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本文化

民本文化

在中華民族幾千年的發展歷史上,在人口眾多的基本國情中,民心的向背不僅關係到國家的安危,也制約著社會的全局,這樣,就形成了一種特有的文化現象,這就是儒家民本文化,儒家民本文化是一種以民為本的文化,中心思想是講,國家的治理應以民為本,這是關於為政者治國基本理念的文化,是關於社會重心和國家根基的文化。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民本文化
  • 選自:《晏子春秋·內問下》
  • 文化現象:儒家民本文化作為中國歷史上特有
  • 中心思想:國家的治理應以民為本
歷史由來,儒家民本文化以天人之辨為理論基礎,儒家民本文化以義利之辨為倫理準則,儒家民本文化以勤政為民為核心價值,儒家民本文化的價值取向,關於以人為本的治國理念,關於為政之德的官德素質,關於義利統一的施政準則,

歷史由來

關於以民為本,古代一些重要典籍早有記載,例如,在《晏子春秋·內問下》中講道:“以人為本”,在《管子·霸業》中講道:“以人為本”,在偽古文尚書《五子之歌》中講道:“民惟邦本本固邦寧”,從此,這些概念、範疇一直被儒家沿用下來,並且不斷得到豐富和發展,形成了系統的思想。
儒家民本文化作為中國歷史上特有的文化現象,它不是某個思想家個別的思想文化,而且歷史上大多數儒家和政治家普遍關注並詳細闡發的思想文化,它不是中國歷史上某個歷史時期的思想文化,而是貫穿整箇中國古代社會的歷史悠久的思想文化,儒家民本文化既有堅實的理論基礎,又有完善的倫理準則,同時也具有突出的核心價值。

儒家民本文化以天人之辨為理論基礎

在儒家民本文化中,有一個從哲學的高度立論的理論基礎,這就是中國傳統的天人之辨,通過闡發深刻的哲理來探究天與人之間的關係,也就是“究天人之際”(1),它的表現形式有天命觀、天道觀和天理觀,天命觀主要論述天命與人命之間的關係,天道觀是論述天道與人道之間的關係,天理觀則是論述天理與人理之間的關係,無論是天命與人命,還是天道與人道,以及天理為人理,都是在說明天與人之間具有不可分割的關係,目的是說明人的重要地位,從而為重民奠定理論基礎。
總之,儒家天之人辨是從哲學的高度“究天人之際”,從原始形態天命觀道到天道觀,再到天理觀,是理論思維不斷深入的標誌,旨在論證天與人之間的不可分割的關係,無論是人命源於天命,還是人道遵循天道,以及人理服從天理,都是從哲學的高度認識宇宙,為人世間立定準則,從而為重民奠定理論基礎。

儒家民本文化以義利之辨為倫理準則

儒家民本文化的重要內容是利民、富民,但利民、富民不是無限制地滿足人們的利慾之心,而是要便民眾的利慾之心有所節制,使之規範在道義的準則中,只有這樣,社會風尚才能良好,社會才能和諧、穩定而有序,只有文化底蘊充實,民族素質才能提高。在生產力發展水平低下、物質不富足的古代社會,利民的第一要義是如何處理物質利益的問題,物質利益是社會生活的基礎,也是人的生活第一需要,是一個時時需要面對的問題,這個問題解決得好與壞,直接關係到個人與群體的關係,是保證群體和諧的根本,也是關係到社會穩定的大問題。正如荀子所講:“富有天下,是人情之所同欲也,然則從人之欲,則勢不能容,物不能贍也。故先王案為之制禮義以分之,使有貴賤之等,長幼之差,知愚、能不能之分,皆使人載其事而各得其宜,然後使愨祿多少厚薄之稱,是夫群居和一之道也。”(31)儒家義利之辨,就是講的如何處理義與利的關係,有的思想家主張重義輕利,以義為先,以義導利,有的思想家主張義利雙行,基本思想傾向則是義利統一。
儒家義利之辨,注重義利統一,義利統一思想作為確立道義與利益關係的原則,它引導人們在物質利益前面,以道義為重,物質利益是人的基本利益,是人們賴以生存的基本物質條件,對這一問題是否處理得當,不僅涉及到人際關係,也關係到民心的穩定、社會的安定,同時也關係到社會風氣的好轉,民族精神的發揚,抓住了這個問題,也就抓住了一個根本問題,難怪義利之辨在中國古代從無間斷,義利統一思想是中國傳統文化中很有價值的思想,它為儒家民本文化建立了完善的倫理準則。

儒家民本文化以勤政為民為核心價值

以民為本作為中國歷史上的文化現象,主要體現在為政者對待民的態度上,講的是為政者要仁愛民眾、理順民心,贏得民心,實際上就是講如何勤政為民的問題,勤政為民構成了儒家民本文化的核心價值。在中國古代社會,由人口眾多的基本國情所系,民心向背關係到社稷的安危,關係到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儒家民本文化的核心價值是勤政為民,歷代思想家都在致力於闡發勤政為民這一思想。
在中國封建社會,講勤政為民,指的就是君、臣對民的態度,民為國之根基,民心的向背關係到封建統治權力的穩固,從維護封建統治的長治久安出發,歷代思想家和政治家都主張勤政為民,把協調和處理對民的關係、實現民心的穩定作為社會穩定的核心,勤政為民是核心價值。

儒家民本文化的價值取向

儒家民本文化是中國基本國情下特有的文化現象,在中國古代社會幾千年的發展歷史上,逐步豐富和發展起來,具有深厚的文化內涵,其中優秀的傳統應該在現代的歷史條件下大力弘揚。儒家民本文化的現代價值取向。

關於以人為本的治國理念

以人為本作為治國理念,在現代的歷史條件下賦予了新的內涵,主要應關注為民用權、為民謀利、理順民心三個問題。為民用權是以人為本理念的基本出發點,國家治理的首要問題就是為民而行使權力,使權力的運作成為民意的體現;為民謀利是以人為本理念的根本宗旨,國家治理的根本宗旨就是為民謀利益;理順民心是以人為本理念的理想目標,國家治理的理想目標是順乎民心,贏得民心,民心的向背關係的社會的穩定、國家的安危,應該把理順民心作為治理國家的不懈的追求。

關於為政之德的官德素質

在儒家民本文化中,很強調為政之德,這是一種可貴的官德素質。孟子曰:民為貴,君為輕,社稷次之。范仲淹說: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關於義利統一的施政準則

儒家民本文化注重利民、富民,把調整民眾的正當的物質利益放到重要地位,並引導民眾的利慾之心,使之納入道義的規範之中,幾千年來,中國古代儒家思想家和政治家都在致力於探索這個問題,從而形成了義利統一的施政準則。在現代的歷史條件下,弘揚義利統一的施政準則具有重要的意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