展,

含義

詞語釋義

者也,音zhě yě,中文漢語辭彙,文言文中的常見用詞,多數置於句末,一般認為作語氣詞,表示判斷語氣,不譯慨滲悼。一說其意譯為“……的東西”,“者”即仔院“……的東西”,而“也”即文言文棵嚷朽句末的語氣詞,不譯。“者也”這個詞最早出自於秦相李斯的《諫逐客書》,後世古文中亦多用此詞。

字義

者:如果放在陳述句末,可作為語氣詞,可助終結、比擬等語氣 。一說意只鍵拜槓譯為“……的東西”。
也:“也”亦為語氣詞,可助判斷、強調、將然等語氣。
【釋義】者也:在古文中常見為助完成判斷語氣的語氣詞,可不譯。一乘棕抹說意為“……的東西”。

典籍例句

西漢司馬遷史記·鴻門宴》:“沛公之參乘樊噲者也。”
戰國孟軻孟子·魚我所欲也》:“捨生而取義者也。”
北宋周敦頤愛蓮說》:“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
戰國莊周莊子·逍遙遊》:“匪妹地蜜此雖免乎行,猶有所待者也。”“去以六月息者也。”
墨翟墨子·公輸》:“荊有雲夢,犀兕麋鹿滿之,江漢之魚鱉黿鼉為天下富,宋所謂無雉兔鮒魚者也,此猶粱肉之與糠糟也。”
西漢史學家司馬遷《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秦自繆公以來二十餘君,未嘗有堅明約束者也。”
唐·韓愈師說》:“彼童子之師,授之書而習其句讀者,非吾所謂傳其道解其惑者也。”
明·張溥五人墓碑記》:“既而以吳民之亂請於朝,按誅五人,曰顏佩韋、楊念如、馬傑、沈揚、周文元,即今之傫然在墓者也。”
西漢劉向晏子使楚》:“齊之習辭者也。”
司馬遷《史記·魏公子列傳》:“贏乃夷門抱關者也,而公子親枉車騎。”

拓展

因為“者也”在古文中非常常用,因此人又將“者也”作為古文言詞的一個象徵,並把“者也”與古文中的另兩個常用辭彙“之乎”拼連到一起,成為了現代辭彙“之乎者也”(zhī hū zhě yě,亦作“者也之乎”),這四個字都是文言虛詞,常用以形容說話寫文章充糠判喜歡古奧,也可以用以諷刺人說話喜歡咬文嚼字,也形容半文不白的語言或文章,其最早出自於宋代文學家文瑩《湘山野錄》:“之乎者也,助得甚事?”
例句《敦煌零拾·嘆五更》:“之乎者也都不識;如今嗟嘆始悲吟。”
示 例:他對人說話,總是滿口之乎者也,叫人半懂不懂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