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載
陀羅尼,又曰陀羅那,陀鄰尼。
譯作持,總持,能持能遮。以名持
善法不使散,持惡法不使起之力用。分之為四種:一法
陀羅尼,於佛之教法聞持而不忘也,又名聞
陀羅尼。二義
陀羅尼,於諸法之義總持而不忘也。三咒
陀羅尼,依
禪定發秘密語,有不測之神驗,謂之咒,咒陀羅尼者,於咒總持而不失也。四忍
陀羅尼,於法之實相安住,謂之忍,持忍名為忍陀羅尼。
聞義咒忍之四者為所持之法也。由能持之
體言之,法義之二者以念與慧為體,咒以定為體,忍以無分別智為體。大乘義章十一末曰:‘
陀羅尼者,是外國語,此翻為持。念法不失,故名為持。’佛地論五曰:‘
陀羅尼者,增上念慧,能總任持無量佛法,令不忘失。’智度論五曰:‘陀羅尼者,
秦言能持,或言能遮。能持集種種
善法,能持令不散不失。譬如完器盛水,水不漏散。能遮者,惡不善心生,能遮不令生。若欲作惡罪,持令不作,是名
陀羅尼。’法界次第下之下曰:‘
陀羅尼,是西土之音,此土翻雲能持,或言能遮。(中略)又翻為總持。隨有若名若義,若
行地功德,皆悉能持,故名總持。’瑜伽略纂十二曰:‘論云:
陀羅尼有四種:一法二義三咒四能得忍。(中略)法
陀羅尼以法為境,即能詮名言,以念慧為體。義
陀羅尼其體同法,唯境界異。其異者何?
所詮義為境,謂無量義意越等,即唯在意地。咒
陀羅尼以定為體,依定持咒令不忘故,以咒為境也。能得忍
陀羅尼者,以無分別智為忍體,即證真如。’可洪音義一下曰:‘陀鄰尼,此雲總持。’今日常指咒
陀羅尼曰陀羅尼。
“咒”指不能以言語說明的特殊靈力之秘密語。乃祈願時所唱誦之秘密章句。又作
神咒、
禁咒、密咒、
真言。咒原作祝,系向神明禱告,令怨敵遭受災禍,或欲袪除
厄難、祈求利益時所誦念之密語。印度古吠陀中即有咒術。依長阿含經卷十四載,釋尊曾駁斥咒術,然雜阿含經卷九載,釋尊曾說毒蛇護身咒,故知咒術於甚早時即普遍於印度,且為
佛教所採用。大乘教派之般若、法華、寶積、大集、金光明、楞伽等顯教經典,均有載錄咒文之
陀羅尼品;密教則更加重視密咒,認為咒即‘法爾常然’之表示,若誦讀觀想,即能獲得成佛等之利益。
經典中所述之咒極多,如長阿含卷十三阿摩晝經、卷十四梵動經等之水火咒、安宅符咒、剎利咒等;四分律卷二十七、十誦律卷四十六等之治腹內蟲病咒、世俗降伏外道咒等;摩登伽經卷上眾相問品之
婆羅門咒、首陀
神咒、大梵天王婆毗羅咒等;生經卷二護諸比丘咒經之蠱道符咒;持心梵天所問經卷四諸天嘆品之選擇神咒;大乘悲分陀利經卷一入
陀羅尼門品之四念處解現句、四無畏解現句、四正斷解現句、七覺意解現句等咒;大佛頂廣聚陀羅尼經卷五攝一切諸部
手印品之洗浴咒、白芥子稻穀花咒、結界咒、所作一切事時咒、雲咒等。又
出三藏記集卷四新集續撰失譯雜
經錄列有:灌頂七萬二千神王護比丘咒經、摩訶般若波羅蜜
神咒、十八龍王
神咒經、咒齲齒、十二因緣結縷神咒、威德陀羅神咒等各一卷。
通常將梵語mantra(
漫怛羅)
譯作咒。現存之
梵文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及梵文入楞伽經卷八
陀羅尼品之中,皆有使用相當於漢譯咒字之 mantra 一字。西藏文孔雀咒王經之梵名為Maha^mayu^ri^ -vidya^-ra^jn~i^ 。善見律毗婆沙卷十一,將巴利語vijja^maya^
