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伯特·蒙代爾(Robert A. Mundell),1932年10月出生於加拿大安大略省,1999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最優貨幣區理論”的奠基人,被譽為“歐元之父”。現任哥倫比亞大學經濟學講座教授、香港中文大學博文講座教授。
蒙代爾畢業於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和華盛頓大學,後在倫敦經濟學院讀研究生,1956年獲麻省理工學院經濟學博士學位。1966至1971年,出任芝加哥大學經濟學講座教授及《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編輯。1974年,出任哥倫比亞大學經濟學講座教授,2001年升任為大學講座教授。2009年9月,出任香港中文大學博文講座教授。
蒙代爾教授獲超過五十間大學頒授榮譽教授和榮譽博士銜,亦曾擔任多個國際機構及組織的顧問,包括聯合國、國際貨幣基金會、世界銀行、歐洲委員會、美國聯邦儲備局、美國財政部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羅伯特·蒙代爾
- 外文名:Robert A. Mundell
- 別名:歐元之父
- 國籍:美國
- 出生地:加拿大
- 出生日期:1932年10月
- 職業:經濟學家
- 畢業院校: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倫敦經濟學院、麻省理工學院
- 主要成就:諾貝爾經濟學獎
- 代表作品:《國際貨幣制度:衝突和改革》《人類與經濟學》《國際經濟學》
人物經歷,學術貢獻,主要著作,關注中國,
人物經歷
羅伯特·蒙代爾曾就讀於英屬哥倫比亞大學和倫敦經濟學院,於麻省理工學院(MIT)獲得哲學博士學位。在1961年任職於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前曾在史丹福大學和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高級國際研究院Bologna (義大利)中心任教。自1966年至1971年,他是芝加哥大學的經濟學教授和《政治經濟期刊》的編輯;他還是瑞士日內瓦的國際研究研究生院的國際經濟學暑期教授。1974年起執教於哥倫比亞大學。
蒙代爾教授在北美洲、南美洲、歐洲、非洲、澳大利亞和亞洲等地廣泛講學。他是聯合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加拿大政府、拉丁美洲和歐洲的一些國家、聯邦儲備委員會和美國財政部等許多國際機構和組織的顧問。1970年,他擔任歐洲經濟委員會貨幣委員會的顧問;他還是1972-3年度在布魯塞爾起草關於統一歐洲貨幣的報告的九名顧問之一。自1964年至1978年,他擔任Bellagio-Princeton國際貨幣改革研究小組成員;自1971年至1987年,他擔任Santa Colomba國際貨幣改革會議主席。
學術貢獻
蒙代爾教授對經濟學的偉大貢獻:
一是開放條件下巨觀穩定政策的理論蒙代爾-弗萊明模型;
二是最優貨幣區域理論。蒙代爾教授敏銳地觀察到,從20世紀60年代至今,世界經濟發展中的一個顯著特點就是隨著世界經濟一體化與全球化的發展,產品、服務、尤其是資本可以通過貿易和投資大規模的跨國界流動。在一個更為開放的經濟體系中,一國的貨幣主權和財政政策效果更多的受到外部世界的制約,巨觀調控能力下降。經濟學越來越難以對經濟前景進行預測,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傳統的總量經濟學和個體經濟學在經濟全球化條件下面臨新的挑戰。
在國際金融領域,他是一位偉大的先行者和預言家。
經濟政策、匯率和資本流動性
蒙代爾的研究之所以有如此重要的影響,是因為他幾乎是在準確預料未來發展方向的基礎上進行選題的。在60年代,國際貨幣安排的格局是各國都有自己的一套貨幣,並且幾乎所有的學者都認為這是必須和理所當然的;國際資本市場開放的程度也相當低。正是在這種情況下,蒙代爾提出了超前於現實的問題:與國際資本市場一體化相關的貨幣與財政政策的結果會如何?這些結果將如何依賴於一個國家是採取固定匯兌抑或採取自由匯兌?一個國家都該有自己的一套貨幣嗎?經過詢問和回答這樣一些問題,蒙代爾改造了開放經濟中的巨觀經濟理論。他最重要的貢獻是在本世紀60年代做出的。到60年代後半期,蒙代爾已是芝加哥大學學術界的領袖人物。他那個時候的許多學生,現在都已成為他奠基的這一領域中卓有成效的研究者。
