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譯有“道”

翻譯有“道”

翻譯有“道”是上海外國語大學建設的慕課、國家精品線上開放課程,該課程於2015年春季首次在智慧樹網平台開課,授課教師是馮慶華、吳贇、肖維青、劉全福等。據2021年8月智慧樹網顯示,該課程已運行14學期,累計選課2.56萬人,累計學校222所,累計互動8.97萬次。

該課程共四章,主要幫助學生跳出對於語言陳規定式般的理解,通過中英對比與分析,讓學習者看到支撐語言常新的異域及本土文化和社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翻譯有“道”
  • 類別:慕課、國家精品線上開放課程
  • 授課教師:馮慶華、吳贇、肖維青、劉全福等
  • 建設院校:上海外國語大學
  • 授課平台:智慧樹網
  • 首開時間:2015年春季
課程建設,課程性質,課程定位,適應專業,課程簡介,課程大綱,開課信息,課程特色,學習預備,考核標準,教師簡介,

課程建設

翻譯有“道”課程的建設基礎是上海外國語大學英語學院“翻譯理論與實踐”課程,依託於上海外國語大學英語語言文學全國重點學科和上海市重點學科,是“上海市重點建設課程”和“上海市精品課程”之一。
2017年12月26日,該課程被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認定為“國家精品線上開放課程”。
2020年11月24日,該課程被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認定為“首批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

課程性質

課程定位

翻譯的道何在,如何能在中英語言文化中起承轉合、來去自如,如何體會兩種語言之間的差異和融合,如何鑑賞語言的複雜與精深,領域背後文化的博大與紛繁——對這些問題的回答與領悟是翻譯有“道”課程的宗旨所在。該課程幫助學生跳出對於語言陳規定式般的理解,通過中英對比與分析,讓大家看到支撐語言常新的異域及本土文化和社會。

適應專業

翻譯有“道”課程主要面向外國語言文學類專業學習。

課程簡介

翻譯有“道”課程共四章,主要介紹翻譯的基本概念,分析常見翻譯錯誤的原因,理解翻譯對於文化的構建意義,強調多元互動的翻譯觀及文化觀的重要性;從英語與漢語的語言與文化層面對比入手,培養譯者的語言差異意識和語言對比意識,從而改善翻譯能力;注重討論歌詞翻譯及兒童文學的翻譯,從翻譯的色彩和聲音兩方面入手,結合趣味性的認知手段,以提高學生的具體翻譯能力;還介紹了詩歌翻譯與電影翻譯的特點,與其他類型文學翻譯的不同之處,及譯者在翻譯過程中需要考慮的要點等。

課程大綱

第一章 翻譯概論與文化
1.1翻譯概論
1.1.1翻譯的when和what
1.1.2誰能成為好翻譯?
1.2譯者的鍊字
1.2.1你知道多少個“笑”的譯法?
1.2.2“道”的72變
1.3四大名著的英譯歷程
1.3.1《水滸傳》=“強盜和士兵”?
1.3.2《紅樓夢》的“西遊記”
1.4從回譯中學習翻譯
1.4.1從回譯中學習翻譯
1.4.2妙趣橫生的回譯遊戲
第二章 英漢對比與翻譯
2.1漢英區別
2.1.1英-漢翻譯為啥這么難(一)
2.1.2英-漢翻譯為啥這么難(二)
2.2句子翻譯
2.2.1讓人“發瘋”的漢英翻譯(一)
2.2.2讓人“發瘋”的漢英翻譯(二)
2.3中式英語
2.3.1中式英語(一)
2.3.2中式英語(二)
2.4 文字遊戲的翻譯
2.4.1文字遊戲可譯嗎?
2.4.2文字遊戲的妙譯
2.5雙關語的翻譯
2.5.1雙關語的翻譯(一)
2.5.2雙關語的翻譯(二)
第三章 翻譯的聲音與色彩
3.1歌曲的譯配1
3.1.1歌曲譯配導論
3.1.2歌曲譯配的案例分析(一)
3.2歌曲的譯配2
3.2.1歌曲的不可譯性
3.2.2歌曲譯配的案例分析(二)
3.3兒童文學的翻譯1
3.3.1“成人”到“兒童”的華麗轉身
3.3.2給大灰狼“重新做狼”的機會?
3.4兒童文學的翻譯2
3.4.1“猜猜我有多愛你”
3.4.2“我真的很愛很愛你”
3.5電影名稱的翻譯
3.5.1電影名稱的翻譯(一):創意與審美的碰撞
3.5.2電影名稱的翻譯(二):全球化的融合與吸引
第四章 詩歌翻譯
4.1 英詩漢譯的歷史發展(從近代到五四)
4.1.1譯詩的革命——從近代到五四
4.1.2詩意的縱情與歐化的語言
4.2英詩漢譯的歷史發展(建國後)
4.2.11949年之後的翻譯新要求
4.2.2新時期的翻譯新氣象
4.3“哀希臘”的英譯歷程
4.3.1以譯詩為鏡:解讀“哀希臘”
4.3.2翻譯家的理想與情懷:“哀希臘”英譯的衍變
4.4漢詩英譯
4.4.1漢詩之美與英譯之難
4.4.2中國古詩與美國意象派詩歌
註:課程大綱排版從左到右排列