譯作咒。法華經卷七
陀羅尼品等,將梵語dha^ran!i^(陀羅尼)
譯作咒。由上記諸梵、巴語得知漢譯咒字有多種原語。又 dha^ra^n!i^ 有總持之意,梵語vidya(巴vijja^ )有明、術之意,mantra 亦
譯作真言。各語其意雖有別,而長久以來多已混用。另有將諸語明顯區分者,如翻譯名義大集(梵Maha^vyutpatti )密咒本續與外道書契中,述及密咒之名時,將dha^ra^n!i^
譯作總持咒,vidya^ 譯作明咒,mantra 譯作密咒。
活躍於我國
佛教人傳初期之外國僧侶,長於咒術者頗多,如北涼曇無讖被譽為西域之大咒師,即其一例。我國道教徒亦行咒術。
抱朴子內篇卷四登涉篇載有‘
六甲秘祝’,謂此咒可令人在戰鬥中免於死傷。太上紫微中天七元真經(道藏第 1055 冊)列有北斗七星咒、機星真人真君保命咒等,太上元始天尊說寶月光皇后聖母孔雀明王經(道藏第 1058 冊)列有秘密驅邪分鬼人道咒等,皆已混有梵語咒文。同此,
佛教之
灌頂經、釋摩訶衍論卷九所述之種種
神咒,
穢跡金剛禁百變法經所述之種種符咒、印法等,皆援引至
道教經典。此乃道教與
佛教之咒互為影響之例證。此外,日本之密教、修驗道亦多用咒。[舍頭諫太子二十八宿經、
陀羅尼雜集卷二、大智度論卷五十七、法華文句記卷十下、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贊、慧琳音義卷四十三]
釋義
【總持】《 陳義孝佛學常見辭彙 》總一切法和持一切義的意思,是梵語
陀羅尼的譯義。
【總持門】《 佛學大詞典 》(一)總持之法門。總持,為梵語dha^ran!i^(
陀羅尼)之意譯,即能總攝憶持無量
佛法而不忘失之念慧力。有法、義、咒、忍等
四種總持。然密教所稱者,乃特指第三之咒總持。(參閱‘
陀羅尼’3607)
【總持門】《 丁福保佛學大辭典 》(術語)總持之法門。總有法義咒忍四種。然密教所稱者,別就第三之咒總持而言。指咒之一,而謂為總持門。
總即別名也。因而亦指密教總體曰總持門,或曰
陀羅尼藏。見總持條。
【總持門】《 陳義孝佛學常見辭彙 》總持的法門,亦即密教的法門。
【陀羅尼】《 佛學大詞典 》梵語dha^ran!i^ 之音譯。又作陀憐尼。意譯總持、能持、能遮。即能總攝憶持無量佛法而不忘失之念慧力。換言之,
陀羅尼即為一種
記憶術。大智度論卷五、佛地經論卷五載,
陀羅尼為一種
記憶術,即於一法之中,持一切法;於一文之中,持一切文;於一義之中,持一切義;故由記憶此一法一文一義,而能聯想一切之法,總持無量
佛法而不散失。
陀羅尼能持各種
善法,能遮除各種惡法。蓋菩薩以利他為主,為教化他人,故必須得
陀羅尼,得此則能不忘失無量之
佛法,而在眾中無所畏,同時亦能自由自在的說教。有關菩薩所得之
陀羅尼,諸經論所說頗多。及至後世,因
陀羅尼之形式,類同誦咒,因此後人將其與咒混同,遂統稱咒為陀羅尼。然一般仍以字句長短加以區分,長句者為
陀羅尼,短句者為
真言,一字二字者為種子。
關於
陀羅尼之種類,依大智度論卷五、卷二十八載,陀羅尼分為四類:(一)聞持陀羅尼,得陀羅尼者耳聞之事不忘。(二)分別知
陀羅尼,能區別一切邪正、好醜之能力。(三) 入音聲
陀羅尼,聞一切言語音聲,歡喜而
不嗔。(四)字入門
陀羅尼,聽聞阿
