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疏義》是2019年九州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高語含。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老子疏義
- 別名:老子王弼註疏義
- 作者:高語含
- 類別:中國哲學
- 出版社:九州出版社
- 頁數:300 頁
- 定價:75 元
- 開本:16 開
- 裝幀:平裝
- ISBN:9787510882654
《老子疏義》是2019年九州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高語含。
《老子疏義》是2019年九州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高語含。內容簡介 本書是以王弼《老子注》為基礎,綜合韓非、郭象、成玄英、蘇轍、焦竑等歷代學人的釋《老》成果與當代學者的最新研究成果,按照南北朝到初唐時期作疏的傳統體例而形成的對《老子注》逐章逐句的文言疏證,包含《老子》文本考辨、文字訓詁與義理闡發...
唐寫本,發現於敦煌藏經洞,現藏於國家典籍博物館。捲軸裝,麻紙,首尾殘,現存卷長270.5厘米,148行。經文朱書,疏文墨書。前半部分為開題序例,據稱道經有三十六章,德經有四十五章,與唐代河上公注本及李榮注本相同。後半部分為經文及註疏,起於第一章,止於第七章,為“五千文”本,疏義近於李榮、...
《帛書老子再疏義》是2007年商務印書館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尹振環。內容簡介 1973年12月,從馬王堆漢墓出土了兩種《老子》寫本,分別稱為甲本、乙本。這是目前所能見到的最完整、最古老的《老子》抄本。該書就是對這兩本書進行考釋、研究。 該書是在作者《帛書老子釋析》的基礎上重新改寫而成的,分上下兩編...
老子(約公元前571年—約公元前470年,一說公元前571年—公元前471年),姓李名耳,字聃,字伯陽(或曰謚伯陽),春秋時期人。《史記》《後漢書》等記載老子出生於楚國或陳國,苦縣(今鹿邑)厲鄉(一作賴鄉)曲仁里人(一說安徽省渦陽縣人)。中國古代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和史學家,道家學派創始人和主要...
老子大約於周靈王元年(魯襄公二年、宋平公五年、公元前571年)出生於陳國苦縣。據《史記·老子韓非列傳》所說,老子即李耳,是陳國苦縣厲鄉曲仁里人。 [1] [3] [2] 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郭蘭芳在《論老子哲學思想》中寫道:老子姓李名聃,是陳國苦縣的厲鄉曲仁里人,生於春秋末期,曾任周王朝的圖書館長、管圖書...
《文子疏義》,是2023年中華書局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王利器。內容簡介 《文子》是中國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籍,它上承《老子》,下啟《淮南子》,是研究漢代以前道家思想不可或缺的寶貴資料。《文子疏義》以《道藏》中《通玄真經》默希子注本為底本,校以鐵華館影刻宋本和涵芬樓影印宋本,擇善而從。在注釋方面,...
勇於敢則殺,勇於不敢則活。此兩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惡,孰知其故?天之道,不爭而善勝,不言而善應,不召而自來,繟然而善謀。天網恢恢,疏而不失。(春秋·老子《道德經》第七十三章)綜上文獻所述,才有了《天網恢恢,疏而不漏》這個成語。成語典故 從前,楚地有個人,財迷心竅,非常貪心,卻又不願意...
無為自化,清靜自正:語本《老子》:“我無為而民自化,我好靜而民自正”。(王弼注本《老子道德經》第五十七章,魏源《老子本義》本第五十章)。這是主張緩和社會矛盾,讓事物保持原狀的保守思想。無為,一任自然,無所作為。清靜,內心清虛明靜,無所索求。嘗:曾經。窺:從小孔或縫隙里看。此引申為涉獵、研究...
最後一點,一般被認為是《論語集解義疏》最有特點的地方。例如還有其他學者論述:何晏多處援用道家思想來解釋《論語》,可見他的出發點是以道解儒,把儒家思想道家化。他的這種做法,使《周易》、《老子》、《莊子》開始與《論語》融合,故“自何氏《集解》以迄陳梁之間,說《論語》者,義有多家,大抵承正始之...
