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體規模

群體規模是指組成—個群體的人數多少。工作群體規模應視群體任務的性質而定。任何工作群體都應有其最佳人數,也應有其上限和下限。群體人數與人均效率的關係是,往往獲得最佳工作效率的群體規模有一個最佳值,當群體規模是這個最佳值時,人均效率最高。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群體規模
  • 外文名:Population size
  • 性質:名詞
  • 特點:規模和凝聚力成反比
群體規模,群體規模的上限和下限,(二)群體組成人員的奇數和偶數問題,(三)群體規模與工作效率的關係,群體規模的研究應遵循一定的原則,

群體規模

群體規模越大,群體凝聚力就越小,因為群體規模越大,群體成員之間進行相互作用就越難。各種研究也證實了這一點。隨著群體規模的增大,群體成員之間的互動變得更困難,群體保持共同目標的能力也相應減弱。毫不奇怪,隨著群體規模的增大,群體內部產生小集團的可能性相應增大。群體內部在產生小集團通常會降低群體的整體凝聚力。群體規模本身還受群體任務性質的影響,一般複雜的任務需要更多的人去完成。有關群體規模的研究得出成員為奇數的群體比成員為偶數的群體更受歡迎,並且5人或7人群體是比較理想的群體規模。

群體規模的上限和下限

國外學者對於小群體規模的研究往往是在實驗室條件下進行的,只是孤立地比較不同規模的群體在完成一些實驗課題時的工作效率。這樣的研究首先是在確立小群體人數的下限和上限問題,即最少應為幾個人和最多應為幾個人的問題。外國心理學家詹姆斯曾對符合小群體特徵的9129年群體進行了分析。他指出,在多數情況下,小群體的人數為2~7人,他認為這是小群體模型的最佳人數。一些學者認為,小群體的下限應為3人,2人不能算是一個群體,因為2人之間的純感情關係,使得當2人之間發生意見分歧或衝突時,不可能自行解決,必須有第三者參加進行仲裁。
至於小群體的上限應為多少人,則意見更加分歧。多數認為以7人為最佳,但也有不少人主張20人、30人甚至40人。此外,還有人提出,小群體最佳人數應為7±2,即最多9人,最少5人。
一些學者還專門研究了不適當地擴大群體規模可能產生的問題:第一,隨著群體規模的增大,群體資源的總量也增加,但這些資源並不一定都是有用的資源。例如,人多有時會很難使意見得到統一。第二,隨著群體規模的增大,群體成員不同點也增多,因而成員各自的特長難以發揮。第三,群體人數增多,成員參加活動和得到壯大的機會減少。第四,群體人數越多,就越需要做大量的組織工作,以協調成員的活動。第五,群體人數增多,則群體成員之間的衝突也會增多。第六,群體人數增多,則成員之間彼此了解的程度就會越低。

(二)群體組成人員的奇數和偶數問題

群體規模研究的另一個問題就是群體應是奇數還是偶數的問題。主張群體應為奇數的人認為,當群體成員發生意見分歧時,奇數群體可以採取投票表決方式使問題得到迅速解決,不會無休止地爭論下去。主張偶數群體的人認為,單靠表決會影響群體中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不是解決問題的好辦法;當意見分歧的雙方勢均力敵時,應進一步進行協商,這樣既可在深入討論的基礎上使問題得到解決,又可避免群體中人們之間的關係緊張。
上述關於群體的下限和上限、偶數和奇數的爭論雖然有一定的參考意義,但由於它們都是抽象地對群體規模進行研究,因此不能作為工作組織中組建各種群體的具體指導原則。

(三)群體規模與工作效率的關係

工作群體規模應視群體任務的性質而定。任何工作群體都應有其最佳人數,也應有其上限和下限。當人數最佳n時,人均效率最高。在n附近做微小的波動,對人均效率的影響不是很大,但變化的範圍超過一定的“度”,則人均效率會大幅下降。應當指出,不同的工作任務、不同的工種、不同的機械化程度以及工作的不同熟練水平等因素,決定著不同的群體應有不同的最佳人數、不同的上限和下限。

群體規模的研究應遵循一定的原則

首先,應根據工作任務的性質研究群體人數的下限,這個下限應保證順利完成工作任務;其次,應確定群體規模的最適當人數,這個人數能保證群體的工作效率達到最佳程度;最後,群體規模的上限應確定在這樣的人數上,即如果超過了這個上限,群體的工作效率會急劇下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