羅波遮那等四十二字門,即可體達諸法實相;蓋以悉曇四十二字門總攝一切言語之故。上述之前三者稱為‘
三陀羅尼’。
瑜伽師地論卷四十五舉出
四陀羅尼:(一)法陀羅尼,能記憶經句不忘。(二)義
陀羅尼,能理解經義不忘。(三)咒
陀羅尼,依禪定力起咒術,能消除眾生之災厄。(四)忍
陀羅尼,通達諸法離言之實相,了知其本性,忍法性而不失。有關修得此
四陀羅尼之法,詳載於
大乘義章卷十一。
天台宗據法華經普賢菩薩勸發品之說,立有:旋
陀羅尼、百千萬億旋陀羅尼、法音方便陀羅尼等
三陀羅尼,而以之配於空、假、中三觀。
咒,名為
陀羅尼,故對經、律、論之三藏而言,集聚咒之記錄,稱作陀羅尼藏、明咒藏、秘藏等。乃五藏之一。基於此之
陀羅尼,有大隨求陀羅尼、佛頂尊勝陀羅尼等,以及應不同諸尊之特殊修法,依修法之目的而誦相應之陀羅尼。此外,密教中,於供養祖師或祈亡者冥福之法會,誦持尊勝
陀羅尼,稱為陀羅尼會、陀羅尼講會。[
賢愚經卷十阿難總持品、大寶積經卷四無上
陀羅尼會、卷一一五無盡菩薩會、海龍王經卷二總持門品、總釋陀羅尼義贊、慧苑音義卷一]
【
陀羅尼】《 丁福保佛學大辭典 》(
真言)此尊之真言最重要者有三種:火界咒,慈救咒,心咒也。如其次序,不動之大咒與中咒與心咒也。大咒即火界咒。咒曰:南謨(
歸命)薩縛(一切)怛他檗帝弊(如來等)薩縛目契弊(一切門苦)薩縛他(一切處)怛羅吒(
叱呵)戰拏(
暴惡)摩訶路灑拏(大忿怒)欠(空)佉<口*皿>佉<口*皿>(啖食啖食)薩縛尾覲南(一切障)吽(恐怖)怛羅吒(叱呵)憾<牟*含>(種子)。次中咒,即慈救咒。咒曰:南謨(
歸命)三曼多(普遍)縛曰羅赧(諸金剛)戰拏(
暴惡)摩訶路灑拏(大忿怒)薩破吒也(破壞)吽(恐怖)恆羅他(堅固)憾<牟*含>(種子)Namassarva-tath&amacron;gatebhyassarvamukhebhyassarvat&amacron;tr&amacron;&tdotblw;aca&ndotblw;&ddotblw;amah&amacron;ro&sdotblw;a&ndotblw;akha&mdotabv;kh&amacron;ddhi’kh&amacron;ddhi’sarvavighna&mdotabv;h&umacron;&mdotabv;tra&tdotblw;aha&mdotabv;ma&mdotabv;。慈救咒者,曩莫三曼多縛曰羅,赦戰拏(極惡謂暴惡之中又甚暴惡也)摩訶路,灑拏(二大忿怒也)娑破吒也(三破壞也)吽(恐怖也)怛羅吒(四堅固也)悍(引)<牟*含>(引)(二字種子。已上句義出青龍軌中卷)。Namassamanta-vajr&amacron;n&amacron;&mdotabv;ca&ndotblw;&ddotblw;amah&amacron;ro&sdotblw;a&ndotblw;asapa&tdotblw;ayah&umacron;&mdotabv;tr&amacron;&tdotblw;aha&mdotabv;ma&mdotabv;。小咒即心咒,咒曰:南謨三曼多(
歸命普遍)縛曰羅赧(諸金剛)憾(種子)Namassamantavajr&amacron;n&amacron;&mdotabv;ha&mdotabv;。
【
陀羅尼】《 陳義孝佛學常見辭彙 》華譯為總持,即總一切法,持無量義。原有四種,咒
陀羅尼,不過是其中一種,但通常皆以咒為陀羅尼。