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利之辨》是2017年上海辭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曾譽銘。本書主要講述了儒家政治思想的核心問題——義利之辨,介紹了義利之辯的思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義利之辨
- 作者:曾譽銘
- 出版社:上海辭書出版社
- ISBN:9787532649907
《義利之辨》是2017年上海辭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曾譽銘。本書主要講述了儒家政治思想的核心問題——義利之辨,介紹了義利之辯的思想。
義利之辨,漢語成語,意為關於道德行為與物質利益的關係問題的爭辯,指道德行為與物質利益的關係。義,指思想行為符合一定的道德標準;利,指利益、功利。辯義闡釋魯國有規定,凡是到國外旅行去,看到有魯國人在外國被賣為奴隸的,可以花...
儒家主張義重於利。子曰:“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論語·里仁》)朱熹曾經說過:“義利之說,乃儒者第一義”,而在為學之方上與朱熹有嚴重分歧的陸九淵也說:“學無深淺,首在辨義利”,可見,義利問題和義利關係在人類倫理...
《義利之辨》是2017年上海辭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曾譽銘。本書主要講述了儒家政治思想的核心問題——義利之辨,介紹了義利之辯的思想。內容簡介 義利思想是中國古典政治思想基礎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本書系統論述了儒家政治思想中的...
他們認為做人應當“與眾同利,無侵於人”,不應當“專欲益己”,“切於好利,蔽於自私,求自益以損於人”(程頤:《伊川易傳·益卦》),所謂義利之辨,“只是為己為人之分”。孔子說:“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宋人強調...
國以義為利,拼音是guó yǐ yì wéi lì,是一個文化術語。解釋 國家以道義為根本利益。“義利之辨”是中國思想史上歷久常新的議題,“以義為利”則是先哲確立的基本理念。小到一身,大到一國,無利不存,但古人注重利與義的...
在「餓死事極小,失節事極大」中,程頤乃是順著前面已點出的再嫁問題背後的義利之辨,進而用一種強勢語言將其表達出來。「餓死」代指感性慾求的層面,「失節」代指道德義理的層面,道德義理優越於感性慾求,因而程頤此說確實與孟子「...
儒家關於“利”的觀點,通過義利之辨的形式表現出來。先秦儒家經濟思想 孔子承認人們求利思想的普遍性與客觀性,但他反對“放於利而行”,主張“見利思義”。孔子在政治上提倡“德治”,表現在經濟思想方面就是愛民、惠民、利民和富民。
儒家義利之辨,注重義利統一,義利統一思想作為確立道義與利益關係的原則,它引導人們在物質利益前面,以道義為重,物質利益是人的基本利益,是人們賴以生存的基本物質條件,對這一問題是否處理得當,不僅涉及到人際關係,也關係到民心的穩定...
在淳熙八年(1181)﹐朱熹曾請陸九淵登白鹿洞書院講堂﹐講“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這一章﹐他用“義利之辨”來講儒釋區別,以說明自己為學的理論根據。聽者都十分感動,至有泣下者,朱熹又請陸九淵書寫講義《白鹿洞書院論語講義》,...
作者針對這種情形,對中國倫理學說的基本問題、道德的層次序列、道德的階級性與繼承性、義利之辨與理欲之辨、仁愛學說、三綱五常、意志自由及天人關係等問題作了全面而深刻的研究,使中國倫理思想史學科日臻成熟,同時也為深入系統地研究...
本卷為宋元卷,對該時期經濟倫理思想代表人物、學派的觀點進行了論述,研究發現,宋元經濟倫理思想史從時序上可以劃分為北宋、南宋和元代三個時期,在內容上主要是圍繞三大命題展開的,即“義利之辨”“王霸之辨”和“理欲之辨”, 在...
27、《中國倫理思想史上的義利之辨及其理論分析》,《道德與文明》1990年第3期 28、《論義利之辨在中國文化總體結構中的功能與地位》,《求索》1992年第3期。29、《儒家義利之辨新探》,《孔子研究》1992年第4期。《新華文摘》1993...
該書指出,從先秦至明清,貧富思想隨社會經濟發展而不斷演進,但始終呈現出以下幾個主要特徵:第一,中國古代貧富思想的發展和演進中始終貫穿著對“義利之辨”的價值關注。“義利之辨”是古代傳統倫理思想中的重要命題,也是與貧富思想相...
《兩漢哲學》由曾仕禮編著,集中介紹了兩漢時期的哲學思想,它主要包括漢初的“黃老之木”,“新法家”賈誼的“德有六理”,董仲舒的 “公羊春秋”,以及其後的“讖緯”的唯心主義世界觀,《鹽鐵論》和“義利之辨”,劉向、劉歆父子...
弟事兄都要“內懷仁義”以相接,而“懷仁義”就要“去利”,把義與利對立起來,從而開始了中國思想史上貫通古今的“義利之辨”,為儒家的重義輕利趨向奠定了理論基礎。仁義禮智,作為儒家傳統的“四德”,從孟子以後,也基本確立。
儒家的義利之辨(上):君子與小人區別僅在義利之間 儒家的義利之辨(下):現代人義利之辨需要過幾關 禮(上):現代人對傳統禮教有哪些誤解 禮(下):現代人該如何守“禮”“智”之儒家篇:沒有智慧根本做不了仁者 “智”之道家篇...
經權之辨 一、理論前導 二、孟子論經權 (一)孟子主張反經也贊成行權 (二)反經與行權的關係 (三)行權標準與價值衡定原則 (四)孟子經權學說的理論意義 三、義與命 義利之辨 一、“義”“利”稽求 二、治國方略意義的義利之辨...
葉新,字惟一,浙江金華人。康熙五十一年,順天舉人。從蠡縣李塨受業,立日譜自檢,尤嚴義利之辨。雍正五年,以知縣揀發四川,授仁壽縣。有與鄰縣爭地界者,當會勘,鄉保因閽人以賄請,新怒,悉下之獄。勘畢,各按其罪,由是吏民...
在於集義 二、俠義:義非俠不立,俠非義不成 三、殉義:二者不可兼得,捨生而取義者也第四章 義利之辨:義利之說,乃儒者義 一、重義輕利:義,利之本也 二、重利輕義:吾所謂利者,義之本也 三、義利並重:...
義利之辨玩弄仁義的權智 雖有台池鳥獸,豈能獨樂哉?五十步笑百步 塗有餓莩 率獸食人 始作俑者 望之不似人君 從一隻牛的故事說起 緣木求魚 樂歲終身苦,凶年不免於死亡?以同理心來誘導之 獨樂樂,不如眾樂樂 林園與治道 流...
《中國哲學通識課》是2021年由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出版的書籍。作者周桂鈿。內容簡介 哲學是人們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是推動歷史發展和社會進步的重要力量。本書從以民為本、為政以德、仁義之道、義利之辨、尊賢使能、和而不...
第四章 義利之辨:古代官德有何種感召 [83]一、義利之辨之於古代官德 [83]1、道義論的立場 [83]2、官箴揭櫫 [85]二、義利之辨的兩個引申:進退之辨和窮達之辨 [88]1、進退之辨別 [88]2、窮達之辨別 [100]第五章 古代...
中國素稱禮儀之邦,中國哲學中倫理思想比較豐富,所涉及的問題較多,而且學派繁盛,紛紜錯綜。作者針對這種情形,對中國倫理學說的基本問題、道德的層次序列、道德的階級性與繼承性、義利之辨與理欲之辨、仁愛學說、三綱五常、意志自由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