羮

最初僅指帶汁的肉。。後亦以蔬菜及魚等為羮,著名的如蕙羮等。南方廣東等地,居民所食,有猴頭羮、蛇羮。肉羮,古代又稱為臛。藜藿之羮,在古籍中為粗食的代稱。此外,又有“一杯羮”的典實及“閉門羮”的俗語。

基本介紹

古代的認識,詞語解釋,

古代的認識

最初僅指帶汁的肉。上古,“太羮”無味;加有調味的,盛在鉶(羮器)里的稱為鉶羮,兩者皆用於祭祀。至《禮記.內則》所記,則有雉羮、脯羮、雞羮、犬羮、兔羮等,食用時分別與苽飯、麥飯、米飯丁配合。後亦以蔬菜及魚等為羮,著名的如蕙羮等。南方廣東等地,居民所食,有猴頭羮、蛇羮。肉羮,古代又稱為臛。藜藿之羮,在古籍中為粗食的代稱。又有“一杯羮”的典實及“閉門羮”的俗語。《周禮.天官.烹人》:“祭祀供太羮、鉶羮,賓客亦如之。”《莊子》:“孔子厄於陳、蔡之間,七日不火,食藜羮不糝。”《說文》:“羮,五味之和也。燒豕,肉羮也。”《宋書》:“毛修之嘗為羊羮,薦魏尚書,以為絕味。獻之武帝,大悅,以為大官令,被寵,遂為尚書,封南郡公,大官令如故。”大官令,掌管皇家御廚事務的主管官。晉沈瑩《臨海水異物志》:“民皆好啖猴頭羮,雖五肉臛不能及之,其俗言:‘寧負千石之粟,不願負猴頭羮臛。’舊題唐馮贄《雲仙雜記》:“宣城妓史鳳待客有差等,最下者不相見,以閉門羮待之。”宋蘇軾《狄韶州煮蔓菁蘆服羮》詩:“誰知南嶽老,解作東坡羮。”宋朱彧《萍洲可談》:“廣南人食蛇,市中鬻蛇羮。”參閱《齊民要術》卷八《羮臛法》》
羮

詞語解釋

在古代一般指湯。現代沒有太大的變化,但不常用,一般“閉門羹”的意思是指不受歡迎的意思。在成語之中常見到這個字,“如殘湯剩羹”。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