後輩追思其人其道,千百年來不絕於縷,雖煞費苦心,然老子於世人依舊如其道一樣“惟恍惟惚”,就連其書亦版本紛紜,世莫知其所初。吾景仰老子時日已久,期悟老子思想之真髓,然因天資愚鈍,於老子之哲思總未透徹暢曉,故而在導師建議下,始探究老子思想之源以求對老子其人其書有更深入之理解。吾才疏學...
尹振環(1934--2020),自學與治學60餘年,發表文章170餘篇,出版專著10本,其中中華書局出版《楚簡老子辨析》,商務印書館出版《帛書老子再疏義》、《重識老子與〈老子〉——其人其書其術其演變》,以上兩書被收入國家社會科學基金文庫。圖書目錄 姓李的老子是老聃還是太史儋 ——析《史記》中的三位老子/1 《...
(18)又如:疏慢(疏遠而怠慢);疏闊(疏遠);疏異(新鮮別致之意);疏落(疏遠;冷落);疏木(疏遠);疏外(疏遠見外);疏斥(疏遠排斥)詞性變化 ◎ 疏 shū 〈形〉(1)稀疏;稀少 [sparse]疏,闊也。——《玉篇》天網灰灰,疏而不失。——《老子》以疏為美,密則無態。——龔自珍《病梅館...
疏而不漏,讀音shū ér bù lòu,漢語成語,意思是天道公平,作惡就要受懲罰,它看起來似乎很不周密,但最終不會放過一個壞人;比喻作惡的人逃脫不了國法的懲處。出自《老子》。成語出處 《老子》:“天網恢恢,疏而不失。” 成語用法 作謂語、定語;用於勸誡人。示例 《魏書·任城王傳》:“天網恢恢,疏而不...
又作《老子義疏》五卷(或稱四卷)、《道德玄義》三十三卷,均佚。唐末杜光庭概括詮疏箋注《道德經》各家意向時,列梁朝道士孟智周為“明重玄之道”。梁靜惠王請智周講道。光宅寺僧法雲來赴。“發講,法雲淵解獨步,甚相凌忽。及交往復,盛其詞辯。智周敷釋煥然,僧眾嘆伏之”。時人稱之為小孟。
《道德真經廣聖義》道家書名。唐末杜光庭撰。原書三十卷.《道藏》本析為五十卷。卷首杜光庭序中列舉歷代註解《道德經》者凡六十餘家。此書前五卷為總論,其中概述全經宗旨,介紹老子生平事跡,並對唐明皇御注序逐句加以疏解。6—50卷為八十一章經文疏釋,皆首列經文,次列唐明皇注,再次為明皇疏,最後為杜光庭疏...
這一說法被後世道教繼承,如唐代成玄英《老子義疏》疏釋十七章“太上,下知有之”時稱,“太上,即是玄天教主太上大道君也。言道君在玉京之上金關之中,凝神遐想,為常應之處”。同時,十八章“大道廢,有仁義”疏稱“即是太上之教廢也”。如此,大道即是太上之教,道、教、太上三者一體。此處的大道乃是老子...
中國古代自由主義理論的首倡者是老子。老子的無為論乃是中國古代自由主義的“大本營”和“基本形式”。楊朱的“童子牧羊”論正是“無為而治”論的一種具體表現形式。這裡值得一提的是管子的“或使論”。蒙文通指出《管子·白心》一篇,“闡或使之義為備”,這實在是慧眼獨具。《白心》云:“天或維之,地或載...
道家:先秦時期的一個思想派別。以老子、莊子為代表人物,主張順應自然,無為而治。後亦指崇尚黃帝、老莊之說者。釋家:釋家即佛教。法家:戰國時的學派,為九流之一。以尚法明刑為主,以李悝、商鞅、韓非等人為代表。兵家:古時對軍事家或用兵者的通稱。亦指研究軍事的學派。農家:戰國時期反映農業生產和農民思想的...