在60年代初期發表的幾篇論文中,蒙代爾發展了開放經濟中的貨幣與財政政策(即"穩定政策")的分析。他在《固定和彈性匯率下的資本流動和穩定政策》(1963)中探討了開放經濟中貨幣與財政政策的短期效應,分析得很簡單,但結論卻很豐富、新穎、清楚。在這篇具有劃時代意義的論文中,蒙代爾把對外貿易和資本流動引入了傳統的IS-LM模型(該模型由1972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希克斯發展,用於分析封閉經濟),闡明了穩定政策的效應將隨國際資本流動性的程度變化。特別地,他論證了匯率體制的重要意義:在浮動匯率下貨幣政策比財政政策更有威力,在固定匯率下則相反。
我們可以這樣考慮,假定資本具有高流動性,國外和國內的利率一致。那么在固定匯率下,央行必須干預流通市場,以滿足該匯率下公眾對外幣流通的需求。結果是,央行將失去對貨幣供給的控制,不得不被動地調整貨幣的供給以適應貨幣需求(國內流通)。央行試圖通過所謂的公開市場操作執行單一的國家貨幣政策也將是無效的,因為無論利率還是匯率都不可能被影響。但是,如果增加政府支出或其他財政措施,則可以提高國民收入和國內經濟活力水平,從而避免上漲的利率和強勁的匯率障礙。
再看看浮動匯率。浮動匯率是由市場決定的匯率,即央行將對流通領域的干預將受到限制。財政政策就沒多大威力了。在貨幣政策不變的情況下,增加政府支出將導致對貨幣的更大需求和追求高利率的傾向。資本的流入將強化除去高政府支出的全部擴張效應後的淨出口較低的地區的匯率。但是,在浮動匯率下的貨幣政策將成為影響經濟活力的有力工具。擴大貨幣供給往往會提高較低的利率,導致資本流出和更疲軟的匯率,而這反過來可以使淨出口增加從而促進經濟擴張。
浮動匯率和高資本流動性準確低揭示了許多國家當前的貨幣體制。但在60年代早期,幾乎所有的國家都被布雷頓森林體系的固定匯率連結在一起,因此,對浮動匯率和高資本流動性的後果進行分析完全象是滿足學術好奇心而已。為什麼這好奇心會發生在蒙代爾身上?這可能與蒙代爾出生在加拿大有關,因為在50年代,加拿大就開始放鬆管制,允許自己的貨幣與美元聯繫浮動。隨著國際資本市場的開放和布雷頓森林體系的崩潰,蒙代爾有遠見卓識更與隨後的十年緊緊相關。
貨幣動力學
一個重要問題與報酬平衡表中的赤字和盈餘有關。戰後期間,研究這些不平衡建基於靜態模型之上並強調真實的經濟要素和對外貿易流量。得益於David Humes經典的關注貨幣因素和存量的國際價格調整機制,蒙代爾用公式表達的動態模型來揭示延續的不平衡將如何出現又怎樣使之消失。他論證了隨著私有部門持有的貨幣資產(也是它的財產)因為盈餘或赤字而進行兌換,經濟將隨時間的過去逐漸調整。例如,在固定匯率下,當資本流動緩慢的時候,擴張的貨幣政策將降低利率並提升國內需求。隨後報酬平衡表中的赤字將產生貨幣流出,這反過來會降低需求,直到報酬平衡表達到均衡。這個被許多研究者採用的方法,已成為人們熟知的報酬平衡的貨幣方法。在很長一段時間,它被認為是一種分析開放經濟中穩定政策的長期的基準(long-run benchmark)。這個見解已被頻繁地套用到經濟政策制定的實際工作中--特別是IMF的經濟學家。
在蒙代爾之前,穩定政策不僅是靜態的,而且假定一個國家所有的經濟政策都被一隻單獨的手所調整和組合。作為對照,蒙代爾用了一個簡單的動態模型,來考察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兩種工具,它們各自怎樣走向自己的目標、外部和內部的平衡,以帶動經濟隨時間的推移而接近目標。這意味著兩個不同的權威--政府和央行--將為他們的穩定政策工具承擔各自的職責。蒙代爾的結論直截了當:要防止經濟不穩定,政策與經濟生活的聯繫就應與兩種工具的功效一致。在他的模型中,貨幣政策與外部平衡聯繫,財政政策與內部平衡聯繫。蒙代爾最初關注的不是貨幣與財政政策分離本身,而是解釋分離的條件,他率先認為,央行應該獨立地對價格穩定負責,這一思想在後來被人們普遍接受。