開課信息

開課次數
開課時間
授課教師
學時
參與人數
第1次開課
2015春夏
馮慶華、吳贇、肖維青、劉全福、章艷、侯靖靖、趙璧、顧憶青
26學時
2154人
第2次開課
2015秋冬
748人
第3次開課
2016春夏
32學時
1631人
第4次開課
2016秋冬
2562人
第5次開課
2017春夏
701人
第6次開課
2017秋冬
429人
第7次開課
2018春夏
2918人
第8次開課
2018秋冬
2964人
第9次開課
2019春夏
3475人
第10次開課
2019秋冬
130人
第11次開課
2020春夏
4839人
第12次開課
2020秋冬
1856人
第13次開課
2021春夏
1181人
第14次開課
2021秋冬
31學時
待定

課程特色

課程設計原則
該課程糅合多樣而有效的教學形態設計。
序號
方法名稱
方法內容
使用目的
1
講解示範法
教師在學生已完成翻譯練習的基礎上,正確地把持翻譯的標準和技巧,引導學生運用語言學、文學、文化、美學等知識去對源語文本進行多層次、全方位的剖析,努力去了解作者在文本中的意圖等。之後,針對學生練習中存在的錯誤和缺點,進行點評。同時給學生指明翻譯的方向,傳授相應的翻譯技巧,並提供優秀的翻譯範文。這是該課程最主要的施教方法,即以教師為中心的重內涵的教學方法。
幫助學生正確理解和掌握翻譯的標準,熟悉各種翻譯的技巧,學會分析英漢語文本的正確方法,了解優秀譯文的特點,培養正確的翻譯思路,逐步養成“翻譯乃大道”的文化觀。
2
分組討論法
教師將三十名左右的學生分成若干小組,要求學生在規定時間裡對指定的翻譯文本進行討論,內容包括對源語文本的梳理、翻譯技巧的總結、選詞用字的推敲等等。討論之後,每個小組選派代表陳述該組的討論結果。在綜合學生討論意見的基礎上,教師開始做正確的引導。
充分調動每位學生學習翻譯的積極性,培養學生自主尋找解決問題辦法的能力,培養學生創造性的學習思維。
3
先口譯後筆譯法
課堂上臨時把原文發給學生,要求他們做視譯練習,反覆幾次之後再做筆譯。經歷了這樣一個從鬆散到嚴謹的語言操作過程,老師再做譯文點評。
培養學生識別區分口頭語言和書面語言的敏感性,對比口譯和筆譯的不同翻譯思路,進而提高他們的筆譯水平。
4
自我評鑑與交叉評鑑法
教師在講評學生的翻譯練習之後,在他們的練習中抽出若干段典型的譯文,印發給每位學生,要求他們在堂上或課後對這些譯文進行筆頭修改和潤色,並做其他方面的評估。
鞏固學生對翻譯標準的理解和把握,培養學生對譯文質量高低的鑑別能力,加深學生對自身存在問題的認識和理解,提高學生對翻譯的興趣。

學習預備

學習資料
書名
作者
出版時間
出版社
《實用翻譯教程》
馮慶華
2010年
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表格內容參考資料

考核標準

平時成績30分
平時成績=學習進度分(5.0分)+學習行為分(25.0分) 。
章測試成績10分
單項類目名稱
卷面分
單項滿分
第一章 單元測試
100
2.5
第二章 單元測試
100
2.5
第三章 單元測試
100
2.5
第四章 單元測試
100
2.5
見面課成績20分
見面課成績得分=見面課實際得分/見面課總分*權值。
單項類目名稱
單項滿分
翻譯概論
5.0
英漢語對比與翻譯
5.0
翻譯的聲音與色彩
5.0
文化與翻譯
5.0
期末考試成績40分
期末考試得分=期末考試實際得分/期末考試總分*權值。
採用線上期末考試形式作為期末考試成績。
試卷:教程考試。

教師簡介

馮慶華,男,1958年11月生,上海外國語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上海市翻譯家協會理事。
吳贇,上海外國語大學英語學院教授,同濟大學外國語學院特聘教授、博士生導師。
肖維青,女,上海外國語大學英語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翻譯系主任。
劉全福,男,1961年生,博士,上海外國語大學英語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章艷,女,1970年生,上海外國語大學國際金融貿易學院教授、翻譯學碩士生導師。
侯靖靖,女,1974年生,上海外國語大學英語學院副教授。
趙璧,上海外國語大學英語學院講師。
顧憶青,上海外國語大學黨委宣傳部副部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