顧歡是老子學派一大家,《南齊書·顧歡傳》載,顧歡撰有《老子義綱》《老子義疏》。唐末道士杜光庭在論述前代詮疏箋注《老子》六十家時稱:“梁朝陶隱居(陶弘景)、南齊顧歡,皆明理身之道”;“顧歡以無為為宗。”《正統道藏》收有題名顧歡的《道德真經註疏》八卷。近人蒙文通先生在《校理成玄英疏敘錄》中,...
魏晉時期,不僅《易》、《書》、《詩》、《左傳》、《穀梁》、《論語》等儒家經典有注,其他古書如《史記》、《漢書》、《老子》、《莊子》以及辭賦之類也有人注釋,訓詁之學得以不致廢墜。其中精義頗多,不無可取。自宋齊以後,兼釋經注的“義疏”體出現,如梁代國子助教皇侃著有《禮記義疏》、《論語義疏》...
流傳至今的漢代註疏著作有趙岐的《孟子注》(其序為《孟子題辭》,《疏》為宋孫奭所作)、鄭玄所注《毛詩》、《三禮》,以及何休所著《春秋公羊解詁》等。其中除何休所注《公羊傳》為今文外,其餘均系古文。章句註疏之學開始集中在對“經”的註疏,以後逐漸擴大到先秦諸子,如馬融曾注《老子》、《淮南子》,...
而自戰國時代韓非撰《解老》、《喻老》以來,歷代都有大批學者為《老子》一書箋注疏義,闡發宏旨,釋疑解難,匡謬正誤。至元代便有所謂“《道德》八十一章,注者三千家”的說法,明清至今,其數可想而知。加之,“道與世降,時有不同,注者多隨時代所尚,各自其成心而師之。故漢人注者為‘漢老子’,晉人...
老子為什麼說是“聖人不仁”呢?這是因為,真正之道義乃是大公,而大公則無親疏之別,無物我之分,其於大不偏,於小不遺,廣慈博大,至誠不移。既不可能得到它額外的親近,也不可能得到額外的疏遠;既不可能得到額外的利益,也不可能得到額外的妨害;既不可能得到額外的崇貴,也不可能得到額外的卑賤。大公為什麼...
絕學無憂是出自老子的《道德經》中的詞語,絕學的學指的巧智之學,和社會上的複雜現象,不如不學。出處 《老子》第十九章:馬王堆出土古文 絕聲(聖)棄知(智),民利百負(倍)。絕仁棄義,民復畜(孝)茲(慈)。絕巧棄利,盜賊無有。此三言也,以為文未足,故令之有所屬。見素抱樸,少私寡慾,...
”①且在《道藏本三聖注道德經會箋》中他又評價道:“竊嘗以為諸注中宋徽宗與王元澤(霧)獨能知道家義,字裡行間,不無為之游揚之處。@任繼愈先生亦在《道藏提要》中轉引《續修四庫全書提要》的觀點評論道:“雖謂老子注書自名為經,未免拘於成見。而跪求食於母。亦沿明皇之誤,而以由解道,以得解德,...
著名的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是道家學派的代表人物,老子哲學思想的繼承者和發展者,先秦莊子學派的創始人。他的學說涵蓋著當時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根本精神還是歸依於老子的哲學。後世將他與老子並稱為“老莊”,他們的哲學為“老莊哲學”。他的思想包含著樸素辯證法因素,主要思想是“天道無為”,認為一切事物...
以後各代注釋《論語》的版本主要有:三國時魏國何晏《論語集解》,南北朝梁代皇侃《論語義疏》,宋代邢晏《論語註疏》、朱熹《論語集注》,清代劉寶楠《論語正義》等。宋代趙普有“半部論語治天下”之說,可見論語的貢獻很大。《孟子》《孟子》是記載孟子及其學生言行的一部書。孟子(約前372-前289年),名軻,...
開元二十三年(735年),玄宗還將“親注《老子》並修疏義八卷”等,“頒示公卿士庶及道釋二門,聽直言可否?”⑨廣泛徵求意見。至此,《道德經》已經成為比較充實和完備的經學教材。開元二十九年,唐玄宗正式下令設定道舉。據《新唐書》卷四十四《選舉志》上載:二十九年,始置崇玄學,習《老子》、《莊子》、《文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