蒙代爾的貢獻已經被證明是國際經濟學研究的分水嶺。它們引入了動態方法,在清晰區別存量和流量的基礎之上,分析兩者在經濟走向長期穩定的調整過程中的相互作用。蒙代爾的研究也對凱恩斯主義者的短期分析和古典經濟學的長期分析進行了必要的調和。後來的研究者擴展了蒙代爾的成果。這個模型被擴展到綜合包括了家庭和企業的預期決策、另類金融資產和更具動態的經常項目和價格調整。儘管有這些修正,蒙代爾的絕大多數結論仍然經受住了考驗。
從蒙代爾進行的短期和長期分析中也可得到有關貨幣政策條件的基本結論。在a.資本自由流動條件下,貨幣政策既能夠被導向b.外部目標--比如匯率--也能夠被導向c.內部(國內)目標--比如說價格水平--但是它們不是同時進行的。這個"矛盾的三位一體"(incompatible trinity)對理論經濟學家是不言自明的。今天,這些遠見卓識也被大多數實踐辯論的參加者所分享。
最優貨幣區域
固定匯率在60年代早期占據著主流地位。少數研究人員討論過浮動匯率的優點和缺點,但都認為一國(有自己)的通貨是必須的。蒙代爾1961年在其論文中提出"最優貨幣區域"問題看起來似乎有些激進:幾個國家或地區放棄各自的貨幣主權而認同共同的貨幣,在什麼時候會更有利? 蒙代爾的論文簡要地提到了共同貨幣的好處,比如貿易中更低的交易費用和相關價格更少的不確定性等。這些好處後來得到了更多的描述。而最大的缺點是,當需求變動或其他"非對稱衝擊"要求某特定地區削減實際工資的時候,維持就業就很困難。蒙代爾強調,為抵消這些干擾,勞動力需要具有較高的流動性,這一點非常重要。蒙代爾刻畫了這樣一個最優貨幣區域,該區域的國家和地區之間移民傾向足夠高,高到可以保證某一個地區面臨非對稱衝擊時仍可以通過勞動力流動來實現充分就業。其他研究者擴展了這一理論並確定了附加標準,比如資本流動、地區專業化、共同的稅收和貿易體制等。
蒙代爾幾十年前的思考,似乎與今天密切相關。由於世界經濟中資本流動性不斷變得更高,曾經固定但現在可以調整的匯率體制下,匯率越來越變得脆弱;一些地區正捲入這個問題。許多觀察家認為一個國家在貨幣聯合或浮動匯率(蒙代爾的論文討論的兩種情況)之間必須二者擇一。不必我們多說,蒙代爾的研究也影響到歐元的結合。經過對利弊的權衡,EMU研究人員把最優貨幣區域經濟思想當作新的藥方予以了採納。甚至,此間的關鍵問題正是勞動力流動以應付非對稱衝擊。
其他貢獻
蒙代爾對巨觀經濟理論還做出了其他貢獻。比如,他指出,較高的通貨膨脹將使投資者降低他們的現金餘額以增加真實資本。結果,預期的通貨膨脹也可以產生真實的經濟效應--即已眾所周知的"蒙代爾-托賓效應"。蒙代爾也對國際貿易理論做出了持久的貢獻。他闡明了國際間資本和勞動力流動怎樣促使國家之間的商品價格相等,即使在對外貿易被貿易壁壘所限制的情況下。這可以看作是眾所周知的赫克希爾-俄林-薩默爾森結論的鏡像,該結論認為,商品自由貿易往往導致國家之間的資本和勞動的報酬趨於相等,即使國際資本流動和移民受到限制。這些研究結果清楚地表明:貿易壁壘將刺激國際間資本和勞動力的流動,反過來移民和資本流動壁壘又將刺激商品貿易。
主要著作
蒙代爾教授撰寫的著作包括《國際貨幣制度:衝突和改革》(蒙特婁:加拿大私營規劃協會,1965年);《人類與經濟學》(紐約:McGraw-Hill,1968年);《國際經濟學》(紐約:Macmillan,1968年);《貨幣理論:世界經濟中的利息、通貨膨脹和增長》(加利福尼亞,Pacific Palisades:Goodyear,1971年);《新國際貨幣制度》(與J. J. Polak共同編寫)(1977年);《世界經濟中的貨幣歷程》(與Jack Kemp共同編寫)(1983年)。其合編的著作包括:《全球失衡》(1990年);《債務、赤字和經濟狀況》(1991年);《建設新歐洲》(與M. Baldassarri共同編寫)(1992年);《中國的通貨膨脹與增長》(與M. Guitian共同編寫)(1996年);《歐元作為國際貨幣制度的穩定器》(與A. Clesse共同編寫)(2000年)。
關注中國
蒙代爾先生非常關注中國經濟的發展。在他的推動下,中國乃至全球第一所以諾貝爾獎獲得者命名的國際企業家大學——蒙代爾國際企業家大學於2004年11月9日在人民大會堂隆重成立,蒙代爾先生與第十屆全國人大副委員長許嘉璐先生一道,共同擔任大學的榮譽校長。
蒙代爾先生目前還擔任北京市政府顧問。
2005年,蒙代爾成為第一位正式取得北京“綠卡”的美國經濟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