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華裔

美國華裔

美國華裔即華裔美國人(或稱為美籍華人,英語:American of Chinese Ancestry),指具有美國國籍華人或具有華人血統的美國人。

美籍華人是全球華人群體的一部分。2015年美籍華人總數約有452萬,占亞裔美國人口的23.25%,美國總人口的1.4%,高於其他亞洲國家僑民所占的比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美國華裔
  • 外文名:American of Chinese Ancestry
  • 或稱:美籍華人
  • 含義:具有美國國籍的華人
  • 人口比例:占美國總人口的1.4%
  • 主要來源:中國廣東福建台灣地區
簡介,歷史,公民身份,人口統計,社會地位,

簡介

美籍華人包括來自於中國及世界各地、後來歸化成為美國公民的華人及他們的後代。他們的人數在2015年約452萬人,占總人口的1.4%。他們大多數居住在大都會紐約地區、北加州及洛杉磯。最著名的美國籍華人有諾貝爾獎得主李政道、楊振寧、朱棣文,政治人物吳仙標、駱家輝、趙小蘭,律師邱彰,演藝人員李小龍雅虎創辦人楊致遠等。
華裔美國商務部長駱家輝華裔美國商務部長駱家輝
兩百年以來,美國華人從一百多年前受到美國白人歧視,到後來與其他族裔共同享受平等,經歷了努力的奮鬥。著名的《排華法案》直到1943年才被廢止。今天,華人因為尊法守規,重視子女教育,在美國社會人才輩出,贏得了美國人民的尊敬和友善。加州議會於2009年、美國參議院於2011年,正式向美國華人為歷史上的排華法案道歉
在法律上,無論大陸或台灣與美國都未簽署引渡條約,因此若在中國境內犯罪後逃匿美國,存在難以追究刑責的可能。

歷史

華人移民美國始於19世紀40年代,但為數很少。1840年至1860年赴美的華人大多為男性。
19世紀50年代開始,華人移民隨即大量增加。同時由於太平天國運動,中國南方動盪不安,華人一般來自廣東。 基於加州淘金潮,當時美國西部急需勞動力,1868年,美國和大清簽訂《中美通商條約》,其中第五條款規定華人願常住美國或入籍,皆須聽其自由不得禁阻。此條約為美國來華招攬大量華工開啟方便之門。
1877年,美國加州經濟轉入低迷,美國出現第一次排華浪潮。1880年,美國與清廷簽訂《北京條約》,其中第一條款規定限制華人到美的人數和年限。1882年,美國通過《排華法案》禁止中國移民。
第二波華人移民潮是在1952年至1965年,美國移民法解禁之後,從台灣到美國求學的華人群體。20世紀70年代,台灣經濟漸趨發達,此類移民於20世紀70年代末開始減少。1977年中國大陸開始鼓勵學生赴美留學,此類移民在20世紀80年代越來越多。
另外,一些現代移民來自福建,赴美國尋找藍領工作,以紐約為中心,集中在東北地區

公民身份

按照美國憲法第十四修正案(Fourteenth Amendmen')和1898年美國最高法庭法案(1898 United States v. Wong Kim Ar'),任何在美國出生的華人皆是美國公民。加入美國籍時,移民並不需要放棄原有的國籍。
台灣地區並不公開承認雙重國籍,但是同時也不視“加入美國籍時所作的誓詞“為正式放棄台灣身份的宣示,所以台灣居民並不會失去台灣身份;然而中國大陸則不承認雙重國籍,一旦加入美籍,移民便視為放棄中國國籍

人口統計

有大量華人的美國城市包括紐約、舊金山洛杉磯休斯敦西雅圖波特蘭。從20世紀60年代到70年代,這些城市大多有唐人街,共華裔移民居住。在一些地區,美籍華人和其他亞裔群體保持密切聯繫,特別是美籍越南人。這些聯繫是有幫助的,事實上許多美籍越南人在人種上是海外華人,因此大部分華裔美籍越南人並不將自己歸入美籍越南人
除了大城市,小部分美籍華人散居遍及美國的鄉村小鎮,特別是一些大學城。2015年,美籍華人占加州人口3.78%,東北部占超過1%。在夏威夷這個歷史上亞裔比重較高的州,占14.55%。
整體上,美籍華人由於移民繼續高速增長,而平均出生率低於美國白人,人口老齡化速度較快。近年來,從中國收養小孩,尤其是女孩,也增加了美籍華人的數量,儘管大部分收養者是白人父母。

社會地位

美籍華人的收入和社會地位分布不平衡。儘管許多住在大城市唐人街的華裔是貧窮的,那些受過良好教育的上層人士住在諸如庫珀蒂諾帕羅奧多奇諾崗鑽石吧聖馬利諾這樣的地方。上層和下層華人的社會地位區別很大。下層華人常常被上層華人歧視,看成未受教育的工人非法移民。例如在聖蓋博山谷,儘管蒙特婁公園聖馬利諾兩座城市都是美籍華人社區,地理上彼此靠近,卻被巨大的社會、經濟和收入差異區別開。
著名的美籍華裔有前商務部部長——駱家輝;勞工部部長——趙小蘭;能源部部長——朱棣文。也不乏諸多上流精英,如華爾街投資人——李路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