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期心理衛生

老年期心理衛生

老年期心理衛生 指的是老年期的個人或群體的心身健康、人格健全。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由於衛生事業的發展,人口的平均壽命急劇增加,老年人在人口中的比例越來越大。因此,老年人的心理衛生問題受到普遍關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老年期心理衛生
  • 定義:老年期的個人或群體的心身健康等
  • 對象:老年人
  • 分類:心身健康
主要內容,參考書目,

主要內容

社會生活中的緊張刺激會使老年人形成種種心理問題,影響他們的心身健康。這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①與機體老化和疾病有關的心理反應。機體老化引起的皮膚變皺失去彈性、脂肪增加、視力減退、聽覺遲鈍變聾、動作反應遲緩、記憶力減退、心智銳敏度降低等,以及腦組織細胞萎縮、色素沉著、鈣和脂肪沉著增多和壞死灶等退行性變化,都是各種心理活動衰退的生物學基礎。老年人患各種疾病也明顯增多,常見的有心血管、腦血管疾病和癌症等,其中一些能直接影響老人的心理功能。例如,腦動脈硬化並發的腦組織供血不足會引起記憶減退,嚴重的將使老人變成痴呆;視聽感知力的減退也會影響老人對客觀事物的認知以及和他人的接觸交往。疾病也會對老人發生一些間接的心理影響。例如,有些老人由於長期患病,造成經濟上和生活自理上的困難。行動不便與生活圈子縮小反過來又使老人產生年老無用、是別人的累贅等想法,進而出現孤獨、抑鬱、厭世等情緒。此外,對自身健康的考慮,往往也是老年人常見而又頗難排解的心理問題。
②退休和社會職能變化造成的心理問題。例如老年人退休後離開有較多人際交往的環境而回到狹小的家庭,使生活內容和節奏發生巨大變化,不少人會因此產生煩躁、抑鬱,感到茫然、無所事事,導致某些身心障礙。一般來說,老年人適應這種情境或重建新的生活秩序需要一年左右。持有不同的工作和生活態度的人對退休的反應和適應是不同的,如願意多有閒暇時間或樂於從事家務的人往往對退休持歡迎態度。社會應該宣傳退休是老人完成其社會職責後的光榮退役,組織多方面關心退休人員的生活;家屬也應給以支持、體貼、安慰,共同為之安排新的生活秩序,幫助老人順利地適應這一轉折。
③家庭變故與家庭關係的改變。以核心家庭為主的美國,只有不到20%的老人與親屬同住。老人中女性喪偶的約占50%,男性占20%,其中很多人(約占28%)是獨自生活,約有5%的老年人住在各種形式的養老院裡。根據調查,中國老年人有60~90%與兒孫共同生活,其中大部分是三代同堂。老夫妻倆單獨生活或獨居的僅占10~30%左右。由於子女一旦因結婚或工作離家,作母親的失去了多年為之操勞的對象時,許多老婦產生孤獨、抑鬱等情緒障礙。在中國,兒女結婚以後,不少仍和父母同住,老年人,尤其是老婦既有兒女照料,也還承擔操持家務、養育孫輩的責任;既有依靠也有寄託,可促進積極的心理狀態。但也有部分家庭由於關係複雜產生種種矛盾導致心理緊張,也是老年人心理衛生工作的對象。子女夭折、摯友死亡,特別是喪偶給老年人以重大的精神刺激,往往會引起嚴重的情緒障礙,如呆木、渴念死者、抑鬱等。這時,親友的及時安慰和關注、退休老人的集體活動能起緩解作用。
④生活貧困導致的心理緊張。美國有七分之一65歲以上老年人的年收入在貧困線以下,其中獨居老年人(主要是女性)貧困的更多,幾乎占一半。孤獨和貧困是老年人的重大精神壓力。中國老人的生活水平雖然較低,但他們的生活大多有保障,所以他們有安全感。也有少數老人因經濟困難造成負擔、或因經濟問題引起家庭糾紛增加精神壓力。
老年人精神障礙常是多種精神緊張刺激互動影響、積累加劇的結果。研究發現,抑鬱症患者,尤其是有自殺企圖者,病前曾經歷多種精神緊張。據統計,美國65歲以上老年中有明顯精神障礙(包括機能性和器質性)的約占15%。人們還發現,年齡越大,發病率越高;發病情況與婚煙狀況和居住環境有一定關係,結婚者發病率最低,鰥寡者較高,分居或離婚者最高。居住老人院的又遠比家居者發病率高。據調查,中國老年人中患嚴重老年性痴呆症者較少,抑鬱症和神經官能症者較多,其發生又多與過去病史有關。
生活滿意是老年人身心健康的重要條件。參加某種有意義的活動,如工作學習、從事書畫、園藝或家務勞動;結交知心朋友建立新的社會聯繫;家庭關係融洽和睦、互助互愛都是老年人心理衛生的重要基礎

參考書目

 
J. E. Birren and R.B.Sloane(ed.) ,Handbook of Mental Health and Aging,Prentice-Hall,Englewood Cliffs,New Jersey,1980.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